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排行榜

曲靖麒麟區10個不能錯過的景點

排行榜3.25W

10、廟山森林公園

曲靖麒麟區10個不能錯過的景點

廟山森林公園位於城南2公里,總面積4001畝,植有藏柏、柳杉、雲南鬆等多種樹木,遠遠望去,鬱鬱蔥蔥,儼然一道綠色屏障,很有開發價值。今年,我市二期供水工程建設的蓄水池也建在廟森林公園,為我市市區供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廟山森林公園已規劃為一類自然保護區和飲用水保護區,為遊人提供了一個更好的節假日休閒好去處。

9、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

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現儲存在曲靖一中內。碑高1.25米,分上下兩截,全碑共403字。此碑立於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是大理國時代的遺物,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曲靖市北出土。 碑文記載了大理國主段素順聯合滇東三十七部征討“妄服背恩”的部落後,會盟立誓,-行賞的史實,對研究大理國官制歷史及宋代雲南民族關係具有重要價值。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 通: 到達曲靖後,步行至第一中學院內即可。

8、曲靖麒麟公園

麒麟公園位於曲靖市中心。公園建於1983年,佔地150畝,正門高大雄偉,氣宇軒昂,富有民族特色。園內亭、臺、樓、榭等建築古色古香,佈局精巧雅緻,充滿魅力。湖心有東島、湖心島、梅花島三個主要景點,是市民和遊客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麒麟花園,是麒麟城的中心,麒麟城的主要街道都是以該花園的方位命名的,麒麟花園是一個圓型花園,景色十分秀麗,尤其秀麗的,是該花園的主角---麒麟仙子所賦以麒麟人的美麗傳說---遠古時代,曲靖城大旱,曲靖人民處在了非常危險的邊緣,正在此時,一位美麗的仙女騎一頭怪異動物臨空而將,灑下了一場大雨,曲靖獲救了,後來得知,仙女所騎怪獸正是傳說中的麒麟,人們為了感謝這位仙女的搭救,為其塑造了現在花園裡的雕塑,曲靖,也從此被人們俗稱為麒麟。

7、澡塘坡戰鬥革命烈士陵園

位於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三寶鎮五聯社群周家廠居民小組西南邊的老虎山巔上。

1949年9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第一支隊16團和2支隊護鄉團3營8連(原曲靖遊擊大隊)奉命在三寶鎮澡塘坡、老虎山阻擊國民黨26軍4個加強營增援潦滸之戰。當時敵強我弱,阻擊戰非常激勵,打退敵軍多次衝鋒,未使敵軍增援得逞,共擊斃敵人50多人、擊傷50多人,我軍犧牲20多人、負傷10多人,戰鬥至深夜,敵軍退回曲靖城,16團撤離陣地,向龍海山根據地轉移。

為緬懷阻擊戰犧牲的烈士,1990年8月21日經原縣級曲靖市人民政府批准,三寶鎮人民政府在老虎山建立烈士紀念碑(碑高12米,碑座為三級,塔身成梯形,塔尖有一紅色五角星),於當年11月30日落成。1997年8月23日,三寶鎮黨委政府又投資數萬元將烈士紀念碑增高翻新,為22位(其中3位無名)烈士分別豎一石碑,壘一冢墓,鐫刻烈士名錄。重建後稱“邊縱澡塘坡戰鬥烈士陵園”。

現為三寶鎮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6、爨寶子碑

爨寶子碑位於曲靖市第一中學內,全稱為“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之碑”。俗稱小爨碑,碑為長方形,額半圓形,高1.83米,寬0.68米,厚0.21米。 此碑立於東晉大亨404年,全碑共計388字,記述了爨部首領爨寶子生平事蹟。碑文字型是從隸書向楷書過渡文體,古樸渾厚,對研究漢字有較高的價值,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另外,此碑對研究雲南地方史也具有重要價值。國務院於1961年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 通: 到達曲靖後,步行至第一中學院內即可。

