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排行榜

元朝皇帝順序以及簡介

排行榜3.06W

20、元益宗:孛兒只斤·脫古思帖木兒

元朝皇帝順序以及簡介

孛兒只斤·脫古思帖木兒(西里爾蒙古文:Т·гсТ·м·р,蒙古語意為“完全的鐵”,1342年?-1388年),北元末代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七位大汗(1378年―1388年在位)。因為他的年號為天元,又稱為天元帝。《蒙古源流》和《新元史》等史料記載他是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必裡克圖汗)的弟弟;明朝史籍則記載他是愛猷識理達臘的兒子。明代王世貞《北虜始末志》記載,脫古思帖木兒繼位前是益王。他在位時屢遭明朝攻擊,最後在捕魚兒海(今內蒙古貝爾湖)被明軍擊潰,出逃時為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後裔也速迭兒所殺。

19、元昭宗: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

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Ayur·iridara,梵語“壽吉度”之意,1339年―1378年),北元皇帝,蒙古帝國第16代大汗(1370年―1378年在位)。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將領徐達、常遇春進攻大都,他隨惠宗出逃上都,旋又至應昌。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惠宗死,愛猷識理達臘繼位。不久後明軍破應昌,他逃奔和林,改元“宣光”。在位期間力圖中興元朝,重新起用擴廓帖木兒,擊退明軍北犯,但亦無法恢復中原,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後徙帳金山之北,宣光八年(1378年)四月去世。

18、元惠宗:孛兒只斤·妥·帖睦爾(烏哈圖汗)

孛兒只斤·妥·帖睦爾(Toghon Temür,蒙古語意為“鐵鍋”,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也至元六年(1340年),妥·帖睦爾扳倒權臣伯顏而親政。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任用脫脫等人,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至正新政”,包括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頒佈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帖睦爾駕崩於應昌,享年五十一歲。

17、元寧宗:孛兒只斤·懿·質班

孛兒只斤·懿·質班(1326年5月1日―1332年12月14日),元朝第十位皇帝,元明宗次子。天曆三年(1330年)二月乙巳日,被封為幗王。至順三年十月初四(1332年10月23日),卜答失裡皇后奉文宗遺詔擁立年僅7歲的懿瞵質班在大都大明殿登上皇位,是為元寧宗。因為新帝年幼,卜答失裡太后臨朝稱制,成了元王朝的實際統治者。至順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332年12月14日),元寧宗在大都病逝,年僅7歲,在位僅53天,葬於起輦谷,諡曰:衝聖嗣孝皇帝,廟號寧宗。

16、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札牙篤汗)

孛兒只斤·圖帖睦爾(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即元文宗,蒙古帝國大汗、元朝第八位皇帝。兩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時間為1328年10月16日―1329年2月27日,第二次在位時間為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時間共計四年。天曆二年(1329年)在大都建立奎章閣,命儒臣進經史之書,考歷代帝王之得失,仿唐、宋會要體例,編修《經世大典》,整理並儲存大量元代典籍。提倡尊孔,加封孔子父母及後世名儒,並依儒家禮儀新祀南郊。廟號文宗,諡號聖明元孝皇帝。

15、元明宗:孛兒只斤·和世剌

孛兒只斤·和世·(Kusala,梵語意為“善”,又作火失剌、禾失剌、忽失剌,清譯和實拉;1300年―1329年),元朝第9任皇帝,蒙古帝國第13任大汗(1329在位)。他是元武宗長子,元文宗之兄,元寧宗、元惠宗之父。1315年被叔父元仁宗封為周王,翌年在就藩雲南途中因為部下起兵擁戴他失敗而被迫流亡察合臺汗國。1328年被其弟文宗圖帖睦爾迎回元朝,翌年繼位於漠北草原,在南下大都的途中暴死,在位僅半年。廟號明宗,諡號翼獻景孝皇帝,蒙古汗號為忽都篤汗。

