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生物角教案通用7篇

教師的教案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以便更好地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每次寫教案都是思考如何更好地傳授知識的過程,能夠幫助我們不斷提高教學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生物角教案通用7篇,感謝您的參閱。

生物角教案通用7篇

生物角教案篇1

一、設計理念

新課程提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基於課改理念,我在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通過“目標引領、自主學習、教師釋疑、當堂反饋”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技能,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章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生物的特徵,一是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這一節是在前一節認識了生物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對我們身邊的生物進行實地調查。旨在通過調查,認識我們身邊的生物,進一步瞭解生物有別於非生物的共同特徵。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學習,而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對身邊生物的調查,力求使學生認識並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便於後續探究活動的進行。

七年級學生對生物的瞭解有一定基礎,但對生物種類的識別及科學的調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經驗,本節內容也是對學生掌握科學調查方法的一次指導與訓練。

三、教學規劃

xx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並將你所知道的生物進行歸類;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明確調查的目的後,小組進行實地調查,最後進行交流和展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

xx教學策略

本節課是一節調查課。在調查之前,教師先引導學生討論什麼是調查?怎樣開展調查?調查的目的是什麼?然後針對調查的目的小組確定調查物件、調查範圍、制定調查方案、設計調查表,然後小組分頭進行調查、記錄,撰寫調查報告,最後在全班交流、展示。 xx學重點

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培養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生物角教案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性目標

1、瞭解酵母菌和黴菌(青黴或麴黴)的形態結構。

2、瞭解酵母菌和黴菌(青黴或麴黴)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

3、瞭解酵母菌和黴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係。

(二)技能性目標

1、通過指導學生觀察酵母菌、青黴或麴黴,繼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2、嘗試培養青菌和麴菌,並用顯微鏡觀察。

(三)情感性目標

通過了解酵母菌和黴菌與人類的關係,學會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酵母菌和黴菌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特點,酵母菌和黴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係是本章的重點知識。

1、通過學習酵母菌和黴菌的形態結構,讓學生與所學過的植物細胞結構、細菌細胞結構進行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出它們在細胞結構上的異同。

2、通過學習酵母菌和黴菌的生活特點,有利於瞭解酵母菌和黴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係,使學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瞭解真菌在經濟上所蘊藏的潛在價值是巨大而多樣的。

難點:酵母菌的營養方式是本章的教學難點:

酵母菌既是異養(腐生)厭氧型真菌,又是異養需氧型真菌,要講清酵母菌獲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難度。

教學建議

一課時

實踐訓練:觀察酵母菌的形態

創新訓練:黴菌的培養

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a:

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養。酵母菌的簡易培養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鮮酵母或一小塊發麵,恆溫22℃培養。

②將蘋果皮切碎或用散發酒味的水果皮,裝入瓶內,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輕輕壓實,加入涼開水浸沒,不用接種,在較溫暖的地方培養2~3天鏡檢,即能找到酵母菌。

2、課前準備b:

①介紹黴菌的簡易培養方法。佈置學生在課前2~3天用橘子或陳舊的饅頭培養青黴或麴黴。

②利用二次接種的方法培養較純淨的青黴或麴黴。在課前2~3天,製備好青黴或麴黴的培養裝片。具體操作方法詳見課本。

講授新課

1、酵母菌

(1)關於酵母菌形態結構的教學:

指導學生製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臨時裝片,並指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的形態結構。通過對酵母菌形態結構的觀察,對酵母菌建立感性認識。課前畫好酵母菌結構的投影片,利用掛圖及書中的插圖,在課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態結構的錄影片段。講述酵母菌結構時注意指導學生與植物細胞結構和細菌細胞結構進行比較。讓學生指出它們的異同。這樣使學生明確認識到:酵母菌的結構中有成形的細胞核。酵母菌是單細胞個體,屬於個體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營養方式的教學

強調指出:酵母菌不含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屬於自養生物。酵母菌在有氧的條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無氧條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做演示實驗:在課前1~2天用兩個試管分別倒入含酵母菌的培養液,把其中一個試管用塞子堵上,一個敞著口,課上請學生分別聞一聞,讓學生說出哪個有明顯的酒味。並問為什麼?同時讓學生觀察分析培養酵母的糖液中為什麼會有氣泡?

