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人居環境表態發言3篇 "發聲維護人居環境"

人居環境是指人類居住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包括居住區、辦公場所、公共場所等。在當今社會中,人居環境已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重要問題,保障和改善人居環境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社會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本文將以“人居環境表態發言”為主題,探討如何促進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人居環境表態發言3篇

第1篇

xx公司始建於1996年9月,是國家民爆定點生產企業,主要產品是粉狀乳化炸藥和銨油炸藥,年生產能力為2萬噸。我公司把環境保護工作當作一項非常緊迫而又重要的任務來抓,因為環保工作關係著全縣人民的健康,關係著子孫後代的未來,xx的綠水青山,良好的人居環境要靠我們在座的努力奮鬥!

我公司深感責任重大,我們將按照本次會議的安排部署,在思想上再重視,標準上再提高,力度上再加大,為全力做好大氣、水環境等汙染防治工作,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四點:

一是勇於擔當,不辱使命,堅決做好大氣、水環境汙染防治工作。我公司願挑重擔、打頭陣、作表率。保持高壓態勢,全方位、無間隙、零容忍、零隱患的把大氣汙染治理工作抓到們,確保企業大氣環境安全。我公司正在對鍋爐煙氣除塵脫硫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後汙染物排放濃度均能小於新標準《gb-2014》要求。於2009年在廠區內建有汙水處理站,日處理能力達500噸,對生產、生活汙水進行了集中處理,汙染物均能達標排放。

二是鎖定源頭,抓住關鍵,堅決打好大氣、水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快字當頭,迅速行動。對企業車間跑、冒、滴、漏汙染源,該停則停,該治理的立即治理,該整改的立即整改。對惡意違法行為,必須堅持零容忍,零彈性、零餘地。同時,我公司建立了責任倒查追究制,逐級簽訂責任書,量化到事,細化到人,對各類汙染源展開拉網式排查整治,不留死角死麵。

三是高階定位,標本兼治,堅決打好大氣、水環境汙染防治殲滅戰。全盛公司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標本兼治。生產線向連續化、自動化、能源節約型方向發展,提出更高、更嚴、更加超前的目標。建立企業環境違法和汙染超標管理制度,凡是有大氣、水汙染排放不達標的、不符合標準要求的生產行為,堅決制止。

四是常抓不懈,務求實效,堅決打好大氣、水環境汙染防治持久戰。公司時刻繃緊生態文明和環境安全這根弦,嚴格遵守環境法律法規,認真抓好落實。大氣、水環境汙染治理是一項長期的艱鉅任務,全盛化工公司全面部署,突出重點,抓好當前,立足長遠。樹立大局意識,密切配合全縣直管部門,把汙染治理工作不折不扣地抓緊抓好。建立環境安全應急處置機制,增強社會各界“同呼吸、共擔當、齊行動”的社會責任,共同倡導和形成生態、低碳、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

各位領導,汙染防治是一項複雜、長期的社會系統工程,全盛公司將統一思想,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只爭朝夕,以為人民群眾、為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行動這場硬仗,確保各項任務目標按照時間節點圓滿完成,為打造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空氣新鮮的良好生態環境做出更大的貢獻!

人居環境表態發言3篇

第2篇

人居環境是人類聚居的簡稱,是以“人”為主體來研究生活的,是一個融貫綜合的學科,包括自然系統、人類系統、社會系統、居住系統、支撐系統等五大系統,內涵十分豐富。人居環境強調融貫和綜合,融貫是指從中國的建設實際出發,以存在問題為中心,主動從相關學科中吸取智慧,有意識的尋找城鄉人居環境發展的新模式,不斷地推進學科的發展;綜合就是把包括自然、人類、社會、居住、支撐系統在內的人類聚居作為一個整體,從生態、文化、社會、技術等各個方面,對人類聚居問題進行系統的綜合的研究。融貫綜合思想滲透了“天人合一”的東方智慧。

人居環境的改造和創造,既是一個古代的命題,也是人類發展的永恆主題,關係著人類生存條件的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備受世界各國關注。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在幕天席地的居住環境中學會了建造茅草屋,他們選擇了相對優越的人居環境,營造了更加舒適的生活。在當代,人們通過建築佈局和構造的變化來改善通風、溫度,以及減少噪音等各種不同不利條件的侵入。但是,在快速化城鎮發展程序當中,城市問題表現得日益嚴重,具體表現為:居住擁擠、基礎設施匱乏和老化、生態環境破壞、舊城改造與人類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矛盾激化、城市“美化運動” 1

