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提綱式教案6篇

教案在書寫的時候,大家一定要強調講授內容要點,想要寫出一份出色的教案,就必須合理的分析自己教學任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提綱式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提綱式教案6篇

提綱式教案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動量守恆定律的確切含義.

2、知道動量守恆定律的適用條件和適用範圍.

二、能力目標

1、運用動量定理和牛頓第三定律推匯出動量守恆定律.

2、能運用動量守恆定律解釋現象.

3、會應用動量守恆定律分析、計算有關問題(只限於一維運動).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推理方法.

2、使學生知道自然科學規律發現的重大現實意義以及對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和基本掌握動量守恆定律.

難點:對動量守恆定律條件的掌握.

教學過程:

動量定理研究了一個物體受到力的衝量作用後,動量怎樣變化,那麼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相互作用時,會出現怎樣的總結果?這類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例如,兩個緊挨著站在冰面上的同學,不論誰推一下誰,他們都會向相反的方向滑開,兩個同學的動量都發生了變化,又如火車編組時車廂的對接,飛船在軌道上與另一航天器對接,這些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物體的動量都有變化,但它們遵循著一條重要的規律.

(-)系統

為了便於對問題的討論和分析,我們引入幾個概念.

1.系統:存在相互作用的幾個物體所組成的整體,稱為系統,系統可按解決問題的需要靈活選取.

2.內力:系統內各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稱為內力.

3.外力:系統外其他物體作用在系統內任何一個物體上的力,稱為外力.

內力和外力的區分依賴於系統的選取,只有在確定了系統後,才能確定內力和外力.

(二)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動量變化之間的關係

?演示】如圖所示,氣墊導軌上的a、b兩滑塊在p、q兩處,在a、b間壓緊一被壓縮的彈簧,中間用細線把a、b拴住,m和n為兩個可移動的擋板,通過調節m、n的位置,使燒斷細線後a、b兩滑塊同時撞到相應的擋板上,這樣就可以用sa和sb分別表示a、b兩滑塊相互作用後的速度,測出兩滑塊的質量mamb和作用後的位移sa和sb比較masa和mbsb.

高二物理《動量守恆定律》教案

1.實驗條件:以a、b為系統,外力很小可忽略不計.

2.實驗結論:兩物體a、b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條件下,相互作用過程中動量變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pa=-△pb或△pa+△pb=0

?注意】因為動量的變化是向量,所以不能把實驗結論理解為a、b兩物體的動量變化相同.

(三)動量守恆定律

1.表述:一個系統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為零,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這個結論叫做動量守恆定律.

2.數學表示式:p=p’,對由a、b兩物體組成的系統有:mava+mbvb=mava’+mbvb’

(1)ma、mb分別是a、b兩物體的質量,va、vb、分別是它們相互作用前的速度,va’、vb’分別是它們相互作用後的速度.

?注意】式中各速度都應相對同一參考系,一般以地面為參考系.

(2)動量守恆定律的表示式是向量式,解題時選取正方向後用正、負來表示方向,將向量運算變為代數運算.

3.成立條件

在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系統的動量守恆

(1)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為零,系統的總動量守恆.

(2)系統的內力遠大於外力,可忽略外力,系統的總動量守恆.

(3)系統在某一方向上滿足上述(1)或(2),則在該方向上系統的總動量守恆.

4.適用範圍

動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規律之一,大到星球的巨集觀系統,小到基本粒子的微觀系統,無論系統內各物體之間相互作用是什麼力,只要滿足上述條件,動量守恆定律都是適用的.

(四)由動量定理和牛頓第三定律可匯出動量守恆定律

設兩個物體m1和m2發生相互作用,物體1對物體2的作用力是f12,物體2對物體1的作用力是f21,此外兩個物體不受其他力作用,在作用時間△vt內,分別對物體1和2用動量定理得:f21△vt=△p1;f12△vt=△p2,由牛頓第三定律得f21=-f12,所以△p1=-△p2,即:

△p=△p1+△p2=0或m1v1+m2v2=m1v1’+m2v2’.

?例1】如圖所示,氣球與繩梯的質量為m,氣球的繩梯上站著一個質量為m的人,整個系統保持靜止狀態,不計空氣阻力,則當人沿繩梯向上爬時,對於人和氣球(包括繩梯)這一系統來說動量是否守恆?為什麼?

