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心得體會3篇 奇蹟綻放:探索第56號教室的感人故事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本令人感動的小說,講述了一個特殊的教室中發生的奇蹟般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一位充滿愛心和耐心的老師帶領著一群被社會遺棄的孩子,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無私的關懷,讓他們重拾自信和希望。本文將就這個故事的感人之處進行分享和解讀。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心得體會3篇 奇蹟綻放:探索第56號教室的感人故事

第1篇

這是我第一次讀美國作家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2:點燃孩子的,熱情》這本書,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讀了寥寥幾十頁,便對雷夫長生了深深的崇拜之情。剛開始看的時候,感覺像一個童話,也許正因為是在平凡中所誕生的奇蹟,才令人倍加感動。同時我也意識到,不斷創造奇蹟的根源,是我們對孩子無限的愛。

雷夫老師在《第56號教室的奇蹟2:點燃孩子的熱情》中,即使週五的晚上他已經非常累,但想到孩子渴望的眼神,高興的心情,他還是提起精神,堅持帶孩子走出教室,走向戶外,去觀看一場精彩的棒球比賽。並在觀看球賽的過程中,給予孩子一些教育的道理。

比如第一局開始時,觀眾席空空寥寥,雷夫老師就利用這個機會,教育孩子守時的重要性。孩子們學習準時是非常必要的,這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他們一生中,將面對各種截止期限。學生留意到經常遲到和對行程欠缺考慮之間有直接的關聯。在班上的討論中,他們還指出,在演出中手機響起來的人通常也是遲到者。孩子能從中學習到,缺乏守時的觀念通常也代表著這個人的靈敏度不夠。給予我們可學習的道理是:那些常常遲到的人,將自己的挫折怪罪於那些與他們的不幸無關的人。守時表現出我們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相信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孩子知道在成人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期盼他人守時。負責任就表示個人要維持準時的統一標準,而在孩提時就應該習得這樣的觀念。

我認為除了必要的家庭作業,孩子還需要一些無所事事的時間。做讓他們認為高興,感興趣的事,給予他們自己獨立的空間,時間,形成自己的樂園。正如雷夫老師所寫,在這中間有個問題。很多孩子在獨處時,因有限的經驗與能力,會做出不好的選擇。比如電視機或電腦。很多孩子,特別是低年級孩子,因為缺乏自覺性,自制力,會忍不住走神,分心。尤其是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資訊時代,數字時代是令孩子最為恐懼的危險敵人。解決此問題的答案是找個快樂的媒介,讓我們不在時,他們不會被我們或被所觀看的節目過度控制住。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利用一些完備的裝置,找機會去浪費或有效地利用他們的時間。我們的工作是幫助孩子不要只看表面,而是進行深刻理解,透徹感悟。要儘量利用時間,好對環繞他們的世界獲得更深的理解。孩子們懂的聰明的運用時間,就能擁有稀奇古怪各式各樣的樂趣。通過這些樂趣,從而使孩子成為一個卓越的人。

教師的職業的確是一項非常特殊的職業,選擇這項職業,意味著教師的眾多放棄和傾其精力的奉獻。當然,作為一名教師所收穫的成就感也是其他職業所無法達到的。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心得體會3篇 奇蹟綻放:探索第56號教室的感人故事 第2張

第2篇

這次寒假學校專門安排的假期共讀書目是《第56號教室的奇蹟》。對於雷夫·艾斯奎斯的瞭解並不多,如果不是學校安排,我還真是不會去查閱有關的材料。還沒有拜讀過外國教師這麼專門的教學心得,細讀之後,我的內心翻騰起不小的“浪花”,從他坦率和剛正的敘述中獲益良多。下面從幾個方面簡單談一談自己的感觸。

在文章開始有這麼一個案例:一個年輕教師班裡出現了一位邋遢的孩子,書包整天都是亂糟糟、髒兮兮的。為了讓他改掉這個毛病,年輕教師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把這位學生的書包抖摟出來,並拿出相機拍照,揚言要在家長返校日公開,還說出了“誰那裡有垃圾,就丟到這位同學的桌子上,反正他那裡已經是垃圾桶了。”的話語。其結果是,家長十分的氣憤,告到了校長處。最可悲的是當事教師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認為自己做的對,說現在這個孩子已經指導整理好自己的書包了。雷夫先生認為“不要把害怕當成教育的捷徑”。

工作中,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不遵守秩序”的孩子,通常會軟硬兼施、絞盡腦汁地去“對付”,正如雷夫老師所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第56號教室,孩子很沉靜,而且文明、有禮到一個難以置信的程度,這裡就像是塊綠洲,並不是因為它擁有什麼,而是因為它缺乏了這樣的東西——害怕。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和公平,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