5、潦滸戰鬥革命烈士紀念碑

位於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越州鎮潦滸村(麒麟區第二中學大門內左側運動場邊)。

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1支隊15團按縱隊的部署拔除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曲靖潦滸鎮大惡霸、國民黨曲靖縣“民眾自衛大隊”大隊長海中鰲(曾任國民黨團長)長期盤踞的潦滸據點。該據點有反動武裝200餘人,由於距曲靖、陸良僅30千米,且兩地均駐有國民黨重兵。為此,支隊司令部制定了“圍點打援,以打援為主”的作戰方案。後縱隊司令部又制定了“攻點阻援,以攻點為主”的作戰方案,支隊司令部按此方案給各團部署戰鬥任務。其兵力部署是:15團強攻潦滸,16團伏擊曲靖之援敵,17團阻擊陸良之援敵。

9月11日拂曉,15團在陸良護鄉團一部的配合下,對潦滸鎮發起攻擊,敵據碉頑抗。後我軍組織爆破組用猛烈的炮火將敵據守的碉堡和寺廟摧毀,海中鰲乘夜率殘部逃入曲靖縣城,主攻部隊亦撤出戰鬥。此次戰鬥共斃敵10多人,傷敵16人。邊縱1支隊犧牲5人,傷11人。此戰之前,陸良東區革命遊擊大隊曾經攻打該據點時犧牲7人。

為緬懷12位革命烈士,繼承和發揚先烈們的革命精神,1996年4月4日,中共越州鎮委員會、越州鎮人民政府在麒麟區第二中學(原潦滸中學)大門內左側運動場邊建立革命烈士紀念碑。

4、曲靖遊擊大隊革命紀念園

位於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沿江鄉雞街村朗目山上。

曲靖遊擊大隊是在中共曲靖地下黨直接領導下建立起來的一支革命武裝。1945年6月,中共雲南省工委派中共黨員薛萃到曲靖中學以教師身份作掩護開展革命活動。1947年8月,薛萃調離曲靖後,將曲靖中學地下黨的工作交由陳亮負責。陳亮帶領曲靖中學地下黨組織,利用各種形式團結進步力量,發展黨的組織,開始武裝鬥爭的準備工作。他們在農村發展黨員、建立據點、觀察地形、開展-工作,為組建革命武裝做準備。1948年秋,滇東一帶武裝鬥爭的革命風暴波及到曲靖城郊,國民黨曲靖縣政府慌了手腳,下令組建“曲靖縣民眾自衛總隊”,各鄉鎮成立民眾自衛大隊,大隊下設中隊。曲靖中學地下黨組織經過認真分析,決定利用這一機會組建革命武裝,在青龍鄉積極開展-工作,團結爭取當地有社會名望的人士參加革命工作,利用其合法身份,組建革命武裝。1949年初,駐沾益玉林山的國民黨軍第193師在曲靖城實行-,大肆搜捕中共地下黨員。陳亮和其他黨員採取措施撤出曲靖城,轉移到農村據點隱蔽活動,使敵人鎮壓曲靖地下黨的陰謀徹底破產。由於-工作的成功,“青龍鄉民眾自衛大隊”基本掌握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手中,而國民黨方面卻加緊對地下黨組織的搜捕破壞。在此關鍵時刻,黨組織決定與敵人開展公開的武裝鬥爭,經陸良縣委同意,把即將起義的這支隊伍定名為“曲靖遊擊大隊”。1949年3月12日,曲靖遊擊大隊宣告成立,並連夜出發,於次日勝利到達陸良龍海山遊擊根據地,5月6日與龍海山遊擊大隊匯合。

曲靖遊擊大隊從正式成立到曲靖解放,開展武裝鬥爭歷時一年。曲靖遊擊大隊在活動區內,與各兄弟部隊和地方工作隊緊密配合,不同程度地打擊和牽制了敵人的有生力量,摧毀了一批反動基層政權,鞏固和擴大了遊擊根據地,為曲靖人民的解放作出了貢獻。

紀念園於1996年7月30日落成,主要由紀念亭、紀念碑、游擊隊戰士浮雕所組成。紀念碑誌記載著曲靖遊擊大隊在中共曲靖地下黨的領導下,組織武裝鬥爭的歷程及烈士名錄。

3、八塔臺墓群

八塔臺古墓群位於雲南省曲靖市駐地東十三公里處珠街鄉董家村,珠江上游南盤江東岸,五臺山腳。

山腳下佇立著八個形狀不一,相依相伴的土堆。地處緩坡地帶,由8個相傍而又獨立的橢圓形封土堆組成,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據清咸豐二年《南寧縣誌》稱,“八塔臺在城東……漢諸葛武侯建以鎮地脈。”這裡說的意思是,當年諸葛亮揮戈徵南至曲靖南盤江流域“七擒孟獲”,在這裡築土設點將臺,形似塔基,且有8個,便稱“八塔臺”。其實,從《史記·西南夷列傳》看,“其旁(指滇國)東北,有勞浸、靡莫,皆同姓相扶。”珠街八塔即是支書所稱的“勞浸、靡莫”聚居地。

