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第11課古代日本教案模板共6篇 古代日本教案模板共享:探索神祕的日本古文化

本文將為您介紹一份名為“第11課古代日本教案模板共”的教案模板。這份教案模板旨在幫助教師教授古代日本相關內容,包括古代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通過使用這份模板,教師可以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並使學生對古代日本有更全面的瞭解。

第11課古代日本教案模板共6篇 古代日本教案模板共享:探索神祕的日本古文化

第1篇

瞭解日本為為什麼把眼光瞄準海外市場。 瞭解日本發展工業的不利條件和有利條件。 分析日本的工業特點。

瞭解日本在工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採取的措施。 讀圖分析日本工業區的分佈及主要形成原因。 2.過程與方法

運用地圖、資料等分析日本的工業發展情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日本的工業發展過程,認識到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增強學習的自覺性。 【教學重點】

日本發展工業的不利條件和有利條件。 日本的工業特點。

出示圖片:佳能相機、索尼相機、豐田汽車、本田汽車。你知道這些產品來自哪個國家嗎?(日本)日本是亞洲唯一的經濟發達國家。

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很多工業產品出口國外。(出示圖片) 日本為什麼把眼光瞄準海外市場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對工業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來越多,加之國內供給不足,因此對外依賴十分嚴重。

①地域狹小;②資源貧乏;③火山、地震多發;④國內市場狹小。 (2)有利條件 ①海灣眾多

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北九州、長崎等。 拓展延伸:首都——東京

東京(日文:東京,假名:とうきょう,英文:tokyo),日本國首都,位於日本本州島關東平原南端。東京當選為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這是東京繼1964年東京奧運會後的第二次承辦奧運會。

橫濱(yokohama)是僅次於東京的日本第二大城市。橫濱位於日本關東地方南部、東臨東京灣,南與橫須賀等城市毗連,北接川崎市。橫濱是日本東西方交流的重要城市。

日本因四面環海,所以海洋運輸十分便利。 ③科技發達

出示圖片:松下相機、會做飯的機器人、三菱汽車 拓展延伸:日本一些汽車品牌標記

日本大量進口原料和燃料,如煤、石油、鐵礦石,依靠科學技術和勞動力資源的優勢,加工進口原料,大量出口工業製成品。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工業特點。

拓展延伸:視訊:日本食品工業展“機械廚師”各顯神通 3.工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及採取的措施 (1)問題

①勞動力價格顯著提高 ②人口老齡化致使勞動力短缺

據聯合國估計,到2050年,日本大約會有100萬左右的百歲翁。 ③環境汙染

例如:在1956年日本水俁(yǔ)灣出現的一種奇怪的病。這種“怪病”是日後轟動世界的“水俁病”,是最早出現的由於工業廢水排放汙染造成的公害病;日本東京大氣汙染。

中國總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日本總面積約萬平方千米,中國國土面積是日本的25倍。

利用全世界各地的自然資源、勞動力等,建立海外的生產與銷售基地。 (3)投資建廠的物件

日本投資建廠的物件主要是歐洲、美國、東亞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例如,20世紀80年代至今,日本在美國的投資已達到1萬億美元,僱傭了近7萬美國人,涉及鋼鐵、機械、汽車、電力及電子等工業部門。

活動:分析日本工業地帶的分佈及主要形成原因 1.讀圖,看看日本工業區主要有哪些?

瀨戶內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阪神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京濱工業區。 分佈有什麼特點?

2.下列框圖可以用來解釋日本工業集中分佈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主要原因。將代表下列內容的符號填入框圖中,使框圖完整。

1.日本工業集中分佈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主要原因是(d) a.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 b.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 c.沿海地區自然資源豐富 d.沿海港口條件優越,交通便利

2.日本企業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和銷售基地的國內原因有(a) a.勞動力價格提高 b.資金匱乏

c.技術落後 d.需求增加,發展加快 3.下列屬於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是(a) ①日本勞動力資源豐富 ②日本水力資源豐富 ③日本礦產資源豐富 ④日本領土狹小,平原面積廣大 ⑤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⑤ 4.日本缺乏(c)資源

