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76篇 生動再現:探訪“諾曼底”號沉船故事

本文為《“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系列之七,旨在探討如何通過這一鮮活案例引導學生思考歷史事件對個人,社會以及國家的影響。通過該教學設計,教師也可以藉機培養學生歷史意識,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情感。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76篇 生動再現:探訪“諾曼底”號沉船故事

第1篇

1、 瞭解雨果在法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價值。

2、 認識生命的意義、面對災難時生命的價值體現以及對待職責的態度。

教師:1、收集有關“雨果”及其代表作的資料,確定向學生介紹的內容。

2、反覆閱讀課文,能很好地讀出課文第十六段後“簡短有力的對話”的語調、語氣。

學生:1、藉助工具書,熟悉課文中的字詞,編好字詞練習,朗讀課文。

2、藉助圖書室、網路等查閱“雨果”的相關資料,摘抄在本子上,課上交流。

3、根據教師提供的研究話題,自行選擇,並學會與同學共同研究。

教師投影作者“雨果”,根據學生準備的資料,有選擇的投影出來,進行交流。學生可以補充。此時,教師要通過詢問獲得資料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學習方法”的掌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作適當分析,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雨果”及其作品的地位,進而匯入課文的學習,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

二、 學生默讀課文(時間3分鐘),瞭解全文情節,準備複述。

三、 指名學生複述故事情節,可以採取“接龍”的形式(即有人說得不夠清楚,可以由會說的接替),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達到全面感知。

四、 分小組,讓學生選擇自己感動的語段讀給同組的同學聽,並交流感悟。(時間10分鐘)

五、 小組推薦同學來朗讀,要讀出語調、語氣,並分析處理的理由。教師根據同學的分析,引導學生從“生命的意義”這一角度來思考閱讀的感悟,特別是重點閱讀第十六段後的“簡短有力的對話”和文章結束對船長的描寫,結合“探究練習一”,引導學生討論“對船長以身殉職行為的認識和理解”,認識到“面對災難時生命的價值體現”以及“對待職責的態度”。

(1) 螞蟻在遇到火災和水災等時,總是抱成團,以個體的`犧牲來保全群體的生存,怎麼理解?

(2) 去年的大學聯考題,面對危難時,首先丟掉的是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課前對這三個話題進行選擇,確定自己的研究內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見解,與同學合作交流,課堂上由每個專題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其餘同學可以提問、質疑。

通過研究學習,從中認識到對生命的珍惜,對生命價值的真正理解,對職責的態度。

七、 自主學習:請學生投影課前準備的關於字詞的練習,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字詞的掌握情況。教師對從中發現的掌握較差的學生要加強指導。

八、 佈置作業:寫一段對“生命職責”的感悟的話,要求真實,字數不限。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通過對作家“雨果”的學習指導,教會學生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方法;在對課文的理解中,著重在運用各種閱讀方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對生命、對職責的態度,充分感受到文學作品對人的影響,為綜合實踐活動“我愛文學”作基礎;研究學習的話題討論則是對課文中心的拓展。字詞練習,體現自主學習的目的。

維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旗手和領袖。他出生於貝尚鬆城的一個軍人家庭,一生幾乎經歷了整個19世紀,在詩歌、小說、戲劇、政論創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826年出版了第一個詩集《歌頌集》,同時期開始寫作小說和戲劇。1830年創作了浪漫主義劇本《歐那尼》,第二年又出版了第一部重要小說《巴黎聖母院》。流亡期間,他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齡多產作家,在長達60多年的文學生涯中,為後人留下了79卷文學作品和4000多幅繪畫作品,是法國和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份寶貴遺產。

今年是雨果誕生80週年,為此法國與世界各地人民一道以各種形式來隆重紀念這位“十九世紀無可爭議的君主” ,在“雨果年”裡,讓我們一起走近雨果。

早在雨果誕生80週年之時,人們就為他舉行了國慶般的盛大活動。法蘭西史無前例地為在世的作家舉行了如此盛況空前的慶典,因為雨果在人民心中已經成了思想領域裡的文學太陽。

1885年5月22日,83歲的雨果老人與世長辭了,法蘭西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76篇 生動再現:探訪“諾曼底”號沉船故事 第2張

第2篇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爾威船長照例走著從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島這條航線。大海上夜色正濃,薄霧瀰漫。船長站在艦橋上,小心翼翼地駕駛著他的“諾曼底”號。乘客們都進入了夢鄉。

