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愛心與心得體會9篇 愛與共享:心得與感悟

本文主要討論愛心與心得體會,通過分享個人經歷與感悟,我們希望能激發更多人對愛心的關注與實踐。毫無疑問,愛心是社會和諧與進步的基石,它不僅可以溫暖他人,也能成就自己的完善。希望通過本文的閱讀,讓讀者更深入地反思和體驗愛心對社會和個人的重要性。

愛心與心得體會9篇 愛與共享:心得與感悟

第1篇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這些是我在看李鎮西名著《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中所摘抄下來的句段。李老師是我最崇敬的名師之一,今讀了他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里,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所採用的一連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頓開,受益無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李老師轉化你的成功事例為榜樣,以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為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

整篇文章裡,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著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璞玉,如果你不經過一番精雕細刻,就算你天賦多麼的高,也不可能變成一塊玲瓏剔透的好玉。這是我看《愛心與教育》手記三鍛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手記中的程樺、楊嵩、黃金濤分別是不同型別的孩子。程樺愛好廣泛,學習非常優秀,可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膽子小;楊嵩腦子靈活,悟性很高,可很調皮,上課時有些不務正業 黃金濤自控能力較差。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李老師採用了因材施教的辦法。對於程樺,李老師從談心入手,推薦書籍作鋪墊,一步步引導他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樹立遠大志向發展;對於楊嵩,李老師從引導他戰勝自我開始,逐步過渡到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對於黃金濤,李老師則發揮了日記這個教育載體的作用,讓黃金濤用日記記下自己的心路歷程,通過不斷地總結、反省來達到教育的目的。經過李老師費心地調教,三個人都漸露出耀眼的光芒,為他們以後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鋪墊。

2022年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想檢視更多相關資訊,請上第一心得範文網。

愛心與心得體會9篇 愛與共享:心得與感悟 第2張

第2篇

愛心與教育裡李鎮西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老師愛的回報,讓成千上萬的讀者感動流淚,你一定也有自己的讀書感想吧,寫下來吧。下面是第一心得範文網帶來的讀愛心與教育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李鎮西是一個很忙碌的人:他每天還要看上萬字的書籍,寫上千字的教育日記,每年還要編寫幾本著作,時不時的還要外出講學。他的那套內需理論,使我很受啟發。 李鎮西的事蹟,再次驗證了那句老話:勤奮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礎。

李鎮西老師還談到要多讀書,多寫作,尤其是讀一些有關教育方面的書籍,如,陶行之,蘇霍姆林斯基的書籍。我覺得這一點我做得不好,有時候是想讀書, 總是抱怨沒時間,一直沒付諸行動。李鎮西老師負責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還經常要外出講學,每天還要看上萬字的書籍,寫上千字的教育日記。和李老師相比我們的時間應該是相當充足,應該善於利用一些零碎的時間去讀書、去思考、去寫點教育敘事和教學反思,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李鎮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師德是密不可分的。 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們:要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而師德的靈魂是師愛。教師應站在人類文明制高點。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的確,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做學生的好老師,首先就要愛學生。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對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關懷每一個學生,去愛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對待後進生更應該如此,李老師向後進生伸出了溫暖的雙手,獻出了真情和愛心,幫助他們一步步成長。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充滿了愛,教育將永遠是豔麗的春天!多年的教學也證明了這一點,你只要真心關愛每一位學生,再頑皮的學生也會和你真心相對,和你交朋友,我願在今後的教學中把真愛奉獻給每個孩子,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從李老師的報告中我體會到了一個道理,他認為一個人雖然永遠達不到所謂的最好,但他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會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斷地超越自己,一定會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我的心裡暗自立下誓言我也要做做最好的自己, 每天都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於是開始每天反省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批改作業是不是比昨天更仔細?今天留下了什麼遺憾,明天怎麼彌補?只要認真的對待每一天,爭取每天有一點進步,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我想我們一定會走向成功的彼岸。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範文想檢視更多優質範文,請上第一心得範文網。

第3篇

在暑假閒暇之餘,我有幸讀了李xx老師寫得《愛心與教育》。這是一本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和他的學生們之間一則則深動感人的故事。

讀完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教育手記,讓我思考到這樣一個問題: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答案: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李老師就是帶著這樣的一個基本條件去做好老師的。他說:“愛學生就必須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每個孩子都會引起他的興趣,如孩子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上面,孩子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孩子們的快樂和痛苦有哪些,這使李老師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連他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為了他的朋友,可想而知李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是多麼富有影響力的一位老師啊!