5.日本許多汽車行業的知名企業紛紛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因為美國(b) a.國土遼闊,資源豐富 b.經濟發達,汽車市場廣闊 c.生產成本低,規模效益大 d.汽車生產技術落後於日本 【課堂小結】

我們學了什麼?(日本在國內資源貧乏、市場狹小等不利條件下,進口原料和燃料,積極利用本國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形成了進口--加工--出口型的工業。) 【作業佈置】

1.日本發展工業的不利條件有哪些? 2.日本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3.日本的工業特點。 【板書設計】

(二)與世界聯絡密切的工業 發展工業的條件 工業特點

工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及採取的措施 工業區分佈及原因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日本的工業與世界聯絡十分密切。從日本工業發展過程中,認識到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第11課古代日本教案模板共6篇 古代日本教案模板共享:探索神祕的日本古文化 第2張

第2篇

課標內容:簡述戰後日本成為資本主義經濟強國的主要史實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本的破壞 戰後初期日本的民主改革 美國對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轉變為扶植 5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的恢復及其原因 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 日本成為經濟強國 日本經濟存在的問題

① 列出“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變化的情況,瞭解有關歷史現象。 ②引導學生概括日本戰後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的原因,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③組織學生討論戰後初期美國對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轉變為扶植的原因,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①通過圖文資料,使學生感知大戰對日本的破壞,認識日本挑起戰爭最終又受到戰爭的懲罰,從而意識到戰爭的危害性,樹立維護和平的意識。 ②通過對戰後日本經濟迅速恢復發展的內因與外因的分析,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全面辯證的思維方法,闡釋歷史現象。 ③組織學生解答本課的課中和課後思考題,培養學生掌握獨立思考解答問題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

① 通過對戰後日本經濟迅速恢復發展的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改革是解放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②通過對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後,開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軍事力量膨脹,右翼勢力抬頭的介紹,提醒學生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增強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的觀念。

本單元我們主要學習的是二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美國、歐盟和日本在二戰後經濟發展的狀況,同學們可能會想,美國是戰勝國,並且大戰對它的破壞較少,經濟得到較好的發展是正常的;歐盟國家中既有戰勝國,也包括了戰敗國聯邦德國,受戰爭的破壞非常嚴重,為什麼經濟會發展得如此快呢?這些問題我們在前面已經探討過了。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也是戰敗國之一。戰後日本是如何迅速醫治戰爭的創傷,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內再度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強國。日本成為經濟強國後,開始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加強軍事力量,擁有軍國主義復活的趨勢,我們要警惕。這些是我們今天要學習和探討的問題。

二戰中,日本有300萬人喪生,1945年8月上旬,美國向日本的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後,日本廣島、長崎成為一片廢墟。全國1/4的財富被毀,生產水平只相當於戰前的1/3,日本經濟陷於崩潰。

從材料中,大戰對日本的破壞主要有:①人員傷亡慘重;②財產損失巨大;③生產力水平嚴重下降。

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空前嚴重的災難。但日本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想一想,這說明了什麼?

簡單的插入一些熱點問題:①參拜靖國神社(2001年,日本首相小田純一郎不顧亞洲人民的強烈反對,公然以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後又多次參拜。);②篡改歷史,美化侵略(否認南京大屠殺;把侵略中國改為進入中國。);③擴充軍備(2000年前後,日本的實際軍費支出僅次於美國,擁有世界上僅次於美、俄的海軍;擁有3倍於英國的坦克,2倍於英國的戰艦。)等

回答提示:日本軍國主義是侵略戰爭的根源,反對日本軍國主義不僅是被日本侵略的亞洲國家和人民的責任,也是日本人民的責任。維護和平反對戰爭是人類的共同目標,必須高度警惕日本復活軍國主義的圖謀。 2.日本的民主改革 時間:戰後初期

背景:美國佔領日本,強制推行(日本投降後,美軍以“盟軍”的名義佔領了日本,由美國太平洋陸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擔任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的決定高於一切,盟國佔領日本實際上是美國單獨對日本佔領。)

戰後日本民主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哪些?有何重大意義? 戰後日本民主改革的主要內容和重大意義

