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孫權勸學教案教案6篇

優秀的教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慾望,教案的編寫可以幫助我們梳理教學思路和邏輯,提高教學的連貫性和邏輯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孫權勸學教案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孫權勸學教案教案6篇

孫權勸學教案教案篇1

【教學重點】: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教學方法】: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教學時數】: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匯入。

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嗎?話說三國鼎立之時,吳王孫權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可他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課文學習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為:認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全文幾個人物?幾次對話?

2、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3、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4、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5、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結友。)

6、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7、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讀)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難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3、呂蒙在孫權的再三勸說下,開始讀書學習,並取得良好的讀書效果。文中有兩個成語突出表現了呂蒙進步之大,請大家找出。

生: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幻燈演示)

六、拓展延伸

師:古今中外,許多仁人志士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誰能說一些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嗎?

七、課堂小結

八、背誦課文。

孫權勸學教案教案篇2

一、關於本課例的介紹:

本課例有三大特點:

1、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生自主學習;

2、老師以書面的形式指引學生培養文言文學習的習慣;

3、質性評價與量性評價相結合,以組內、組外、老師評價的評價方式讓每位學生學會反思,促進發展。

二、關於本課例設計的思考

1、新課程標準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就須要在學習過程突顯出合作、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的是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老師就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引導、激發他們去主動探究、團結合作。例如在《孫權勸學》一課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讀音、詞語解釋、翻譯等基礎問題入手,共同發現問題,利用工具書分析、解決問題。這樣在分工合作中,即使基礎很差的學生也是“發現問題”的重要角色。

2、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對七年級學生尤為重要。

我們都很清楚,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效益,而在學生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非常顯著。所以對於剛踏進中學門檻的七年級學生,對於尚未擺脫“乖乖聽課”學習模式的七年級學生,語文教學的重點應放在“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

?孫權勸學》一課中,設計了小組學習成果的展示、小組間挑戰打擂臺、我當小老師、設計板書等環節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滿足感,讓學生嚐到成功的感覺,嚐到愉快的感覺。國外心理學提出的“情感性激起說”指出:學習動機需要帶有強列的情感作用,並趨向於預期的目標;動機之所以有用,乃是由於尋求愉快的學習。所以讓學生感到學習有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當然,有趣並不代表鬧哄哄課堂,在熱鬧的課堂中如何讓學生真正的學到,關鍵在於老師的指引。老師應幫助指引學生養成文言文學習的習慣。

文言文的學習關鍵在於多讀,而且每一次的讀的目標應是層層遞進的。《孫權勸學》一課中,為學生設計出不同要求的層次目標:初讀──讀準音;二讀──理解大意;三讀──讀準句讀;細讀──合作探究;熟讀──讀出味道。學生遵循這樣的思路學習,慢慢的便會養成“多讀”的良好習慣。

3、對於學生的評價應“立足過程,促進發展”。

新課標提出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包括積極的學習態度、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質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所以評價功能也應相應轉變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發,以及之相伴隨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我們的學生評價應:

①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

學生的個體差異決定了每個學生學業成就的參差,但這個參差與每個學生在過程中學到的含金量並不成正比,所以我們的評價應僅從學業成就的關注轉為個體發展的關注,也就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學習態度、創新精神、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孫權勸學》的評價表中就設計了“參與熱情、學習態度、合作意識”幾個評價指標,力求讓學生重視學習的過程,讓每一個人都能在原基礎上有所發展。

② 重視質性評價,實現評價方發的多樣化。

質性評價能全面、深入、真實再現評價物件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使學生的個性特點、曾經付出的努力、獲得的進步、還欠缺的地方明顯表現,這樣就可以使被評價者更明確地取長補短。

基於此思考,《孫權勸學》的活動記錄表中設計了幾方面的質性評價:a、“妙語連珠”“結繩記事”的課堂行為記錄;b、“堂上檢測成績及主要存在問題”的填寫;c、“通過活動知道需要改進的地方(小組填寫)”“本次活動的一點收穫(個人填寫)”的填寫,對這些環節作出具體描述性評價,目的讓學生學會思考量化成績背後得失,讓學生從不同方面瞭解自己優缺點。

對於本課的評價還包括課後興趣活動:“通過與《傷仲永》的比較得出的啟示”;“任選一種方式表達你們小組對本文的收穫”。

評價方發的多樣化目的就是打破一次定輸贏的局面,讓每一個學生都儘可能表現、發現自己和別人的閃光點,讓他們有熱情、有興趣去參與學習。

③ 強調參與與互動,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孫權勸學》的評價表中就設計了自評、組評、組外評價、老師評價幾方面的評價主體每位學生包括老師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這樣被評價者的主體地位大大提升,從而打破“等著別人來打分”的被動局面,變成主動參與、自我反思,促進不斷改進,獲得發展。