與鐵腕管理相反,雷夫老師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獎勵不同,他則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優異的教學質量,孩子個個謙遜有禮、誠實善良。這樣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則是雷夫反覆強調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實踐,雷夫深信:著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雷夫老師認為,老師可以帶班級,但決定這個班級優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學生。他總結出了教育的“六個階段”: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這一階段的思維是以恐懼為基礎的,而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的。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用獎賞的思維鼓勵學生完成作業。但這樣,學生的交作業方面做得很好,卻對作業的內容理解得很少。雷夫說:用禮物或金錢換取孩子良好的行為的做法很危險,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需要給予獎賞。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不要讓孩子整天忙於討好老師。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能做遵守規則的孩子也好,其實,有時可以超越規則。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學生做到這一點是讓人欣慰的,可是做到這點是很難的,雷夫的學生卻做到了,受到了代課老師的好評。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雷夫用了好幾個方法來教學生第六階段。他用很多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教導他的學生,讓學生認識到哪些行為是對的,而且一直那樣去做。

在這本書裡,雷夫老師對班裡一位不交作業的孩子的教育同時也給我很多的啟示:麗莎在開學的第一天就在交作業時找不到了自己的作業,並當著老師的面到處翻自己的書包和資料袋。作為老師我們很清楚這是怎麼回事,看到一貫這樣的學生很多時候可能就忍耐不住了,會大發雷霆,會在全班同學面前變成一位“大惡人”的形象。但是雷夫老師低下身子說他相信她,相信他寫了作業只是找不到了,不過有一個大問題需要麗莎注意,那就是亂放東西。然後告知她可以在兩位同學中挑選一位,中午幫助她整理資料袋。結果,從此以後麗莎的作業再也沒有找不到過,這就是信任和不走捷徑的教育,這也是沒有害怕和榜樣的教育。我的工作中還會遇到類似的情形,我想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第56號教室不可複製,雷夫老師不可複製,雷夫老師的執著、愛心和智慧將影響著我、指導我努力去做一位學生信任的好老師。我們都不是雷夫,但是我們可以慢慢地學著做雷夫。感謝學校為我們推薦了這麼一本好書!

第3篇

“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這幾個字吸引著我,讓我走進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

在一所全美學生最多、教師最少、裝備最差、秩序最亂且位於洛杉磯貧民區的學校,雷夫不斷審視、反思、嘗試,逐步感悟並積蓄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老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許多先進的觀念和認識。他強調“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並深信:著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在書中,他明確提出了“教育的真正意義是讓學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老師的責任是要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教育我們要學會傾聽:“給我一些真相”,抓住每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工作中要不斷積蓄經驗和超強的洞察力和敏銳度;教育我們要學會承擔責任,家長和社會將孩子交到我們的手裡,我們就要視學生如己出,平易近人、公平公正的用愛來教育我們的學生,不會再因為無知的衝動影響與學生溝通和引導的機會,經常站在學生和家長的立場去想問題,用寬容和積極樂觀的態度處理事情。這樣,我們也會迎來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在為學生營造一所如家般的避風港的同時學生的心裡也肯定會有老師的一塊地兒。為了更好的教書育人,每位教者時刻要身正為範,正如雷夫老師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每位學生想要什麼?是一時的分數還是一生的人格是顯而易見的。當然,不同的國度對教育的解讀也不盡相同。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教者要堅信“沒有害怕的教育”,教是為了不教,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對行為偏差或成績落後的學生,教者要不離不棄,多一份耐心和關心,在師生間搭建起彼此信任、互敬互愛的橋樑,用寬容的心去善待每一位孩子,讓學生有所收穫:知識、技能或品德等各方面中只要學生進步了就應該算是好孩子,教者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在讚許聲中快樂的成長;不要小看比我們年齡小的孩子,要提供一個可以施展孩子才華的舞臺,讓每個孩子帶著自信走好每段人生路。無論何時,我們要謹記:學生是教育的物件,有學生教者的舞臺才會精彩,在和諧的氛圍中讓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提升思想和情操才是教育的方向。相信,雷夫是每位教者的一面鏡子,儘管教育工作中沒有同樣的舞臺卻有著同樣的目標:讓孩子自食其力,成為社會的頂樑柱。每位教者都應為這個神聖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其實,教育本身就是一本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鑽研和摸索。當然,在教育的道路上需要學生的陪伴,“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在快樂的氛圍中收穫果實”是我們所期盼的,也是我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