主要內容:①政治上,廢除天皇統治權,保障人民基本自由,實行非軍事化的國策。 ②經濟上,解散財閥,廢除日本企業中的封建家族式統治,促進企業經營的現代化;同時,實行農地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重大意義:①推進了日本的民主程序,使日本人從對天皇的迷信中解脫出來;同時,對於清除日本軍國主義法西斯勢力,實行民主化與非軍國主義化具有一定進步性。

②掃除了日本經濟發展的障礙,促進了企業經營的現代化,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3.美國對日本政策的演變

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美國對日本的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分析討論:戰後初期,美國對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轉變為扶植的原因是什麼?美國又是如何扶植日本的呢?(課本61頁小字) 4.日本經濟的恢復及其原因

日本經濟何時恢復到戰前水平?日本經濟恢復的原因是什麼? 時間:50年代中期

原因:①戰後日本民主改革掃除了經濟發展的障礙;美國對日本的扶植政策,有力地促進了日本經濟的增長。

①.重視科學技術和教育的發展; ②.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③.實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方針; ④.推行嚴格的科學管理制度;

⑤.實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政府把投資主要放在發展經濟上。

提示:持肯定態度的,可從有利於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穩定職工隊伍,增強企業的團隊精神等方面說明。持否定態度的,可從不利於企業和員工雙向選擇,不利於形成優勝劣汰的竟爭機制,不利於員工危機意識的形成,而易養成依賴企業的鐵飯碗思想等方面去說明。

在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諸多因素中,重視教育被認為是“重建日本的原動力”。 日本兒童們在練習操作計算機(課本62頁圖)

日本人系統地、大規模地引進世界先進技術,他們的口號是:“一號機引進,二號機國產,三號機出口。”

日本逐漸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高效率的日本現代企業管理體制。 大阪的朝日啤酒株式會社車間(課本61頁小字及圖) 2.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①原因:戰後日本進行的民主改革是推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基本動力;利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特需訂貨及美國對日本的經濟援助;重視科學技術和教育的發展;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實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方針;推行嚴格的科學管理制度;實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政府把投資主要放在發展經濟上;制定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 ②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步驟

20世紀50年代中期,進入經濟高速發展階段。 60年代末,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

1987年,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蘇聯,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③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後,出現了怎樣的政治變化? 90年代以來,日本開始向海外派遣自衛隊。

日本向伊派遣約1000名以陸上自衛隊為主的陸、海、空三軍自衛隊隊員,這是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向海外派遣的規模最大的一支部隊。 日本首相和政府要員參拜靖國神社。

亞洲人民及世界人民對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現象抱有高度的警惕。 3.日本經濟存在的問題

日本經濟發展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1)具有嚴重的對外依賴性。

戰後日本經濟恢復發展的原因有哪些?日本發展經濟的經驗中有哪些值得我國借鑑? 參考答案:

1、戰後日本經濟恢復發展的原因:①民主改革掃除了經濟發展的障礙;,②美國對日本的扶植和援助;③重視科學技術和教育的發展;④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⑤實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方針;⑥推行嚴格的科學管理制度;⑦實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第二問是開放性的問題,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借鑑意義有:一是重視科學技術和教育的發展;二是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三是推行嚴格的科學管理制度;四是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巨集觀調控等。

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後,一直在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加強軍事力量,出現了軍國主義復活的現象。對此你有何看法? 參考答案:

一是認清軍國主義的本質就是戰爭,就是侵略; 二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不僅給被侵略國家和人民帶來空前劫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了嚴重災難; 三是反對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是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內的共同責任

蒐集戰後初期至當代反映日本城市面貌變化的歷史圖片,辦一期專刊。

第3篇

第11課 感受中國古代恢巨集的雕塑群——中國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2、體會中國古代文化內涵,探索藝術與社會生活及其時代之間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中國兩大類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藝術特徵,特別是對其中的優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鑑賞。

瞭解四大著名的石窟雕塑群的藝術風格及部分專業名詞。

(一)教師活動: 用多媒體展示秦始皇兵馬俑相關圖片,並巧妙匯出第十一課感受中國古代恢巨集的雕塑群——中國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2、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形成原因及藝術風貌? (二)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

