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中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計劃最新6篇

一份高質量的工作計劃需要詳略得當,優秀的工作計劃可以使我們不斷成長,好文筆範文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中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計劃最新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中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計劃最新6篇

國中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計劃篇1

八年級年級本學期教授《建立網站》、《表格資料處理》兩部分內容,教材分析如下:

1、建立網站部分內容學生在國小階段接觸過,而且水平應該不錯,本部分內容的教學主要是以學生自主創作作品為主,做一個webquest主題活動網頁,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主題完成一個小網站的建設,通過部分網路教程的連結,使學生可以自主學習到一些網頁特效的製作方法。特別是優班的同學,更加要求網頁中必須要有一些簡單的特殊效果。而普通班就希望有一些簡單的特殊效果。

2、表格資料處理部分內容是本學期的學習難點,學生沒有接觸過同類型的知識,必須從頭教起。而區自編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比較零散,不過對於學生日常應用卻比較實用。故此,在教學中注意結合實際需要,多做一些相關的練習,使學生了解表格資料處理的作用與應用。

3、本學期可供安排的課時並不多,表格資料處理部分內容所需課時較多,必須作好統籌安排。

4、除了課本的教學內容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網路環境下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漢字錄入速度以使學生更加適應日益加劇的網路交流形式。

本學期八年級年級學生情況分析:

1、八年級年級一共八個班,其中一班、二班是優班,三到八班是普通班,在教學上要充分照顧到優班的同學,讓他們吃得飽。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基本上以普通班的進度安排,對優班則提出一些較高的要求。

2、根據該年級學生在七年級的表現,本學期開學後要狠抓教學常規,該年級學生據反映課堂常規一般,因此,八年級年級就必須認真整頓一下,以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

本學期教法分析:

1、根據校本化課程標準的要求,認真落實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做到每節課都解決一些標準中的要求。

2、在設計練習中,儘量與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結合,儘量做到綜合前面所學的內容,不要讓學生學了後面丟了前面。

本學期課時安排如下:

教學重點:製作過渡動畫。

教學建議:通過製作一些簡單的動畫作品,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節 變形動畫(2課時)

教學目的:

1、掌握變形動畫的製作方法。

2、瞭解點陣圖與向量圖的區別。

3、瞭解幀的種類及作用。

教學重點:變形動畫的製作方法。

教學建議:應設法激發學生的創作能力,只作出自己的作品。

第四節 圖層的運用(1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層的含義。

2、熟練掌握有關圖層的基本操作。

3、瞭解不同幀符號意義。

教學重點:圖層的操作方法。

教學建議:此節的內容非常重要,教師要詳細講解,使學生掌握這部分的知識,為下一節作準備。

第五節 特技飛行——引導層的使用(1課時)

教學目的:

1、會製作沿軌跡運動的的動畫

2、瞭解圖層的屬性。

教學重點:使用引導層。

教學建議: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作出富有個性的作品。

第六節 遮罩和配音(2課時)

教學目的:

1、利用遮罩圖層的特性來製作一些特殊效果。

2、能給作品配上音樂。

教學重點:使用遮罩層。

教學建議:應該有作品展示,讓學生們相互交流,在快樂中學到知識。

第三章 資訊科技綜合應用(共4課時)

第二節 殺蟲劑的功過是非(2課時)

第三節北京七日遊(2課時)

教學目的:

1、 綜合運用已有的資訊科技知識、技能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

2、 藉助資訊科技手段進行交流或與他人合作。

國中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計劃篇2

計算機技術是資訊社會的主要技術之一,發展計算機教育是面向科學、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是中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水平,促進教學內容和教學體制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

實現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學有所成,特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擔任七年級4個班及八年級的資訊科技教學工作,從總體上看,七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學生的基礎比較差,僅有小部分同學操作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從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由於每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每週只有一節課,再加上有相當的一部分學生在資訊科技課上熱衷於遊戲

在學習上懶惰、怕動手動腦,對要求掌握的資訊科技概念及操作要領不加強與鞏固。所以,在資訊科技教學上要努力克服困難,充分利用現在條件,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多途徑、多策略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把他們引導到系統地學習上來。