“諾曼底”號是一艘大輪船,在英倫海峽也許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郵船之一了。它裝貨容量六百噸,船體長二百二十尺,寬二十五尺。海員們都說它很“年輕”,因為它才七歲,是1863年造的。

霧愈來愈濃了,輪船駛出南安普敦河後,來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脈估計有十五海里。輪船緩緩行駛著。這時大約凌晨四點鐘。

突然,沉沉夜霧中冒出一枚黑點,它好似一個幽靈,又彷彿像一座山峰。只見一個陰森森的往前翹起的船頭,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飛駛過來。那是“瑪麗”號,一艘裝有螺旋推進器的大輪船,它從敖德薩啟航,船上載著五百噸小麥,行駛速度非常快,負重又特別大。它筆直地朝著“諾曼底”號逼了過來。

眼看就要撞船,已經沒有任何辦法避開它了。一瞬間,大霧中似乎聳起許許多多船隻的幻影,人們還沒來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臨頭,葬身魚腹了。

全速前進的“瑪麗”號,向“諾曼底”號的側舷撞過去,在它的船身上剖開一個大窟窿。

由於這一猛撞,“瑪麗”號自己也受了傷,終於停了下來。“諾曼底”號上有二十八名船員,一名女服務員,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婦女。

震盪可怕極了。一剎那間,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們半裸著身子,奔跑著,尖叫著,哭泣著,驚恐萬狀,一片混亂。海水嘩嘩往裡灌,洶湧湍急,勢不可當。輪機火爐被海浪嗆得嘶嘶地直喘粗氣。

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台上,大聲吼喝:“全體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人救出去。”

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這股你推我搡的勢頭,險些兒把小艇都弄翻了。奧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頭拚命想維持秩序,但整個人群因為猝然而至的變故簡直都象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幾秒鐘前大家還在酣睡,驀地,而且,立時立刻,就要喪命,這怎麼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這時,船長威嚴的聲音壓倒了一切呼號和嘈雜,黑暗中人們聽到這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洛克機械師在哪兒?”“船長叫我嗎?”“爐子怎麼樣了?”“海水淹了。”“火呢?”“滅了。”“機器怎樣?”“停了。”

船長問道:“我們還有多少分鐘?”“二十分鐘。”“夠了,”船長說,“讓每個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奧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槍在嗎?”“在,船長。”“哪個男人膽敢搶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大家立時不出聲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瑪麗”號也放下救生艇,趕來搭救由於它肇禍而遇難的人員。

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麼爭執或毆鬥。事情總是這樣,哪裡有可卑的利己主義,哪裡也會有悲壯的捨己救人。

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指揮著,主宰著,領導著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面對驚慌失措的眾人,他鎮定自若,彷彿他不是給人而是在給災難下達命令,就連失事的船舶似乎也聽從他的調遣。

人們盡力加快速度划著小艇在“諾曼底”號和“瑪麗”號之間來回穿梭。“快乾!”船長又叫道。

哈爾威船長,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慘慘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

第3篇

1、學習正確的朗讀方法,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品味生動的語言和美好的情感;

2、理解敘事寫人中含義深刻的議論性語句及驚心動魂、悲壯感人的場面描寫;

3、理解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品質,並聯系生活體驗,暢談對人生意義的理解。

提倡教師、學生和文字的平等對話,在學習文字的過程中體驗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在體驗中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本文是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生動感人的小說,安排在以“親近文學”為主題的第一單元中,從單元提示中,我們可以看出編者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文章瞭解多姿多彩的人生畫卷,體驗美的情感、美的語言、美的形象。因而引導學生積累優美的文學語言,從中感受文學作品中生動的形象,體會豐富的感情、受到人生的啟迪,這應該是我們要努力達成的目標。根據七年級同學的基礎水平,我認為他們剛剛進入新的學校,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激發他們學習語言的熱情和樂趣,讓他們在朗讀中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優美很重要,因而在教學目標中我設計了“通過學習正確的朗讀方法,通過朗讀課文,感知文字內容,並在朗讀中品味生動的語言和美好的情感”這一目標。另外,根據本文的特點,我對教材進行了以下安排。

教學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組織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積累優美詞語,通過朗讀、複述課文等手段促進對課文內容的感知。第二課時朗讀品味精要語段,欣賞作品,質疑探究,合作學習,拓展延伸,形成美好的情感體驗。)