這樣,不同的評價指標、不同的評價方發、不同的評價主體的設計,可以讓老師發現、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優勢潛能,並給與充分的肯定和欣賞,從而豎立學生的自尊和自信;也可以讓學生髮現自己的優勢領域和弱勢領域,從而不斷改進,這樣就可真正意義上的促進發展。

(具體的評價表詳見附錄)

三、學生分析

1、處於學習的過渡期。

七年級學生,尚未擺脫國小“乖乖聽課”的學習模式,對主動學習的概念比較模糊。以互助形似激發學習的主動性。

2、較少接觸文言文,沒形成完善的學習方法。

七年級學生普遍語文基礎知識較差,對字形、字音的掌握不牢固,對詞語的理解能力較弱,特別是在閱讀文言文時感到吃力,甚至失去學習興趣。

3、有團隊合作精神與好勝心。

七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形成了一定的集體意識,而小組學習成果的演示也能滿足學生在學習上的好勝心理。

四、設計目的

1、培養學生的合作與探究意識;

2、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3、引導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五、教學設計

1、教學目的

⑴ 教會學生學習一篇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⑵ 預習中設定“初讀──讀準音、二讀──理解大意”兩個環節,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體現語文教學的基礎性。

⑶ 通過小組內組員的共同查詢、訂正後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熱情,滿足學生自我表現慾望和好勝心理。

⑷ 課後的興趣活動,與《傷仲永》的比較閱讀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小組對文章的理解一環節可以尊重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各展所長表達自己的感受。

⑸ 活動表的“妙語連珠”一欄是想讓學生學會發現身邊人的閃光點。“結繩記事”一欄是讓學生記錄課堂回答的次數,以形成一種競爭氣氛。

⑹ “學習效果檢測”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學生清楚自己在此次合作活動中欠缺的方面。

⑺ 最後的“組內、組外、老師評價”可以讓小組每位成員多方面的反思在此次活動中自己的優缺點,力求不斷改進。

2、教學過程

⑴ 佈置預習

通過工具書完成文章的“初讀──讀準音、二讀──理解大意”兩個環節。

⑵ a、匯入:認識成語的出處,提出“為何一個昔日的‘吳下阿蒙’可以令人‘刮目相看’?”引出標題:“刮目看阿蒙”。

b、“初讀──讀準音”:一個小組朗讀,其他小組訂正,歸納出本課應掌握的字詞。

c、“二讀──理解大意”:以打擂臺的形式,小組間互相挑戰文中的翻譯,從而歸納出個段落的重點詞語。

d、“三讀──讀準句讀”:全班朗讀,要求吐字清晰錯落有致。

e、“細讀──合作探究”:問題:孫權勸學的理由有哪些?呂蒙學有所成了嗎?要求:在文中找關鍵性句子,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板書。

f、“熟讀──讀出味道”:小組內練習,後派代表讀。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讀出人物的心情,語氣。

⑶ 上學習效果檢測。

⑷ 老師小結。

⑸ 佈置課後興趣活動

附錄一:小組合作記錄表紀實

附錄二:課後興趣活動──辯論會紀實

孫權勸學教案教案篇3

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再讀課文,理清故事發展脈絡

2、技能目標:合作探究文中語言,體會人物形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文中呂蒙刻苦學習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

教學重點:

1、合作探究文中語言,體會人物特點

2、學習文中呂蒙刻苦學習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

教學難點 :

合作探究文中語言,體會人物特點。

學情分析 :

學生掌握文句的基礎上,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翻譯課文,課件。

教學過程:

結合學科特點,體現單元組教學環節,學習內容,時間預測,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自主學習設計,問題探究,單元組合作,同層競爭,人人蔘與,精講足練,聯絡實際,點撥昇華, 集體備課 個人備課

一、匯入新課,抽層檢測。(5分鐘)

二、出示目標,自主學習。(8分鐘)

三、共同探究,構建知識體系。

(一)複習回顧:(3分鐘)(大螢幕出示重點)

根據小組課前展示情況,用3分鐘複習上節課學習要點。

(二)再讀課文,根據下列小問題,理清文章發展脈絡(5分鐘)

a.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b.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c. 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學法指導:再細讀課文後完成。

總結:文章圍繞學展開,出現的三個人物分別是:孫權 學--呂蒙 學—魯肅 學

(三)細讀課文,合作探究(10分鐘)

1、文章主要是通過什麼方式來進行人物的表達的?

2、孫權的話表現了對呂蒙的什麼態度?從文中找出,仔細分析

3.呂蒙讀書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4.結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猜一猜呂蒙說這話時,是什麼語氣和心情?

5.通過上面的分析,你能總結一下人物形象嗎?

(四)拓展延伸:(6分鐘)

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樣的啟示?