1977―1982年,雲南省文物工作隊在曲靖文化管理部門配合下,對八塔臺古墓群一、二號堆進行7次發掘。一號堆發掘完畢,二號堆發掘了一半,共發掘出各個時期的墓葬數百座,其中火葬墓304座,土坑豎穴墓220座,封土堆墓30餘座,這些墓葬的形成年代遠比諸葛亮生活的年代早,約為春秋時期或者更早。

從發掘的情況看,墓群型別多樣,交叉堆積,互相滲透,形成了上自先秦時期,下至宋元明朝,長達2000餘年的7米之高的文化堆積層。在春秋戰國時期的30餘座封土墓和土坑豎穴墓中,出土了一大批青銅時代的器物,這在雲南青銅考古中尚屬首次發現。已發掘的墓葬除5座土坑豎穴墓分佈在一號堆外,其餘的500餘座均出土於二號堆約700平方米的面積內。這一面積僅是二號堆底部面積的一半。據考古工作者介紹,堆疊的形成原因是,最早的先民死後埋葬在此,形成高於地面的土堆,為封土堆墓群;其上又埋葬了土坑堅穴墓群;最後又埋上了許多的火葬墓。從當時發掘後的地層剖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饅頭狀的封土堆互相重疊,長方形的土坑墓又打破了下層的封土堆。現在已發掘的墓葬中,有30餘座屬春秋戰國時期的封土堆,220座屬戰國至兩漢時期的,304座則屬宋、元、明時期的火葬墓。

上述發掘出土文物1000餘件,有兵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品、裝飾品、樂器和貨幣等,包括青銅、鐵、陶、玉、石等器物。器物中的兵器有刀、劍、戈、矛;炊飲器有鼎、釜、罐碗等;裝飾品有鐲、珠、扣飾;樂器有銅鼓、鈴等。這些殉葬品的種類數量如此繁多,令人驚歎。在扣飾中有一件雙牛浮雕,工藝水平極高,顯示了滇東一代古代勞動人民的高超技藝。

八塔臺古墓群的發掘,證明了曲靖是雲南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早在兩幹多年前,生活在這裡的人類已進人青銅時代,這裡的人民便創造了燦爛的文化,2006年八塔臺墓群作為唐至明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曲靖三元宮“紅軍長征過曲靖”紀念園

位於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西城街道西山社群下西山居民小組。

1935年4月23日,中央紅軍由貴州進入雲南境內,27日,紅軍先頭部隊推進至離曲靖西山三元宮約1千米的關下村時,截獲了國民黨雲南省主席龍雲派往貴州的一輛軍車,繳獲了二十餘份雲南-和雲南白藥、宣威火腿、普洱名茶等物品。當天下午,紅軍總部宿營三元宮。在此,朱德總司令先後向一、三、五軍團-發出《我野戰司令部已抵曲靖西宿營》《關於各軍團二十八日行動部署》兩份電文。當晚,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在西山三元宮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張聞天、王稼祥、博古、陳雲、李富春等中央領導,中央軍委縱隊作戰科參謀孔石泉、王輝、呂黎平以及第二局局長曾希聖列席會議。會議正確分析中央紅軍所面臨的形勢,採納了紅一、三軍團-的建議,決定放棄原定在滇東的不利決戰和回黔開展局面的戰略方針,確定向西轉進,迅速渡過金沙江,到川西建立蘇區的新的戰略方針。從而使紅軍一方面軍及時擺脫了“沾益不能克、曲靖打不下”所面臨的平壩地區無險可守、難以迴旋的境地,為儲存紅軍有生力量作出了重大貢獻。西山三元宮會議,是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繼遵義會議、扎西會議後在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正確分析了中央紅軍當時所處環境及敵我鬥爭形勢,作出了西進北上迅速搶渡金沙江,到川西建立蘇區的重大戰略決策,對儲存紅軍有生力量,實行戰略轉移,順利渡過金沙江,都具有重大的決定性的意義。