哈爾威船長在海難發生的危急關頭,勇於決斷、沉著指揮.捨己救人.忠於職守的崇高品質的理解及感悟。

1、學生藉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理解字詞音、義,閱讀課文。

2、教師準備有關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課文。

同學們,對於人類來說,我們擁有著四分之三以上是海洋的藍色星球――地球,人類是幸福的;對於我們這些同學來說,能夠沐浴著海風在海邊長大,我們是幸運的。(請同學們說說對大海的認識)

大海孕育著萬物,體現了博大,展示著寬廣,昭示著偉大,為人類創造了無數精神和物質上的財富。可是,提到大海,人類似乎永遠也擺脫不掉一個雖不願觸及卻但卻實實在在存在著的話題――海難。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偉大的法國作家雨果的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在他所描寫的海難中,我們會看到驚心動魂的海難場面,悲壯感人的英雄壯舉,我們會看到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上,面對著洶湧湍急、勢不可當的海水,面對著死亡的威脅考驗的時候,哈爾威船長是怎樣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海難,詮釋了人生。

二、對照課文,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內容。(媒體展示)(看學生預習情況)

勢不可當 小心翼翼 猝然而至 井然有序 失魂落魄 相提並論

6、請說說你所知道的有關作者雨果的情況。(教師可作適當補充)

說明:採用小組討論方式,對於詞語的理解用口頭造句的方式加深印象。筆記積累,提示多音字及四字短語的識記與運用。

1、 教師範讀課文或者錄音範讀,或者一個同學、數同學範讀課文。(配樂:建議用貝多芬交響曲《命運》),學生聽讀課文。

2、 學生配樂自由朗讀課文。(目的:熟悉課文內容,感悟場景,受到初步震憾。)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感情。

3、在這篇文章中,你認為寫得最好或給你印象最深或你認為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語句或場面是哪些?反覆品讀,體味語言之美。

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先個人獨立思考並在文中評點,再四人小組講座,最後全班交流)

問題:①諾曼底號是在什麼時間、什麼情況下出發航行的?

④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哈爾威船長是怎樣果斷地指揮救人的?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爾威船長小心翼翼地駕駛“諾曼底”號在薄霧中前行的時候,不幸被“瑪麗”號撞傷,在這次猝不及防的海難中,在因為猝然的變故簡直都像瘋了似的人群面前,哈爾威船長勇於決斷,沉著指揮,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個偉大的英雄形象,最終救出了眾人而自己以身殉職。

開端:(開頭――“晚上出航是沒有什麼可怕的”)寫了“諾曼底”號霧海夜航。

發展:(“突然”――終於停了下來)寫“諾曼底”號被撞。

高潮:(“諾曼底”號上有25名船員――“海水把船尾也浸沒了”)寫哈威爾船長果敢指揮救人。

結局:(“哈爾威船長”――篇末)寫哈威爾船長以身殉職。

小說為我們描寫了一起猝不及防的海難,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沉著感人的英雄形象。準確生動的語言、個性鮮明的人物、悲壯感人的場面,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也會給大家深深的震憾和啟迪。讓我們在下一堂課再深入地探究學習吧。

1、朗讀課文想一想:文中最能感動你的地方在哪裡?為什麼會感動你呢?試描述感動你時的真實心態。

以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入手,請學生說說自己最感動的畫面及原因,為進一步研讀作準備。(學生多數一會抓住沉船時哈威爾船長沉著指揮的場面以及表現他對大海和輪船至死不渝的執著的愛的特寫境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1、自由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完成研讀題。

⑴文章中有哪些場面描寫,標畫出來並概括內容讀一讀。

提示:夜霧中航行的場面、被撞後失措的場面、剛解開救生艇繩索後眾人一擁而上的場面、船長隨船沉沒的場面等等

⑵導致海難發生的原因是什麼?誰是肇事者?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⑷找出你認為需要深入理解可難於理解的議論性語句並討論交流看法。

(船長真的把自己給忘記了嗎?這裡有兩種可能,一是危急關頭,救人至上,心中只有應該救助之他人,的確把自己給忘記了;二是已經抱定與船共存亡的決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就甘心與心愛的輪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確,並未忘掉自己。)

② 大家立時不出聲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

(“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這是因為哈威爾船長嚴肅宣佈了一條生死攸關的紀律――“哪個男人膽敢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以後,人們形成的一種感覺。這項宣佈,顯示了鋼鐵般的意志和無尚的權威,體現了應該首先保護弱小的社會群體的應該有的運作秩序,表明了居於社會主導地位的一方必須首先承擔起某種責任的理念。)