高二物理《動量守恆定律》教案

?解析】對於這一系統來說,動量是守恆的,因為當人未沿繩梯向上爬時,系統保持靜止狀態,說明系統所受的重力(m+m)g跟浮力f平衡,那麼系統所受的外力之和為零,當人向上爬時,氣球同時會向下運動,人與梯間的相互作用力總是等值反向,系統所受的外力之和始終為零,因此係統的動量是守恆的.

?例2】如圖所示是a、b兩滑塊在碰撞前後的閃光照片部分示意圖,圖中滑塊a的質量為0.14kg,滑塊b的質量為0.22kg,所用標尺的最小刻度是0.5cm,閃光照相時每秒拍攝10次,試根據圖示回答:

高二物理《動量守恆定律》教案

(1)作用前後滑塊a動量的增量為多少?方向如何?

(2)碰撞前後a和b的總動量是否守恆?

?解析】從圖中a、b兩位置的變化可知,作用前b是靜止的,作用後b向右運動,a向左運動,它們都是勻速運動+mbvb=mava’+mbvb’

(1)va=sa/t=0.05/0.1=0.5(m/s);

va′=sa′/t=-0.005/0.1=-0.05(m/s)

△pa=mava’-mava=0.14_(-0.05)-0.14_0.5=-0.077(kg·m/s),方向向左.

(2)碰撞前總動量p=pa=mava=0.14_0.5=0.07(kg·m/s)

碰撞後總動量p’=mava’+mbvb’

=0.14_(-0.06)+0.22_(0.035/0.1)=0.07(kg·m/s)

p=p’,碰撞前後a、b的總動量守恆.

?例3】一質量ma=0.2kg,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va=5m/s運動的物體,撞上靜止於該水平面上質量mb=0.5kg的物體b,在下列兩種情況下,撞後兩物體的速度分別為多大?

(1)撞後第1s末兩物距0.6m.

(2)撞後第1s末兩物相距3.4m.

?解析】以a、b兩物為一個系統,相互作用中無其他外力,系統的動量守恆.

設撞後a、b兩物的速度分別為va’和vb’,以va的方向為正方向,則有:

mava=mava’+mbvb’;

vb’t-va’t=s

(1)當s=0.6m時,解得va’=1m/s,vb’=1.6m/s,a、b同方向運動.

(2)當s=3.4m時,解得va’=-1m/s,vb’=2.4m/s,a、b反方向運動.

?例4】如圖所示,a、b、c三木塊的質量分別為ma=0.5kg,mb=0.3kg,mc=0.2kg,a和b緊靠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c以v0=25m/s的水平初速度沿a的上表面滑行到b的上表面,由於摩擦最終與b木塊的共同速度為8m/s,求c剛脫離a時,a的速度和c的速度.

?解析】c在a的上表面滑行時,a和b的速度相同,c在b的上表面滑行時,a和b脫離.a做勻速運動,對a、b、c三物組成的系統,總動量守恆.

提綱式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在第一節課“探究碰撞中的不變數”的基礎上總結出動量守恆定律就變得水到渠成。因此本堂課先是在前堂課的基礎上由老師介紹物理前輩就是在追尋不變數的努力中,逐漸明確了動量的概念,並經過幾代物理學家的探索與爭論,總結出動量守恆定律。接下來學習動量守恆的條件,練習應用動量守恆定律解決簡單問題。

二、學情分析

學生由於知道機械能守恆定律,很自然本節的學習可以與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學習進行類比,通過類比建立起知識的增長點。具體類比定律的內容、適用條件、公式表示、應用目的。

三、教法分析

通過總結前節學習的內容來提高學生的分析與綜合能力,通過類比教學來提高學生理解能力。通過練習來提高學生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整個教學過程要圍繞上述能力的提高來進行。

四、教學目標

4.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動量守恆定律的內容、適用條件。

(2)能應用動量守恆定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2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動量守恆定律,在練習的過程中應用動量守恆定律,並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4.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理論的應用和理論的價值。

五、教學過程設計

[複習與總結]前一節通過同學們從實驗資料的處理中得出:兩個物體各自的質量與自己速度的乘積之和在碰撞過程中保持不變。今天我還要告訴大家,科學前輩在追尋“不變數”的過程,逐漸意識到物理學中還需要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動量,並定義這個物理量的向量。

[閱讀與學習]學生閱讀課本掌握動量的定義。具體有定義文字表述、公式表示、方向定義、單位。

[例題1]一個質量是0.1kg的鋼球,以6 m/s 速度水平向右運動,碰到一個堅硬的障礙物後被彈回,沿著同一直線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運動(如圖二所示),

求:(1)碰撞前後鋼球的動量各是多少?

