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精選7篇

教案的認真準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和任務,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案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和作業,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精選7篇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徵。

2、能按照物體的外形特徵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1、球體、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物體若干,簍子兩個。

2、圓柱體和球體的物品每名幼兒一個。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徵。

難點:能按照物體的外形特徵進行分類。

教學方法與手段

啟發探索法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設計意圖

一、找出能滾動的物體

1、出示各種形狀的物體:這裡有什麼?它們中哪些東西能滾動,哪些東西不能滾動?請小朋友玩一玩,試一試,把能滾動的東西和不能滾動的東西分開,各放一個簍子。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的分類情況。

觀察教師出示的物體。

玩一玩教師出示的物體。

通過觀察和玩一玩,讓幼兒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徵。

二、認識球體和圓柱體

1、教師:這些能滾動的物品都是哪些東西?它們的形狀一樣嗎?請你把一樣的放一起。

2、請個別幼兒把能滾動的物體按形狀進行分類,把球體和圓柱體分開。

3、教師分別出示球體和圓柱體的物體,請幼兒說說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小結:不管從哪邊看都是圓的,我們就叫它球體。上下一樣粗,兩頭都是圓形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4、滾一滾

(1)教師:球體和圓柱體都會滾,它們滾起來一樣嗎?

(2)幼兒人手一個球體和圓柱體進行滾動,操作過程中,引導幼兒嘗試從不同方向滾動球體和圓柱體,發現它們的不同之處。

(3)鼓勵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

(4)師生共同小結: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不能向各個方向滾動。

回答教師提問。

把一樣的放在一起。

把球體和圓柱體分類。

幼兒回答。

回答教師提問。

操作,發現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

交流。

通過提問、比較、分類等方法,進一步讓幼兒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徵,並讓幼兒能按照物體的外形特徵進行分類。

三、分組活動

1、引導幼兒將收集的物品分類。

2、嘗試用揉、捏、團、搓、壓等方法塑造球體和圓柱體,發展泥塑能力。

分類。

操作。

通過讓幼兒自己製作,充分的認識球體和圓柱體。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8~29頁例1、“做一做”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分類、討論等活動認識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

2.使學生體驗找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3.在探索交流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推理和概括的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 理解“互為倒數”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寫算式的卡片。

教學過程 具體內容 修訂

基本訓練,強化鞏固。

(3分鐘) 1.出示幾道分數乘法式題:(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題與另外補充的四道結果不為1的算式)。

2.學生獨立完成上面幾組題,小組內檢查並訂正。

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2分鐘) 請個別學生說說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突出分子與分母的約分。

提示目標,明確重點。

(1分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要認識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6分鐘) 1. 觀察這些算式,如果將它們分成兩類,怎樣分?

2.通過觀察發現算式的特點。

展示成果,體驗成功。

(4分鐘) 讓學生說說乘積為1的算式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8分鐘) 1.學生討論並說出自己的發現:兩個數的乘積都是1。相乘的兩個數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顛倒了位置。

2.認識倒數。出示倒數的定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理解倒數。讓學生說一說如何理解“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引導學生對定義中關鍵要素的理解:乘積是1;兩個數;互為倒數。

3.引導學生思考:互為倒數的兩個數有什麼特點?

4.探討求倒數方法。

(1)出示例題,讓學生說說哪兩個數互為倒數。

(2)在彙報時說說怎樣找一個數的倒數,在學生彙報的同時板書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9頁“0的認識”及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踐活動,使學生知道“0”的兩種含義:沒有的含義和起點的含義;規範“0”的寫法,使學生能較整潔地書寫“0”。

2、培養學生想像力、合作、探究能力,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3、通過緊密聯絡生活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和生活繫系相關。

教具學具準備

1、課件。

2、0~5的數字卡片

3、62張練習題。(為寫“0”做準備)。

教學設計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從開學到現在你們都學過哪些數字?(1、2、3、4、5、)

我們一起來數一遍。(學生大聲音的齊說1、2、3、4、5)

2、好,你們都會數這些數字了,現在我們用這些數字來做個猜數字的遊戲,好嗎?