③ 事情總是這樣,哪裡有可卑的利己主義,哪裡也會有悲壯的捨己救人。

(“可卑的利己主義”,指的是一事當頭,只替自己考慮,不顧他人利益;危急時刻,更是放棄責任,違背天良,只求自己活命,不顧他人死活。“悲壯的捨己救人”,則是指寧可放棄個人的生存希望,以拯救他人性命為重,以個人的死換來大家的生。人中總是有崇高,有卑劣,生死存亡關頭,有人自私本性大暴露,有人則會激發起正義、責任和天良,所以說“事情總是這樣”。)

④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運用了一次成為英雄的權利。

(“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以高度凝練之筆,畫龍點睛地提示了哈威爾船長的高貴品質。忠於職守,這裡的主要表現是全力救人,“必須把60人救出去,”一個也不能少;“做人之道”,這裡的主要表現就是在救人中所體現出來的人生理念,如他對他人生命的尊重,對婦幼這些弱勢群體的優先保護,徹底的忘我,與事業共存亡的精神等等。“忠於職守”從屬於“做人之道”,“履行做人之道”,是最大範圍的社會準則。“面對死亡,他又運用了一次成為英雄的權利”,“運用權利”,是因為哈是船上的指揮者、主宰者,在這個危難關頭,他手上握有生死大權,他可以運用這個權利,選擇率先逃走,那麼他運用了成為可鄙的利己主義者的權利;現在船長的職守使他有了成為英雄的可能,他又運用權利,選擇捨己救人。所以說,面對死亡,哈選擇了“悲壯的捨己救人”,最後隨著輪船沉入了深淵,成為在英倫海峽上無人能與之相提並論的“英雄”。這除了前面所說的,在死亡面前,他自覺地經受了嚴峻的考驗,放射出英雄的光彩,還含有一個意思,即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示一個人的本色,誰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造就英雄業績,譜就英雄樂章;成就一個英雄的“權利”人人都有,關鍵在於你是否“運用”這個“權利”。)

⑸哈爾威船長是個什麼樣的人?你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哈威爾船長在沉船之前就沒有辦法救出自己嗎?他為什麼要這做?你是怎樣理解他的所作所為的?

2、指導朗讀“黑暗中的簡短有力的對話”,體會一下這些對話描寫有什麼特點?為什麼要這樣描寫?

③本對話是在整個人群亂得不可開交的情況下進行的,有問話,有答話,要注意不同的語調語氣,但都要表達出“簡短有力”的特點。

提示:這些對話極為簡短,有的句子僅用了一個詞來表示;分行寫人物語言,醒目突出;對話中的敘說交代,也極為簡潔,大多地方只有人物語言。這樣描寫,與當時的環境相稱,符合客觀實際,有助於刻畫人物形象。

學生可提出自己的疑問向同學或教師請教,也可以就學生理解不夠深透的問題,由教師向學生提問並交流討論。如本文中關於海難中兩船的載重量問題;再比如本文中大量的對比的運用,再比如文章第十自然段寫道:“‘諾曼底’號上有25名船員,1名女服務員;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婦女”怎麼會是61人呢分明是57人哪。……等等。

同學們,海難中船上的人都得救了嗎?“瑪麗”號假如不是自己受傷會不會停下來救人?假如你是“諾曼底”號上的一員,在海逡發生前後你會幹什麼?為什麼?假如你是哈爾威船長,你又將怎樣做?

說明:本環節意在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本文的寫作意圖,讓學生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加深對人生、對社會的理解與感悟,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同時,教育應該體現以人為本,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尤其要尊重和發現每個學生的積極因素,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個性,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願望。

1記者訪談。 假如你是當年“諾曼底”號上的一名乘客,今天有記者向你問起當年的事情,你想對大家說些什麼呢?

2一條木船破了,艙裡注滿了水,單憑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的一對夫妻和一個即將成年的兒子的重量,他們又都不會游泳,怎麼辦?遠處有一條船正在駛來,但坐等獲救是不可能的。試想像並描述當時的情景,設想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用冰心的話收束全文。“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匯河入海,葉落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的一頁。不是每一道江河都能流入大海,中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固然興奮,痛苦又何嘗不美的呢!”