思考教師設定的問題,交流本課探究的意圖、必要性。

教師提出問題:秦始皇兵馬俑出現的歷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形成原因?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並回答。

結論:自秦漢以來的厚葬風俗,統治階級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整體和區域性圖片展示 秦始皇兵馬俑的藝術特點。 學生:一同學談觀後的感受,其他同學自由發言。 結論:細膩生動的個性與氣勢磅礴的整體相協調統一。

教師:秦始皇兵馬俑是中國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國。法國前總理希拉剋參觀完說:世界上有7大奇蹟,現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二)漢代最傑出的雕塑群 教師:欣賞圖片 比較:秦俑和漢俑異同點 學生:分組討論2分鐘。

結論:內容接近現實生活,反映當時社會背景。 藝術手法:秦俑寫實,漢俑誇張。 陵墓地面雕刻:

漢霍去病墓石刻欣賞,主要介紹《伏虎》和《立馬》石雕作品 結合歷史背景談談《馬踏匈奴》的藝術特點。 教師:霍墓石雕群整體寫意的藝術風格?

學生: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風貌,因式造型。圓渾天成的雕塑,質樸雄渾,展示出作者高超的寫意智慧和西漢時期大氣磅礴的藝術風貌。

(三)我國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 教師提出問題:

1、中國四大石窟都有誰,開鑿的年代和各自藝術特點。

2、佛教中的佛、菩薩、羅漢、天王、力士是什麼?學生活動:分組討論並回答

1、敦煌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位於甘肅河西走廊,其所在屬於玉門系礫岩,不能雕刻,所以窟內主體是彩塑。彩塑均為泥質造像,有單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心,兩側侍立弟子、菩薩、天王、力士、少則三身,多則十一身。最高的大佛達33米,最小的菩薩僅10釐米。四周為佛經故事的壁畫。

2、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郊武周山麓、十里河畔,主要洞窟有53個,石刻造像尊。雲岡石窟開鑿於公元460年(北魏),當時佛教流行,我國的石窟大多從這一時期開始,到唐朝達到高峰。

雲崗石窟作為北魏早期佛教藝術的中心,給各地石窟藝術以巨大的影響。

3、龍門石窟座落在河南省洛陽伊水兩岸。自北魏至宋代相繼開鑿,有二千一百多個窟龕,10萬尊造像。

龍門石窟以古陽洞和賓陽洞為代表。古陽洞中的主尊釋迦牟尼結跏跌坐,面頰豐滿,略帶微笑,左右脅侍菩薩儀態莊嚴肅穆。洞內兩壁井然有序地排有三列大龕,小龕則數以百計。龕楣、龕額的圖飾設計奇制詭異,細緻靈巧。賓陽洞中的佛像,西部修長清秀,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這種手勢意指佛示說法,主尊前有兩隻姿態雄健的石獅,左右侍立阿難、迦葉二弟子及文殊、普賢二菩薩。窟頂中央雕刻蓮花盤,周圍有流雲,飛天在雲中自由翱翔。前壁及南北兩側,有四層精美的浮雕。

4、麥積山石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泥塑和石胎泥塑為主要的大型石窟,因其擁有自北朝以來千姿百態並各具特色的大量泥塑而被中外學者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

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天水縣東南的麥積山上。因山如農村的麥秸垛,因此得名麥積山。該石窟始鑿於十六國後秦,距今1600餘年,經歷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餘個朝代的不斷完善,形成一座造像與壁畫連續不斷、不同時期藝術特徵明顯的藝術寶庫。該窟至今保留大小各種藝術造像7000餘尊,古代壁畫1000餘平方米,大小窟龕194個。

麥積山的泥塑有圓塑、高浮雕、貼上塑、壁塑四種,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從屬約16米的佛像到10釐米的小塑像,從神聖的佛到天王腳下“金角銀蹄”的牛犢,都精巧細膩,栩栩如生。這些塑像把神人格化,生活氣息濃厚,令人感到親切。