(3)在酵母菌與人類的關係

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設問,如:

1、饅頭、麵包為什麼是鬆軟多孔的?

2、你們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價值?

歸納總結:酵母菌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應用較早的一類微生物,自然界中幾乎到處都有酵母菌,已發現的酵母菌達數百種之多,絕大多數都是人類的好朋友,特另提在酒類釀造方面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體捉取輔酶a、細胞色素c、凝血質、卵磷脂和多種氨基酸等。近幾年,酵母菌在石油脫蠟、酶製劑和發酵飼料等方面的應用也有了新的進展。

(4)關於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學:

指導學生,製作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正在進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在黑板上畫簡圖示意,製作投影片。強調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與綠色開花植物的芽不是一個概念。酵母菌細胞上長出的突起,比母細胞小得多,是母細胞上的一個芽體,脫離母體後,即成為個新的酵母菌,屬於無性生殖。酵母菌還有另一種生殖方式為孢子生殖,在條件惡劣時,產生孢子,由孢子發育成新個體。

二、講述黴菌的形態結構時,運用講述與實驗結合的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進行實驗觀察:

①取一塊長有青黴的橘皮或長有麴黴的饅頭,用放大鏡進行觀察。觀察青黴或麴黴的形態和顏色;

②指導學生製作橘皮培養出的青黴裝片,讓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注意以下問題:取材用解剖針挑取少量,要從顏色很淺的綠色部分取材做裝片,這樣既能看到無色的分枝菌絲,又能觀察到菌絲頂端的綠色孢子。

③課前製備好的青黴或麴黴的培養裝片,做好示範鏡,讓學生觀察。

(2)學生觀察後提問學生看到了什麼?

讓學生描述青黴或麴黴的形態和顏色。告訴學生在鏡下觀察到大量綠色成串的青黴的孢子,麴黴的孢子。常見的是黑、黃和橙紅色,無色的部分是菌絲。然後進行青黴和麴黴形態結構的講解。指出:青黴和麴黴呈現出的不同顏色是孢子的顏色,而它們的菌絲是無色的。

青黴和麴黴的菌體是由許多菌絲組成的,分為直立菌絲和營養菌絲。由於上有橫隔,是多細胞個體。但不是所有黴菌都是多細胞個體。青黴和麴黴的每個細胞中都有細胞核,是真核生物。另外參照書中插圖讓學生比較青黴與麴黴分生孢子梗的區別:青黴孢子梗頂端無膨大;麴黴分生孢子梗頂端膨大成為球狀。

(3)關於青黴與麴黴的營養方式

強調:由於青黴和麴黴菌絲體中無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現成有機物,進行腐生生活,所以為異養生物。

(4)青黴和麴黴的生殖方式

讓學生從孢子梗的形態及孢子的顏色上分辨青黴和麴黴,指出它們是靠孢子生殖的,這種孢子可在空氣中傳播,每個孢子落到適宜的環境中,都可以發育成新個體。在溫暖潮溼的季節裡衣物有時會發黴,正是黴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結果。

青黴、麴黴與人類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組織學生討論青黴和麴黴對人類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麼,而後歸納總結。著重指出:麴黴是發酵工業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種。20xx年以前我國就已利用麴黴制醬,也是我國民間用以釀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種。例如我國生產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紅腐乳之分,當你看到紅腐乳時不要以為染了化學顏料,其實它是紅曲黴分泌的紅曲加工而成,由於人們選用了不同工藝,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黴除了用於提取青黴素外,還用於製造有機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澱粉酶等。

講完課後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檢測,及時反饋,並請學生回答“動動腦”中提出的問題,而後指導學生看課外讀物“青黴素的來歷”。

作業佈置:同步訓練

板書示例:

第一節酵母菌和黴菌

一。教母菌:形態結構----酵母菌是單細胞個體,屬於個體微小的真菌。

營養方式-----腐生生活。

生殖方式------無性生殖、孢子生殖。

二。青黴與麴黴:形態結構-----由許多菌絲組成的。

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營養方式-----異養生物。

生物角教案篇3

課題2月季的花葯培養

1.說出被子植物花粉發育的過程及花葯培養產生花粉植株的兩種途徑。

2.說出影響花葯培養的因素。

3.學習花葯培養的基本技術。

4.嘗試用月季或其他植物的花葯進行培養。

一、被子植物的花粉發育

1.被子植物的花粉是在______中由____________經過______分裂而形成的,花粉是單倍體的生殖細胞。

2.被子植物花粉的發育要經歷______________時期、______期和______期等階段。

二、產生花粉植株的兩種途徑

1.花葯中的花粉 ――→脫分化――→分化叢芽2.花葯中的花粉 ――→脫分化――→再分化叢芽――→誘導生根 ―→移栽

兩種途徑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主要取決於培養基中______的種類及其__________。

三、影響花葯培養的因素

1.誘導花粉植株成功率高低的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

2.材料的選擇與不同植物、同種植物親本的生理狀況,以及花粉發育時期有關。從花葯來看,應當選擇花期早期的花葯;從花粉來看,應當選擇______期的花粉;從花蕾來看,應當選擇____________的花蕾。此時期的營養狀態及生理狀態比較好,對離體刺激敏感。

思考:為什麼花瓣鬆動會給材料的消毒帶來困難?

3.親本植株的生長條件、材料的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等對誘導成功率都有一定影響。

四、實驗操作

1.材料的選取

選擇花葯時,一般要通過______來確定花粉是否處於適宜的發育時期,此時需要對花粉________進行染色,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法和焙花青—鉻礬法,它們分別可以將細胞核染成紅色和藍黑色。

2.材料的消毒

通常先將花蕾用體積分數為____________浸泡大約30 s,立即取出,在無菌水中清洗。取出後用無菌吸水紙吸乾花蕾表面的水分,再用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___溶液消毒,最後用無菌水沖洗3~5次。

3.接種和培養

(1)剝離花葯:滅菌後的花蕾,要在______條件下除去萼片和花瓣。剝離花葯時,一是要注意儘量____________(否則接種後容易從受傷部位產生__________);二是要徹底去除______,否則不利於__________或________的形成。

(2)接種花葯:剝離的花葯要立刻接種到培養基上。通常每瓶接種________個花葯。

(3)培養:利用的培養基是______培養基,ph為5.8,溫度為____ ℃左右,幼小植株形成後才需要光照。培養20~30 d後,花葯開裂,長出__________或釋放出________。前者還要轉移到____________上,以便進一步分化出再生植株;後者要儘快______並轉移到新的培養基上。

(4)通過愈傷組織形成的花粉植株,__________的數目常常會發生變化,因而需要作進一步的鑑定和篩選。

答案:一、1.花葯花粉母細胞減數

2.小孢子四分體單核雙核14小孢子四分體居中靠邊21生殖營養

二、1.胚狀體

2.愈傷組織激素濃度配比

三、1.材料的選擇培養基的組成

2.單核完全未開放

思考:花瓣鬆動後,微生物就可能侵入花葯。

3.低溫預處理接種密度

四、1.鏡檢細胞核醋酸洋紅

2.70%的酒精0.1%的氯化汞

3.(1)無菌不損傷花葯愈傷組織花絲愈傷組織胚狀體(2)7~10(3)ms25愈傷組織胚狀體分化培養基分開(4)染色體組

菊花莖的組織培養與月季花葯培養技術的異同

二者都是快速、大量繁殖花卉的技術手段。

菊花莖的組織培養 月季花葯培養

點 外植體細胞型別 體細胞 生殖細胞

培養結果 正常植株 單倍體植株

光的要求 每日照射12 h 幼小植株形成後

才需要光照

相同點 理論依據、培養基的配製方法、無菌技術及接種操作等基本相同

另外,花葯培養的選材非常重要,需事先摸索適宜時期的花蕾;花葯裂開後,長出的愈傷組織或釋放出的胚狀體也要及時更換培養基;花葯培養對培養基配方的要求更為嚴格。這些都使花葯的培養難度加大。

