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孫權勸學4篇 "孫權論學:逆境中求進,勝境不忘初心"

《孫權勸學》是三國時期吳國君主孫權所著的一篇名篇。文章中,孫權以勸學為主題,闡述了學習對於人生的重要性以及勸誡子孫要珍惜學習機會。這篇文章在歷史上影響深遠,成為中國古典文化中珍貴的勸誡之作。

孫權勸學4篇

第1篇

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國中語文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是一個名人單元。文言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話說三國鼎立之時,吳王孫權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曾隨周瑜、程普大破曹操於赤壁,後又襲破關羽,佔領荊州,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他就不愛讀書,孫權多次勸說,他總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學,這不,孫權又來勸說了,結果如何呢?今天咱們一起來看。

(解說:由故事匯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有所瞭解。)

1、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鑑》,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學生自由發言)

這部書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說到司馬光,我們對他少年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司馬光(介紹司馬光)。

1、究竟怎樣個勸法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文章,先聽老師來讀,聽的時候注意掌握字、詞的讀音。(配樂朗讀)

( 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及時指導,特別強調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讀文章,疏通文意,有疑問的劃出來

2、學習文言文我們要多積累文言詞語,標註一下你覺得本文需要特別記憶的文言詞語。(演示)

1、大家齊讀課文,讀完後請幾位同學複述、概括故事情節。

2、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開始學習,學的效果看來不錯,文章中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3、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節的展開都是通過人物對話來展現的,那我們把人物對話部分挑出來。

權蒙對話孫權是王,對蒙的勸說態度懇切,蒙肅同為將士,對其變化之大顯示出驚異、讚歎。

3、下面我們請同學挑人物讀,大家注意聽,看他讀的好不好?哪句話讀的最好?好在什麼地方?

4、哪一組同學能拋開課本,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再加工給我們來個小課本劇表演。(一組同學上臺表演)

師:再現了當時的場景,演繹了一段白話,讓我們也是刮目相待呀!

(解說: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充分朗讀課文,讓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用課堂氣氛,很好的培養學生自讀古文的能力。培養學生表達、表演能力)

5、呂蒙在孫權的再三勸說下,開始讀書學習,並取得良好的讀書效果。文中有兩個成語突出表現了呂蒙進步之大,請大家找出。

昔日吳下阿蒙,經過發奮努力,讓同僚刮目相待,說到這我們不禁想到前幾天學的一篇文章《傷仲永》,讀完這兩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聯絡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1、古今中外,許多仁人志士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誰能說一些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嗎?

2、最後送大家一句話,我們師生共勉“窮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是一篇自讀課,故事性很強,本節課教學重點放在了朗讀上,通過自由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課本劇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這節課中得以充分體現。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表達、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體教學手段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孫權勸學4篇

第2篇

本文選自《資治通鑑》,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

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說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

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

你現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後來果然

謂……曰:對……說。掌事:掌管國家大事。但:只不過。多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目蒙研究儒

家經典,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條的理由。要重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6.提問:呂蒙讀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並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

討論並歸納: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

討論並歸納:“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

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

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討論並歸納:“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後,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

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

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說:”我哪裡要你攻讀經書成為博士呢!只不

過應當刎覽一些書籍,瞭解過去的歷史。你說事多,比我如何?我經常

讀書,自以為大有補益。”呂蒙從此開始讀書。等到適逢魯肅到尋陽,跟

呂蒙議論事情,大吃了一驚說:“你現在的才略,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

啊!”呂蒙說:“士人離別三天,就應當去掉老眼光來看待,你怎麼發現情

況這麼近呢?”魯肅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才告別。

第3篇

課型:講讀 主備: 洪正生 稽核:七年級語文備課組 七( )班 姓名

1、知識目標:⑴積累文言詞語,翻譯課文。⑵瞭解作者、作品及相關背景。⑶理解文章內容,背誦課文,領會文章給人的啟示。

2、能力目標:⑴反覆朗讀課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的對話描寫,品味文章用對話來刻畫人物、剪裁內容的表達效果。

⑵對比閱讀,理解《孫權勸學》與《傷仲永》的異同,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3、德育目標:理解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於國於己都意義重大,勉勵同學重視學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1、翻譯課文,背誦課文。2、揣摩文中的對話,感受三位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體味利用對話組材的妙處。

1、美讀課文,力求聲情並茂,讀出人物的個性,讀出文章特有的韻味。2、理解魯肅與呂蒙的對話,體味這段話的情味。

1、朗讀法。可採用多種形式,如教師範讀、學生練讀,齊讀、散讀,分角色朗讀等。在反覆朗讀中,理解文意,體味對話描寫,最終實現美讀課文。

2、文言文五步閱讀法。初讀課文,正音正字;譯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思讀課文,理清文章背誦思路;品讀課文,賞析本文言簡意豐的對話美;悟讀課文,體驗反思。