(四)佇立千年的一群美麗少女(陝西太原晉祠聖母殿中的彩塑侍女群) 知識要點:聖母殿背靠懸甕山,前臨魚沼,晉水的其他二泉——“難老”和“善利”分列左右。此殿創建於北宋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殿內共四十三尊泥塑彩繪人像,除龕內二小像系後補外,其餘多北宋代原塑。主像聖母,即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親,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兒——邑姜,其塑像設在大殿正中的神龕內。其餘四十二尊侍從像對稱地分列於龕外兩側。其中宦官像五尊,著男服的女官像四尊,侍女像共三十三尊。聖母邑姜,曲膝盤坐在飾鳳頭的木靠椅上,鳳冠蟒袍,霞帔珠瓔,面目端莊,顯示了統治者的尊貴和奢華。四十二個侍從像,手中各有所奉,為帝后服種種勞役,例如侍奉文印翰墨,灑掃梳妝,奉飲食,侍起居以至奏樂歌舞等等。這些塑像造型生動,姿態自然,尤其是侍女像更是精品。宋代的藝人,滿懷同情,塑造了一群終生被幽禁深宮,失去了自由,埋葬了青春的女性。這些侍女像的肢體身材比較造度,服飾美觀大方,衣紋明快流暢。她們的年齡或任或少,身段或豐滿或苗條,面龐或圓潤或清秀,神態或幽怨或天真,一個個性格鮮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與真人相仿,更顯得栩栩如生。這組塑像突破了神廟建築中以塑造神佛為主的老套,真實地表現了被禁錮深宮受盡役使的侍從們的生活精神面貌,從而反映了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側面。在技巧上,顯然相當準確地掌握了人體的比例和解剖關係,手法純熟,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它們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中的珍品,在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人們談到晉祠,往往總要談到這些精彩的宋塑。

1、瞭解中國古代雕塑群的傑出代表及藝術成就。 2兩大類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藝術特徵。 3四大著名的石窟雕塑群的藝術風格。

2、兩大類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藝術特證。 3.四大石窟

第4篇

中國古代文明是在長江、黃河、遼河等適合發展農業的大河流域發展起來的。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小農經濟的形成,成為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也成為推動精耕細作技術發展的主要動力。而精耕細作技術則是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特點,是中國古代農業長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的關鍵因素。但是到了近代,小農經濟卻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它的牢固存在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接下來我就對這個問題作一簡要分析。

精耕細作農業是對中國傳統農業精華的一種概括,指的是傳統農業的一個綜合技術體系。萌芽於夏商周時期,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是技術成形期,隋唐宋遼金元是精耕細作的擴充套件期,明清是深入發展期。鐵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是精耕細作技術發展的基礎。鐵犁牛耕技術出現於春秋戰國,在漢代得到改進和推廣。隋唐時期,隨著江東犁的出現,得到完善而為後世所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產率,是精耕細作技術體系的總目標。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西周時期,實行了壟作法,西漢時實行代田法。還採用輪作倒茬和間作套種方式,宋代以後,江南地區形成稻麥輪作的一年兩熟制和一年三熟制。為了提高土地生產率,人們通過提高耕作技術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充分發揮土地潛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技術,南方形成耕耙耖技術。改變農業環境,提高土地生產率。中國古代重視農田灌溉,從古至今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土壤環境,使農業收成不再完全取決於天氣的好壞。

總之,我國古代農業孕育了我國古代文明,它的艱難成長曆程,既記載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同大自然作鬥爭的艱辛和智慧,也包含了歷代統治者所實行的農業政策。精耕細作和自給自足,是我國古代農業的基本特徵。

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生產部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在其自身的農業保持長盛不衰,其社會歷史和文化才能持續發展。中國古代農業非常發達,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也正是中華文明火炬長明不滅的主要原因之一。小農經濟是我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接下來我就對小農經濟作一全面分析。

(1)小農經濟產生的條件:鐵犁牛耕的普及,生產技術的提高,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展;小農經濟之下,農民不同程度地擁有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擁有一定的生產自主權,能支配一部分勞動產品,具有生產積極性;小農經濟規模小,促使農民努力提高耕作技術,儘可能