花葯的全能性高於植物組織。另外,花粉植株屬單倍體植株,高度不育。如果需要育種,需對花粉植株幼苗進行秋水仙素處理,才能獲得正常可育的個體。

題型一 花粉的發育

?例題1】 關於被子植物花粉的形成,說法正確的是()。

a.花粉是花粉母細胞經有絲分裂形成的

b.花粉的發育要經歷小孢子四分體時期、單核期和雙核期

c.花粉發育經歷雙核期時,兩個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並不完全相同

d.花粉母細胞形成花粉粒中精子的過程是一系列減數分裂的過程

解析:花粉是由花粉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的;其發育經歷了小孢子四分體時期、單核期和雙核期等階段。雙核期兩個細胞核是由一個細胞核經有絲分裂產生的,它們具有完全相同的遺傳物質。花粉粒內的生殖細胞再經有絲分裂得到2個精子。

答案:b

題型二 花葯培養過程

?例題2】 下列有關花葯離體培養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對材料的選擇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鉻礬法,這種方法能將花粉細胞核染成藍黑色

b.材料消毒時需先用酒精浸泡,然後用氯化汞溶液或次氯酸鈣溶液浸泡,最後用無菌水沖洗

c.接種花葯後一段時間內不需要光照,但幼小植株形成後需要光照

d.接種的花葯長出愈傷組織或胚狀體後,要適時轉換培養基,以便進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

解析:對材料的選擇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紅法。

答案:a

題型三 花葯離體培養的應用

?例題3】 下圖表示應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培育優質玉米的過程。對此過程的相關描述錯誤的是()。

a.b→e過程中細胞全能性的高低發生了改變

b.c試管中形成的是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細胞

c.a植株和f植株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相同

d.培養出的f植株一般不能直接應用於擴大種植

解析:分化程度越低的細胞,其全能性越高,因此經脫分化獲得的細胞全能性高於經再分化獲得的細胞的全能性;a是正常植株,而f是經過花粉離體培養獲得的單倍體植株,染色體組數減少一半;培養出的f植株是單倍體植株,具有植株弱小、高度不育等特點,因而一般不能直接應用於擴大種植。

答案:c

1.某名貴花卉用種子繁殖會發生性狀分離,為了防止性狀分離並快速繁殖,可以利用該植物的一部分器官或組織進行培育,發育成完整植株。進行離體培養時不應採用該植物的()。

a.莖尖 b.子房壁 c.葉片 d.花粉粒

2.選擇花葯時,確定花葯發育時期最常用的方法是()。

a.碘液染色法 b.焙花青—鉻礬法 c.醋酸洋紅法 d.直接鏡檢法

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鏡檢選擇花葯時需用醋酸洋紅法將花粉細胞核染成紅色或用焙花青—鉻礬法染成藍黑色

b.初花期的花蕾營養狀態及生理狀態較好,可提高花粉誘導的成功率

c.用於花蕾消毒的藥品有體積分數為90%的酒精、無菌水及質量分數為0.1%的氯化汞溶液等

d.滅菌後的花葯從除去萼片和花瓣、剝離花葯到將花葯接種到培養基上,整個過程都需要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4.下列不是影響花葯培養因素的是()。

a.材料的選擇和培養基的組成 b.親本植株的生長條件

c.材料的低溫預處理以及接種密度 d.做實驗的時間

5.花粉母細胞經________分裂形成四個單倍體細胞,連在一起,叫________時期。四個單倍體細胞分開,進入________期。然後每個單倍體細胞進行一次________分裂,形成2個細胞,一個是________細胞,另一個是________細胞。生殖細胞再進行一次________分裂,形成2個精子。從理論上講,這三個細胞遺傳物質________,都是體細胞的________,所含基因________。

答案:1.d花粉粒是由花粉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的,細胞內的遺傳物質與親本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所以繁殖名貴花卉,為了防止性狀分離,既不能用種子繁殖,也不能用花粉粒進行組織培養。

2.c在花葯離體培養中,確定花粉發育時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紅法。花粉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而醋酸洋紅為鹼性染料。通過染色,可以確定花粉發育時期。