在書中一個典型的案例深深吸引了我。有一個學生的名字叫萬xx——一個典型的雙差生。它父母離異,家庭複雜,先後和父母的新家庭居住過,和爺爺奶奶共同生活過,也和社會上的一些混混有過一段流浪的生活。李鎮西從激勵其自信心入手,讓自己和班集體共同關心他,用愛感化他,使其脫離過去那種不良的生活,從最初的勉強接受,到後來自覺的去除身上的不良習慣,行為反覆,以致後來堅決與社會上的小混混斷絕往來。然後再想方設法從萬同的學習基礎出發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共同為其留特殊的作業,進行特殊的考試,讓一個在絕望、孤獨中長大的孩子看到了希望,成為一個因為自己活著而讓別人感到幸福的人。實際上,李老師的做法已經超越了一般的師愛,也可以說是他對學生所做的越過我們一般教師能夠做到的。尤其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功利的社會裡, 作為教師還是應該有最為純潔的思想,用一顆純淨的心去對待我們的學生,為學生的生活注入一股清泉。

如果每一位老師都能像李老師一樣覺得工作是幸福和快樂的,那麼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將會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和諧。作為老師,不求轟轟烈烈,只求對得起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能共享教育的陽光雨露!

第4篇

在《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還生動具體的列舉了自己對後進生的轉化,以及對優生的培養。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同樣感人至深,發人深省。這一個個成功的事例背後隱藏著李老師一顆為人師表的愛心與執著,耐心與機敏,當然,在書中作者還不無憂慮地剖析了當代中學生心靈的另一面,發出了沉重的思考,特別是書中所列舉的寧小燕自殺這件事例,讀後讓人為汗顏,一個純真而又優秀的花繡少女最終選擇了自殺的方式,來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讀後我產生了深深的感想:當今的學生缺乏的不是物質需求,更重要的是有關人生觀和道德觀的德育教育。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李鎮西教師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導思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也是作者愛心與智慧的昇華,也是一曲用愛心來譜寫的教育之歌!

愛心成就夢想,愛心傳遞希望,愛心喚醒力量,愛心鑄就輝煌。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為有愛,我們才有耐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和同學心貼心。讓我們的愛心化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愛在每一個學生心間生根發芽,直至愛滿人間。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也說過“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在讀過之後,我的體會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為一顆愛心才使我快快樂樂守在學生身邊,也是我具備了一顆童心,隨時隨地在學生身邊體會幸福與快樂;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離的接近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靈中寫下美妙的詩行,互相傳遞愛心,傳遞幸福。

在一次學生的作文中,我發現他們真的可愛,它們把自己的心裡話寫出來了,“老師,我謝謝你教會了我許多本領,我從一字不識到現在我可以寫作文了,真的謝謝你!那是我心中最好最好的人。”看到這些話語,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奉獻我們的愛心。上課要面面俱到,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下課後多與學生交流,細心觀察學生,給學生以指導,鼓勵與關心。讓學生感到對他們的關注與關愛。

當然,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這就涉及到李老師教育思想的另一個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寬容學生,我們才能獲得融洽的師生關係,才能抓住教育契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取得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聲音,為學生創造民主自由的課堂,而不是隻有老師是權威的一言堂。在討論課文題的理解時,同學們的理解是多種思路的,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總之,在愛的呵護下,創設自由民主的課堂,是我讀完《愛心與教育》之後最大的收穫。我決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讓智慧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誠的朋友;通過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養具有遠大理想是後一代而努力工作。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鎮西老師愛的回報,讓我不止一次感動的流淚。李鎮西擁有了一顆愛學生的心,這是他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牢固的防線。其實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詮釋著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因為他明白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學生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離開了感情,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必須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師認為自己目前遠沒有達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當做我熱愛的事業,並儘量使自己逐步具備一種宗教情懷。因此,他自覺地記錄、反思、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於是便有了持續不斷的班主任工作日記。這已經不是他的工作常規,而已經成了他的生活習慣了。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可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面對著一群天真無邪、稚淳可愛的孩子們,我們又傾注了多少愛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