二、學期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學會正確的啟動和關閉計算機,掌握windowsxp的最基本操作,會使用鍵盤和滑鼠,會使用寫字板或記事本進行中、英文的輸入。

3、學會在因特網上瀏覽資訊,會利用搜索引擎獲取資訊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資訊的收集和下載方法,養成良好管理資訊習慣;體驗網路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快捷,養成良好的網路道德與安全意識。

4、瞭解文書處理軟體word xx的基本功能和特點;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會對文字進行編輯;插入圖片、藝術字、文字框等。

5、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6、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理解資訊科技對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作用,激發對資訊科技強烈的求知慾,養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參與資訊活動的態度。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自信心。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同時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掌握更多更廣的微機知識,技能和技巧。感受到創新的喜悅,並能用於實踐。

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期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手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三、 教材分析

本學期使用的教材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編寫的國中《資訊科技》七年級上冊,內容與現在本地七年級學生資訊水平有著較大的差異性,所以有要針對性重新設定教學內容。設定新的教學內容分別為:瞭解資訊與資訊科技;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在網特網上瀏覽資訊

獲取與管理資訊;文書處理軟體word的常用操作等,學生掌握起來有較大的難度,需要加強上機操作練習,領會使用技巧。

四、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中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意見》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中學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

通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理論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五、確定教學研究內容

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識培養基本技能。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每節課的學習目的和基本任務,使學生的學習更有主動性。

1、認真分析、深入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劃分好課時、進度,注重教材研討,靈活恰當地處理好教材。

2、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組織好上機活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認真、高效地上好每一節課,保證學生課課有收穫,真正學以致用,掌握好計算機這一現代化的得力工具。

3、計算機教室。建立計算機教室的管理及使用制度,並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保證學生學習使用的機器完好無損,以使基儘可能大地發揮作用。

4、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鼓勵學生多看幾本計算機報刊雜誌,或通過老師摘錄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計算機知識。各班成立興趣小組,提出問題,共同討論,組長做好記錄,各小組間可展開競賽,以充分提高學生學習微機的興趣與熱情。

5、抓好優生優培工作,重點培養特長生,積極參加計算機操作技能競賽,並通過各種形式學習計算機知識,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加強業務教學能力。

六、教學措施

1、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主要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每節課都根據教學內容來設定例子,如有關的生活例項或優秀的學生作品等,通過學習可以輕鬆完整地掌握新知識和把示例作品做出來,並在操作過程中可以不知不覺地學習一些操作技術與技巧。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掌握操作的技巧。

3、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並把評價作為促進教與學的一種手段融入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老師,進而喜歡學習。

4、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

教學中,我將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

國中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計劃篇3

一、思想認識。

在這一個學期裡,思想上嚴於律己,熱愛黨的教育事業。思想認識進步提高。

二、教學工作。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

作為一名新的國中資訊科技的老師,明白自己對教材的生疏,故在課前做要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資料。為提高每節課的進行效果,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採用多媒體多樣形式教學。通過培養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認真制定計劃,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彙報課,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熱情、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網路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全面運用資訊教學設施,實現教育教學資訊化

1、微機教學全面到位。本學期初,微機室40臺學生機全部得到合理應用,讓更多的學生在更好的環境裡學習資訊科技。

2、多媒體教學工作有序開展。

本學期,我校繼續白板教學的運用,利用網路給教育帶來的便利,讓教師接受更好的教育教學方法,使學生同步學到內地的新知與學習方法,使我校各科教學工作實現資訊化教學更上一步臺階,即豐富了課堂內容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開拓了學生求知範圍。

三、今後的努力方向:

1、繼續加強資訊化教育教學,不斷提高教師自身修養,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與時俱進的進行多媒體教學工作。

2、增加計算機課外活動,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對計算機的認識上有更大進步。

3、繼續使各學科教師在多媒體課件製作上參加培訓,提高教師在多媒體教學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4、利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將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儘量向學習上轉移。

5、在下一學期爭取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多組織一些計算機教學和培訓活動,使教師和學生們在工作、學習上發展他們的特長,繼續把資訊科技有效利用。