1996年10月,中共西山鄉黨委、政府投資8000元在三元宮前建立紀念碑,碑高1.935米、寬0.6米,碑心豎排鐫刻“紅軍軍委總部-宿營三元宮遺址”,碑背面刻有560字的碑文;碑座為四臺階八角形,每臺高27釐米,表示1935年4月27日,頭戴五角星八角帽的中央紅軍途徑此地;塔頂由三面紅軍軍旗圖形組成,表示中央紅軍軍委縱隊和第三、第五軍團三支部隊同日都宿營西山鄉境內,旗面長25釐米,寓意二萬五千里長徵。

由於年久失修,三元宮幾成危房。根據市、區部分老幹部的建議,2004年3月,中共曲靖市委主要領導帶領市、區有關部門領導視察三元宮和關下村紅軍戰鬥遺址。爾後,召開專題會議,作出修復遺址、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決定,並確定修復方案。修復工程於2004年8月4日動工,2005年4月27日中央紅軍過曲靖70週年之際竣工。修復後的三元宮成為傳承紅軍精神,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9年7月29日,曲靖三元宮“紅軍長征過曲靖”紀念園被中共雲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為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東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位於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東山鎮高家村結米村民小組(白龍山西側),坐東向西,三面環山,距東山鎮政府駐地1千米。為紀念和緬懷革命先烈,東山鎮黨委、政府在曲靖市原滇黔桂邊區老幹部聯合會的積極倡導和支援下,於1998年12月26日在東山鎮鎮政府東北面的花果山上,正式開工修建該紀念碑,1999年4月5日舉行落成典禮儀式,後因地質變化碑身受損,於2003年8月遷址高家村結米村民小組白龍山西側。紀念碑為三角形錐體磚混建築,高19.48米。

麒麟區東山鎮,解放前是陸良縣的豐華鄉、東寧鄉和曲靖縣的部分山區,處於曲靖、沾益、陸良、富源、羅平五縣交界地,是中共雲南地下黨滇東3個地委領導下的3塊重要遊擊根據地之間的結合部。1947年11月下旬,中共陸良特支派特支委員楊守篤帶領殷世耕、肖鵬等黨員幹部到豐華鄉(現麒麟區東山鎮),利用上層關係去做原保長張定國等人的工作。後來張定國參加了革命,開始組建聯防隊。

1948年3月,陸良特支決定以張定國掌握的聯防隊為基礎,正式組建一支由黨組織直接領導的脫產游擊隊(有100多人槍)――東山遊擊大隊(三支隊的前身),由張定國任大隊長,楊守篤任書記。東山遊擊大隊的誕生,標誌著曲靖縣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鬥爭的開始。隨著鬥爭形勢的發展,東山區武裝鬥爭的革命烈火越燒越旺,各地聯防武裝、游擊隊紛紛建立,共有20個大隊,59箇中隊,2000多人。1949年3月,邊縱第三支隊進入普衝(東山)區,將比較精幹的張定國大隊、呂雲聰大隊、李全壽大隊、楊繼忠大隊分別編為第一、二、三、四大隊,共1200多人,統稱東山遊擊大隊。為使4個遊擊大隊做到統一指揮、統一行動,任命楊宇春為總指揮,張定國為副總指揮;1949年5月9日,東山遊擊大隊參加陸良遊擊團,編為陸良遊擊團的直屬大隊;1949年8月,部隊進行第三次整編,陸良遊擊團正式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邊縱第二支隊護二團,東山遊擊大隊編為護二團第二營,直到1950年4月。

東山革命根據地歷時三年的革命鬥爭,波瀾壯闊,艱苦卓絕,戰果輝煌。迎戰了國民黨193師557團、89軍、第8軍及地方武裝的瘋狂“掃蕩”和鎮壓,共進行大小戰鬥50多次,殲敵266人,繳獲各種0248支(挺)。人民軍隊發展壯大,有遊擊主力部隊2000餘人和民兵1.2萬餘人,保衛和擴大了根據地,建立了1個區、6個鄉和52個村的黨組織和人民政權組織,為滇東地區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人民解放事業中,東山區委書記吳惠民等107名革命先烈光榮捐軀。 1999年8月,東山鎮被雲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為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

2006年6月13日,被命名為曲靖市第二批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