?愛心與教育》深入淺出、親切感人的教育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這是李鎮西老師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書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那種潛移默化的愛,這種愛充盈著整本書,也衝擊著我的個心靈世界。

李老師在書中提到: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因此我們應該給學生以愛,這種愛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們當朋友的朋友之愛。當看到李老師與後進生萬同的故事時,我是如此感動。作為一個老師,能夠對一個學生費如此大的心思,那麼什麼樣的學生不會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學習李老師善於鍛造優秀學生的卓越人格;實施民主科學與個性化教學,把更多的關注投向後進生。像李老師那樣,懷著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給後進生們以心靈的呵護,幫助他們樹立起人的尊嚴,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師書上提到的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銘記於心,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讓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偉大,對祖國、對社會、對學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讓學生有這種感覺,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的偉大,找到生存的意義。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生命的舞臺中演繹好自己的角色!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發射出不同顏色的光芒!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創造。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不偏愛分析能力強的優等生,不歧視具有實踐創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後進生。老師們,不同愛好的學生不可能都成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師能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體現,成功智力的學生也會大大增加,個性+特長的學生也會不斷湧現,社會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會層出不窮。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的是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為學生打造一個精神家園式的班級,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這些是我在看李鎮西名著《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中所摘抄下來的句段。李老師是我最崇敬的名師之一,今讀了他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裡,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整篇文章裡,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著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所採用的一連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頓開,受益無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李老師轉化你的成功事例為榜樣,以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為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璞玉,如果你不經過一番“精雕細刻”,就算你天賦多麼的高,也不可能變成一塊玲瓏剔透的好玉。這是我看《愛心與教育》手記三“鍛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手記中的程樺、楊嵩、黃金濤分別是不同型別的孩子。程樺愛好廣泛,學習非常優秀,可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膽子小;楊嵩腦子靈活,悟性很高,可很“調皮”,上課時有些“不務正業”; 黃金濤自控能力較差。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李老師採用了因材施教的辦法。對於程樺,李老師從談心入手,推薦書籍作鋪墊,一步步引導他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樹立遠大志向發展;對於楊嵩,李老師從引導他戰勝自我開始,逐步過渡到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對於黃金濤,李老師則發揮了“日記”這個教育載體的作用,讓黃金濤用日記記下自己的心路歷程,通過不斷地總結、反省來達到教育的目的。經過李老師費心地調教,三個人都漸露出耀眼的光芒,為他們以後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鋪墊。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交到了一個好朋友”。 近日,我拜讀了李鎮西教授的《愛心與教育》,頓覺受益匪淺。這是一本成功的“例項教育學”,李鎮西教授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後進”學生的轉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心理”教育的嘗試,無不滲透著智慧的光芒,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一讀。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懂得了一切愛心教育都源於尊重學生。 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尊重和被尊重的需要,都需要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地位。國小生正處在發展階段,他們更需要尊重和肯定。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應該特別注意尊重學生。自尊心是一種高尚的、純潔的心理品質,也是國小生積極進取的動力,向上的“源泉”。如果一個教師不珍惜和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就會失去最好的教育機會。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師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可能會創造一個奇蹟:也可能會扼殺一個人。正如俗話所說:“樹怕剝皮,人怕傷心。”就是說,一個人就怕別人不尊重他,挫傷他的自尊心。因此,尊重學生,愛心教育才會成為可能。 我在班級工作中曾遇到這樣一個學生。他叫王帥強,聽著名字一定會覺得他是一個聰明活潑、學習上進的孩子。恰恰相反,帥強同學是一個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孩子,各門功課都不及格,有時還更差。行為習慣也不好,經常惹是生非。同學們經常嘲笑他,都不願意和他玩。因此,他的心裡是自卑的。由此我想到:一個總是低著頭、彎著腰走路的孩子,他的身體是不會健康的。同樣,一個自卑的孩子,在人前抬不起頭來,他的心靈也必然是扭曲的。我很同情帥強同學,但我心裡明白,他需要的不是同情,他需要的是尊重,是能昂起頭來走路,昂起頭來做人。課餘,我找他談話,告訴他,讓他首先學會面對現實,在這個基礎上,發揚自己的閃光點,找到自信。 為此,我專門召開了主題班會:“談談老師眼中的每個學生。”就這樣,除了王帥強,我把其他每個孩子優缺點說了個遍。見我沒提到王帥強,他緊張極了,臉上冒出了汗,他覺得老師一定會把他說的一無是處的。在我把他的罪狀一一列舉之後,我話鋒一轉:“帥強同學雖然有很多缺點,但他熱愛勞動,愛幫助別人。有時不該帥強同學值日,他卻會主動幫值日同學打掃衛生。連同學們一句謝謝都沒有得到,可他從無怨言。在課堂上誰忘拿筆了、帥強總是第一個伸出手去,把自己的筆借給同學。每次遇到捐款的事,他總是我們班捐的最多的同學。可見,帥強同學身上的優點還挺多,在這些方面,我們班的其他同學都應該向帥強同學學習。對於他的缺點,我相信帥強同學,也希望全班同學相信他一定能改正的。”學生似乎被我的話打動了,一個個低下了頭,似乎都在為自己以前做過的事感到慚愧。 我看到帥強同學在偷偷地抹眼淚,後來一段時間,通過觀察,我發現,他真的變了。每天都能看到他陽光、快樂地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再也不是孤獨、自卑的醜小鴨了,學習也比以前有進步了。 這讓我想起了英國著名哲學家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所寫的:所有有實際經驗的教師都知道,教育是一個一分鐘一分鐘、一小時一小時、一天一天耐心地掌握細節的過程。教育及文明都是建立在細節之上的,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稍加點化便可能點石成金,在常人不屑一顧之處匠心獨運便可能峰迴路轉。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門外滿是陽光! 李教授的教育方法進一步說明了愛心教育就是尊重學生。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學生彎著腰走路。教育是七分等,三分教,尊重學生,樹立威信,才能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從而激發學生的豪情,最終使學生得到真正的發展。我想這位特級教師已經用自己的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5篇