第4篇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哈爾威船長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忠於職守、勇於犧牲的精神以及沉著、堅毅、果敢、幹練的英雄品質。

3、運用學過的方法學習詞語,理解“大霧瀰漫、驚恐萬狀、勢不可擋、粹然而至、威嚴、井然有序、悲壯、捨己救人、巍然屹立、鎮定自若、紋絲不動”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1、通過中文哈爾威船長指揮救援的具體表現,體會船長的精神品質。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學習課文是如何有詳有略地記敘。

2、感受故事發生的過程,感受哈爾威船長的英雄品質。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當災難不可避免的來臨時,每個人都選擇不同的表現方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課文中的主人公哈爾威船長是如何救助眾人脫離險境的?請大家開啟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用學生思維,也為下文體會危機時刻船長採取果斷辦法埋下伏筆。接著以看看主人公哈爾威船長是如何救助眾人脫離險境的?引領學生進入課文,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1、快速瀏覽課文,初步感知故事內容,檢查預習情況。

2、通過預習和剛才的瀏覽,這些詞語你都懂了嗎?誰來讀一讀?(課件出示詞語)

3、每件事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有的有一個起伏,有的有幾個起伏,可以試著用情節曲線把故事的情節表現出來。(展示學生畫的情節曲線)

[設計意圖:這篇文章篇幅較長,自然段較多,所以我先引導學生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清理文章的脈絡,畫出文章的曲線,為後面的學習做鋪墊。]

4、“諾曼底”號遇難記是雨果根據真實事件寫的小說,小說靠情節、人物、環境描寫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傾向。請同學們小聲朗讀1、2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從這兩段中你可以瞭解到什麼資訊。

5、學生介紹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當時的天氣,船上的狀況。介紹“諾曼底”號的狀況。

6、既然這艘船這麼大,讓人放心,又怎麼會發生事故呢?請同學們找一找事故發生的原因。

[設計意圖:通過小聲讀,讓學生找出事情發生的起因,瞭解災難是突然發生的,是難以避免的。學習課文中所運用的環境描寫方法]

1、這場災難就這樣突然發生了,請同學們默讀10到44自然段,想一想這一部分留給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再選擇印象最深的部分讀一讀,試著提出不懂的問題。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選擇他們觸及心靈的部分交流,實現閱讀個性化,學生所讀的所說的也正是文章表情達意的地方]

3、歸納並引導學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問題即:船長為什麼用槍威脅逃生的人?順著這一問題,分兩步走:

(1)船長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用槍威脅逃生的人?(引導學生從當時混亂的場面感受,品味可怕的震盪,求生的人象瘋了似的一片混亂……體會)

(2)船長是怎樣進行救援工作的?(引導學生找出關於船長的語言描寫)

同學們,在當時的環境中,人們的性命危在旦夕。作者對船長的語言描寫有什麼作用?船長說這麼話時心裡在想些什麼?人們能否在船長的指揮下脫離險境,平安獲救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共同見證那驚心動魄的時刻!

[設計意圖:本文刻畫哈爾威船長這個人物的形象,主要是通過他的語言進行描寫,所以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語言描寫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堂結束之際,我利用這些問題設定懸念,激發學生的興趣,產生品讀船長語言的動力,為後面的學習做鋪墊。]

仔細品讀船長的相關語言描寫,體會船長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通過中文哈爾威船長指揮救援的具體表現,體會船長的精神品質。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偉大的船長,這節課我們將繼續來學習船長在危急時刻是如何幫助人們脫離險境的。

船長是怎樣進行救援工作的?重點引導學生品味船長的語言,並有感情地朗讀。

a、哈爾威站在指揮台上———必須把人救出去!(重點體會:大聲吼喝必須)

b、與機械師、大副的對話(進行分角色朗讀,體會船長的威嚴、冷靜、幹練的英雄品質)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不同形式的讀,在讀中體會感受哈爾威船長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忠於職守勇於犧牲的精神,突破文章的重點]

1、學生默讀(哈爾威船長———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

2、體會“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黑色的雕象”等詞感受“英雄”形象。

如果你是這次災難當中獲救的人,眼看著哈爾威船長與“諾曼底”號一起沉入大海,會想什麼?說什麼?請用文字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1、事實證明:哈爾威船長留給人們的不僅僅是震撼,他的形象是永遠地留在人們心中,特別是小克萊芒的心中。(出示克萊芒懷念船長的日記片段)