3.c對花蕾消毒的藥品中酒精的體積分數應為70%。

4.d花葯離體培養是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的,不受時間的限制。

5.解析:花粉粒是由花粉母細胞經過減數分裂而形成的。被子植物花粉的發育要經歷小孢子四分體時期、單核期和雙核期等階段。在小孢子四分體時期,4個單倍體細胞連在一起,進入單核期時,四分體的4個單倍體細胞彼此分離,形成4個具有單細胞核的花粉粒。這時的細胞含濃厚的原生質,核位於細胞的中央(單核居中期)。隨著細胞不斷長大,細胞核由中央移向細胞一側(單核靠邊期),並分裂成1個生殖細胞核和1個花粉管細胞核,進而形成兩個細胞,一個是生殖細胞,一個是營養細胞。生殖細胞將再分裂一次,形成兩個精子。這兩個精子的基因型與營養細胞的基因型相同。

答案:減數小孢子四分體單核有絲營養生殖有絲相同一半相同

生物角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識別當地常見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重點和難點

1.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2.識別當地常見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課前準備

教師:觀察種子的結構所需的各種材料用具:菜豆種子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自制);常見的-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圖片;

學生:不同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如花生、蘋果、桃、梨的果實,鬆的球果、種子等。

教學過程

一、觀察種子

①菜豆種子的結構;

③玉米種子的結構;

③菜豆、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法,4人小組合作實驗,通過觀察和討論,說出菜豆種子、王米種子的結構。

方案二:對照老師出示的菜豆種子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自制)看書,同學間討論交流知道兩種.種子結構。

二、產生種子的主要意義

方案一:觀察課前收集的種子、果實,感受種子植物能夠產生種子。然後在看書自學的基礎上就討論提綱,實驗小組討論、比較得出結論。

方案二:觀察藻類、苔蘚、蕨類三類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種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實、種子)的cai課件,實驗小組就討論提綱討論、比較得、出結論。

出示討論提綱如下:

1.孢子和種子哪一個生命力更強?為什麼?

2.種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什麼?

三、-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異同

方案一:將蘋果、桃等果實切開,觀察其種子的著生位置。再觀察鬆的種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師啟發下思考討論得出答案。

方案二:觀察“桃的果實、種子”、“鬆的球果和種子”掛圖,在老師啟發下思考討論,得出答案。

1以-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點是“-”“被”為啟發點,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得出答案。出示補充的圖片。

2.識別常見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觀察書上的圖以及老師補充的圖片,認識常見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觀察cai課件,識別常見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3.種子的傳播方式和途徑

方案一:在看書自學基礎上,與實際相聯絡,結合常見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蒼耳、柳、榆等,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方案二:觀察“當地幾種被子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和途徑”的cai課件,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出示討論提綱:

1.在種子發育過程中和種子成熟後,果皮各起什麼作用?

2.種子的傳播與環境相適應,如借動物、風力、水力傳播等,請聯絡實際舉例說明。

生物角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概述尿液的排出過程。

2、明白排尿的意義。

3、瞭解面板的結構、面板的再生和面板的衛生保健知識。

4、理解面板的功能。

教學重點:尿液的排出過程與汗液的排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人體每天要產生大量的尿液,這些尿液是如何排出體外的呢?人體除了依靠形成尿液排出廢物外,還有那些排出廢物的方法?我們應該瞭解哪些泌尿系統的衛生知識,怎樣用這些知識指導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新課講解

1、尿液的排出

師:請同學根據泌尿系統的結構,能不能簡單敘述一下尿是如何排出的?

生:腎臟中形成的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儲存,當膀胱內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時,人就產生尿意,進行排尿,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板書)

2、排尿的意義泌尿系統的衛生:

師:。排尿有什麼重要性?