?愛心與教育》深入淺出、親切感人的教育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這是李鎮西老師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書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那種潛移默化的愛,這種愛充盈著整本書,也衝擊著我的個心靈世界。

李老師在書中提到:“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因此我們應該給學生以愛,這種愛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們當朋友的朋友之愛。當看到李老師與“後進生”萬同的故事時,我是如此感動。作為一個老師,能夠對一個學生費如此大的心思,那麼什麼樣的學生不會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學習李老師善於鍛造'優秀學生'的卓越人格;實施民主科學與個性化教學,把更多的關注投向'後進生'。像李老師那樣,懷著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給'後進生'們以心靈的呵護,幫助他們樹立起人的尊嚴,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師書上提到的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銘記於心,'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讓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偉大,對祖國、對社會、對學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讓學生有這種感覺,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的偉大,找到生存的意義。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生命的舞臺中演繹好自己的角色!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發射出不同顏色的光芒!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創造。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不偏愛分析能力強的優等生,不歧視具有實踐創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後進生。老師們,不同愛好的學生不可能都成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師能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體現,成功智力的學生也會大大增加,“個性+特長”的學生也會不斷湧現,社會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會層出不窮。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的是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為學生打造一個精神家園式的班級,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李鎮西教師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導思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也是作者愛心與智慧的昇華,也是一曲用愛心來譜寫的教育之歌!

