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名人趣史

宋太宗趙光義是怎麼樣的一位皇帝

宋太宗是宋朝第二個皇帝,他即位時,中原尚未統一,政權還剛草創。他“性嗜學”,酷愛讀書,講究文德致治,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卻又多疑褊狹,剛愎自用,更是手段狠毒,喜歡女色。那麼他是怎樣的一位皇帝?其歷史作用又該如何評價呢?

宋太宗趙光義是怎麼樣的一位皇帝

《宋史·太宗本紀》載,趙光義自幼喜歡讀書,“性嗜學”。其父趙弘殷總兵淮南時,每攻破州縣,必到處搜求古書,給光義學習 。由於刻苦鑽研,且堅持不懈,所以“工文業,多藝能”,熱衷詩文,摯愛書法,耽迷圍棋。據說在戰事頻亂的年代,他領兵作戰,也常利用閒暇時間,在軍帳中秉燭夜讀,書籍、書袋成為他的隨身之寶。他從書中學到豐富的知識和學問,瞭解古今帝王成敗的故事,吸取治國平天下的經驗教訓。

稱帝后,實行抑武尚文的統治政策,大量任用文官主持政務。曾說:“王者雖以武功克定,終須用文德致治。”尤為重視發展文化事業,而卓有成就。五代時期,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三館,只有小屋數十間,且湫隘卑痺,僅蔽風雨,周廬徼道,朝夕喧雜。太平興國二年(977),太宗視察三館後,看著左右大臣說:“這些小屋如何蓄天下之圖籍,待天下之賢浚?”即日下詔有司,另闢開闊地區營造新三館,其棟宇之制,太宗親為規劃,然後令中使監督工徒,晝夜兼作。建築期間,太宗還兩次臨幸,察看工程進度。第二年完工,三館巨集偉壯麗,甚至甲於內庭。太宗賜總名為“崇文院”,圖書分貯數廊,東廊為昭文書庫,南廊為集賢書庫,西廊分經、史、子、集四部,為史館書庫。凡六庫書籍,正副本八萬餘卷。其後又在崇文院中新建祕閣,用來收藏三館的珍本圖書和大內的古畫墨寶。

太宗時期,命人編輯了三大類書:《太平御覽》一千卷,《文苑英華》一千卷,《太平廣記》五百卷。太宗還組織學者校勘典籍,主要是歷代重要的正史、字書和醫書。如命國子監重行校刊九經,開雕前四史及《說文解字》諸書,後又命集《神醫普救方》一千卷,《太平聖惠方》一百卷,《雍熙廣韻》一百卷,《太平寰宇記》二百卷等。太平興國九年(984),太宗命令三館將現存藏書與唐代《開元四部書目》進行核對,將圖書闕目公佈中外,凡獻書三百卷以上者,酌情授官或另行安排。至道元年(995)又派人專程到江南、兩浙諸地購募圖書。這類要求民間獻書及購募圖書的措施,太宗一朝並不少見,所得圖書也均藏於崇文院內,崇文院及其館閣實際上成為宋代培養高階人才的場所。崇文院西廊留有便門,以便太宗光臨。太宗在新院建成後,的確常到院中看書,並常召大臣到院瀏覽藏書。他請國子博士為自己與中央大員講解《周易》,聽後龍顏大悅,說:“足以為戒。”他對《太平御覽》情有獨鍾,決心每日讀三卷,一年之內通讀一遍。於是令史館每日進呈三卷,不論寒暑,持之以恆,終於按時讀完,於是將是書原定名《太平總類》改為《太平御覽》。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太宗自稱每天退朝後“不廢觀書”,不論政事多麼繁忙,都能堅持讀一點書,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來說,能做到這點真不容易。太宗還力勸武將讀書,命左右取《軍戒》三篇,對樞密使王顯說:“今掌樞密,無暇讀書,讀此可免面牆。”在他的影響下,不僅文臣向學,武將也讀起書來。

太宗讀書範圍頗廣,各種學派的書籍都曾涉獵,且對書中的觀點略作評論。如讀《陰符經》時,批點道:“這是一部詭詐奇巧之書,不足為訓。”在讀《道德經》時,又感慨道:“書謂‘不善者,吾亦善之’,是說修身治國者應該有所包容,否則如何治理好天下呢?”他還勤於寫作,常與朝中群臣進行詩文唱和,以為樂事。如平定北漢後,他作《平晉詩》令群臣唱和。有一年遊覽雪景,又作《雪詩》令隨從唱和。曾把自己的詩文編為《御製詩文》四十一卷。《宋史·藝文志》中著錄有他的《太宗御集》一百二十卷。

太宗對於書法的歷史、筆法、字學等方面,也都虛心向史家請教,使自己的書法達到較高的造詣。他不但精通草、行、篆、籀諸體,且風格自成一家,被後人列人宋代著名書法家的行列中。淳化三年(992),他把唐太宗、唐玄宗、王羲之、王獻之、柳公權、顏真卿等名家精品編成《淳化閣法帖》,成為中國最古老的書法寶帖,流傳後世。