2、同學們,哈爾威船長用忠於職守的偉大人格為我們上了精彩的一課,今後我們也許不會遇到同樣的險境,但是我更希望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象哈爾威船長那樣用自己的正直與善良去對待每一件事情。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教師語言的魅力最能激起學生心底最深刻的感受,使得文止而意無窮。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

2、背誦:“事情總是這樣,哪裡有可卑的利己主義,哪裡也會有悲壯的捨己救人。”

“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指揮著、主宰著、領導著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就連失事的船舶似乎也聽從他的調遣。”

第5篇

1,體會小說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

3,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瞭解“諾曼底”號遇難的經過;體會和學習船長臨危不懼,沉著冷靜,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1,認識作者(課前請學生自己收集整理資料,準備“作者簡介”)

a,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相機簡要介紹小說的結構組成。(“諾曼底”號霧海夜航——開端,“諾曼底”號被撞——發展,哈爾威船長組織救援——高潮,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結局)

①海難發生後,起初“諾曼底”號上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③小說在描寫船長的言行舉止時,有一段對話描寫得很精彩,那就是他和機械師,大副的對話。學生自由組合,表演朗讀。

⑤學生自己簡要概括一下如何進行生動傳神的人物描寫,教師引導,歸納。

第6篇

猝然(cù)、酣睡(hān)、驀地(mò)、肇禍(zhǎo)

屹立(yì)、須臾(yú)、鐵鑄(zhù)、側舷(xián)

小心翼翼:原形容嚴肅虔敬的樣子,現用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疏忽。

相提並論: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來談論或看待。

雨果(1802-1885),法國積極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家。他的思想發展經歷了相當複雜的歷程,但貫穿其創作始終的依然是人道主義,相信“仁愛感化”、“善心戰勝惡”,同情被壓迫者,這在他的代表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裡都有所體現。除了小說創作外,他還創作有詩歌、散文、劇本等。雨果以其豐富而出色的創作成為世界文壇的一流作家。

“諾漫底”號是一艘大輪船,它裝貨容量600噸,船體長220尺,寬25尺,1863年造的。可在1870年3月17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撞船災難發生了,哈爾威船長沉著應變,最後以身殉職。

藉助多媒體播放影片《泰坦尼克號》中沉船的片段,讓學生有形象的感受。

注意口頭表達要清晰、流利,要抓住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來講述。

如講人物形象特點及形象意義,或結合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人物談自己對英雄的理解和感受,或結合美國9o11事件`《泰坦尼克號》、《緊急迫降》等影片設想自己對災難突降將會有何行動和感受……

五、學生朗讀課文第16段以後“簡短有力的對話”,要讀出語調、語氣

1、面對突如其來的撞船災難,哈爾威船長是怎樣沉著應變、最後以身殉職的?

2、學生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理解哈爾威船長這一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從作者對船長的語言描寫中把握這一形象。

明確:哈爾威船長先是平定人心,維持秩序,後組織用救生艇救出婦女、其他乘客和船員,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明確:找出文中的關鍵句子“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船長雖然結束了他的生命,但他的捨己救人的偉大精神將永駐人間。

學生複述哈爾威船長面對撞船災難,沉著應變、最後以身殉職的動人故事。

明確:在撞船災難發生的過程中,作者在寫景時主要抓住大海和霧來寫。寫大海如”夜色正濃“”茫茫大海“”周圍一片漆黑“”海水嘩嘩往裡灌,洶湧湍急,勢不可擋“”深深的海水“等等,都給大海增加了黑暗、陰沉、可怕的色彩,預示著災難的發生。而寫霧,更是抓住特徵,如”薄薄瀰漫“”霧愈來愈濃“”沉沉夜霧“”陰慘慘的薄霧“等都與可怕的災難相一致,渲染了悲劇氣象,更襯托了哈爾威船長的偉大形象。

(一)文章中有兩個”謎“,請你解開。如有不同,可以展開討論。

1、哈爾威船長說:”必須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實際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

2、哈爾威船長,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深淵。

學生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感受,允許有多種看法。

(二)一條木船破了,艙裡進滿了水,單憑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的一對夫妻和一個即將成年的兒子的重量,他們又都不會游泳,怎麼辦?遠處有一條船正在駛來,但坐等獲救是不可能的。試想像並描述當時的情景,設想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可聯絡其它學科的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播放影片《緊急迫降》的片段,讓學生了解飛機遇難時的情形,同本文作比較,加深課文理解。

本文情節扣人心絃,哈爾威船長的高大形象令人難忘。學習本文,重視閱讀過程中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