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8篇

認真準備好教案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教學資源和工具,提高教學的多樣性和創新性,教案的認真準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和任務,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8篇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1

【教學課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青島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資訊窗。

【教材分析】

本課為青島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甜甜的夢》——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中資訊窗1,以甜甜夢到齊天大聖為情境,以金箍棒的變化引入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的認識。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釐米和米,並知道1米=100釐米,對1米和1釐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勢表示它們的長度,同時學生初步學會了測量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能感知、估計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2在實際測量活動中,經歷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尺子進行測量.

3.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能估計物體的長度。

【教學用具】

常規:米尺、捲尺、小尺子、一元硬幣、一分硬幣

多媒體: 課件

【學生用具】

直尺、捲尺、一元硬幣、一分硬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師談話:有個小朋友叫甜甜,他特別喜歡看《齊天大聖》這本書,每晚必讀。這天晚上,甜甜讀著、讀著就睡著了,而且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到誰了? 預設:齊天大聖。

教師談話:對,孫悟空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它可以變長??.變成1千米長,還可以變小,變成1分米長,放在手心裡。還能變得更小,變成5毫米,放在耳朵裡。

觀察圖上呈現的數學資訊,根據圖上資訊對話,變成1千米長,變成1分米,變成5毫米。

教師引導:可甜甜這時急了,她不知道1毫米有多長,你知道嗎?

設計意圖:用學生熟悉的情境匯入新課,併為本課作簡潔鋪墊,提出問題。 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預設:釐米、米。

(板書:釐米、米)

教師談話:用字母怎樣表示?

預設:cm、m。

教師談話:請用手勢表示1釐米大約有多長呢?

學生用手勢表示,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指尖的距離大約是1釐米。 教師談話:1米大約有多長呢?

學生兩臂展開的距離大約是1米。

教師談話:釐米和米有什麼關係?

預設:1米=100釐米

教師談話:請你在直尺上找出1釐米。

預設:直尺上0-1的距離是1釐米,1-2的距離是1釐米,4-5的距離也是1釐米。

設計意圖:複習長度單位釐米、米

二、 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師談話:(出示1分硬幣)請看我手中的1分硬幣,請你測量一下,它的厚度是幾釐米?

學生動手測量發現:不能用釐米表示,沒有1釐米厚,剛好夠1小格(即1毫米), 教師談話:你知道1小格是多少嗎?

教師談話:直尺上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教師談話: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毫米(板書:毫米的認識。)

教師引導:請在尺子上找找1毫米

實物展臺出示尺子:直尺上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指著不同的小格問) 學生認識到1釐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教師引導:請你用鉛筆尖指著小格的中間數,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釐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

學生數後發現有10個小格。

教師引導:觀察這10個小格有什麼特點?(相同之處)

預設:一樣大,平均分。

教師引導:1小格是1毫米,1大格是1釐米,毫米和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 預設:1釐米=10毫米(板書:1釐米=10毫米)

教師引導:小結:直尺上除了釐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格。一釐米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1釐米=10毫米。請和同位說一說。

同位互相說:1釐米=10毫米

10毫米=1釐米

教師談話:毫米可以用小寫的mm來表示(板書)

設計意圖:以一分硬幣的測量為設疑,引入毫米的認識,創設問題情境發現以前知識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求,在測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長,認識毫米和釐米之間關係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教師談話:1分錢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讓我們再來感受1毫米有多長。

學生用手捏1分錢的厚度,進一步感知1毫米。

教師談話: 你能在直尺上找出5毫米嗎?並把它畫下來嗎?

學生找一找後畫下來。

教師引導:原來5毫米這麼小,怪不得金箍棒可以放在耳朵裡呢。

我們周圍或生活中的哪些長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呢?

預設:螞蟻、米粒、書本厚度、指甲厚度等。

設計意圖:通過畫進一步感知長度單位毫米,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絡。 教師引導:金箍棒還能變成1分米長放在手心裡,1分米有多長呢?

請在直尺上找出10釐米,10釐米就是1分米。(板書) 同位相互說一說 學生同位相互說一說:1分米=10毫米

10毫米=1分米

教師引導:用手勢表示1分米大約有多長?

預設:1分米大約一拃長。

教師引導:一拃長大約就是1分米,金箍棒當然可以放在手心裡。

請用皮尺量一量同位的手腕一週的長度。

同位相互量,發現大約12—13釐米。

教師引導: 大約10釐米。我們手腕一週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讓我們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分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用手勢表示一下1分米大約一拃長。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認識球體和圓柱體。

2、感受和體驗平面下立體圖形的不同。

活動準備:

皮球、乒乓球、茄子、蘿蔔、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筆等實物,圓形紙片。

活動過程:

一、認識球體

1、請每一個幼兒取一些圓形紙片和一隻乒乓球,讓幼兒分別觀察、比較。運轉圓片及乒乓球時形狀怎麼樣?發現了什麼?