(2)碰撞前後鋼球的動量變化?

分析:動量是向量,雖然碰撞前後鋼球速度的大小沒有變化,都是6m/s,但速度的方向變化了,所以動量也發生了變化。為了求得鋼球動量的變化量,先要確定碰撞前和碰撞後鋼球的動量。碰撞前後鋼球是在同一條直線上運動的。選定座標的方向為向量正方向。

解:略

[閱讀與學習]學生閱讀課本掌握系統、內力和外力概念。

師:請一個同學舉例說明什麼系統?什麼叫內力?什麼叫外力?

生:兩個同學站在冰面上做互推遊戲。如果我們要研究互推後兩個人的速度大小,可以把兩人看成一個系統。兩人的相互作用力為內力。兩人所受的重力和支援力為外力。

[閱讀與學習]學生閱讀課本掌握動量守恆定律。

例題2:在列車編組站裡,一輛m1=1.8×104kg的貨車在平直軌道上以v1=2m/s的速度運動,碰上一輛m2=2.2×104kg的靜止的貨車,它們碰撞後結合在一起繼續運動。求:貨車碰撞後運動的速度。

[要求]學生練習後,先做好的學生將解答過程寫在黑板上,老師依據學生的解答進行點評。目的讓學生學會判斷動量守恆定律成立的條件,會利用動量守恆定律列方程,根據計算結果判斷運動方向。

例題3:甲、乙兩位同學靜止在光滑的冰面上,甲推了乙一下,結果兩人相反方向滑去。甲推乙前,他們的總動量為零。甲推乙後,他們都有了動量,總動量還等於零嗎?已知甲的質量為50kg、乙的質量為45kg,甲的速率與乙的速率之比是多少?

[要求]學生思考後回答問題:因為動量是向量,正是因為是向量,兩個運動方向相反的人的總動量才能為零。再要求學生列方程求解,並注意向量的方向。

六、教學反思

因為有前一節課的探究過程和探究結論,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動量守恆定律,學生很容易接受。課堂中把動量守恆定律與機械能守恆定律進行類比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對於物理知識的學習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有效監控。動量守恆定律和的簡單應用要以學生自主練習為主,老師要對學生的練習結果進行有效點評。

提綱式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兩個支柱: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瞭解變化的電場和磁場相互聯絡形成同一的電磁場。

2、瞭解電磁場在空間傳播形成電磁波。

3、瞭解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以及赫茲實驗在物理學發展中的貢獻。體會兩位科學家研究物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過程:

一、偉大的預??

說明: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那年,麥克斯韋在蘇格蘭愛丁堡附近誕生,從小就表現出了驚人的數學和物理天賦,他從小熱愛科學,喜歡思考,1854年從劍橋大學畢業後,精心研讀了法拉第的著作,法拉第關於“場”和“力線”的思想深深吸引了麥克斯韋,但麥克斯韋也發現了法拉第定性描述的弱點,那就是不能定量的描述電場和磁場的關係。因此,這位初出茅廬的科學家決定用他的數學才能來彌補。1860年初秋,麥克斯韋特意去拜訪法拉第,兩人雖然在年齡上相差四十歲,在性情、愛好、特長方面也迥然各異,可是對物質世界的看法卻產生了共鳴。法拉第鼓勵麥克斯韋:“你不應停留在數學解釋我的觀點”,而應該突破它。

說明:麥克斯韋學習了庫侖、安培、奧斯特、法拉第、亨利的研究成果,結合了自己的創造性工作,最終建立了經典電磁場理論。

說明: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告訴我們:閉合線圈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就能產生感應電流,我們知道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為什麼會產生感應電流呢?一定是有了感應電場,因此,麥克斯韋認為,這個法拉第電磁感應的實質是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電路中的電荷就在這個電場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動,產生了感應電流。即使變化的磁場周圍沒有閉合電路,同樣要產生電場。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這是一個普遍規律