(1)這個數在3的後面,5的前面,它是幾?(4)

(2)這個數比2大比4小,它是幾?(3)

(3)這個數比1多1,它是幾?(2)

(4)這個數在2的前面,比2小,它是幾?(1)

(5)這個數比1小,它在1的前面,它是幾?(0)

同學們真聰明,你們都猜對了,你們還知道0,今天我們就來學習“0”,板書(0的認識)

二、學習新知

(1)揭示“0”的第一含義──什麼也沒有。

1、出示課件,小猴子吃桃子的圖片。

請同學仔細看圖,根據這三幅圖編個小故事。(學生描述三個猴子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只要合乎情理怎麼說都行。)

看第一幅圖,盤子裡有幾個桃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生:盤子裡有2個桃子,可以用數字2來表示。

(課件出示:2)

小猴子吃了幾個桃子?盤子裡還剩幾個桃子?我們用數字幾來表示?

生:小猴子吃了1個桃子,盤子裡還剩1個桃子,我們用數字1表示。

(課件出示:1)

桃子太好吃了,小猴子把盤子剩下的1個桃子也吃了,盤子裡還有桃子嗎?你能用哪個數字來表示?

生:盤子裡沒有桃子了,可以用“0”來表示。

(課件出示:0)

師小結:0和1、2一樣,也是一個數。像這樣一個也沒有時,就可以用零來表示。

2、猜硬幣――生動認識“0”表示沒有。

師:生活中有好多關於0的`故事。現在請大家聽一聽,猜一猜,這個盒子裡裝了幾枚硬幣?用哪個數字表示呢?注意聽――

(教師輕輕搖動裝有硬幣的盒子,發出聲響。學生猜)

生:2枚。

生:1枚。

師:盒子裡到底有幾枚硬幣,用幾來表示呢?我們開啟看一看。

(教師倒出盒中的硬幣,放在手心。)

生:1枚!

生:用1表示。

師:現在呢?再猜猜看。(教師使勁搖動盒子,聽不到任何聲音。學生私下猜測――)

生:0。

生:盒子一個硬幣也沒有。

生:我認為用0來表示。

師:(開啟盒子,向外倒。)

師:真的一個也沒有,是0個。

同學們猜的真好,尤其xxx同學上課表現一直非常好,老師獎勵給她1個笑臉,獎勵給xxx1個笑臉,老師的手裡現在還有笑臉嗎?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生:沒有了,可以用“0”來表示。

3、舉例有關0的例項――說說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師:你還能說出生活中可以用“0”來表示的例項嗎?如果你能說,說給同桌聽一聽。

(小組合作,左邊同學先說,右邊同學聽。然後右邊同學說,左邊同學說。比一比誰說的好,誰聽的好。)

全班彙報交流。(如果有學生說“0”像雞蛋,師應對“你說的是“0”的形狀,我們有2個雞蛋,吃掉了2個,還有幾個雞蛋呢?)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4

一、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發現孩子對電線杆、飲料罐等類似圓柱體的東西頗感興趣,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但是幼兒對圓柱體的認識是模糊的,常常把它稱做棒。因此,在大班幼兒已經認識了各種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我進行了認識圓柱體的教學活動。

二、活動目標

1、 通過操作、比較認識圓柱體的特徵(像柱子一樣,圓圓的,直直的,上下圓面一樣大)。

2、 提供多種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際操作,並用語言表達操作結果,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和判斷能力,加深幼兒對圓柱體的認識。

3、 培養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易拉罐 一次性杯子 毛線 綵帶 橡皮泥 鉛筆 白紙等

四、過程活動

(一)、組織教學

1、 教師:(出示罐子和杯子)看看它們長的一樣嗎?我要把它們放在地上滾一滾,用手輕輕一推,它們滾動的軌跡怎樣的?

2、 幼兒嘗試,發現軌跡。

在你們的椅子下面也放著兩樣和張老師手上形狀相似的物品。請你們拿出來也和老師一樣,放在地上滾一滾,看看你們滾動的軌跡是怎樣的?