(幼兒運轉圓片發現有時看上去是圓形,有時不圓,有時成一條線。撥動乒乓球時無論怎樣轉,看上去都是圓形)。

2、小結:這些圓片,正面看是圓形,轉動後有時看上去是橢圓,再轉動成一條線,繼續轉動又成了圓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樣,無論怎樣轉,看上去都是圓形,因為它是球體。(讓幼兒知道球體名字)

3、請幼兒將各種球和茄子、蘿蔔等玩一玩,轉一轉,滾一滾,並組織幼兒討論:你發現了什麼?

有的東西轉得快,時間長,滾得遠;有的東西轉得慢,時間短,滾不遠。轉得快,時間長,滾得遠的是球體。

4、請幼兒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球體?

(如皮球、彈子、籃球等,凡舉到麻球、西瓜、土豆時教師應肯定:“對,像球體。”)

幼兒說不出時教師可以把已準備好的球體物品讓幼兒觀察,啟發引導。

二、認識圓柱體

1、請幼兒將鉛筆、易拉罐、水杯滾一滾,玩一玩。

2、組織幼兒討論並幫助幼兒總結:你發現了什麼?

如:有的東西可以滾動,有的東西滾不了,鉛筆、易拉罐可以滾動,水杯(有把的)不能滾動。

3、請幼兒觀察並說出,鉛筆、易拉罐的共同特徵。

4、教師小結:上面是圓形,下面也是圓形,二個圓形一樣大,中間一樣粗的物體是圓柱體。

5、廚師大小,高度不同的圓柱體實物,讓幼兒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徵的都是圓柱體。

6、請幼兒想一樣,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

三、遊戲:奇妙的口袋

讓幼兒逐個摸出袋中的物體,摸出後按圓柱體,球體分類。

活動結束:

由圓形過渡到球體,對幼兒來說較有難度,應讓幼兒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較中感知球體和圓形的區別。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複習鞏固對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認識。

2、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圖形)

2、內裝有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的“魔術箱”一個。

3、三個貼有形狀標記的籃筐。

4、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

活動過程:

一、魔術匯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出示“魔術箱”):寶寶你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今天老師是魔術師,我要給你們變魔術,想看嗎?

師:123變變變!你們看老師變出的是什麼圖形呀?(逐一出示圖形)

幼兒辨認圖形。

二、把圖形寶寶送回家

1、師:圖形寶寶累了想回家休息了,我們把他送回家好嗎?這些是圖形寶寶的家,那這是誰的家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我們從形狀標記上知道了這是正方形寶寶的家。

師(邊講邊示範):我把正方形寶寶送回家。

2、請個別幼兒嘗試送。

3、師:後面桌上還有許多圖形寶寶還沒有回家。請你找一個你喜歡的圖形寶寶把它送回家,一邊送一邊要說:我把xx圖形寶寶送回家。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三、遊戲—鋪路

1、師:剛才我們把圖形寶寶送回家了。圖形寶寶非常感謝我們把他們送回了家,圖形寶寶想請我們去他們家玩,可是一陣大風把圖形寶寶家門前的小路吹壞了,所以圖形寶寶想請你們幫他把小路鋪好,你們願意幫忙嗎?

2、師(出示鏤空小路)這就是圖形寶寶家門前的小路。寶寶,你們看到了嗎,現在小路上出現了不同形狀的坑,有哪些形狀的坑呢?(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3、教師講解要求,幼兒操作,要求幼兒根據坑的形狀、大小尋找相應的材料。

四、圖形寶寶找朋友

1、師:圖形寶寶還想請你們幫他找朋友,你們願意幫助他嗎?

2、師(出示大操作紙):請你從這些物品中分別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寶寶的好朋友,找到以後用一條直線將相應的物品跟相應的圖形相連。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好的幼兒給後面的客人老師看。

五、結束活動

師:好了嗎?那現在我們就沿著鋪好的路去圖形寶寶家吧!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的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於觀察發現數學的祕密,能夠對一些有規律的數進行口算。

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懂得觀察發現一些有規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有關計算工具,請同學們把自己的電子計算器拿出來,今天我們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

(板書課題:用計算器計算)

二、用計算器計算

1、教學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計算器計算的?

