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物理教學心得感想3篇 "窺探物理課堂的奧祕:我的教學心得與感悟"

在教育教學中,物理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和掌握科學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和嘗試,總結心得和經驗,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將分享一些物理教學心得感想,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物理教學心得感想3篇

第1篇

提高自己的實驗能力、搞好實驗教學,是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的。

1、確保所做的實驗成功,提高成功率。課本要求的每一個實驗,在課前我都要反覆地做幾遍,認真分析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例如:在“摩擦起電”一節的實驗中空氣的溼度,器材的乾燥程度是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碰到陰天、雨天,早上的前兩節或是下午的後面兩節課(此時的空氣溼度較大),實驗的現象很不明顯甚至很可能失敗。排除了這些因素對實驗的影響,實驗的現象非常明顯,給學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鮮明。容易使學生信服,對於我們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身邊的材料改進實驗。在“導體的電阻”一節中,我先是讓學生思考設計一個電路來檢測哪些物質是導體哪些物質是絕緣體,當檢測到水、人體、鉛筆芯(較長的)時,小燈泡不發光,於是先把它們歸為絕緣體。之後,我指著那堆導體問:這些物體一定都是導體嗎?(是)又指著那堆絕緣體問:這裡面一定都不能導電嗎?馬上就有學生說:不一定,有可能是電流太小了,小燈泡不會發光而已。此時我就給學生介紹了我自己去買的發光二極體的特點,發光二極體被作為各種用電器的指示燈,學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電流就可以使它發光。於是我又用發光二極體檢測了一遍,學生自己得出了人體、水、石墨是導體。也體會到了導體的導電能力是不同的。

3、利用課件把一些不易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或是物理過程展現給學生看。例如: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由於發生彈性形變和恢復形變的時間非常短,學生不易觀察,課件就能夠讓學生較好地觀察這一過程。再比如:分子的運動,導體容易導電與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等都可以通過課件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多采用對比教學,歸類教學,使學生即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又能夠複習舊知識,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絡和區別。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辨別事物間更加細微的差異的能力。增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壓強的定義時時,我先讓學生去思考速度、功率和密度的定義,接著讓他們與壓強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比較講解清楚壓強、速度、、功率和密度的概念,物理含義。這樣就會使學生對幾個物理量有了較清楚的認識。所以在新課的教學中,採用以舊導新,新舊對比,即可以幫助學生更系統,更全面地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夠節省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高和培養。

在總複習中,要時刻注意“資訊反饋”。通過反饋資訊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複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資訊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資訊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準,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並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進行知識點、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複習計劃,對不足之處立即查漏補缺。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訂的教學目標更吻合,尤其要對後進生加強輔導、關心、鼓勵,及時表揚他們,哪怕是一點滴的進步,充分肯定他們。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大面積地有質有量地提高學習成績。

以上是我近幾年物理教學工作心得,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今後進一步的學習和總結。在國中物理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在課堂內外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對於學習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學生都有一定收益。心理素質的培養,對學生來說要達到的目的是:自覺·果斷·堅韌·自制。對於教師來說,必須把所要達到的目的始終貫穿在教學過程中。

要使學生對學習物理有一定的自覺性,首先要引導他們對物理產生興趣,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興趣來源於生產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意暗示,善於把周圍的事物及活動與物理知識聯絡起來。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學生注意聽課的最優時間指向重點的環節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較長久地保持在教師的講述上,集中於教師的講述中,從而抑制與聽課無關的活動,使授課活動能有清晰的反映和體現。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授課時間等因素而及時調整,這並不難做到。立足於大部分的學生,引導他們注意各種生活中的現象,針對這些現象,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現象發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況下,以淺顯、形象的比喻對理論進行解釋,這對學生來說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識從模糊認識向清晰認識過渡。

中學物理教學,是一個不斷增加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過程,如何以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學習中的各種客觀規律,由表及裡,從國中的表面現象到高中的本質特徵及內在聯絡,這本身就是教與學雙方都得努力才能達到的。 在課堂教學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單靠教師的灌輸,通過強制記憶,是可以達到記憶的目的。但這只是單純的記住,無法掌握和應用,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把概念表達清楚。我在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特別是口頭表達,多問幾個為什麼,在學生的解答中,瞭解掌握知識的深廣度,訓練快速敏捷反應的能力。

物理教學心得感想3篇

第2篇

通過在教學中的體會和對上學期整體工作的回顧,我有如下一些具體心得:

怎樣教物理,《國家物理課程標準》對物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物理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因此我不斷的學習讓我有了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而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瞭解,本學期我將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育教學工作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2、課堂教學,我加強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本學期我深知我們每位物理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物理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研組長、集體備課組長的帶領下,緊扣新課程標準,和我校“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時間吃透教材,分工撰寫教案,以組討論定搞,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說課、主講、自評;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公開輪講,反覆聽評,從研、講、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體備課中,這種分合協作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於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備課水平,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教師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後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評是十分有用。較強的物理思想方法得於滲透。學生在觀察、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猜測、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公式的形成、獲得、應用瞭然於心。提倡自主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電路、圖型連線、各種物理電學公式的計算、實驗都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過程性,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這樣的探索實驗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這說明:設計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探究性學習的新的空間、載體和途徑。 教學活動兼顧到知識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和諧統一,而這些都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斷學習、不斷修煉,提高文化水平與做人境界,這將是一個長期而非常有價值的努力過程。研討、反思、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我在總結自己教學的同時,不斷反思教學,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不斷地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這我的許多問題,有個在認識。努力處理好物理教學與現實實踐的聯絡,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 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第3篇