(五)、當堂檢測(5分鐘)

(六)、作業設定:(3分鐘)

必做:同步一、二、能力遷移一;

選作:能力遷移:二

小結: 學科知識構建與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教案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瞭解有關《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出現的常用文言詞語,理解文意。

2、朗讀課文,體會對話中人物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他們的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3、學習本文運用語言描寫和對比手法刻畫人物、突出中心的方法。

4、懂得學無止境,開卷有益的道理。學習重點掌握文中出現的常用文言詞語,理解文意。

品味魯肅、呂蒙對話並說出其中表現出的人物的形象特點。學習難點聯絡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過程

自學導航

一、 檢查預習

1、讀準字音:

蒙( ) 卿( ) 即( ) 邪( ) 孰( )

2、理解文題

勸學是 的意思。文題點明瞭 。

3、走近作家作品及文中人物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是 時期 家, 家。世稱 先生。本文選自《 》,這部書是________主持編纂的一部______體通史,記載了從__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

(2)、孫權,字仲謀,三國時 國的建立者。繼其兄孫策據有江東六郡,在位23年。辛棄疾曾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對孫權讚道:天下英雄誰敵手? ! 。

4、瞭解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

5、學生彙報預習中發現的問題。

二、設綱導學:

(一)、結合課下注釋,整理重點文言詞語,理解文意。

1、課文註釋補充

謂......曰:對......說。 掌事:掌管國家大事。 但:只不過。多務:事情多。 孰若:與......相比如何。 遂:於是。

2、考考你:

(1)、解釋加線的詞:

卿今當塗掌事 蒙辭以軍中多務

見往事耳 及魯肅過尋陽

(2)、翻譯下列句子: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二)、感知內容,體會對話中不同語氣,揣摩人物心理活動。

1、概括孫權勸學勸的內容,並揣摩他說話時的語氣。

(1)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他怎樣的心理?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讀出怎樣的語氣?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語氣怎樣?這樣說有什麼作用?

2、根據文中魯肅、呂蒙的對話,揣摩人物心理並體會其作用。

魯肅

呂蒙

3、說說主要人物的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個案補充

合作探究

學生分組討論

1、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什麼特點?

2、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這樣安排結尾有何用意?

3、學了這篇課文後,你對讀書的看法有無改變,為什麼呢?

總結歸納

請梳理本節課知識並談自己的學習收穫。

拓展遷移

請閱讀下面這則古人讀書的故事,想想你從中悟到了什麼?

歐陽修苦讀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反饋練習

1、找出文中兩個成語並解釋

2、指出通假字解釋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3、古今異義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

古義 今義

孤:

治:

博士:

但:

4、一詞多義

辭以軍中多務 卿今當塗掌事 見往事耳

以 當 見

自以為大有所益 但當涉獵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佈置作業

1、如果你的同學不愛讀書,你能不能學習孫權的勸導方法勸導他重視學習呢?請以我來勸你多讀書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4、積累有關讀書格言,兩句以上。推薦閱讀《三國演義》中與課文中人物有關的章節。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撰寫的《名人傳》

孫權勸學教案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幾個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提高文言文的朗讀能力與水平。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3、學習規勸的藝術----善勸,培養善納雅言的品質,明白學習的作用,重視學習,會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孤、博士、見、但、乃等文言實詞、虛詞。

2、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氣、語調的朗讀訓練,提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與水平。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內容及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分享材料 。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二、熟讀全文。(學生齊讀,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熟)

三、疏通文意,瞭解文章內容。

第一部分:運用語言描寫詳寫孫權現身說法,從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兩個方面勸呂蒙學習。第二部分:運用語言描寫從側面以魯肅大驚體現呂蒙的巨大變化,寫出吳下阿蒙接受勸說就學後令人刮目相待。從而突出了孫權“善”勸。

四、文言知識積累 。

1、成語:

① 刮目相待(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後,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 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總經理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③ 士別三日:即讀書人分別後三天,或說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時間,特指有了明顯的長進,一般與“刮目相看”連用。也可以單獨使用,褒講久違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歸類。

實詞:

(1)當塗---當權 (2) 辭---推辭 (3)孤---帝王自稱

(4)卿---帝王對愛臣的稱呼 (5)見---瞭解 (6)往事---歷史

(7)孰---疑問代詞“誰” (8)及---到了 (9)過---經過、到

(10)更---變換、改變、重新 (11)見事---瞭解事情的發展情況

(12)拜---拜見 (13)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虛詞:

(1)豈---反問副詞“難道” (2)但---只,只是

(3)乃、遂---於是,就 (4)大---副詞,非常

(5)即---副詞,就 (6)何---疑問副詞,怎麼

通假字:

① 卿今當塗掌事(“塗”通“途”)你現在掌握軍國大事

②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問語氣,相當於“嗎”)我難道想讓你成為一個研究經書的博學之人嗎?