導致生態系統失衡等問題,從而切斷了城市的文化和文脈。一個城市的人居環境優劣,會直接對該城市的面貌、品質以及民生狀況等諸多方面產生影響,關係著人類生存條件的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的實現。

近年來,人們的居住觀、生活觀、價值觀和幸福觀都發生了很大改變。在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理念的指導下,人們對自然生態環境、居住環境、生活出行、教育文化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高的追求。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轉變增長方式。”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改善人居環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這一重大戰略舉措將人居環境建設提高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那麼,建設和諧的人居環境顯得異常重要。

建設一個綠色、健康的人居環境,就要求我們的人居環境具有更好的生態性,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大力發展生態系統平衡、生態結構健全的綠色建築、綠色家居、綠色人居;還要具有更好的文化藝術性,重視人居環境的文化創意、藝術創意,特別是符合人性化需求的創意。現就人居環境建設所涉及到的自然生態、人類住區、基礎設施、人文歷史等方面簡述如下:

人居健康問題關係民生和社會穩定,是人居環境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1996年聯合國人居大會提出兩句話:第一句——人

人都有適當的住房;第二句話——城市化程序中人類住區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第一個問題差不多基本實現了,因為我們已經初步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現在我們應該向“居者優其屋”的方向邁進,解決人類住區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現在人們所追求的是健康人居環境,即:人與自然環境的友好性、親和性;令居住者身體舒適、精神愉快;節約資源,減少汙染。那麼,如何打造健康的人居環境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第一,實施城市可持續發展原則,加強住區人居環境規劃建設。城市住區環境長期制約著居民的生理、心理、觀念和行為,對人的生活質量將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實施城市可持續發展原則,就是要強調“以人為本”的原則——要對環境合理性、居住性、舒適性、安全性有一個全面綜合的考慮;要強調綜合規劃先行原則——強調整體概念,根據人文學、生態學、社會學與經濟學原則對城市住區人居環境進行區域生態規劃和佈局;要強調自然生態環境原則——保護和利用原有的區域自然生態環境,使整個城市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要強調綠色建築技術原則——在居住方面要提高技術,更新材料產品,努力開發出適合資源節約型的住宅建築體系。

第二,建設健康住區環境,迴歸舒適、健康、安全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要面對各階層、各個層面的不同住房需求,都擁有各自的健康住區。同時,還需要確保住宅設施

同步建設,採用綠色環保建材,營造綠色家園,保護好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利益。

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依賴於具有前瞻性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要牢固樹立科學城建、生態城建、文明城建、高效城建、和諧城建和陽光城建的新理念,努力打造綠色城鎮化的里程碑工程,要更加突出保護公共利益,促進社會和諧。

第一,要完善城市供水、供氣和供熱網路,加大政府對供水、供氣、供熱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和行業監管,確保供水、供氣和供熱質量;

第二,要實施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戰略,實現智慧化管理,加大政府對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支援和資金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公交場站設施建設,增強公交向農村延伸的服務功能,擴大城市公交覆蓋率,滿足群眾出行需要;

第三,要規劃建設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體系,合理佈局機動車停車場建設,大力完善城市交通設施;

第四,要全方位推進建設領域的節能減排,著力推廣汙水處理、再生水資源利用和節約用水等工作。隨著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也將有所提高,城市發展後勁有所增強。

我們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找準發展定位,妥善解決好城市綠地、環境衛生、大氣質量、水環境質量、噪音控制等生態問題,大力改善人居環境。

第一,城市綠地是城市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善和優化城市生態環境的主體,應根據城市的發展規模、產業佈局、自然環境,科學規劃城市綠地面積和佈局,不斷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堅持生態建設與景觀建設相結合,大力實施公共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風景林地、道路交通等造林綠化工程,同時還可以將城市綠地與城市周邊的山川、水體、林地、農田等形成一個整體,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綠色體系建設。

第二,遵循生態規律,整治城市水系,保護好水系兩岸的自然灘塗和坡岸,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環境。同時大力控制空氣汙染、水汙染、噪聲汙染,提高各項指標綜合達標水平。

第三,實施城鄉清潔工程,改善市民生活環境。重點治理攤位亂擺、車輛亂停、垃圾亂扔、廣告亂貼、工地亂象等“五亂”現象,綜合整治小街小巷、城鄉結合部等區域的衛生死角,徹底解決城市環境衛生死角和“髒、亂、差”狀況,著力改善市民生活環境狀況,打造整潔有序的人居環境。