國中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計劃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資訊科技課程是一門特殊比較的學科,操作性較強,大部分學生對此相當感興趣,學習較積極,比較熱情,討論和學習的氣氛比較不錯,這是我們教學的優勢。但是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

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練習,課後就沒有鞏固的機會,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易生疏。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侷限於遊戲娛樂和上網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對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識不感興趣,只對娛樂功能感興趣。所以,學生對本課程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教材分析

我們學校的教材採用的是海南省的資訊科技教材,本學期學習1資訊與資訊科技2資訊的獲取與管理3資訊的整理與加工這三個單元的內容。第一單元中涉及的知識點有:資訊科技基礎知識、網路基礎知識。第二單元中涉及的知識點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搜尋引擎的使用、常用下載工具的使用、常用壓縮工具的使用、windwos軟體的基本使用以及資源管理器的使用。第三單元中主要是文書處理軟體word的使用。

三、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增強學生的資訊意識,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變化及其對工作和社會的影響。

2、初步瞭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學會使用與學習和實際生活直接相關的工具和軟體。

3、學會應用多媒體工具、相關裝置和技術資源來支援其他課程的學習,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

4、在他人幫助下學會評價和識別電子資訊來源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相關性。樹立正確的智慧財產權意識,能夠遵照法律和道德行為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

四、本學期教學的目標

1、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增強技術利用中的責任感,能夠合理的引用他人的觀點或使用他人的成果,養成尊重他人著作權的習慣。

2、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的組成及使用原理等,會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計算機操作習慣。

3、熟悉資訊處理的一般過程,能夠利用文書處理軟體設計、製作作品,並對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從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欣賞水平。

五、本學期採取的具體措施

本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入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學過程的具體安排

國中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計劃篇5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一中心,以加強“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建設、優化作業設計、深化教學管理、強化教師業務素質提升、啟用教研活動為重點,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努力促進教學的內涵發展、持續發展、和諧發展。

二、基本思路

1、加強學科教學調研,落實《課程指導綱要》要求,規範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2、創設各種平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開展系列活動,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3、創新教研工作機制,健全優化學科教研網路,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推進教研工作和諧發展。

三、主要任務及措施

(一)加強管理注重教學常規的有效落實認真落實《xx市國中教學工作常規》,突出嚴(嚴格要求)、細(關注細節)、實(紮實有效)、活(善於創新),抓好常規貫徹情況的檢查與視導。

1、加強日常公開課研究

本學期,加大教學研究力度,關注三維目標的達成、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幫助教師建立起實在、有效的課堂教學觀。倡導師生互動的有效教學,激勵和喚醒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

2、強化複習課的教學

把培養學生資訊素養,提高利用資訊科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融合在資訊科技複習教學過程之中,緊緊把握住複習的範圍、深度和重難點,根據《考試綱要》的要求,加強薄弱環節、難點、易出錯知識點的教學工作。

(二)推進課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進一步學習有關“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建設及“差異教學”等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時反饋、探討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優秀的教育教學經驗,探索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規律,引導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課程建設與實施能力。

2、針對國中資訊科技課程實施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進一步開展國中資訊科技課程實施中的問題專項研究,把握各年段資訊科技學科教學內容的螺旋式上升問題。

3、進一步完善資訊科技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內容,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從整體上提升我校資訊科技學科教師的教學水平,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積極探索課堂評價新方式

1、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關注“過程性評價”的教學診斷作用,引導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評價量規(改變以往只關注得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鼓勵教師採用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方式。“成長檔案袋”,為每個學生建立分教學內容模組、動態的成長電子檔案,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成長曆程。通過學生自評、家長評、教師評等定性評價,全面促進學生的成長。

3、抓好學業水平測試質量分析,加強教學質量監控。做到嚴考嚴改,指導教師做好平時的單元檢測、學業水平檢測,通過檢測診斷自己的教學效果並認真做好檢測質量分析,並據此調整教學方案,改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設計、實施能力,完善學校的教學和管理過程。