古今異義:

①孤 古義:古代王侯的自稱。 今義:“孤單”“孤苦”。

②博士 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官。今義:學位最高一級。

③但 古義:只。 今義:轉折連詞。

一詞多義 :

乃:乃不知有漢(竟) 蒙乃始就學(才)

見:見漁人(看見) 見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狀語後置)

3、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藉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作品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裡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穫。”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數哥為什麼這麼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第二課時

五、課文賞析。

(一)齊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課文寫了哪三個情節?

(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

2、找一找:《孫權勸學》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①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②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學習的目的、方法)

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委婉的批評)

④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

3、品一品:魯肅贊學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幹和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在吳縣時的那個呂蒙!)→→語言描寫

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與讀書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長兄你為什麼看清事物這麼遲呢?)→→語言描寫

③“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分別了。)→→動作描寫

(二)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①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② “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

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④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感嘆句,要讀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⑤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三)精讀討論:

1、本文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為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

(四)分角色朗讀,思考問題: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即吃驚,又情不自禁的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3、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樣的啟示?

呂蒙-――當塗掌事 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 五歲能詩、文理皆有可觀、賢於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六、 作業:

1、完成練習冊中相關內容。2、背誦全文。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教案教案篇6

一、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對話描寫。

2、體會人物各自說話時語氣、神態和心理,研討人物的性格特徵。

3、學生懂得“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3、學習刻苦治學的態度,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重視學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二、學習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的意思。

(2)體會人物各自說話時語氣、神態和心理,研討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教法學法設計:

1、朗讀法。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可聽讀、齊讀、思讀、分角色讀等。

2、表演法。領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再現人物形象。

3、討論法。研討“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4、競賽法。進行快速背誦競賽,激發學生的比學趕超意識。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傷仲永》寫方仲永從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古人年長始學,學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孫權勸學》。 (板書題目)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話說三國鼎立之時,吳王孫權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曾隨周瑜、程普大破曹操於赤壁,後又襲破關羽,佔領荊州,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他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三國故事中有“劉備借荊州,有借不還”的故事,想來大家都很熟悉。後來,孫權、魯肅都想要奪回荊州,終不能如願。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劉備令守荊州的關羽率主力攻樊城,孫權一看機會來了,一面用計迷惑關羽,一面命一個人為大都督,率兵襲取荊州。這個人把精兵隱藏在大船艙內,命搖櫓士兵穿白衣,偽裝商人西進,然後出其不意急襲荊州、關羽率軍回救荊州失敗,走麥城,中埋伏被俘殺。這就是歷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計。這個奪荊州擒關羽厲害人物是誰呢?他就是呂蒙。(《三國演義》第75回“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

呂蒙,字子明三國吳國名將,初不習文,怎麼會變得這麼厲害呢?今天要學的《孫權勸學》會告訴我們這個原因的。)

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

說到司馬光,我們對他少年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司馬光(介紹司馬光)。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文中故事發生時間大約是漢獻帝建安15年,即公元210年。這一年吳國大將周瑜在伐蜀途中突然病逝,此時的孫權可以說是失去了一支臂膀,以後更要倚重呂蒙,所以對他真誠地提出了學習的要求,寄予了厚望。)

(二)、初讀熟讀課文

1、範讀。教師範讀了解一下文章,聽的時候注意掌握字、詞的讀音,注意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2、齊讀課文,熟悉內容。

(1)理解下列列詞語的意思

當途:當道,當權辭:推辭治經:研究儒家經典涉獵:瀏覽群書,不作深入研究見往事:瞭解歷史。

(2)理解下列成語並學會運用。

吳下阿蒙:吳下,指吳縣,現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變舊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理解下列重點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

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麼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三)、精讀疏通文意(競賽法)

翻譯課文,標出問題,小組探討,理清結構。

概括情節: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側面描寫)。

(四)、研讀賞析文章

1、分析語言(分組表演閱讀)

①“不可不學!”應該是怎樣的口氣?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應該怎樣表達?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略帶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應該怎樣表達?

反問句,語重心長,言辭懇切、鼓勵呂蒙求學。

總結:孫權的這番勸言,先揭示學習的必要性,再說學習的目的、方法,然後揭示學習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評,最後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表現出他的善勸。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得、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2、人物形象(研討法)

孫權:善權,從自身出發。呂蒙:善學,虛心。魯肅:尊重有學識的

3、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本文通過寫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故事,強調了讀書學習對增長才略的重要作用。

(五)、積累詞句。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蒙辭以軍中多務( )

2、但當涉獵( )

3、見往事耳( )

4、即更刮目相待( )

(二)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夏吳下阿蒙!

2、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六、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