在我國城市化發展過程當中,目前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城鎮化造成的文脈遺失。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不能光是到歷史典籍中去尋找,而要體現在現存的城市形態、名勝古蹟、古建築、風

土人情、自然遺產等方面。每個城市都有大量的文物古蹟,這些都是城市歷史文化的精髓,是寶貴的財富,各城市一定要加強保護、修繕和宣傳,傳承城市的歷史文脈。要依託豐富的人文資源,加強人文景觀建設,建設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特色街區、文化廣場、公園、雕塑等,培養城市的文化特色,構成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展現自已的獨特魅力,提升城市的品位和軟實力,增強城市的競爭力。

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生存發展的一個基本問題和永恆主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的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如: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住宅的功能配置、工程質量、裝修水平和住宅小區的環境質量、綜合配套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綠色人居建設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目前,我國的經濟社會正在快速發展,中國人居環境也面臨著新的歷史征程,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建設一個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

第3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村人居環境逐步得到改善。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國農村人居環境總體水平仍然較低,在居住條件、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等方面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為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以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為底線,以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以建設宜居村莊為導向,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通過長期艱苦努力,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按照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總體要求,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科學確定不同地區的具體目標、重點、方法和標準。充分發揮地方自主性和創造性,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階段性規律,立足現有條件和財力可能,區分輕重緩急,優先安排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的專案,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防止大拆大建。

——城鄉統籌、突出特色。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城鄉互補,協調發展。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護鄉情美景,弘揚傳統文化,突出農村特色和田園風貌。

——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願,方便生產生活,與促進農民創業就業和增收相結合,不搞形象工程。廣泛動員農民參與專案組織實施,保障農民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防止政府大包大攬,不得強制或變相攤派,增加農民負擔。

(三)目標任務。到2020年,全國農村居民住房、飲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人居環境基本實現乾淨、整潔、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

(一)加快編制村莊規劃。編制和完善縣域村鎮體系規劃,根據鎮、村人口變化等情況,科學論證,明確重點鎮和一般鎮、中心村和一般村的佈局;合理確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專案與建設標準,明確不同區位、不同型別村莊人居環境改善的重點和時序。依據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加快編制建設活動較多以及需要加強保護村莊的規劃。

(二)提高村莊規劃可實施性。村莊規劃要符合農村實際,滿足農民需求,體現鄉村特色。規劃編制要深入實地調查,堅持問題導向,保障農民參與,並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規劃的銜接,防止強行拆並村莊。規劃內容要明確公共專案的實施方案,提出加強村民建房質量和風貌管控的要求;充分結合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合理區分生產生活區域,統籌安排生產性基礎設施。規劃成果要通俗易懂,主要專案要達到可實施的深度,相關要求可納入村規民約。

(三)合理確定整治重點。根據不同村莊人居環境現狀,規劃編制要兼顧中長期發展需要,分類確定整治重點,分步實施。基本生活條件尚未完善的村莊要以水電路氣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基本生活條件比較完善的村莊要以環境整治為重點,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一)全力保障基本生活條件。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危房改造任務,建立健全農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加強農房建設質量安全監管,做好農村建築工匠培訓和管理,落實農房抗震安全基本要求,提升農房節能效能。繼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因地制宜推行城鄉區域供水,完成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任務。實施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基本解決村民行路難問題。大力推進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促進可再生能源供電,全面解決不通電農村居民用電問題。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完善消防、防洪等防災減災設施。

(二)大力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治理農村垃圾和汙水。推行縣域農村垃圾和汙水治理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方推進城鎮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建立村莊保潔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類減量和資源回收利用。深入開展全國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交通便利且轉運距離較近的村莊,生活垃圾可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方式處理;其他村莊的生活垃圾可通過適當方式就近處理。離城鎮較遠且人口較多的村莊,可建設村級汙水集中處理設施,人口較少的村莊可建設戶用汙水處理設施。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整鄉整村推進農村河道綜合治理。