- 1第四,從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為主導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一個特點。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使勞動者有可能獲得一定的土地,生產力的發展又使勞動者有能力獨立進行生產活動。這樣,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小農經濟逐步形成。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遠古人民過著採集和漁獵的生活,他發明製作木耒、木耜,教會人民農業生產。反映中國原始時代由採集漁獵向農耕生產進步的情況。又傳說他遍嘗百草,發現藥材,教會人民醫治疾病。

傳說神農一生下來就是個“水晶肚”,幾乎是全透明的,五臟六腑全都能看得見,還能看得見吃進去的東西。那時候,人們經常因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神農為此決心嚐遍百草,能食用的放在身體左邊的袋子裡,介紹給別人吃,用作藥用;不能夠食用的就放在身體的右邊袋子裡,提醒人們注意不可以食用。

?白虎通義》記載:“古之人民皆食獸禽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勞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謂神農也”。這說明,神農氏所處的時代,是中國從原始畜牧業向原始農業發展的轉變關頭。怎樣才能解決人們的吃食問題?神農氏苦苦思索,可謂絞盡腦汁。

據《拾遺記》記載,一天,一隻周身通紅的鳥兒,銜著一棵五彩九穗谷,飛在天空,掠過神農氏的頭頂時,九穗谷掉在地上,神農氏見了,拾起來埋在了土壤裡,後來竟長成一片。他把穀穗在手裡揉搓後放在嘴裡,感到很好吃。於是他教人砍倒樹木,割掉野草,用斧頭、鋤頭、耒耜等生產工具,開墾土地,種起了穀子。

神農氏從這裡得到啟發:穀子可年年種植,源源不斷,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實選為人用,多多種植,大家的吃飯問題不就是解決了嗎?那時,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草藥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誰也分不清。神農氏就一樣一樣的嘗,一樣一樣的試種,最後從中篩選出的稻、黍、稷、麥、菽五穀,所以後人尊他為“五穀爺”、“農皇爺”。

第5篇

讀圖分析日本的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 瞭解日本的領土組成。

讀圖瞭解日本的地形特點、海岸線特點及優勢。 會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學會當地震發生時,我們應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分析日本的位置,學會如何分析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通過圖片、資料、視訊等,瞭解地震的危害,因而學會如何防震。

通過學習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點,體會到日本面對的威脅和機遇,樹立在地震發生時,如何做才是安全而有效的災難防範意識。 【教學重點】

日本的地形特點、海岸線特點及優勢。 當地震發生時,我們應如何做。 【教學難點】

學會分析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 當地震發生時,我們如何應對災難。 【教學方法】

讀較分析、方法總結、總結歸納、圖片及視訊等直觀學習 【課前準備】

一、情景匯入 出示圖片:哆啦a夢、名偵探柯南、某國國旗、富士山和櫻花。看了這些圖片,你會想到哪個國家?(日本)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我國的鄰邦——日本,去看看那裡的自然環境吧!

讀圖,日本主要位於哪兩個半球?(北半球、東半球) (2)海陸位置 讀圖填空:

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西北部隔日本海與韓國、朝鮮、俄羅斯(國家)相望,西南部隔東海與中國相望。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

讀圖,說一說日本的經緯度位置。(北緯 °~45°,東經125°~145°) 2.範圍

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島組成。其中本州是日本最大的島嶼。

讀圖,分析日本的地形有什麼特徵?(山地、丘陵廣佈,平原狹小) 山地、丘陵主要分佈在哪裡?(中部)

平原主要分佈在哪裡?(沿海。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4.面積、人口

日本總面積約萬平方千米,相當雲南省的面積。總人口約億。 拓展延伸:

日本平均人口密度:336人/ 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0人/平方千米,所以日本人多地少,因此進行填海造陸。例如,大阪關西海上機場、神戶人工島。

日本的海岸線有什麼特點?(國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 對其經濟發展有什麼有利影響? 多優良港灣(深水港、避風港),這促進了日本漁業、造船業、海洋運輸業的發展以及與國外的聯絡。

日本全國有大小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有80多座,人們可以感覺到的地震平均每天約有4次,大的破壞性地震一般2~3年發生一次,被稱為“地震之邦”。(1923年9月關東大地震,震級級,死亡人數15萬。)