(先按“386”,螢幕上顯示386,再按“+”,螢幕顯示不變,再按“179”,螢幕顯示179,按“=”,螢幕顯示結果565。)

(2)引導學生按步驟按鍵計算出結果,試試ce圖和ac鍵各有什麼功能?

ce:清除功能,ac為0,也相當於清除功能。

(3)自己用計算器試試。

825-138=26×39=312÷8=

(4)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什麼?

看清數,別按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教學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計算器算出上面幾個算式的結果。

(2)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嗎?說一說。

從9999×2起,結果是一個五位數,中間是3個9,兩頭分別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結果嗎?試一試,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結果又是多少呢?誰能說一說?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師總結:碰到9999和9以內的自然數相乘(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最高位和個位就是這個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5)第26頁“做一做”。

用計算器算出前面幾道算式的結果,找出規律,再直接寫出下面幾個算式的結果,然後用計算器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用計算器計算,練習四第1、4題。

組織學生獨立用計算器算一算,並在小組中相互交流計算的結果。

2、練習四第3題。

教師先介紹收據上的內容,並指導學生如何計算相應的金額。

再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筆算,一人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3、練習四第9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並說說怎樣才能用計算器計算時不出錯。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掌握了什麼新的本領?

板書設計

用計算器計算

9999×5=49995 9999×6=59994

9999×7=69993 9999×8=79992

9999×9=89991

教學反思

計算器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大部分學生也使用過。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帶來的便利,巧妙整合,利用學生已有的認識和操作經驗,相互交流,充分感受用計算器計算的便利。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習辨認整點。

2、教育幼兒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3、感受時鐘的用途,體驗遊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探索、發現生活中時鐘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時鐘的經驗,並瞭解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

物質準備:親子活動“自制一隻可撥動時針、分針的時鐘”、大鐘模型一個、大灰狼頭飾等

重點難點:

學習辨認整點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題,認識時鐘

1、猜謎引題,激發興趣

師:有一對好兄弟,總愛圍著桌子轉。弟弟要比哥哥長,哥哥倒比弟弟短。要是一個不留心,它就會悄悄溜走了。請你猜猜它是誰?(時鐘)

2、交流經驗,理解用途

你見過時鐘嗎?在哪裡見過?它有什麼作用嗎?幼兒相互交流,並積極發言。

3、師小結:時鐘是我們的好朋友,可以提醒我們:現在是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情了。它是我們生活的好幫手,我們的生活少不了它。

(通過猜謎的方式,引出本次活動的主角——時鐘,幫助幼兒聯絡生活實際,初步感知下時鐘的用途,為接下來的活動打下基礎。)

二、觀察並認識鐘面

鐘面上有什麼?(刻度、時針、分針、秒針、數字)鐘面上有什麼數字?(1~12)它們是怎樣排列的?仔細看一看,鐘面上兩根針一樣長嗎?(長短、粗細不一樣。長針叫分針,短針叫時針;時針比較粗,分針比較細)

(重點介紹分針和時針,幫助幼兒加強記憶,更好開展下面的活動)

三、“時針分針來賽跑”遊戲,初步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師:今天時針哥哥和分針弟弟要進行一場比賽,你們猜誰跑得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教師將時針撥到12點上,併為幼兒介紹這是比賽的起點和終點,教師操作鐘面,讓時鐘走一小時,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

提問:

1、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麼祕密呢?

2、它們朝哪個方向跑?跑了多遠?(朝一個方向,從數字1走到數字12)

3、你還發現了什麼?(分鐘走一圈,時針走一格)

師小結:分針跑得快,時針跑得慢,分針跑完一圈,時針走完一格,分針走一圈是一小時,時針走一格也是一小時。(豐富詞彙:順時針方向)

(該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通過指標來比賽的遊戲,引起幼兒興趣。教師操作鐘面,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係,分針轉一圈,時針轉一格,一格便是一小時。如果孩子們不能很好理解,可以再玩一次比賽遊戲,引導幼兒發現規律,幫助幼兒加深認識。)

四、學習辨認整點。

1、重複上面的遊戲“時針分針來賽跑”,通過遊戲讓幼兒瞭解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誰,就表示幾點整。

師:現在時針指在數字1上,分針指在數字12上,現在就是一點整。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一點鐘了。(幫助幼兒聯絡生活實際,感知整點概念)

2、通過“放炮仗”遊戲,進一步學習辨認整點。

(1)師來撥動時鐘,請一名幼兒來回答鐘面上的時間。如果回答正確,請其他幼兒通過放炮仗“嘭啪”以示鼓勵,並大聲說出來這是幾點了;如果回答不正確,請其他幼兒通過“嘶~嘶~”的聲音來提醒,並請別的幼兒嘗試回答。

(2)請若干幼兒上臺來撥動時鐘,教師和其他幼兒一起做炮仗玩遊戲。

(以遊戲的方式幫助幼兒進一步加深對整點的認識。讓所有的孩子都參與其中,體現出活動的趣味性和孩子的自主性)

五、結合幼兒自制時鐘進行練習,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

1、師:小朋友們,快拿出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時鐘,給大家欣賞一下吧!