3、小結:一個直著往前滾,一個繞著圓圈滾。(並在黑板上畫出兩種軌跡的方向)

(二)、引出概念“圓柱體”,在操作中感知圓柱體的具體特徵。

1、 請幼兒找出兩個物體的不同之處:請你們把直著滾的放在左邊的桌子上,把繞著圓圈滾的放在右邊的桌子上。再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為什麼這邊的東西都是直著往前滾的?而另一邊卻都是繞著圓圈滾的?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2、 幼兒結論:杯子的一個圓面大一個圓面小,而罐子的兩個圓面是一樣大的

3、 通過測量,引出圓柱體的具體特徵:你們憑什麼說罐子的上下兩個圓面是一樣大的?今天剛好帶來了繩子,我來測量一下。(教師測量)你們真棒,說的一點兒都沒有錯。杯子的圓面一大一小,而罐子的圓面是一樣大的。要不我再到小朋友直著往前滾的地方隨機抽取一個來檢測,看看結果還是不是一樣的。(教師邊演示邊和幼兒一起說)

4、 數學裡面,這種象柱子一樣,圓圓的、直直的,上面圓面和下面圓面一樣大的形狀就叫做圓柱體

5、 判斷圓柱體與非圓柱體。

1)出示小鼓:這是圓柱體嗎?為什麼?

2)出示圓面一樣大而中間凹進去的實物:這是圓柱體嗎?為什麼?

6、 提供材料讓幼兒在眾多的物體中,尋找圓柱體:

1) 老師的桌上有很多的材料,我提供了毛線、綵帶、橡皮泥、紙和筆。請你利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測量並將是圓柱體的物品找出來放在籮筐中。

2) 教師每組抽樣檢驗,小結:這是誰測量出來的?你是用什麼材料測量的?測量的結果是什麼?所以,它是圓柱體。

(三)、自制手拉車,並在遊戲中結束活動

教師:圓柱體還可以變成好玩的手拉車呢,看!我用繩子一穿。手拉車就完成了。繩子一拉它就跟著我們走了。哦,出發嘍!

五、反思

數學,是一門邏輯學很強的學科,但它又無時無刻的在我們的身邊發生:一片樹葉、五個好朋友、馬路邊的廣告牌是方形的、小朋友的鉛筆很多都是圓柱體的……既然它如此貼近我們,我們為何就不能讓孩子主動去發現、去探索其中能自己解答的奧祕呢?因此,我設計了《認識圓柱體》這活動。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絡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充套件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徵。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於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並且善於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採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著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徵,並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後,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遊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師帶班時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難有跳出來思考的時間。觀摩卻給了我們更客觀、更冷靜地瞭解我們的工作環境,甚至瞭解自己的機會。今天作為一名學習者的我,覺得自己擁有這樣的機會而感到慶幸。慶幸的是有那麼多的名師和同盟姐妹給我指點彌經,望各位多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5

活動目的:

孩子認識數是從“1”和“許多”開始的,“1”是自然的單位,“許多”是含有兩個以上元素的集合。找1和許多的遊戲,適合於3歲左右的孩子。通過此項遊戲,使孩子會區別1個物體和許多個物體,並初步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係,同時也發展了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和簡單的歸類能力。

3歲左右的孩子對1和許多的理解,總是同實踐活動和對物體的物體的感知緊密相連的,所以要引導孩子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親身體驗。

活動工具:

一個蘋果、一個娃娃、一隻小熊、許多梨或小汽車,以及書……

活動步驟:

1、家長將物品放在桌上,請孩子看看哪些東西是一個?哪些是許多?如提問:“蘋果有幾個?”“小汽車有多少輛?”(許多輛)

2、請孩子找出哪些物品是“1”的,如提問:“哪些東西是1個,請你找出來?”

再找出哪些物品是許多。

3、要求孩子一邊拿物品,一邊用語言表達,如“我拿了一個蘋果。”“我拿了一個娃娃。”“我拿了許多梨。”……

活動遊戲的變化: 遊戲可更換不同的物品,反覆進行數次後,可根據情況請孩子在屋內找一找,哪些東西是1個,哪些東西是許多個,如1張桌子,許多椅子,1臺電冰箱,許多錄影帶……在此基礎上,可帶孩子到自然環境中尋找,在戶外找找1和“許多”,這比在已準備好的環境中尋找要困難些,家長要根據情況給予指導。

總之,供孩子玩“1”和“許多”遊戲的東西數不勝數,家長只要做有心人,就一定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6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 21、2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質量單位 “噸”,掌握 1 噸 =1000 千克這一單位換算公式。

2.能力目標:能用 “噸” 表述物體的質量,能進行噸與其它質量單位的換算。

3.創新目標:提高學生認識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噸 = 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模式:

創設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麗的森林裡,動物醫生要給動物們體檢,大象第一個到,請你猜猜它的體重是多少?(課件演示測體重的過程。)小熊、小牛、小馬和小鹿四個好朋友也從河對岸趕來體檢,可到了小橋邊,它們卻停下來了。你知道為什麼嗎?原來,到了橋邊,小馬準備和大家同時過橋,可小熊指著橋邊的提示牌說:“限重一噸”。於是它們猶豫了。同學們,你給出個主意吧!它們能不能同時過橋?