14、天順帝:孛兒只斤·阿速吉八

孛兒只斤·阿速吉八(一作阿里吉八,Ragibagh/Arigabag,1320年―1328年),元朝第7代皇帝,蒙古帝國第11代大汗(1328年在位)。孛兒只斤·阿速吉八是元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與八不罕皇后所生之長子,1324年獲冊封為皇太子,1328年九月在上都被權臣倒剌沙擁立為帝,與大都的元文宗圖帖睦爾對抗,展開兩都之戰。一個月後上都一方戰敗,阿速吉八被殺。無漢文廟號、諡號與蒙古汗號。

13、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Yesün-Temür,蒙古語意為“九鐵”,1293年―1328年),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位大汗(1323年―1328年在位)。早年承襲父親的晉王爵位,鎮守漠北,1323年發生南坡之變,元英宗被弒,晉王也孫鐵木兒被擁立為皇帝,改元“泰定”。他在位時政治上未有太大變動,國家大體穩定,但元朝已進入多事之秋。1328年,也孫鐵木兒去世,死後發生皇位之爭,他的從侄圖帖睦爾(元文宗)奪取了他的兒子阿速吉八的皇位,他也被視為“自立”的非法君主。

12、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格堅汗)

孛兒只斤·碩德八剌(1303年2月22日―1323年9月4日),即元英宗(1320年―1323年在位),蒙古族,元朝第五位皇帝,蒙古帝國第九位大汗。元英宗自幼受儒學薰陶,登基後推行“以儒治國”政策,元英宗親政後進行改革,並實施了一些新政,比如裁減冗官,監督官員不法行為,頒佈新法律,採用“助役法”以減輕人民的差役負擔,至治三年(1323年)二月十九日頒佈了《大元通制》。史稱“至治改革”。元英宗在位四年,享年二十歲,廟號英宗。

11、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普顏篤汗)

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即元仁宗(1311年4月7日―1320年3月1日在位),元朝第四位皇帝,蒙古帝國大汗。元武宗弟,元武宗封他為皇太子,相約兄終弟及,叔侄相傳。於武宗死時嗣位,年號皇慶和延釣。在位期間,減裁冗員,整頓朝政,實行科舉制度,推行“以儒治國”政策,復興元朝。在位九年,死後並未傳位武宗之子和世·,而是傳位其子元英宗碩德八剌。廟號仁宗,諡號聖文欽孝皇帝,汗號“普顏篤可汗”。

10、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曲律汗)

孛兒只斤·海山(1281年―1311年),即元武宗,元朝第三任皇帝,蒙古帝國第七任大汗(1307年―1311年在位)。海山在位不足四年,卻實施了許多改革。他標榜“溥從寬大”,大範圍地封官賞賜,在中書省外另立尚書省,興建元中都,推行理財政策,發行“至大銀鈔”和“至大通寶”,強化海運、增課賦稅。文化上,在崇信藏傳佛教的同時延續宗教自由政策,並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1311年初,海山駕崩於大都,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海山的所有改革措施未收成效便戛然而止。

9、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完澤篤汗)

孛兒只斤·鐵穆耳(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即元成宗(1295年-1307年在位),元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間,停止對外戰爭,罷徵日本、安南,專力整頓國內軍政。採取限制諸王勢力、減免部分賦稅、新編律令等措施,使社會矛盾暫時有所緩和。同時,發兵擊敗西北叛王海都、篤哇等,都哇、察八兒歸附,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面有所改觀。大德十一年(1307年)駕崩,後繼無人,埋下了元朝中期皇位爭奪戰的隱患。

8、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薛禪汗)

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監國託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統一全國後,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馬。阿合馬從中統初便主管中央財政,多方搜刮,權勢日重。後阿合馬獨擅朝政。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發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殺阿合馬事件。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7、元憲宗:孛兒只斤·蒙哥