太宗還是個圍棋高手,在黑白世界裡,照樣運籌帷握,縱橫馳騁,顯示出較為卓越的才華。據說,當時著名的國手楊希紫、蔣元吉等人都曾敗在他手中。當然和皇帝下棋,誰敢操輸贏之權,不過太宗時常能與國手過招,也足見其棋藝不差。一些大臣見太宗與人對弈絞盡腦汁,不知疲勞,就勸他注意身體。太宗則說:“朕不是不知道,只不過想借此躲避六宮的誘惑 ,眾愛卿不必多言。”似乎有不喜女色之意。

從以上事蹟看,趙光義就像是一個十足的書生。然而考察其為人,宋太宗絕非善類,可以說是一位令人側目的奸雄。

首先是多疑褊狹。經過十餘年的處心積慮,太宗終於登上皇帝寶座。也許深知權力角逐的陰險狡詐,即位後用主要精力防範內變。曾坦言:“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長編》卷三二)其所謂“內患”,指朝廷內部危及皇權的變亂,這話充分反映出太宗整天憂心忡忡,主要是考慮如何確保皇位的穩固。在這一心理支配下,太宗養成多疑褊狹的心術,所以其施政事必躬親,大權獨攬,且任人惟親。如他在開封府尹任上就廣招幕僚、軍校,有學者考出至少有六十六人,即位後更是信用幕府親隨,由此探事者橫行。還有太宗一朝,相不久任,更換頻繁。太宗在位二十二年,共用九人為相,一般多在兩年左右。不但席不暇暖地換相,還用各種辦法削奪中書事權。他口頭上提倡黃老無為之學,實際上採用法家專制一套。所以有學者認為,太宗是宋代君主專制獨裁 有關體制的創始者。

其次是手段狠毒。本書中已敘述了“斧聲燭影”太宗弒兄奪位的故事,“王室冤獄”是講太宗予弟謀篡的罪名加以迫害,還有逼死侄子,不敬嫂子諸事。《默記》記載,南唐國主李煜是被太宗以牽機藥毒死。據《燼餘錄》甲編,後蜀國主孟昶和吳越國主錢俶也都是太宗在酒中下毒而致死的。此酒毒也猶如太宗之心毒。

再者是剛惶自用。太宗兩次攻遼戰役,都以大敗告終,其實都是他剛愎自用的結果。第一次在太平興國四年(979),宋軍用五個月時間討平北漢後,實已師老餉乏,不宜再打新的戰役。何況這時遼國在景宗的統治下,經過十餘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大有進展,政治也算清明,勇將不少,邊境穩固。而太宗偏要乘勝擴大戰果,率軍北上,圍攻遼南京(今北京)半月不下。遼國援軍南下,與宋軍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激戰,結果宋軍全線崩潰,太宗中箭倉皇奔逃,被遼軍追殺三十里,使宋軍精銳元氣大傷。第二次雍熙北征,本書 “楊業之死”中有詳盡描述,由於太宗的剛愎自用,此戰輸得更慘。至此,宋朝君臣將士中普遍產生恐遼心理,徹底放棄以武力收復燕雲的夢想,對遼只能採取一味保守的戰略防禦態勢。不久,在遼國的進攻下,只能訂立澶淵之盟,背上沉重的歲幣包袱。

還有好色。《續資治通鑑長編》載,太宗淳化四年(993),有官員乞放宮女三百,太宗對執政說:“宮中無此數。”執政為討好太宗,請以狂妄罪名懲處該官員,太宗釋而不問。然而到至道三年(997),太宗剛去世,真宗即位不久,就對輔臣說:“宮中嬪御頗多,幽閉可憫,朕已令擇給事歲深者放出之。”事隔不過四年,兩個皇帝的說法就大相徑庭,既然嬪御甚多,那宮女之多自然不在話下。為什麼太宗不願釋放宮女,還要扯謊?《默記》載,光義在開封府尹任上時,看中一個十幾歲的青州女子,派人強行竊買,此事太祖都頗為惱怒。又載南唐後主的小周後每次入宮則被太宗留數日之事,宋人畫有《熙陵(即太宗)幸小周後圖》。還載有太宗將李煜寵信的宮人喬氏納人宮中諸事。《燼餘錄》載有太宗滅北漢而盡收其王室嬪妃之事,還有太宗與後蜀花蕊夫人的風流 韻事等。均可證太宗實為好色之徒,且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尤其令人髮指的是,鄧之誠《骨董瑣記》卷四《宋官妓營妓》考證出:“宋太宗滅北漢,奪其婦女隨營,是為營妓之始。”宋太宗居然是軍隊配備隨營妓女的始作俑者,這又可見在宋太宗眼中婦女地位之卑賤。

宋代是在太宗手上完成統一大業,經濟與文化事業均有較大發展,皇權統治也基本穩固,然而對外族的軍事行動屢敗,農民起義時有爆發,積貧積弱之形勢已萌芽……有學者認為,在宋初歷史上,太宗朝實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太宗終不能臻於治,給有宋後世帶來很大後患。總之,其歷史作用甚為微妙,其人品也確實令人難以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