說明:自然規律存在著對稱性與和諧性,例如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既然變化的磁場能夠產生電場,那麼變化的電場能否產生磁場呢?麥克斯韋大膽地假設,變化的電場能夠產生磁場。

問:什麼現象能夠說明變化的電場能夠產生磁場?(例如通電螺線管中的電流發生變化,那麼螺線管內部的磁場要發生變化)

說明:根據這兩個基本論點,麥克斯韋推斷:如果在空間在空間某區域中有不均勻變化的電場,那麼這個變化的電場能夠引起變化的磁場,這個變化的磁場又引起新的變化的電場.........這樣變化的電場引起變化的磁場,變化的磁場又引起變化的電場,變化的電場和磁場交替產生,由近及遠傳播就形成了電磁波。

二、電磁波

問:在機械波的橫波中,質點的振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之間有何關係?(兩者垂直)

說明:根據麥克斯韋的理論,電磁波中的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互相垂直,而且兩者均與電磁波的傳播方向垂直,電磁波是橫波。

問:電磁波以多大的速度傳播呢?(以光速c傳播)

問:在機械波中是位移隨時間做週期性變化,在電磁波中是什麼隨時間做週期性變化呢?(電場強度e和磁感應強度b)

三、赫茲的電火花

說明:德國科學家赫茲證明了麥克斯韋關於電磁場的理論

板書設計

一、偉大的預??

1、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

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

2、變化的電場和磁場交替產生,由近及遠傳播形成電磁波

二、電磁波

1、電磁波是橫波,e和b互相垂直,而且兩者均與電磁波的傳播方向垂直÷

2、電磁波以光速c傳播)

3、電磁波中電場強度e和磁感應強度b隨時間做週期性變化

三、赫茲的電火花

赫茲證明了麥克斯韋關於電磁場的理論

提綱式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機械運動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能力目標: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機械運動的例項.

2、思維能力:判斷和分析機械運動,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象.

情感目標: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從例項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並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機械運動,再推廣到自然界的例項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例項引出,並聯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例項,要求學生會聯絡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並說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後分析我國發射的地球同步衛星並思考一些問題.

教法建議

儘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容,而應當多聯絡實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並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機械運動,對於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應當提出問題,學生討論,並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於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例項,學生分析,教師可以做評價,最後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適當的媒體資料,例如可以用課本的配套錄影帶"運動的相對性"並回答本節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例項,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單元分析

本節教學重點是參照物的教學,關於參照物要求能夠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擇的參照物和知道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教學過程分析

一,機械運動

討論引入新課,學生閱讀教材的內容和提供的參考資料,閱讀問題是:什麼叫機械運動;舉例說明自然界中的機械運動;課桌、房屋是否做機械運動,為什麼;能舉出絕對不動的例子嗎.

對學生列舉的示例可以進行分析,注意講解的問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宇宙是運動的,其中的所以物體都是運動的.

二,參照物

說明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現象的解釋,並進一步引出了參照物的概念,講解時注意的問題是:通過例項分析,說明不同的人對運動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們對運動描述所選擇的標準不同,我們把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由學生列舉例項說明當選不同的參照物時,同一物體的運動的情況,並深入分析選其他參照物時的運動特點.

分析兩類例項:已知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描述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的參照物.由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教師提供參考示例學生分析,也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性,由學生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問題,討論,由教師評價.提供一些參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這句話是以什麼做參照物的”、“地球同步衛星總是靜止在地球的某處上空,這是以什麼做參照物”、“以太陽做參照物,地球同步通訊衛星的運動情況怎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句歌詞中前半句和後半句中所選的參照物各是什麼”等.

三,勻速直線運動

觀察一些例項,可以提供錄相和視訊檔案、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運動的特點,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他們發現其中的共性,總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講解時,要注意勻速解釋成快慢不變,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形成對勻速的感性認識,並說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而物理研究問題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的.

對於想想議議中的問題,可以提供學生自然科學中的圖片資料,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前就佈置查閱資料的預習內容,要求查詢關於我國衛星發射的情況和衛星運動的資料.

提綱式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2,能正確記錄實驗資料.

能力目標:

1,觀察和實驗能力:初步瞭解物理實驗的基本過程;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2,應用能力:解決實驗操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思考實際現象中的問題.

情感目標:

1,教育學生愛護儀器裝置,培養愛護公共財務的品德.