學生:閱讀思考,回答問題,從而很自然地得出排尿的意義。

師生:共同總結排尿的意義:排出廢物,調節人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含量,維持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師:怎樣注意泌尿系統的衛生

①適量飲水②及時排尿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潔

3、面板的結構

夏天剛過,許多同學都發現自己的面板變黑了,這是為什麼呢?人們常說“這個人的臉皮可真厚”,臉部的面板真的很厚嗎?一些同學進入八年級以後,發現自己的臉上長出了“小痘痘”,這是怎麼回事又該怎樣預防呢?面板常年暴露在外接觸許多細菌,為什麼不腐爛變質呢?人的膚色為什麼會有差異……這些問題都與面板的結構密切相關。

面板覆蓋在人體表面,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面板展開面積接近2平方米,重量約為人體重的1/20。雖然是最大的器官,面板卻很薄,平均2毫米左右,最薄的部位是眼皮的面板,只有0.5毫米,而最厚的部位是手掌和腳跟的面板,也不過為4-5毫米。既然是“器官”,同學們回憶一下器官的概念,想想面板應該是由哪些組織,按著什麼樣的方式構成的呢?可以觸控自己手部或臉部的面板,體會一下,也許對尋找答案有所幫助

人的面板分為表皮和真皮。死亡的表皮細胞不斷脫落,有人計算過,把一個人一生中脫落的面板表皮加起來,平均重量將超過227千克。表皮的深層細胞具有很強的分生能力,補充脫落的角質層的任務正式這層結構完成的,由此可以推斷深層細胞具有什麼特點?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板想想看,平時我們不小心擦傷了面板,過幾天傷口就痊癒了,現在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

生理性再生:正常代謝過程中的再生(如:角質層細胞脫落後會自然得到補充)補償性再生:由損傷引起的再生(如面板擦傷後傷口癒合)

夏天過後我們的面板變黑了,就與這種細胞有關——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細胞可以產生黑色素,黑色素可以吸收紫外線,防止其損傷深層面板,對人體有保護作用,是人體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性表現。參加室外活動對青少年的生長髮育很有好處,但在夏天外出或進行日光浴時應當適度,因為過度的日晒會加速面板的老化,甚至會引發面板癌。思考一下:嚴重的大面積面板燒傷的病人為什麼容易死亡?(加強學生對面板是保護人體的重要屏障的認識)

面板損傷會有血液流出,觸控面板會覺得有彈性,尖銳的物體碰到面板會覺得疼……這些現象的產生都與表皮下方的結構——真皮有關。 面板具有彈性,因為真皮中有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天氣熱或運動時,可以看到臉部的皮膚髮紅,天冷或不運動時則相反,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在於真皮層內有豐富的血管,人體血液迴圈中10%的血液要流經面板。這對人體有何意義呢?調節體溫。

我們的面板就是有表皮和真皮兩個部分構成的,不過面板在長期的適應過程中,還演變出了一些附屬結構,它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指(趾)甲、毛髮、 汗腺、 皮脂腺

4、面板的衛生保健

面板的清潔:

(1)清除面板表面的汙垢,使面板能正常發揮功能

(2)減少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防止面板病的發生

面板的鍛鍊:

(1)改善面板的血液迴圈和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功能,促進面板的新陳代謝

(2)提高面板對溫度驟然變化的適應力,減少疾病發生

三、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講了尿液的排出與汗液的排出,介紹了面板的結構與它的基本功能,瞭解如何注意泌尿系統的衛生,如何保護面板。

四、板書設計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2)------尿液的排出與汗液的排出

1、尿液的排出

2、泌尿系統的衛生

①適量飲水②及時排尿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潔

3、面板的結構

表皮:角質化細胞;深層細胞

真皮:血管和神經末梢

五、教後反思

生物角教案篇6

一. 教學目標:

1. 闡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通過實驗驗證綠色植物製造的有機物主要是澱粉。驗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2. 在實驗中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能力。

3.感悟綠色植物作為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的重要地位、調動愛護植物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在實驗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能力。

2.理解光合作用產物(主要是澱粉)的判定方法以及其原理,培養學生生物探究的科學方法。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愛護綠色植物的情感。

三. 教學策略:

這是一節以實驗為主的課。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不能簡單地讓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講實驗,畫實驗。學生也不能照貓畫虎地完成實驗,而應利用這個實驗訓練學生設計實驗的技能。

1. 課前準備

(1)給學生留下思考題:在這個實驗中,你要弄清楚哪些問題?要注意哪些注意事項?利用各種渠道如書籍、網站等尋找答案。

(2)將班級分成小組,每小組四個人。各實驗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查詢有關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資料,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及意義。將實驗用植物進行必要處理。

