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甲午海戰觀後感小報3篇 震撼歷史意義與船火激戰:甲午海戰觀後小報

本文以“甲午海戰觀後感小報”為主題,對甲午海戰進行客觀、獨到的觀察與分析。通過深入解讀甲午海戰的歷史背景、戰略佈局以及參戰雙方的表現,為讀者呈現一場國際間的戰爭血腥與殘酷。同時,本文還將從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多個角度探討甲午海戰的影響和啟示,從而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而深入的認識。

甲午海戰觀後感小報3篇 震撼歷史意義與船火激戰:甲午海戰觀後小報

第1篇

每當談論起中國近代史人們總是唉聲嘆氣,覺得整個近代史是恥辱史。不錯確實是恥辱史,鴉片戰爭讓西方列強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洗劫了圓明園,俄國趁機蠶食了北方領土,甲午戰爭讓日本人割去了臺灣澎湖。這一切的一切不能不讓人感到氣憤和窩囊,國家貧弱百姓遭殃,誰看這段歷史時候都會捶胸頓足。近期看到了1894甲午中日戰爭的電影畫面,感覺有些事情真的再現了當時之情景。把這電影給同事傳過去的時候,同事來了句談到近代真不想看這段歷史,看了就生氣。我告訴他雖然這樣卻是最有教育意義的電影,讓一個民族別忘了以往的恥辱,讓一個民族別忘記了自我恥辱的時候有自我的民族英雄,別忘記了民族的災難。我們這個民族是個複合民族,是個融合民族,但我們民族從來都不缺少有骨氣者,可是也不缺少沒骨氣著。看到清末洋務運動所購買的鐵甲艦想到我們此刻自我造的鐵甲艦船。

不勝的感嘆,一方面想我們此刻是不是部隊上的那幫將領們是不是也有像電影裡那樣的,剋扣軍餉,中飽私囊者。是不是有置民族大義於不顧的腐敗軍官,是不是所購買的武器彈藥有不合格的隱匿起來的,是不是有坐享和平的將領?覺得此刻沒事不購置軍備的呢?看到甲午戰爭中中方使用的炮彈,魚雷,穿甲彈,以及各式的炮彈,皆不一樣程度的造假,想到我們此刻的軍營中是否也存在此類狀況呢?這麼大的國家這種事情真的不能夠預料,但願此刻沒有這個事情,當然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去想象我們此刻的軍營都是良好的。

還有看到這電影雖然是在講述一百年前的事情,可是感覺對我們此刻的教育意義更深,更像是一面鏡子在照耀著我們此刻人。我就想了我們當時所購買的艦船不比日本的差,我們當時的人員素質也不比日本的差,可是我們敗了。敗在自我人手中,中日甲午戰爭與其說是中國人和日本人打仗,還不如說是中國人和中國人打仗,隱藏的戰爭,購買軍火這種事情都能夠吃回扣,做交易,那我們什麼不能?中日未開戰勝負已經分出來了,我們不是敗在堅船利炮上我們是敗在自我的體制上,敗在自我人挖好的陷阱之中。

電影中說每次海戰都能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這句話振聾發聵。不只是在電影中,在現實中也是一樣的。想想歷史吧,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稱霸全球,一戰中英德海上大戰決定了德國的命運,二戰中日本美國太平洋戰爭決定了日本命運,而1894-1895年的中日戰爭決定了中國命運,誰失敗誰的命運就悲慘,所以海戰真的敗不起。一個民族要想贏得世界的尊重,要想真正的揚眉吐氣,成為大國,海洋便是他們廣闊的空間,誰在海洋上說話算數誰就能真正的站起來。

話分兩頭,一個只明白和平發展的國家是一個沒有未來的國家,因為不思進取,一個政權要想穩穩的做好事情,對得起人民,除了委曲求全還有一種守國土的方法叫以攻代守。普京說俄羅斯沒有一寸多於的土地,難道中國的土地就有剩餘的麼?無論是將來怎樣樣海軍要有一種精神,那就是鄧世昌精神,這樣的將領雖然是封建時代的人。可是他的精神會一向激勵著每一箇中國人,愛國的最高境界就是他這種,愛國不分是哪個黨派,哪個朝廷。愛國就要像鄧世昌那樣,為民族大義而獻身。這是一種怎樣樣的精神境界啊,這是一種民族氣節,他們的精神才是中華的脊樑,彪炳千古。而他們的遭遇也值得我們深深的反思我們此刻的政府,此刻的軍隊。以史為鑑,才能真正的懂得什麼是民族的脊樑,什麼是愛國。其實批判也是愛國。

甲午海戰觀後感小報3篇 震撼歷史意義與船火激戰:甲午海戰觀後小報 第2張

第2篇

?甲午中日戰爭》十分確切地反映了那個時代中國和日本當時的社會形態和國家實力,異常是對日本人和中國人的性格和思想詮釋得相當深刻和到位。當時慈禧太后一心忙著萬壽慶典,清政府腐敗無能,整個政府和皇族窮奢極欲,國內民不聊生,軍隊同政府一樣腐敗,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軍隊毫無戰鬥力。而此時,日本明治天皇卻勵精圖治、臥薪嚐膽,苦心經營聯合艦隊,日本國民不分男女老幼,無不忠勇奮發,以戰勝清國為己任,軍國主義的理念深入日本社會的骨髓,在生活中完全正常的一個日本人,在應對中國時都變成了殘忍狠毒的凶手。

中日甲午戰爭的勝負,雖有偶然,卻又是必然的,落後的軍備加上部隊紀律的鬆散,清兵根本不是訓練有素、裝置精良的日兵的對手。

馬關條約,喪權辱國,中日兩國最終走向了反面,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反覆深思。無可否認,戰爭中清兵中那些士卒們是勇敢的、愛國的,這是戰爭中最溫馨動人的愛國心,也是最殘酷的現實,以自我的身軀撲向日本人殺人不眨眼的洋槍火炮,不惜犧牲生命,這種愛國精神也值得後人學習。以銅為鏡,能夠正衣冠;以史為鏡,能夠知興衰;以人為鏡,能夠明得失;願歷史不再重演,願國家繁榮富強。

第3篇

最近,我觀看了《中日甲午海戰》這部電影。看完電影后,我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日軍的暴行感到憤怒不已。

?中日甲午海戰》主要講述的是清朝末年,日軍大舉進犯我國疆域,清軍將領率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在黃海展開激戰。其中,清軍愛國將領鄧世昌率領“致遠”艦上的眾將士與敵軍同歸於盡,最終壯烈犧牲,最終清政府戰敗投降,簽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影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海上激戰三小時後,我軍戰艦所剩無幾,處於彈盡艦傷的困境中。所剩的最終一枚魚雷因為裝備落後,未能精確地擊中對方的主力艦。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我軍將士犧牲在敵軍瘋狂的炮火轟擊中。這一刻,我無比的憤怒。對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憤恨無比。尤其是看到一邊是將士們在英勇抵抗敵軍,而另一邊的慈禧太后竟在宮廷內設宴慶祝她的六十大壽。頓時我火冒三丈,忍不住邊看電影邊憤怒地唾罵慈禧太后和那些腐敗無能的朝廷官員。

這部電影向我們清楚地講述了中日甲午海戰這一史實,從中我也懂得了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是呀,我們僅有不斷讓自我變得強大,才不會被列強的長矛戳傷。作為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不禁暗暗告誡自我:必須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材,為祖國獻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