3、比較閱讀法。延伸拓展,通過比較《孫權勸學》與《傷仲永》,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卿(qīng)豈(qǐ)涉獵(shè)孰(shú) 遂(suì)邪(yé)更(gēng)

更:更新(gēng) 為:治經為博士(wéi) 邪:邪惡(xié)

謂(謂語)博(博士)獵(涉獵)孤(孤獨)卿(愛卿)刮(刮目)

渭(渭河)搏(搏鬥)臘(臘梅)狐(狐狸)鯽(鯽魚)括(包括)

①權謂呂蒙曰(告訴) ②蒙辭以軍中多務(用)(事務)

③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難道) ④孰若孤誰(比得上)

⑤自以為大有所益(認為) ⑥但當涉獵(粗略地閱讀)

⑦當塗掌事(當道,當權) ⑧蒙乃始就學(才)(開始從事)

⑨及魯肅過尋陽(到了……時候)(到) ⑩見事之晚(認清事物)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同“耶”,語氣詞)

?刮目相待、刮目相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博士:古義(當時專掌經濟學傳授的學官)今義(學位的最高一級 )

孤: 古義(古代王侯的自稱)今義(常為“孤單”“孤獨”)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現屬山西省)涑水鄉人,也稱涑水先生。諡號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政治上他反對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變。作為史學家,他主持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撰,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於經濟、文化。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

呂蒙(178~219),三國汝南富陂(現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初不習文,後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學識英博”。

1、讀一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2、譯一譯(圈點勾畫,粗通文意,嘗試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例:謂……曰(對……說)掌事(掌管國家大事)但(只不過)多務(事情多)

a.蒙辭以軍中多務。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b.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應理解為: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①呂蒙是怎樣從“吳下阿蒙”一變而為讓人“刮目相待”的?

②孫權又是怎樣勸學的?體會他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a.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充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b.“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c.“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因為他從與呂蒙的談話中,發現呂蒙才略大增,與先前的“吳下阿蒙”判若兩人。)

④呂蒙學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這一點沒有?是怎樣表明的?

(沒有直接表現呂蒙的才學大增,學有所成,而是從魯肅的言語中側面表明的。)

(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1、文章中心既為勸學,為什麼不詳寫呂蒙學習的具體情況和通過學習後他的論議的高妙?

文章的中心在於表現通過學習使人發生巨大變化,只要能表現出這種變化就能突出促進這一變化的動因——學習的巨大作用。文章沒有鋪敘呂蒙學習的具體狀況和他的論議,但通過魯肅的“大驚”、評價、做法,已非常明顯地表現出呂蒙的巨大變化,而這一變化正是學習促成的。這已能突出學習的重要和功用。

2、孫權是怎樣勸呂蒙學習的?從勸解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孫權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孫權首先要求呂蒙:“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既表現出對呂蒙的殷切愛護,又帶有居高臨下的王者權威。孫權實事求是,根據實際情況,不要求呂蒙“治經為博士”,而是要他“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又聯絡自己在學習中所受的教益勸解呂蒙:“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以自身為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層層勸解。他可以和部將就非軍事、非政治的話題進行交談。由此可見,孫權平易近人。他對部將嚴格要求,為提高屢立戰功的呂蒙的素質,而諄諄教導。他具有王者的風範。

?傷仲永》和《孫權勸學》的含義正好是一個對比,《傷仲永》裡說的是天才少年仲永最後沒落的故事,說明的是先天的天賦再好,如果沒有後天的努力,最終還是 “泯然眾人矣”;而《孫權勸學》則通過昔日一介武夫的呂蒙最終通過學習成為吳國首席謀士的故事告訴我們,先天的不足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彌補

方仲永是“不使學”,呂蒙是“就學”。方仲永是父親不讓學,呂蒙是孫權勸學的。方仲永是想學也學不了,是因為那個貪錢的父親。呂蒙是不想學也得學,為了國家,為了吳國。方仲永是先天有餘而後天不足,而呂蒙是先天不足但有後天教育,說明光有天資是不夠的,還要有後天的教育。呂蒙沒有天資,但他有後天的學習,所以才沒有成為“吳下阿蒙”。方仲永雖然有天資,但沒有後天教育,所以到最後才會“泯然眾人矣”。真是: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在寫作上以對話為主,言簡意賅,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成就未來。希望同學們多讀書,不斷完善自己。

?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說:“我哪裡要你攻讀經書成為博士呢!只不過應當瀏覽一些書籍,瞭解過去的歷史。你說事多,比我如何?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補益。”呂蒙從此開始讀書。等到適逢魯肅到尋陽,跟呂蒙議論事情,大吃了一驚說:“你現在的才略,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啊!”呂蒙說:”士人離別三天,就應當去掉老眼光來看待,你怎麼發現情況這麼晚呢?”魯肅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才告別。

第4篇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領悟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主持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是中國古代史學鉅著。

2.課文主題: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文章以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特點,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

2.以“由《孫權勸學》想到的……”為話題,寫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