(3)在選擇實驗材料時,建議、鼓勵學生選擇不同的植物,如天竺葵、蠶豆、銀邊天竺葵、秋海棠、錦葵等。

(4)讓學生先嚐試設計檢驗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的實驗方案,然後對照教科書上的實驗指導,發現自己設計的實驗的不足,找出實驗指導中的疑難。

實驗之前,各小組進行交流。各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肯定各組在實驗設計中的優點,尤其是有創新意義的設計,鼓勵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進行實驗之前,請兩個小組的同學介紹本實驗的前期準備工作:暗處理、部分遮光照射。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每個一實驗步驟中的科學道理的理解。

3、實驗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的操作技能,並提示注意酒精燈的安全。

四.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活動:請同學列舉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或最喜愛的幾種食物,分析這些食物與綠色植物的關係。

學生髮現,人們的食物都直接或間接來自於綠色植物。教師總結:綠色植物就象一個巨大的生產有機物的天然工廠,它製造的有機物養活了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那麼,“綠色植物製造的有機物是什麼?如何檢驗呢?”、“綠葉製造有機物需要什麼條件嗎?怎樣證明?”通過今天的實驗,你就會自己找到答案。

(二)新課學習

1、在班級交流的基礎上,展示自己的多媒體課件。將實驗中的注意事項交代給學生。

2、做實驗: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

先請同學們展示他們組設計的實驗方案的前期準備材料:經過暗處理、部分遮光照射的綠色植物葉片。

繼續下面的實驗步驟。

學生取來自己準備的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利用這個時間解決下面的疑難問題。

① 實驗前,為什麼要將選做實驗用的植物進行暗處理?

② 對一片葉子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麼?這樣的實驗設計有什麼好處?

③ 將葉片放到酒精中加熱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用酒精而不是水煮葉片呢?

④ 為什麼要將盛酒精的小燒杯隔水加熱?

隨著實驗的進行,再依次解決如下問題:

⑤ 當綠葉在酒精中變成黃白色時,此時能看出遮光部位和未遮光部位的區別嗎?

⑥ 往葉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麼?

⑦經過碘液處理後,葉片發生了什麼變化?如何解釋這一現象?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分析上述問題,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結論:

光是綠色植物製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綠色植物製造的有機物是澱粉。

然後對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和條件等做補充說明,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光是綠色植物製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除了光以外,還需要什麼條件呢?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是哪裡呢(提示學生以銀邊天竺葵做材料設定對照實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麼呢?產物除了澱粉等有機物還有什麼呢?

3、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

這兩個問題通過問答式,學生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來解決。

4、小結

這節課我們都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掌握了哪些知識?”

讓同學們列出知識網路圖

(三)鞏固練習:(略)

(四)佈置課外探究作業:

1.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探究。

2、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五. 教學反思:

本節課力求通過富有吸引力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以達到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主要突出了兩點:

一是通過探究性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組織學生課前自己設計檢驗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的實驗方案,自己選擇實驗材料,通過實施實驗方案,對比實驗結果,分析實驗現象,可以訓練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尋找實驗過程中需要弄清的不懂問題,並且課前自己查詢資料解決問題,可以訓練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通過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學生進一步增強了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很容易使學生樹立起保護環境必須要“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的社會責任感。

“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反思:

本節課靈活運用、擴充教材的實驗內容,探究程度加深。讓學生課前先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自己選擇實驗材料,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明顯增強。尤其是選擇銀邊天竺葵做實驗材料,不僅能夠完成教科書上的實驗要求驗證光是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的不可缺少的條件,而且還可以說明葉綠體也是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的場所,一舉兩得。如果學生在自選材料時沒有選擇這兩樣材料,可以建議、安排部分學生選擇這兩樣材料。

在教學準備過程中,要求學生蒐集有關資料,不僅能夠鍛鍊學生蒐集資料、獲取資訊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在準備過程中開闊了眼界,擴大了知識面。

生物角教案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於衷”等詞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生物入侵者》教案設計。

2.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能力目標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德育目標