愛心成就夢想,愛心傳遞希望,愛心喚醒力量,愛心鑄就輝煌。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為有愛,我們才有耐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和同學心貼心。讓我們的愛心化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愛在每一個學生心間生根發芽,直至愛滿人間。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也說過“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在讀過之後,我的體會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為一顆愛心才使我快快樂樂守在學生身邊,也是我具備了一顆童心,隨時隨地在學生身邊體會幸福與快樂;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離的接近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靈中寫下美妙的詩行,互相傳遞愛心,傳遞幸福。

在一次學生的作文中,我發現他們真的可愛,它們把自己的心裡話寫出來了,“老師,我謝謝你教會了我許多本領,我從一字不識到現在我可以寫作文了,真的謝謝你!那是我心中最好最好的人。”看到這些話語,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奉獻我們的愛心。上課要面面俱到,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下課後多與學生交流,細心觀察學生,給學生以指導,鼓勵與關心。讓學生感到對他們的關注與關愛。

當然,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這就涉及到李老師教育思想的另一個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寬容學生,我們才能獲得融洽的師生關係,才能抓住教育契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取得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聲音,為學生創造民主自由的課堂,而不是隻有老師是權威的一言堂。在討論課文題的理解時,同學們的理解是多種思路的,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總之,在愛的呵護下,創設自由民主的課堂,是我讀完《愛心與教育》之後最大的收穫。我決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讓智慧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誠的朋友;通過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養具有遠大理想是後一代而努力工作。

第6篇

這個假期,我捧起了學校下發的《愛心與教育》一書,認真研讀,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真是感動人。

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著愛的火花。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處於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於形成階段,有著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充套件到終身。

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並善於開發其生命潛力。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動人的靈魂,無法引起人的共鳴,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愛心和知識,對學生來說,他們喜歡前者。學生們特別渴求和珍惜教師的關愛,師生間的真摯的情感,必定有著神奇的教育效果。愛學生就讓我們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吧。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愛去贏得愛,用愛去化解許多的矛盾。愛我們身邊的人,無疑是播下愛的種子,讓他們也懂得去愛護和關心別人,尤其是當老師的我們,面對的是正在成長,性格還沒有定型的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愛的滋潤,我們給予他們的愛心也一定會影響到日後他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曾幾何時,看到書上有幾句話:“不會對別人寬容的人,對自己也不會寬容的;不會愛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愛你的!”總相信你負出的愛越多,你也會獲得越多的愛。

第7篇

“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惡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為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才算愉快。”——題記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把《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這不是坐在書齋裡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裡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下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裡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裡選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裡,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緣何讓學生們對他終生難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還是獨特的個性?這是值得讓我認真思索的問題。 是啊,一個專業知識紮實,人格魅力不同尋常的老師也許會吸引學生,讓學生去敬畏他,喜歡他,但能夠達到李鎮西老師這樣跟學生成為一生的知己的老師卻為數不多。當一位老師開始真正愛自己的學生的時候,他就會憑藉這種深深的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甚至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心血。正如他所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愛學生,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學》中這樣說過:“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方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像我以後才意識到的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擴大而興奮,因走到小朋友的心靈深處而帶給他們快樂,而感到無比幸福。這些不是憑藉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體會到的。李鎮西老師曾經這樣寫道:“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他所做的一切,證明了這句話的價值。我想說,教育者的快樂也是學生給的。一個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人會把學生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把學生的不幸當作自己的不幸。

幾年的教學,讓我漸漸明白,老師的行為在學生們的心裡會種下怎樣的印象。以前我的兩個課代表喜歡衝著那些學習後進的學生大喊大叫,我發現之後並沒有當著大家的面批評他們,而是先讓他們停止叫喊,然後走到這名看似有錯的學生跟前輕輕地詢問緣故。之後我的課代表意識到他們的這種做法並不能順利解決問題,反而會把矛盾激化,她們不但向我承認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提出了創新性的解決辦法。一次日記中,他們曾這樣寫道:“長大之後我也要當一名教師,當我的學生犯了錯誤時,我不是先去責罵他,而是先問明原因,然後虛心地教給他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知道到他們能這樣想,我很欣慰。