孛兒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史稱“蒙哥汗”。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孫、拖雷長子,其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唆魯禾帖尼。孛兒只斤·蒙哥即位前曾參加拔都統帥的長子軍西征,活捉欽察首領八赤蠻,進攻古羅斯等地。即位後主要致力於攻滅南宋、大理等國,並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亞諸國。1259年死於合川東釣魚山下。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諡廟號,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廟號為憲宗,諡號桓肅皇帝。

6、海迷失後(稱制)

海迷失後(?-1252年),斡兀立氏,名海迷失,元定宗貴由的第三皇后。公元1248年貴由汗卒,海迷失在拔都等諸王擁立下垂簾聽政,稱制三年。在她統治期間,諸王爭權,連遭天災,國內一片混亂,1251年7月蒙哥(元憲宗)被推舉為大汗。海迷失因暗中從事反對蒙哥的活動,被投入河中溺死。元朝建立後,追諡她為欽淑皇后。在位時兩子忽察、腦忽另建府邸與其母相對抗,以致一國三主;另一方面,宗王們又擅自簽發文書,頒降令旨。由於朝廷內部的紛爭,使汗國陷入了混亂之中;又遇大旱,水泉盡涸,野草自焚,牛馬十死八九,民不聊生。

5、元定宗:孛兒只斤·貴由

孛兒只斤·貴由(1206年―1248年),蒙古帝國第三任大汗,1246年―1248年在位,史稱“貴由汗”。貴由是前任大汗孛兒只斤·窩闊臺的長子,母為乃馬真後。1229年,他奉父命參加對金作戰(一說討伐東夏),初立戰功。他早年參加征伐金朝,俘虜了其親王。又曾經和拔都西征歐洲。1246年通過忽裡臺大會即位,1247年吐蕃歸附蒙古帝國,翌年貴由死亡,汗位轉入拖雷一系。1266年忽必烈追尊貴由廟號為定宗,諡號簡平皇帝。

4、乃馬真後(稱制)

乃馬真氏(?---1246年,西裡爾字母書寫:Д·ргэнэ,拉丁字母轉寫:T·regene),史稱乃馬真後,名脫列哥那,窩闊臺汗的皇妃。1241年窩闊臺汗去世,其長子貴由遠征尚未歸來。於是,脫列哥那未與宗親們商議,便狡詐地擅自奪取了國家政權。脫列哥那的攝政,使成吉思汗《札撒》遭到廢棄,造成法度不一。諸王"人人都向四方派遣使臣,濫發詔旨牌符;他們四下結黨,各自為政"(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使蒙古帝國瀕於崩潰境地。此事件,史稱“乃馬真攝政”。脫列哥那統治時間達5年之久。

3、元太宗:孛兒只斤·窩闊臺

孛兒只斤·窩闊臺(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史稱“窩闊臺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受封於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一帶,建斡耳朵於也迷裡城(今新疆額敏縣)。1229年忽裡臺大會被擁戴登基,管理整個蒙古帝國。他繼續父親的遺志擴張領土,南下滅金朝,派拔都遠征歐洲,他在位期間疆域版圖曾擴充到中亞、華北和東歐。在位期間,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為中書令,採用漢法,並且開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礎。

2、元睿宗:孛兒只斤·拖雷(監國)

孛兒只斤·拖雷(Tului,蒙古語意為鏡子,1193―1232年)。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諸子,拖雷留在父母身邊,繼承父親在斡難和怯綠連的斡朵兒、牧地和軍隊。成吉思汗留下的軍隊共有約12.9萬人,其中大部分都由拖雷繼承。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後,三兒子孛兒只斤·窩闊臺繼位,拖雷監國。1232年率軍擊敗金軍,在回軍途中病逝。其長子孛兒只斤·蒙哥即位後追上尊號,諡“英武皇帝”,廟號“睿宗”。1265年(至元二年)其四子孛兒只斤·忽必烈在位時,被改諡為景襄皇帝。1309年(至大二年),加諡“仁聖景襄皇帝”。

1、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 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

標籤:元朝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