富士山呈圓錐形,山頂常年積雪,山麓櫻樹成林,是日本著名的旅遊勝地。富士山最近一次大規模噴發是在1707年。

火山分佈地區溫泉眾多。很多日本人喜愛泡溫泉,併成為一種生活習俗。 利處三:火山灰的用處

利於農業生產(火山灰含有多種促進植物生長的肥料物質,是一種天然化學肥料)、火山灰美容。

2011年1月26日,日本九州島新燃嶽火山持續噴發。受大量噴發的火山灰的影響,當地航班大量延誤,部分道路禁止車輛通行。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海域發生級大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活動:讀圖說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減災措施 1.運用板塊構造學說,分析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

日本傳統的民居,多使用質地較輕的建築材料,以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

每年9月1日,日本全國上下動員起來,舉行大規模防震學習。 拓展延伸:日本還採取了這些措施

先進的地震預報系統(使用先進的地震預報系統,在地震來前10秒發出警報)、配備防震應急箱。

建立自然災害預警機制,加強防震教育,提升民眾的自救能力,提高建築的抗震標準等。

拓展延伸:視訊:當地震發生時,如何防震 拓展延伸:地震發生後如何自救

a、被壓埋後,如果能行動,應逐步清除壓物,儘量掙脫出來。

b、要盡力保證一定的呼吸空間,如有可能,用溼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塵嗆悶發生窒息。

c、注意外邊動靜,伺機呼救。儘量節省力氣,不要長時間呼喊,可用敲擊的方法呼救。

d、儘量尋找水和食物,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 特別注意:被壓埋後,要堅定自救的勇氣和信心,精神不能崩潰 【課堂練習】

1.日本與我國一水之隔,這裡的“一水”是指(d) a.日本海 b.渤海 c.黃海 d.東海

a.高原、盆地 b.山地、丘陵 c.平原、山地 d.盆地、丘陵 3.日本國的象徵是(b) a.乞力馬扎羅山 b.富士山 c.安第斯山 d.太行山 4.日本四個大島中,面積最大的是(c) a.四國 b.北海道 c.本州 d.九州

我們學了什麼?(與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的位置、範圍、組成、海岸線特點以及為什麼多火山和地震,多火山和地震對日本的影響巨大。) 【作業佈置】

1.日本主要由哪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 2.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當地震發生時,我們應如何做? 【板書設計】

位置 範圍 地形 面積、人口 海岸線特點及優勢 多火山、地震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對如何分析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程度。同時培養了學生在震發生時,如何正確防震的安全防範和自救意識。

第6篇

?へ」作助詞時,發「え」的音。表示行為、動作的方向、物件、目標等。這時的「へ」可用「に」替換。「に」側重強調動作的目的地或終點。 ○ 私は午後學校へ行きます。

○ 私はあさって上海へ行きます。 ○ 私は今日は家に帰りません。 2、~から來ます。

○田中さんは日本から北京に來ました。 ○明日飛行機は北京から日本へ行きます。 3、~で行きます。

○わたしは飛行機で日本に行きます。 ○王さんはタクシーで學校へ行きます。 ○私は地下鉄で家に帰ります。 4、~と行きます。

○私は田中さんと一緒に學校に行きます。 5、甲から乙まで~かかります。

○北京から上海まで2時間かかります。 ○東京まで一日かかります。 6、甲が~から來ます。

助詞「が」是格助詞,在這裡表示動作的主語(重在主語)。「は」表示一句話的主題(重在謂語)。例:○私が行きます。/私は行きます。 用「が」的場合:

①表示未知的或初次提到的事物用「が」。 ②凡疑問詞作主語時都用「が」。○だれが行きますか。わたしが行きます。 ③陳述自然現象、眼前景色、說明事物所處狀況時用「が」。 ○ 太陽(たいよう)が昇(のぼ)りました。 ○ ベルが鳴(な)りました。 ○ 花がきれいですね。

④表示人的好惡、水平時,引出物件用「が」。 ○ 私はりんごが好きです。

1、あしたは休みです。學校に行きません。 2、明日は日曜日です。病院は休みです。

3、成都(せいと)から西安(せいあん)まで汽車で一日かかります。 4、去年私は李さんと一緒に上海へ行きまし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