(四)開展系統活動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1、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本學期,為了使每位資訊科技教師在教材教法上有突破,加強年輕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計劃通過採取集中培訓、教師自學等靈活多樣的方式,著重從明確《課程標準》的基本規定、課程理念、學科思想方法和目標要求、把握教材的編寫設計意圖、確立重點和難點的依據、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合理運用教輔資料等方面,引導教師進一步學會使用教材,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創造性地踐行課標的理念,真正把課標的使用落到實處。

2、教學反思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指導教師做好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本學期,認真抓好教師的教學反思,要求教師及時寫下教學隨筆、教學案例及教育故事,分析課改中的成敗得失,對成功和教訓進行理性思考,重點抓好教學後反思,要求寫進自己的教案中,並將其作為備課的重要內容,加強檢查。

(五)注重課題研究充分發揮課題的引領作用

要對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系統的定量定性研究,就必須加強課題研究。引導教師對其長期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進行深度思考,理論歸納,從中尋找規律性的結論。

1、針對目前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應用不規範的情況,本學期計劃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科學使用》課題專項研究。

2、嚴格《xx市中國小集體備課活動實施意見(試行)》的執行,繼續有效推進教案設計形式的改革,切實提高備課的質量。要求教師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積極參加集體備課。通過集體備課現場會,引領教師更新觀念,真正把集體備課落到實處。

國中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計劃篇6

依據教研室工作計劃和我校本學期教導處及教科研製定的工作要點及精神,根據資訊科技教研組特點特制定本學期資訊科技教研組工作計劃如下:

一、落實課改理念,組織全組人員深入地學習新教材,掌握新教材的教學方法,推進我校資訊科技學科課堂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探索基於現代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認真研究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中的問題,努力為教學服務。

二、認真開展教研活動。嚴格圍繞我校 “學習、實踐、反思、寫作” 的教科研主題,積極參加教研室組織的各項教研活動,特別是聯片教研和中心備課組活動,配合區教研室開展網上教研活動,加強資訊科技教師個人的部落格管理。經常保持與校外的溝通和聯絡,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學研究的水平。組織全組教師參加資訊科技學科的新教材培訓、區市級優質課、校本課程的展示、綜合實踐活動課優質課等,在活動中學習借鑑全區各校優秀教師的經驗,提高自身教學能力。並做好相關資料的整理和積累。

三、加強常規管理,嚴格要求以大綱為依據,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資訊科技教學計劃。規範本組教師的教案書寫、反饋、導言、板書設計等環節,使教案充分的為教學服務,提前備課,提前設計,嚴謹教育教學。

四、加大本組教師的業務理論拓展學習,在本學期之內提高本組人員的多媒體軟體應用技能,為學校製作多媒體宣傳片和教師的課程設計以及學生第二課堂輔導服務,同時也提高本組教師的業務水平。

五、進一步完善學校校園網建設,加強校園網站的維護與更新,使網站成為我校特色教育的宣傳視窗,成為學校管理的平臺。繼續豐富學校教育教學資訊資源庫,為廣大教師開展資訊科技教學提供資源保障。加強全校各室及班機微機設施的維護和管理,滿足正常資訊科技教學,落實各項電教裝置的管理制度,並做好學期工作小結。

六、配合辦公室、教務處等相關部門做好材料列印工作。

七、組織高中學生資訊科技會考的考試輔導。

八、資訊教研組活動內容及安排

9月

1、組織全組人員學習區教研室、學校工作要點並討論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2、參加區教研室組織的資訊科技系列講座活動。