2,良好的實驗習慣.

3,記錄資料要如實,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學生要先觀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應當讓學生養成好的測量習慣,使用測量儀器前應當觀察清楚.教材對減小誤差沒有做過多的要求,沒有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測量課本和作業本的長和寬時,只注意要在記錄結果時,估計一位,並註明單位.

測量細銅絲時,要強調緊密纏繞,測量的長度值除以圈數,就是細銅絲的直徑.測量硬幣的直徑時,要求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

主要使學生在動手中學到知識,並強調實驗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

教法建議

本節為學生第一次動手實驗的課程,應當遵守實驗室的規則,做實驗一般應注意的問題,養成嚴肅認真的實驗態度,記錄結果時,應當尊重實際,不能隨便改動資料,對於結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節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課題】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重點難點分析】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正確讀數,用特殊方法測量長度.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室的規則,說明物理實驗應當注重實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學的實驗態度.

2,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

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是否磨損;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結合上一節的內容,讓學生能敘述刻度尺的正確使用的方法和讀數的規則.

測量課本和作業本的長和寬,把資料記錄在表格中,注意註明單位,在讀數時,應當在準確值後面估計一位數值.

學生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時,應當注意把鐵絲緊密纏繞在鉛筆上,測量出總的長度,除以圈數,得到細銅絲的直徑.記錄資料後,應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測量一篇紙張的厚度,然後總結這是用累積法測量,今後這種方法還會用到,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這種方法經常用到.

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硬幣的直徑,應當讓學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夠想出方法.之後,用板圖幫助說明,並在記錄完成後,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測量錐體的高度,如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長度等等,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用動畫來展示,也可以用圖片幫助學生想象,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節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課題】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重點難點分析】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正確讀數,用特殊方法測量長度.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室的規則,說明物理實驗應當注重實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學的實驗態度.

2,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

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是否磨損;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結合上一節的內容,讓學生能敘述刻度尺的正確使用的方法和讀數的規則.

測量課本和作業本的長和寬,把資料記錄在表格中,注意註明單位,在讀數時,應當在準確值後面估計一位數值.

學生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時,應當注意把鐵絲緊密纏繞在鉛筆上,測量出總的長度,除以圈數,得到細銅絲的直徑.記錄資料後,應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測量一篇紙張的厚度,然後總結這是用累積法測量,今後這種方法還會用到,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這種方法經常用到.

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硬幣的直徑,應當讓學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夠想出方法.之後,用板圖幫助說明,並在記錄完成後,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測量錐體的高度,如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長度等等,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用動畫來展示,也可以用圖片幫助學生想象,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有時間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測量地圖上的一段鐵路的長度等,介紹替帶法等.

提綱式教案篇6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高一上期對學生的瞭解和高一上期期末統考情況來看,大部分同學的基礎知識不牢固,從高一上期的學習情況可以看出同學們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到位而出現能力提升困難。

因此本學期教學過程中重雙基工作。學生活潑,學學期學習中老師注意時刻督促,控制學生時間。

二、教材內容,教學主要任務和教學重難點:

1、教材內容:必修二(1-4章)

第一章:拋體運動

第二章:勻速圓周運動

第三章:萬有引力定律

第四章:機械能和能源

2、教學主要任務:本期吸取上期經驗教訓,擬定兩個主要任務:

一是讓學生落實雙基,著重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儘量少提升(可以給予部分學生提升練習);

二是進一步讓學生體會物理學中的建模思想,強化學習物理情境--模型--規律---方程--求解五大步驟。

3、教學重難點:本書大學聯考考察內容為前四章,且對第四章的考察分量與前三章總和相當,因此主要內容可分兩部分:

一是曲線運動,

二是機械能守恆、動能定理。難點為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恆的應用。在大學聯考中這部分知識為主要考察點。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養成解物理題五步曲習慣。

2、完成年級分配的物理科班上線人數。

3、期末考試理科物理單科進邛崍前三。

四、提高教學質量具體措施:

1、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僅爭對少部分進行能力提升。

2、進一步強化物理學的建模思想,強調物理解題五步曲的.應用。

3、高一物理教研組實行集體備課,落實五統一。

4、落實堂清、日清、周清、月清工作,特別是日清和周清工作,要求學生過關,迫學生練習過手。

標籤:教案 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