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錢鍾書《圍城》讀書筆記範文三篇

書是隨時在你近旁的顧問,我讀書,讀書讓我知道了什麼是酸,什麼是甜,那麼關於錢鍾書《圍城》讀書筆記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錢鍾書《圍城》讀書筆記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錢鍾書《圍城》讀書筆記範文三篇

 錢鍾書《圍城》讀書筆記1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故事發生於1920到1940年代。主人公方鴻漸是個從中國南方鄉紳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於家庭壓力與同鄉周家女子訂親。但在其上大學期間,周氏患病早亡。準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寫的唁電感動,資助他出國求學。方在歐洲遊學期間,不理學業。為了給家人一個交待,方於畢業前購買了虛構的"克萊登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並隨海外學成的學生回國。在船上與留學生鮑小姐相識並熱戀,但被鮑小姐欺騙感情。同時也遇見了大學同學蘇文紈。到達上海後,在準岳父周先生開辦的銀行任職。此時,方獲得了同學蘇文紈的青睞,又與蘇的表妹唐曉芙一見鍾情,整日周旋於蘇、唐二人之間,但最終與此二人感情破裂,並由此結識了蘇的同學趙辛楣。方鴻漸逐漸與周家不和。抗戰開始,方家逃難至上海的租界。在趙辛楣的引薦下,與趙辛楣、孫柔嘉、顧爾謙、李梅亭幾人同赴位於內地的三閭大學任教。由於方鴻漸性格等方面的弱點,陷入了複雜的人際糾紛當中。後與孫柔嘉訂婚,並離開三閭大學回到上海。在趙辛楣的幫忙下,方鴻漸在一家報館任職,與孫柔嘉結婚。婚後,方鴻漸夫婦與方家、孫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並激化。方鴻漸辭職並與孫柔嘉吵翻,逐漸失去了生活的期望……

《圍城》主要有兩大看點,一個是幽默的語言諷刺,一個是深沉的生活閱歷。不得不佩服錢老的文字功底與創造力和對生活深刻的觀察與剖析。文中那些深沉的思想在幽默的語言下顯得妙趣橫生,令人回味無窮。那句被人用濫的“婚姻就像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然,《圍城》裡說的不僅僅僅是婚姻和感情,更說的是人生。

《圍城》裡的故事看似離我們此刻的生活很遙遠,可真正仔細思索過後,才發現那就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每個人哪一個不是生活在自我的圍城呢?身邊存在著各種誘惑與嚮往,樹立著一道道未知的門,我們不明白門後的東西是什麼,是好是壞,只能等待著好奇驅使我們去開啟,之後透過一座又一座圍城,生活中的種種因素,慾望、人心、利益,共同築起那一道道堅實的不透明的圍牆,我們無法窺探到裡面任何東西,一切都是未知。生活就是這樣,你不可能預測到一切,不可能百分百命中好球,不可能事事順心,唯有自我去親身經歷感受那是什麼,就像賭博一樣。

老一輩的人們總是用他們的經驗教訓下一代,要他們不要重蹈自我的覆轍。但是三言兩語對這些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的年輕人又有多大影響呢?你不去親口品嚐永遠不明白下一顆巧克力是什麼味道,你不去親自體驗永遠沒有自我的感受,即便那是苦的。還是那句話,外面的人一心想進去,裡面的人一心想出來,人生的無奈大概便在於此吧。

錢鍾書《圍城》讀書筆記2

從《圍城》發表以來,就有好多人對方鴻漸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報道說,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學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

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方鴻漸是有點虛榮的,有點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並不像辛楣一樣有真才實學,也不像韓學愈等人一樣完全昧著良心。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城”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XX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如果方鴻漸玩世能夠徹底點那也好,可是他沒有像韓學愈一樣將他的XX發揚光大。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蘇文紈在歸國的輪船上就表現出對方的愛慕了。可是方並沒有表達什麼。到後來鴻漸的博士學位鬧笑話之時,本來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蘇文紈一點就會破。蘇博士不點破,這擺明白了,是因為愛。

錢鍾書《圍城》讀書筆記3

這個寒假,我在閒暇時間讀了錢鍾書的作品《圍城》 ,文章的內容使我印象非常深刻 。

這篇小說主要是以方鴻漸國外留學回來的生活作為線索來圍繞而寫,方鴻漸是以為先進知識分子,但卻至始至終遊離在國家戰爭之外,著重著自己的婚姻生活和事業。他在各種情場、名利場之中活躍,與各種人進行著一次次的勾心鬥角,爭名逐利。這也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反映出了舊社會的糜爛生活是如何蠶食一個銳氣未脫的知識青年。而方鴻漸,他卻只是這群知識青年人群的縮影。作者用生動的寫作手法,語言特點,嘲諷的筆風,為我們呈現出了社會之中的各種人性。

方鴻漸是一個失敗的人,他在社會場上的爭名逐利中至始至終都缺乏了理智。他只是一個鳥籠裡的鳥,就算他飛脫了這麼籠子,他卻始終還是會被困在另一個籠子裡。就像是生活。脫離了一個圈,就會進入另一個圈,而方鴻漸,就是在這樣一個個迴圈中,樂此不疲。雖然最後方鴻漸還是如願以償地結了婚,但他卻還是隻是進入了一個難以衝破的圍城之中。

這篇小說作者多用的是嘲諷的語氣來進行各種的細節人物描寫。就像魯迅先生的阿Q一樣,他把各種人的性格特徵完全呈現了出來。

這篇小說作者主要剖析了舊社會知識分子的個性與道德上的弱點,把他們的精神困境展現了出來。

對於這篇小說,我最喜歡的就是方鴻漸與唐曉芙的感情。唐曉芙,是一個當時社會罕見的女孩,她在當時舊社會,就猶如一位仙女一般,出淤泥而不染。她臉上沒有一堆的脂粉,沒有經過任何的修飾,是一個自然的女孩。而且她也擁有相對於舊社會而言的仙女一般的性格品質,她溫柔而善良,美麗而淳樸。似乎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作者花費了如此多的筆墨來突出唐曉芙的外貌性格,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方鴻漸會對唐曉芙有一見鍾情的感覺。

最初是因為方鴻漸在去上海找蘇文紈的時候意外遇見了唐曉芙。然後一次,方鴻漸邀請蘇文紈和唐曉芙出來吃飯的時候,蘇文紈沒來但是唐曉芙卻來了,所以方鴻漸與唐曉芙相聊甚歡。便開始了一段追求到相愛的可歌可泣的感情。可是卻因為蘇文紈被方鴻漸拒絕了,蘇文紈就一氣之下把方鴻漸在遊輪上跟鮑小姐和自己談朋友的事情告訴了唐曉芙。後來,唐曉芙很傷心,但卻不肯挽回而使這段感情因此而泯滅了。而方鴻漸,喜歡唐曉芙,卻始終不肯明說。只是把自己的感情深藏在書信中。也正因為方鴻漸這個死要面子的做法,使他失去了唐曉芙。這也可能是方鴻漸的可憐之處吧?

本來在方鴻漸的一系列作為之下,唐曉芙也愛上了方鴻漸,也開始了交往,可是,就是因為方鴻漸拒絕了蘇文紈,使得蘇文紈把方鴻漸的過去都告訴了唐曉芙,使唐曉芙和方鴻漸的感情陷入了困境。其實他們兩個都是可憐的人,都因為各自的要強和所謂的尊嚴,放下了各自對彼此的感情。使這段感情真正走到了盡頭。

這篇小說是值得一看的小說,裡面的愛恨情仇名利爭逐,作者的刻意刻畫,語言風格,都使我感到了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