(幼兒相互交流,促進彼此友誼,並體驗到親子活動——“自制時鐘”的成就感。)

2、師幫助幼兒回憶一日生活,並請幼兒根據時間撥動時鐘,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六點鐘,我起床了!”、“九點鐘,我在上課!”、“十一點鐘,要吃飯了!”、“下午兩點,我們在睡覺!”、“下午五點鐘,放學了!”

師小結:小朋友們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而且你們馬上就要上國小了,會有更多的學習任務。我們可以請時鐘幫忙,提醒我們做好每天該做的事情,按時起床、準時睡覺。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守時的好寶寶吧!

六、遊戲體驗,複習鞏固

1、“小羊小羊幾點鐘”

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老師當老狼,小朋友們當小羊。老狼出示時鐘時,“小羊小羊幾點鐘?”請小羊說出時間,“x點鐘。”等到規定的幾點鐘時,老狼就開始抓小羊。

2、“老狼老狼幾點鐘”

老師當老狼,小朋友們當小羊。老狼說幾點時,小羊就把手上的鐘撥幾點。小羊撥好了鍾就停下來,請老狼看時間。如果撥錯時間,可能會被老狼吃掉。

(最後的遊戲活動是本次活動的xx部分,遊戲有兩種方式,在活動時間允許的基礎上,可以自行選擇自由遊戲。遊戲過程中要注意孩子們的安全,儘量避免跌倒事件。)

活動延伸:

收集孩子們製作精美的時鐘,放入區角中。待區角開放時,讓孩子們繼續玩“小羊小羊幾點鐘”或者“老狼老狼幾點了?”的遊戲。

小百科:時鐘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種計時器,人們通過它來記錄時間。至今為止,在中國歷史上有留下記載的四代計時器分別為:日晷、沙漏、機械鐘、石英鐘。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6

大班數學:認識長方體、正方體

活動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

活動目的: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徵。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瞭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紙盒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活動過程:

1、複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徵。

2、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3、發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麼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一數,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的:

1、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以及它們的特徵,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

3、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探究和想象、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小叮噹這個人物,告訴學生這節課它會陪著我們一起來學習,還給我們帶來了禮物。讓學生把小叮噹帶來的禮物分類。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分物體

請小朋友分組來分一分,老師也參與進去。

學生彙報

師給予評價

師:我們來看看小叮鐺是怎樣分的,(課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樣嗎?

2、揭示概念(出示課件)

小朋友們,為了能區別它們,誰來給它們取個好聽又好記的名字呢?

師出示物品問:起個什麼名字?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起名字,並說明理由。

師:

(1)請從桌上拿一個球(放進盒裡);

(2)請你高高舉起一個正方體;

(3)請你拿起一個圓柱;

(4)請你拿出一個長方體。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對了,注意,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你手中的長方體,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的樣子給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

生彙報

讓學生感知長方體有6個平平的面。

我們已經瞭解了長方體的樣子,請小朋友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正方體、圓柱和球,把你感覺到的給小組朋友說一說。(生邊摸邊說)

小朋友表現得都非常好,老師想讓你們輕鬆地玩一玩,想玩嗎?請聽好,請從盒子裡拿出一個圓柱和一個長方體,把它們平躺在桌上,然後用手輕輕地把他們分別推一下,請停下!請問:你發現了什麼?

生彙報,師小結。

4、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看到的長方體,圓柱和球都穿著花外衣,如果去掉它們的花外衣,你們還認識嗎?

師動手脫掉花外衣,生觀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其實,它們脫掉花外衣的樣子就是它們對應的幾何圖形。(出示課件)老師邊講邊出示課件,並把圖形貼在黑板上。

三、聯絡生活實際,舉例說說四種形狀的物體

師:其實,像這四種形狀的物體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誰來說一說?