3、做好新教材的學習和研討工作。

4、補充更新教研組部落格內容。

5、參加區資訊科技連片教研活動。

6、上報區參加區教研室組織的優質課評比教師名單。

7、教學常規檢查

10月

1、參加區教研室和學校組織的公開課評比活動。

2、做好學校校園網站維護更新工作。

3、開展資訊科技興趣小組活動。

4、教學常規檢查。

11月

1、 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優質課評比活動。

2、組織高中學生參加資訊科技會考。

3、開展資訊科技興趣小組活動。

4、教學常規檢查。

12月

1、做好期末考試複習工作。

2、徵集學生全國電腦製作活動參賽作品。

3、教學常規檢查。

1月

1、 做好期末的裝置回收、檢查維護工作

2、 整理資訊科技相關檔案

3、 做好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教學內容指向現實資訊科技與國中物理學科的整合,使教學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資訊科技為實現新的課程目標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工具,它與課程的整合將課程內容革新的一個有力的推進器,能有效地克服傳統物理教學內容缺乏鮮活時代氣息、脫離現實生活實際的弊端。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學生可以很容易獲得豐富的、多樣化的教育資源。這也迫使教師拓展知識面,以更好地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結合教學實踐,因勢利導地幫助和指導學生了解從何處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與課程相關的資源。這樣,教學內容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奈米技術、非線性科學、全息圖片、光手術刀等新科技隨時可能進入學生的視野,大量與教科書、生活、科學前沿相關的知識內容就盡收眼前。在這一全新的教學環境中,知識內容呈現開放性,不惟“綱”、不惟“本”,不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學生能選擇不同的內容來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以及個體獨特的知識體系。

學習方式轉向自主建構在網路環境下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是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標。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意味著資訊科技不再僅僅是一種技術手段,而是一種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資訊科技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學習者從傳統的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形成一種將書本知識與社會資訊相結合、教師傳授與自我探索相結合的觀念和模式。資訊科技與國中物理教學的整合是更多地利用光碟、網路檢索,獲取大量資訊資源,並通過與計算機的互動,在與教師和同學的協作交流下,進行自主學習和網路協作,以達到建構物理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教師的“講”更多地由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所代替,學生由“聽講”、“記筆記”的學習方式更多地變為觀察、實驗和主動地思考。現代資訊科技提供的大量資源構成有利於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向、自主進行意義建構的情境。這種環境中,學生變整齊劃一的“不得不學”為主動多樣的“要求去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習過程走向探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學生將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探究性課題的研究中,進而意識到他們自己所學知識與科學發展、社會生活的關聯。在探索過程中,他們不是機械地記憶資訊,而是根據某項“任務”,自主搜尋、檢索、分析、組合與探究課題有關的資訊,從而達到培養獲取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學素養的目的。資訊科技為學生在學科教學中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技術工具和環境氛圍。

工具軟體是課題研究的重要輔助工具。網路虛擬實驗環境還可以提供一些學生在現實中無法體驗的情景,可以為學生就一些需要進行實驗而缺少實驗條件和實驗環境的探究學習內容提供幫助。資訊科技是課題研究的研發工具。網上資源為物理課題探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學生不但可以看到、聽到各種資訊,而且可以進入學習內容中去,去處理資訊和生成新的資訊。課程教學中,可以不定期地公佈一些由課本中問題轉化來的“探索研究”的課題,以激勵學生試著去設計實驗、解決特定的問題。如“生活中的槓桿”、“農田裡的熱學”、“為什麼自行車只有在行駛時不跌倒”等,使課堂探究性學習得到延伸。學生圍繞選題,通過網路資源,查詢有關資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寫成小論文在網上釋出;也可以利用電子郵件、bbs等,圍繞探究的主題進行討論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斷,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相互釋疑、爭辯和評價,相互合作解決各種問題。

課程資源傾向多媒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網路資源的豐富性和共享性,都衝擊著傳統的課程資源觀。課程資源的物化載體不單是教學用書、參考資料等文字印刷品,學習者可以直接從資訊環境和數字化資源中獲取知識;課程資源的生命載體也不單是教師,學習者可以通過資訊科技從學習化社群、其他學習者、線上專家等方面獲取課程內容,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

網路資源的突出優勢在於知識更新速度快、能夠突破教育環境的時空限制,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教學,極大地擴充課堂教學知識容量。資訊科技與國中物理教學整合要求教師對國中物理教學內容進行資訊化處理後,使其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並提供給學習者共享。一種有效的策略是依據學科教學任務,組織人力收集與之相關的知識資訊,尤其是最新科學發現、最新科技成果方面的資訊,形成本校知識資源庫。其中應包含許多不同情境的應用例項和有關的資訊資料,以方便學習者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主動發現、主動探索。比如:演示型或互動型教學軟體、知識素材、學法指導、疑難解答、生活物理等等。若教學資源庫不能滿足要求,則可通過導航連結進入internet網,以尋找更多的資源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