2、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3、學生自由發言,引出課題。(板書課題)一噸有多重

那我們先來研究一下一噸到底有多重,然後再幫助它們過橋好嗎?

二、感知探究

課件出示情境圖

1 、猜一猜:一頭水牛、1 袋麵粉、1 桶油的質量和一名三年級的國小生的體重各是多少?

2、用稱稱一稱,驗證猜想。(課件演示)

3 、試一試

(1)讓學生背一背體重25千克的同學。

(2)提一提質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課件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

課件出示

1 桶油質量是 100 千克,這樣的10 桶油正好重1噸

1 袋麵粉質量是 50 千克, ( ) 袋麵粉約重1噸

三年級的國小生的平均體重大約是 25 千克。( )人大約重 1 噸

一頭水牛重 350kg , ( )頭水牛約重1噸

小結: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 1 噸 =1000 千克; 1t=1000kg (板書)教師強調:計量較重的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5、說一說。

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我們知道了 1 噸大約有多重,哪位同學來說生活中計量哪些物體的質量要用噸做單位。(強化認識)

(學生自由發言。)

6、解決問題:它們能否同時過橋(出示情境圖)

(1)現在誰來說說它們能不能同時過橋,為什麼?

(2)它們誰和誰能同時過橋?(小組討論)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們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過橋了,它們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助。

(3)如果我們全班同學也去這個地方遊玩,我們能同時過這座橋嗎?為什麼?

指名發言,教師評價。

三、知識應用(智勇大沖關 )

第一關:填一填。

4千克=( )克 3噸=(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xx kg

18t=( )kg ( )kg=6 t

(分組完成,請幾名學生彙報方法。)

第二關:在○裡填上“>”“

8000千克○8噸 4500克○4千克 3t○3600 kg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彙報方法。)

第三關::幫小明改日記

(課件出示日記並播放錄音)

今天,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玩,我們先到超市買了1克蘋果和2噸梨,又買了1個50千克的雞蛋。我看見超市裡有電子秤,上去一稱我的體重,哎呀,我的體重都30克了。

到了動物園。動物園裡動物可真多,我估計了一下,一頭獅子大約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還有會說話的鸚鵡大約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說也有338噸重。

參觀完動物園,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學生搶答,教師評價)

四、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

板書設計

1噸有多重

1 噸 = 1000 千克;

1t = 1000kg

計量較重的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噸用字母“t”來表示。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數量8和9,認識數字8和9。

2、理解8和9的實際意義,學習用它們來表示事物的數量。

配套課件:中班數學課件《認識數字8和9》ppt課件

活動準備:

1、配套多媒體資源《認識數字8和9》

2、配套幼兒操作材料。

3、幼兒每兩人一份材料:一盤幹蠶豆,點卡和數卡。

活動過程:

二、認識8和9的實際意義

1、教師放多媒體資源中的.圖片,請幼兒大聲數數有幾朵花,可重複幾遍。

2、用同樣的方法呈現圖片,引導幼兒認識數字9。

三、找包含數量8和9的物品

1、請幼兒兩人一組,共同商議,找出自己身邊數量為8和9的物品,如8個指頭、9支鉛筆、8粒蠶豆、9的點子卡片等。

2、引導幼兒進行分享,請幼兒說一說本組找到了什麼物品,有多少個,其他幼兒評判對不對。

四、認識數字8和9

1、教師播放多媒體資源,呈現組圖,請幼兒說說是什麼數字,然後呈現組圖中花朵的數量變化,請幼兒一起數一數、說一說。

2、教師小結:這是數字8和9,表示數量為8和9的物品。

五、操作練習

開啟幼兒操作材料,教師指導幼兒按要求做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