所以努力提高自己的實驗能力、搞好實驗教學,是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的。

1、確保所做的實驗成功,提高成功率。課本要求的每一個實驗,在課前我都要反覆地做幾遍,認真分析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例如:在“摩擦起電”一節的實驗中空氣的溼度,器材的乾燥程度是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碰到陰天、雨天,早上的前兩節或是下午的後面兩節課(此時的空氣溼度較大),實驗的現象很不明顯甚至很可能失敗。排除了這些因素對實驗的影響,實驗的現象非常明顯,給學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鮮明。容易使學生信服,對於我們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身邊的材料改進實驗。在“導體的電阻”一節中,我先是讓學生思考設計一個電路來檢測哪些物質是導體哪些物質是絕緣體,當檢測到水、人體、鉛筆芯(較長的)時,小燈泡不發光,於是先把它們歸為絕緣體。之後,我指著那堆導體問:這些物體一定都是導體嗎?(是)又指著那堆絕緣體問:這裡面一定都不能導電嗎?馬上就有學生說:不一定,有可能是電流太小了,小燈泡不會發光而已。此時我就給學生介紹了我自己去買的發光二極體的特點,發光二極體被作為各種用電器的指示燈,學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電流就可以使它發光。於是我又用發光二極體檢測了一遍,學生自己得出了人體、水、石墨是導體。也體會到了導體的導電能力是不同的。

3、利用課件把一些不易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或是物理過程展現給學生看。例如: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由於發生彈性形變和恢復形變的時間非常短,學生不易觀察,課件就能夠讓學生較好地觀察這一過程。再比如:分子的運動,導體容易導電與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等都可以通過課件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多采用對比教學,歸類教學,使學生即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又能夠複習舊知識,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絡和區別。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辨別事物間更加細微的差異的能力。增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壓強的定義時時,我先讓學生去思考速度、功率和密度的定義,接著讓他們與壓強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比較講解清楚壓強、速度、、功率和密度的概念,物理含義。這樣就會使學生對幾個物理量有了較清楚的認識。所以在新課的教學中,採用以舊導新,新舊對比,即可以幫助學生更系統,更全面地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夠節省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高和培養。

在總複習中,要時刻注意“資訊反饋”。通過反饋資訊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複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資訊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資訊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準,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並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進行知識點、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複習計劃,對不足之處立即查漏補缺。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訂的教學目標更吻合,尤其要對後進生加強輔導、關心、鼓勵,及時表揚他們,哪怕是一點滴的進步,充分肯定他們。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大面積地有質有量地提高學習成績。

以上是我近幾年物理教學工作心得,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今後進一步的學習和總結。在國中物理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在課堂內外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對於學習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學生都有一定收益。心理素質的培養,對學生來說要達到的目的是:自覺·果斷·堅韌·自制。對於教師來說,必須把所要達到的目的始終貫穿在教學過程中。

要使學生對學習物理有一定的自覺性,首先要引導他們對物理產生興趣,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興趣來源於生產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意暗示,善於把周圍的事物及活動與物理知識聯絡起來。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學生注意聽課的最優時間指向重點的環節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較長久地保持在教師的講述上,集中於教師的講述中,從而抑制與聽課無關的活動,使授課活動能有清晰的反映和體現。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授課時間等因素而及時調整,這並不難做到。立足於大部分的學生,引導他們注意各種生活中的現象,針對這些現象,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現象發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況下,以淺顯、形象的比喻對理論進行解釋,這對學生來說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識從模糊認識向清晰認識過渡。

中學物理教學,是一個不斷增加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過程,如何以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學習中的各種客觀規律,由表及裡,從國中的表面現象到高中的本質特徵及內在聯絡,這本身就是教與學雙方都得努力才能達到的。 在課堂教學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單靠教師的灌輸,通過強制記憶,是可以達到記憶的目的。但這只是單純的記住,無法掌握和應用,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把概念表達清楚。我在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特別是口頭表達,多問幾個為什麼,在學生的解答中,瞭解掌握知識的深廣度,訓練快速敏捷反應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45分鐘,使這45分鐘高質量高效率:

1、指導學生如何預習新章節。預習是學習好物理的起點,首先通讀全文找出重點,用紅筆將重點畫出來,並將這些重點記在預習本上。其次,尋找疑點也是預習的精華,是經過反覆思考,依然尋找不到解答的知識點,將這些疑點都寫在疑點本上,並用紅筆勾畫出,作為標記,上課要注意聽。再者,將預習到的知識和後面的小試驗小製作聯絡起來,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鍛鍊自己的動手與動腦、邏輯思維、判斷能力。最後,做一下預習反饋,將本、書合上,分析這一章節講了什麼,頭腦中要有一個知識網路,並和相應的習題做一下對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用鉛筆寫)

2 、授課過程以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為主線,以教與學為重點,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變被動接受和管理為主動參與,實行導向、導航、導演、引導、指導、輔導,領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領著知識走向學生。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而不是單純品嚐前人創造的成果。教學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啟發式、實物式、對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講述中善於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如在講蒸發時,首先將一塊溼布在黑板一側抹一下,然後對同學們講,一會兒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幹了”同學們異口同聲,繼而引出啟發。其次,注重和實際相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學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關鍵是要分析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