在獨生子女日益成長為社會建設者的同時,我們才漸漸發現他們責任感的缺失和愛的缺乏。真誠與善良似乎在這個社會成了一種無能的表現。看看時下充斥的書籍,多半是為升學而準備的輔導書,其次是幽默故事書、漫畫書,真正淨化學生心靈的書籍少之又少。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懂得如何張揚個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們知道要考上大學,卻不知考上之後該做些什麼;他們明白要踏實工作,但方向在哪裡卻從來都不明確。這分明是一種責任心與愛心的缺乏。 現在國家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實施素質教育,我們作為教師恰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教會學生如何去愛,愛世界,愛國家,愛校,愛家,愛父母,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在一個充滿仁愛的大環境裡,我們的班級才會更加團結,學校才會更加繁榮,家庭才會更加和睦,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才不會讓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師的教育手記,讓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內心的寬容,真誠的關懷,不僅僅是為了當一名好老師應該這樣做,而是發自心靈深處的愛的驅使,讓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憑著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把幸福與快樂送達每一個孩子的心中。我們會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努力做教育這趟列車上的愛心傳遞員,讓真誠、善良、友愛陪伴學生走過以後的人生旅程。

第8篇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鎮西老師愛的回報,讓我不止一次感動的流淚。李鎮西擁有了一顆愛學生的心,這是他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牢固的防線。其實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詮釋著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因為他明白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學生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離開了感情,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必須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師認為自己目前遠沒有達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當做我熱愛的事業,並儘量使自己逐步具備一種宗教情懷。因此,他自覺地記錄、反思、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於是便有了持續不斷的班主任工作日記。這已經不是他的工作常規,而已經成了他的生活習慣了。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可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面對著一群天真無邪、稚淳可愛的孩子們,我們又傾注了多少愛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

第9篇

讀完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愛心與教育》,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為他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自己是非常贊同這話的。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假如沒有愛心和童心,又何來與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說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李鎮西老師對愛的執著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他也收穫著學生的愛。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做過。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工作越來越沒勁?這當然有本身素質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執著,對愛的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職業。

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老師對待萬同同學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李老師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麼好的教育!”是啊,愛是我們的語言,和學生相處,只有愛是開啟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只有愛才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為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

作為老師,你將你內心深處的愛心傳遞給你的學生了嗎?自省過後,我發現自己做得的確不夠。身為一名英語老師,由於帶多個班,周課時也多,所以平均與每班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常常是這節課進這班教室,下一節又要到另一個班級上課。很少有時間和學生交流、談心,所以學生對我也並不是特別親近和了解,其實我是很愛他們的,我由衷地為他們的進步而高興,為他們的失敗而難過。但作為老師,我總是在潛意識裡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物件,可能太過追求在學生面前的威嚴了。其實,“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從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於對學生的讚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讚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為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於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因為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有顆愛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顆智慧的愛心!

李鎮西老師對待學生的平等態度,是我們教育者永遠值得學習的榜樣!他既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朋友,是學生的“哥兒們”!學生曾有肺腑之言:“鎮西兄,血脈雖不相連,心靈卻永遠相通!”可見師生間的情感有多深!由於他贏得了學生的心,也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他實實在在地把自己一顆火紅的心投入到這個美好的事業中,實在可喜可賀!

記得我在學生時代,非常討厭老師偏心,不能一視同仁。我在平時工作中也非常注意不要偏心,但對每一位學生都平等地愛這一點卻沒做到。學生時代哪一位老師談吐幽默,學識淵博,真誠地關心愛護學生,就會對他產生好感,進而喜愛其所教的學科,自然學習上也學得輕鬆愉快,成績很好。這在我們當今,教育也要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學生才能敞開心扉接受你的教育,這是非常提倡、可行的。

但是,教育僅有愛心也是不夠的。這一點,李鎮西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值得思考,然而正是這些問題,反襯出了李鎮西老師的偉大,反襯出了李鎮西老師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也在想,其實這本書裡面記載的許多案例,都有它具體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時代背景,而現在的社會又發生了許多的變化,刻舟求劍,膠柱鼓瑟式的閱讀或許並不聰明,重要的是這本書裡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者的愛心,教育者對教育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對大寫的人的張揚,應該成為我們從事教育的這個群體的出發點。

是的,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