推進規模化畜禽養殖區和居民生活區的科學分離,引導養殖業規模化發展,支援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汙綜合治理與利用。引導農民開展秸稈還田和秸稈養畜,支援秸稈能源化利用設施建設。逐步建立農村病死動物無害化收集和處理系統,加快無害化處理場所建設。合理處置農藥包裝物、農膜等廢棄物,加快廢棄物回收設施建設。推進農村清潔工程,因地制宜發展規模化沼氣和戶用沼氣。推動農村家庭改廁,全面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任務。考慮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生產需求,統籌建設晾晒場、農機棚等生產性公用設施,整治佔用鄉村道路晾晒、堆放等現象。

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節約集約使用土地。加強村莊公共空間整治,清理亂堆亂放,拆除私搭亂建,疏浚坑塘河道,推進村莊公共照明設施建設。統籌利用閒置土地、現有房屋及設施等,改造、建設村莊公共活動場所。

(三)穩步推進宜居鄉村建設。加強對村域的規劃管理,保持村莊整體風貌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結合水土保持等工程,保護和修復自然景觀與田園景觀。開展農房及院落風貌整治和村莊綠化美化,保護和修復水塘、溝渠等鄉村設施。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文化創意等產業。制定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完善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和民居名錄,建立健全保護和監管機制。繼續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加快農村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寬頻網路全面覆蓋。利用小城鎮基礎設施以及商業服務設施,整體帶動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一)創新投入方式。建立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社會支援的投入機制。中央政府投資要重點向中西部和貧困地區傾斜。以縣級為主加強涉農資金整合,做到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形成合力。完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調動農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積極性;建立引導激勵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推動政府通過委託、承包、採購等方式向社會購買村莊規劃建設、垃圾收運處理、汙水處理、河道管護等公共服務。

(二)建立管護長效機制。建立村莊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汙水處理、沼氣、河道等公用設施的長效管護制度,逐步實現城鄉管理一體化。培育市場化的專業管護隊伍,提高管護人員素質。加強基層管理能力建設,逐步將村鎮規劃建設、環境保護、河道管護等管理責任落實到人。

(三)強化農民主體地位。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自下而上的民主決策機制,以多數群眾的共同需求為導向,推行村內事“村民議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實施機制。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理事會等村民組織的作用,引導村民全過程參與專案規劃、建設、管理和監督。完善村務公開制度,推行專案公開、合同公開、投資額公開,接受村民監督和評議。

(四)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對有關工作的組織領導。省級人民政府對本地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負總責,要科學編制規劃,建立部門聯動、分工明確的協調推進機制,統籌安排年度建設任務,規劃及年度工作情況要及時報住房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備案。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強化協調配合,加強對各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指導。住房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要組織開展監督檢查,研究建立農村人居環境統計和評價機制,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報告國務院。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25號),進一步改善我市農村人居環境,實現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經市政府同意,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市委四屆三次、四次、五次全會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改善民生為導向,以農村環境整治為重點,堅持“統籌發展、富民美村”,堅持點上整治、面上改觀、彰顯美麗的原則,以“硬化、潔化、綠化、美化”為主要手段,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堅持農民主體。尊重農民意願,充分發揮農村群眾的主體作用,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促進農民創業與增收相結合,著力解決農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堅持規劃引領。把科學編制規劃作為前提,切實把好規劃實施的事前稽核關、事中監督關、事後檢驗關,保障規劃科學合理,符合農村實際。

――堅持注重特色。緊緊圍繞五大功能區建設,根據山區、坪壩、城郊實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體現巴渝鄉村風情和田園風光,注意保護農村優秀傳統文化。

――堅持量力而行。充分考慮地方財力和農民的承受能力,注重實用實效,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做到當期可承受、長遠可持續,著力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持續性。

(三)工作目標。按照“政府引導、群眾自願、統一規劃、整合資源、分類推進、示範帶動”的原則,從2015年起,由各區縣(自治縣)整合農民新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等專項資金,重點實施“弘揚歷史文化、保護自然景觀”“農房建設和改造”“村道硬化”“安全飲水”“垃圾處理”“汙水治理”“衛生改廁”等方面的專案,每年完成1000個以上行政村的綜合整治,推動農村安居、康居和宜居目標的實現。到2020年,完成全市約8000個行政村的全面綜合整治,全市農村環境有效提升,農村基礎設施顯著改善,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初步建成一批“宜居、宜業、宜遊”、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

(一)編制綜合整治規劃。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抓緊組織編制農村整治規劃。深入實地調查,堅持問題導向,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等規劃的銜接,選擇地質安全區域實施建設。市政府有關部門要以農村整治規劃為基礎,制訂年度市級人居環境改善示範村和其他整治村建設計劃,合理確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專案與建設標準,明確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的重點和時序,保障群眾參與。