學生舉例說明。

四、活動

(1)、遊戲

①抽生上來摸大袋子裡的物體,把摸出來的感覺說給大家聽,下邊的小朋友猜是什麼,猜對了有獎勵。

②由老師當學生,下面的學生出題目讓老師來摸。

(2)數一數

小朋友表現得都非常好,老師告訴你們關於小叮鐺的一個小祕密——其實小叮鐺是我們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們今天認識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請同學們找一找,數一數它們都有幾個?(出示課件)

(3)搭一搭(小叮鐺背景音樂)

小朋友,小叮鐺就要走了,你們想送禮物給他嗎?請小朋友將自己小組的物體搭一搭,搭什麼?怎樣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後就用你們聰明的才智和靈巧的雙手開始工作吧!

(搭好後學生彙報,評出最好的給予獎勵)

五、總結

師:小朋友們學會了認識哪幾種物體和它們的圖形?

抽生回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教學反思:

“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主要涉及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學生在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因此,他們已經有了較多的關於形狀的感知方面的經驗。上國小後,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需要將這種感性經驗進一步抽象化,形成簡單的幾種概念,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幾何概念,我把目標定為: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他們的名稱,感知其特徵,會辨認。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說一說,在玩中進一步鞏固各種物體的特點。遺憾的是課堂紀律不夠好,有待多加強化管理訓練。

認識1到10的數學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鐘面,探索發現整點時分針和時針的位置規律,學會辨認整點。

2、懂得時鐘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生活中掌握時間的重要性。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4、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鐘面四個(7:008:009:0010:00)模型鍾一個幼兒每人一隻紙鐘面、一日生活圖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小明的秋遊》,引導幼兒看時鐘的興趣

二、和幼兒一起討論,引導幼兒體會生活中掌握時間的重要性

1、小明去秋遊了嗎?怎麼沒去成?

2、他應該幾點鐘起床?他是幾點鐘起床的?

3、小明到幼兒園是幾點鐘?

4、為什麼會遲到?他是幾點鐘睡覺的?

討論時教師及時出示四個鐘面

三、探索發現整點時分針和時針的位置規律,正確辨認整點

1、單獨指一個鐘面,認識分針、時針

提問:鐘面上有什麼?

這兩根針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小結:長的細的是分針,粗的短的是時針

教師逐一指四個鐘面上的時針、分針,幼兒辨認

2、找一找四個鐘面上的共同點,藏著什麼祕密

師:故事裡提到的時間7點8點9點10點都是整點時間,你們發現在整點色時候,分針都是指著誰?

小結: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數字幾就是幾點鐘

3、教師指鐘面,請幼兒說出整點時間

四、教師撥時鐘,幼兒指出錯誤

教師先說出整點時間,然後將分針或時針撥錯,然後請幼兒指出錯誤在哪兒

五、教出示大鐘,撥出整點時間,辨認整點時間

1、教師將時鐘藏於身後,先撥出時間,再出示

2、請個別幼兒撥時鐘,大家說一說是幾點鐘

六、幼兒在紙鐘面上嘗試撥時間

1、教師講述自己起床、上班、下班、睡覺時間,請幼兒在紙鐘面上撥出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一日生活時間,其餘幼兒在紙鐘面上撥出

3、教師滲透早睡早起,有序生活教育內容

七、看圖畫時鐘,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1、教師出示幼兒生活情景圖,並示範在鐘面上畫出整點時間,強調時針畫短些、分針畫長些。

2、幼兒進行看圖畫指標活動。

活動反思:

?認識鐘錶》這節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瞭解鐘面上數字的排列規律,初步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整點、半點。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我用參觀鐘錶店的方式引出課題,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說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

接著,我引導幼兒先觀察並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字的位置。瞭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律,知道這些數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後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麼不同,根據指標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並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兩根指標朝著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

在認識整點這一環節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現整點時時針在哪裡,分針在哪裡。接著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鐘表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後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鍾”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節因為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活動的難點是認識半點,如何讓孩子輕鬆掌握難點呢?我採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幼兒觀察整點、半點兩個時鐘,孩子們大多說出了整點的時間,亦有個別幼兒說出了半點的時間,我就請他來說說‘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最後我再來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半點時分鐘總是指向6,時鐘指在2個數字的中間。對於究竟是幾點半這個難點中的難點,我藉助實物大鐘邊撥鍾邊解釋:看現在時針在4和5的中間,那麼時針已經走過的數字4,有沒有走到數字5上,所以現在應該是4點半而不是5點半。當再出示課件請他們看看、說說幾點半時,發現孩子們大多掌握了半點。接著又讓幼兒看數字時間,自己撥一撥學具,幫助他們對於半點的鞏固。

整個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以遊戲作引導,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以多媒體、實物教學具為媒體,給孩子清晰、準確的概念。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活動中遵循活動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