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商鞅《農戰》原文及翻譯

商鞅獨立的思想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商鞅主張全農的經濟政策,為此他頒佈了《墾草令》,制定出二十種重農和開墾荒地的辦法。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這篇商鞅《農戰》原文及翻譯,以供參考查閱。
商鞅《農戰》原文及翻譯
原文:
  
  凡人主之所以勸民者,官爵也;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農戰而以巧言虛道,此謂勞民。勞民者,其國必無力。無力者,其國必削。
  
  善為國者,其教民也,皆作壹②而得官爵。是故不作壹,不官無爵。善為國者,倉廩雖滿,不偷於農;國大民眾,不淫於言,則民樸壹。民樸壹,則官爵不可巧而取也。不可巧取,則奸不生。奸不生,則主不惑。今境內之民及處官爵者,見朝廷之可以巧言辯說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③也。是故進則曲主,退則慮所以實其私,然則下賣權矣。夫曲主慮私非國利也而為之者以其爵祿也下賣權非忠臣也而為之者以末貨也。百姓曰:“我疾農,先實公倉,收餘以食親。為上忘生而戰,以尊主安國也。倉虛,主卑,家貧。然則不如索官!”民以此為教,則粟焉得無少,而兵焉得無弱也!
  
  國待農戰而安,主待農戰而尊。夫民之不農戰也,上好言而官失常也。常官,則國治;壹務,則國富。國富而治,王之道也。故曰:王道非外,身作壹而已矣。
  
  今為國者多無要。故其境內之民,皆化而好辯樂學,事商賈,為技藝,避農戰。如此,則不遠矣。故曰:百人農一人居者,王;十人農一人居者,強;半農半居者,危。故治者欲民者之農也。國不農,則與諸侯爭權不能自持也,則眾力不足也。故諸侯撓其弱,乘其衰,土地侵削而不振,則無及已。
  
  聖人知治國之要,故令民歸心於農。歸心於農,則民樸而可正也,純純則易使也,信可以守戰也。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賞賜而民親上,不待爵祿而民從事,不待刑罰而民致死。是以明君修政作壹,去無用,止浮學事淫之民,壹之農,然後國家可富,而民力可摶也。
  
  故惟明君知好言之不可以強兵闢土也,惟聖人之治國作壹、摶之於農而已矣。
  
  (有刪改)
  
  (注)①農戰:即農業和軍事。作者認為重農重戰是治國、強國的根本。②作壹:作,從事;壹,專心。指專心於農戰。③常:指封官授爵的法典、法規。
  
  譯文:
  
  通常國君用來勉勵民眾的是官職和爵位,(可是)國家得以興旺的原因是農耕和作戰。如今民眾求取官職和爵位,都不是靠農耕和作戰,而是靠花言巧語和空洞無物的說教,這就是所說的使百姓怠惰。使百姓怠惰,國家必定軟弱無力。國家軟弱無力,國家的實力就會被削弱。
  
  善於治理國家的君主,他教化民眾都是要求通過專注農耕和作戰來得到官職和爵位。因此,不專心農耕和作戰,就不會得到官職和爵位。善於治理國家的君主,糧倉雖滿也不放鬆農耕;國家的土地廣大,人口眾多,不讓空洞無物的言論氾濫,那樣民眾就會淳樸專心於農耕和作戰。民眾淳樸專心,那官職和爵位就不能靠花言巧語來取得。不能靠花言巧語來取得官職和爵位,那麼奸猾的人就不會產生。奸民不產生,君主就不會受迷惑。國內的民眾以及據有官職和爵位的人,看見朝廷中能靠巧妙的空談、詭辯的說教來獲得官職和爵位,所以認為官職和爵位不可能靠國家的法規獲得。因此這些人進入朝堂便曲意逢迎君主,下朝回家便圖謀怎樣滿足自己的私慾,這樣的話,他們就會在下面賣弄權勢。曲意逢迎君主圖謀自己的私利,就不會對國家有利,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得到爵位和厚祿;私下賣弄權術就不是忠臣,他們這麼做,就是為了追求財利。百姓說:“我努力從事農耕,先裝滿國家的糧倉,收取剩下的糧食供養親人。替君主捨生忘死去作戰,來使君主尊貴,使國家安定。現在,國家的糧倉空虛,國君地位卑微,家庭貧窮,這樣還不如謀取個官做。”用這種思想教化民眾,那麼國庫的糧食怎能不減少,而軍隊的實力怎能不被削弱呢?
  
  國家依賴農耕和作戰而安全,君主依靠農耕和作戰才能尊貴。民眾不從事農耕和作戰,那是因為君主喜歡虛偽的空談而不按照法規選用官吏。依法選用官吏,國家就能做到社會安定;專心從事農耕,國家就會富強。國家富強而又政治清明,這是稱王天下的方法。所以說:稱王天下的方法沒有別的,就是自己專心從事農耕和作戰罷了。
  
  現在治理國家的人多沒有掌握要領。所以那些國家的民眾,都變得喜歡空談和學習,喜歡經商,從事手工業,逃避農耕和作戰。如果這樣,那國家離滅亡就不遠了。因此說:如果一百人從事耕作,一個人閒著,這個國家就能稱王天下;十個人從事農耕,一個人閒著,這個國家就會強大;有一半人從事農耕,有一半人閒著,這個國家就危險了。所以治理國家的人都想讓民眾去從事農耕。國家不重視農耕,就會在諸侯爭霸時不能自保,這是因為能夠使用的民力不足。因此,其它諸侯國就趁其衰弱來侵擾它,趁其衰弱來侵犯它,這個國家的土地就會被侵佔,從此一蹶不振,到那時就來不及了。
  
  聖賢的君主懂得治理國家的要領。因此命令民眾都把心思放在農業上。專心務農,那麼民眾就樸實好管理,誠信容易役使,一定可以用來守城作戰。稱王天下的君主掌握了統治民眾的最關鍵方法,所以不等君主實行賞賜,民眾便親附於君主;不等君主封爵加祿,民眾便從事農戰;不等君主使用刑罰,民眾就拼死效命。因此英明的君主治理國家應專心於農耕和作戰,清除那些無用的東西,禁止那些學習空洞浮華的學問和從事遊說等不正當職業的民眾,讓他們專心於農耕,這樣國家就能富強,民眾的力量也可以凝聚了。
  
      因此只有英明的君主知道喜歡空談不能用來增強軍隊的戰鬥力、開疆闢土,只有聖明的人治理國家靠專心於農耕和作戰,集中民眾的力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