(二)推進農房改造建設。深入開展農村危房現狀調查,全面掌握全市存量。科學編制農村危房改造實施規劃,合理安排年度改造計劃,力爭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加大《重慶市巴渝新農村民居通用圖集》的推廣力度,引導農民相對集中建房。每年選擇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村莊,建設環境綜合整治的農民新村示範點。

(三)保障飲水安全。通過對既有水利設施完善配套、鄉鎮供水管網延伸、打井等措施,著力保障農村飲水安全。進一步加強小河、小溪、水塘等農村生活用水水源保護。大力實施農村供水水源地保護,加強對農村生活汙水、養殖業汙水和工業廢水及固體汙染物的排放管理,加強對農業生產使用化肥和農藥的管理。建立健全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網路,提高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能力。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水質衛生監測力度,讓群眾吃上安全衛生水。

(四)硬化農村道路。根據農村規劃、農村住宅佈局、村民經濟社會活動需要及鄉村特點,因村、因路制宜開展村內道路建設和農村主幹道硬化。深入結合當地實際,就地取材,每年建設農村人行便道4000公里以上,解決農村群眾出行難問題。著力加強行政村道路建設,著手構建農村聯網公路,打通斷頭路,實現300戶以上的撤併村公路通達率100%。

(五)開展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全面推廣“戶集、村收、鎮運、區域處理”模式,清除農村陳年垃圾,逐步實現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全覆蓋。按照農村規劃、自然村落佈局和農村人口分佈,科學設定垃圾收集、分揀、轉運等設施,因地制宜採取焚燒、填埋、漚肥等方式對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丘陵、山區、坪壩等遠離城鎮的農村,原則按照“就地分揀、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理”的要求開展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城鎮郊區的農村,原則上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逐步開展農村垃圾收集處理。

(六)推進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與城鎮和區域汙水處理廠臨近的農村,要按照城鄉或區域生活汙水處理一體化的要求,建設截汙管網。經濟發達、佈局相對集中的農村,鼓勵建設村域統一的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到2020年,實現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受益農戶覆蓋面達到50%以上的目標。

(七)加強畜禽養殖汙染防治。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組織編制畜牧業發展規劃和畜禽養殖汙染防治規劃,統籌考慮環境承載能力及畜禽養殖汙染防治要求,促進畜禽養殖合理佈局。嚴格執行畜禽養殖區劃管理規定,督促畜禽養殖場配套建設汙染治理設施。支援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汙綜合治理與利用,因地制宜發展規模化沼氣和戶用沼氣,推進農村清潔工程。逐步建立農村病死動物無害化收集和處理系統,加快無害化處理場所建設。

(八)加快農村改廁步伐。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廣泛開展愛國衛生宣傳教育,營造人人講衛生、愛環境的良好社會風尚。大力推進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到2020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到85%,每個村至少建設1個無害化衛生公廁。

(九)保護農村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結合水土保護、農村土地整治等工程保護和修復農村自然景觀與田園風光,防止“貪大求洋”和“千村一面”。制訂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完善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古樹名木目錄,建立健全保護和監管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意義,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建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協調機制,由市城鄉建委負責,統籌協調全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市政府有關部門和有關單位要按照各自職責,齊心協力抓好實施工作。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先行試點,逐步推開”的要求,加強調查研究,統籌整合資源,認真搞好示範,及時總結經驗,完善工作措施,務求抓出實效。

(二)創新投入方式。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要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庫區移民後扶、高山生態搬遷、消防、防洪、地質災害防治等社會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專案緊密銜接和有效整合。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加強涉農資金整合,做到統籌安排、形成合力。市城鄉建設、交通、農業、國土、環保、規劃、市政、水利、衛生、移民等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進一步加強對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規劃編制、住房建設、飲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處理、汙水處理、衛生改廁等方面的技術指導。

(三)堅持規範操作。強化農民主體地位,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相關專案必須堅持民主決策,實施方案應當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並報區縣(自治縣)有關部門批准後組織實施。要加強對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相關專案的監督管理,建立工程專案責任制,確保工程質量安全。要堅持公正、公開、公平原則,對重大專案實行招投標制。

(四)加強督促檢查。市城鄉建委要牽頭建立和完善農村人居環境統計和評價機制,加大督促檢查。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關部門工作開展情況要及時報告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