瞭解生物“汙染”,增強防範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教學重點

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教學方法

1.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計閱讀題目指導學生自讀,幫助他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文章的說明技巧。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法。學生自由質疑,通過多種形式的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學生自讀課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進而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分析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習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寫作事理說明文;聯類引申,轉化課堂所學知識。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據光明日報(20xx年6月12日)報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內伶仃島,一種產於中、南美洲的“植物殺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們宛如一張張巨網,黑壓壓地籠罩在美麗的荔枝樹、芭蕉樹、相思樹上。樹木因為沐浴不到陽光而無聲無息地死去,鮮花和綠草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而枯萎,島上的`土地正蛻變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譽的內伶仃島,可能會被薇甘菊毀於一旦。那麼薇甘菊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破壞力呢?讓我們走進梅濤的《生物入侵者》去尋找答案。

設計(二)

“生物入侵者”是什麼?大家對此可能會感到陌生。要知道,這正是人類自己挑起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能不引起我們高度警覺,今天,我們將走進戰場,對這場“戰爭”做一番考察,國中二年級語文教案《《生物入侵者》教案設計》。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設計問題指導學生自讀

多媒體顯示: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劫掠 棲息 藩籬 歸咎

2.判斷下列詞語運用的正與誤。

a.聽說小林被錄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頭。

b.這件事來得太突然,她顯得束手無策。

c.如果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一切生命將在劫難逃。

d.儘管老師反覆勸解,她心裡仍無動於衷。

3.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說明本文所介紹的有關生物入侵者的知識。(不少於5個要點)

4.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

5.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找出來並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教師選五個小組的組長進行全班交流,每組負責一小題。

明確:lüè qī fān jiù

2.a.√ b.√ c.√ d.×

無動於衷:心裡一點也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動心。與前面的“心裡”表意重複。

3.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們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對被入侵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種性構成極大的威脅。那麼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過什麼途徑入侵的呢?為什麼會增多呢?由於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國貿易的“便車”,“偷渡”入境;此外,跨國寵物貿易也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態度:一部分人認為,經過“物競天擇”,可以制約“生物入侵者”的危害,達到新的生態平衡;另一部分人認為聽任“生物入侵者”自由發展會給當地生態和人類生活造成嚴重危害。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都在採取相應的措施。

4.這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是按照邏輯順序說明事理的。文章從解釋“生物入侵者”這個概念入手,接著擺出現象,介紹了“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後討論對策。基本上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路展開的。

5.列數字。例如:“從二戰至今,關島本地的11種鳥類已有9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僅存的兩種鳥類的數量也在與日俱減,隨時有絕種的危險。”這個數字的變化清楚地說明“生物入侵者”對自然生態的危害。再如:“僅在美國,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兩千多億美元”,這個數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對人類危害之大。

舉例子。舉例子是為了支撐觀點,使之更具有說服力。例如:舉出蒲公英和山間溪水中的魚蝦的繁殖時間和空間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為了證明“在人類文明的早期,陸路和航海技術尚不發達,自然界中的生態平衡並沒有受到太大破壞”這種說法;舉出歐洲斑貝、亞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紅螞蟻對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說明了“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危害;舉出棕樹蛇幾乎滅絕關島鳥類的例子,說明“生物入侵者”對自然生態的破壞;舉出新鮮水果和蔬菜、跨國寵物的例子,是為了說明“生物入侵者”的人為的原因;舉美國眾議院通過加強對可能夾帶外來物種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門監控議案的例子,說明目前世界各國對待“生物入侵者”都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這個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義,它告訴人們這一類“入侵者”的行為,會給人類與自然帶來危害;把登陸北美的歐洲斑貝比成“偷渡者”,它們在不知不覺中登上北美大陸,並悄悄給人類造成危害;把害蟲隨貿易途徑傳遍全世界比喻為“搭乘跨國貿易的‘便車’”。這些比喻使說明更形象、更生動、更能吸引讀者。

三、學生自由質疑,由學生共同討論解答,教師組織學生活動,並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1.各小組輪流提問題,在小組內共同討論解決。不能得到圓滿答覆的,向老師提問。

2.教師分類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然後板示,全班同學共同討論解決。

學生難以解答的問題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

(2)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3)你知道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嗎?你在生活中發現過生物入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