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到太空教案5篇

沒有教案的課堂上是沒有效率的,只有制定好教案,我們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不管是什麼科目的教師,都應該養成提前備好教案的習慣,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到太空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到太空教案5篇

到太空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掌握幾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3、瞭解太空醫院的神奇之處,感受想象的神奇,激發科幻意識

教學重難點:瞭解太空醫院的神奇之處,激發想象力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掌握10個生字

2、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到太空已不是夢想,太空到底是怎樣的?和地球是否一樣?太空上有醫院嗎?今天我們將學習一件發生在太空醫院裡的離奇故事。(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由度課文思: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學習生字、新詞學生在書上勾劃生字、新詞,同位相互檢查自學情況

3、檢查生字重點指導:詫紐書寫知道:舔

4、學生輪讀課文,梳理課文條理

5、石說大意

三、:講述了“我”到太空醫院治療燒傷的神奇的故事。想知道太空醫院到底如何神奇,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揭祕。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書讀課文

3、上查詢有關太空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太空醫院的神奇之處

2、體會“我”第一次來到太空醫院心情和感受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精讀課文,重點品析

師:由於燒傷“我”住進了太空億元,在太空醫院的整個治療過程中,太空醫院的神奇讓“我”新奇不已,難以置信,默讀3-20節,思考: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太空醫院有哪些神奇的地方?給作者帶來哪些感受?學生默讀課文勾劃句子並批註

二、與文字對話,引發共鳴

1、學生彙報,教師點撥

神奇一:“可是乾裂的嘴脣發出了火灼般的疼痛……朝我嘴裡伸來。”a.學生感受讀悟b.此時“我”的心情怎樣?感受如何??學生移情體驗,讀句子

神奇二:“真奇怪……我很容易地轉過去。”

a.學生談感受讀悟

b.此時“我”的心情又如何?從哪裡看出?

c.分角色讀10-14節,感受心情由迷惑到詫異的變化

神奇三:“突然,一個奇怪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懸掛在空中。”

a.學生談感受讀悟

b.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神奇四:“我調過頭一看……在給我打針呢。”

a.學生談感受讀悟

b.如果此時是你在治療,你心情如何?

c.帶著感受讀句子

神奇五:“你現在可以把身上的……敞開著。”

a.學生談感受,提出質疑估計質疑:為什麼要在身上塗上一層乳白色的保護膜?

b.學生自己展開猜想

c.在書上尋找謎底,談談此時自己有何感受

d.此時的”我”還有什麼疑問?學習22節

e.當”我”的疑惑解答出來後,心裡會想些什麼?

三、合理補白,全文

1、當“我”健康出院,準備返回地球時,“我”會對白衣大夫說些什麼?

2、你覺得作者關於太空醫院的想法,將來有可能實現嗎?你的依據是什麼?

3、師: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前許多人們的夢想都變成了現實,以前人們夢想自己有“順風耳”現在人們發明了電話,有了因特,以前人們夢想自己有“千里眼”,現在有了電視,可視電話。科學技術的神奇讓人們有了呼風喚雨的巨大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太空醫院能變成現實,每一個人都應該懷揣一顆夢想之心,並又把夢想變成現實的決心。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畫一幅科幻或編一個科幻故事

板書:21.太空醫院

翻身——懷疑——神奇——迷惑——打針——詫異——塗保護膜

尼龍絲病床夢想成真

到太空教案篇2

一、課文簡析。

本文介紹了航天員在太空中生活的一些趣事,讓我們瞭解了許多太空生活的常識,激發了同學們遨遊太空、探索宇宙的興趣和嚮往。

二、生字及筆畫

要求會書寫、組詞、注音,知道筆順、偏旁。

三、二類字組詞

要求認識、會注音。

四、詞語解釋。

航天員:全稱宇宙航天員,則指以太空飛行為職業或進行過太空飛行的人。宇宙飛船:是一種運送航天員、貨物到達太空並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它能基本保證航天員在太空短期生活並進行一定的工作。舒服:身心感到輕鬆愉快。安穩:安全而穩當。必須:必定;一定要普通:平常;一般。失重:物體向地心方向作加速運動或是遠離地球,使所受的地心引力減小而失去重量的現象。

五、近義詞。

安穩——平穩、舒服——舒適,普通——平常、容易——簡單、麻煩——繁瑣、

六、反義詞。

有趣——乏味、舒服——難受、安穩——搖晃、普通——特殊、容易——困難、漂浮——沉沒、麻煩——方便、簡單——複雜。

七、多音字。

得:

八、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點明主題,太空生活很有趣。第2自然段,寫太空生活趣事之一,航天員怎樣睡覺。第3自然段,寫太空生活趣事之二,活動技巧。第4自然段,寫太空生活趣事之三,怎麼喝水。第5自然段,寫太空生活趣事之四,洗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6自然段,通過反問句呼應第1自然段,再一次點明主題。

九、課文提問。

朗讀課文。說說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1)睡覺,為了不飄到別處去,航天員必須要鑽入固定在艙壁上的睡袋裡;

(2)活動,航天員活動時需要依靠艙壁上的特製扶手或其他設施來穩定自己的身體;

(3)喝水,航天員想要喝水時,需要用一種帶吸管的飲水袋,直接把水擠到嘴裡;

(4)洗澡,洗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航天員為了避免麻煩,通常使用免洗溼巾擦拭身體。

到太空教案篇3

教材分析

?飛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語文必修一“溝通與應用”板塊中的一篇通訊。通訊是新聞體裁的一種,它除了具有新聞真實性、及時性的特點外,還有生動性、完整性和評論性的特點。本課從“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寫起,回顧了中國載人航天史,在歷史與現實結合中,使現實事件有一種歷史縱深感,要引導學生學習這種歷史與現實結合的寫法。課文的結構簡單,它不但具備新聞的基本結構特點,而且還有首尾圓合型的結構特色,要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已掌握了新聞的基本知識,具備了獨立閱讀新聞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認識不足。同時學生的基礎層次不同,閱讀時,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理思路難;知區域性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

(2)分析本文結構,提高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資訊,完成本文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

難點:

體會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遠古時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敦煌有飛天壁畫,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做著飛天夢,也只到了今天,夢想才變為現實。到底如何讓夢想變為現實的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

二、寫作背景介紹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著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新聞就回顧了這段歷史。

三、知識連結

新聞特寫:

新聞特寫是一種以描寫為主要手法,攝取新聞事實中最富有特徵和表現力的片斷和場面,形象的再現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的報道形式。它不像通訊那樣要求寫新聞事件發生、發展的全過程,而只是選取全過程中最富特徵的一兩個片段、場景來加以刻畫,將它們繪聲繪色地描繪出來。它所刻畫的,是新聞事實的“橫斷面”,是“一串葡萄”中的“特別碩大的葡萄”,是“一串珍珠”中“一顆特別明亮的珍珠”。因此,其報道面比通訊更為集中、更為細膩。在表現方法方面,新聞特寫的主要手法是描寫。它採用細描為主、白描為輔的手法,對所要報道的事物、人物或景物進行精心刻畫,再現新聞現場的具體情景。它當然也使用敘述。有時還採用議論手法,但這些手法處於次要位置。

四、整體感知

1、通讀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結構

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並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誌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瞭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後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作者並沒有繼續敘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

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2、分析思考:本文標題的含義

標題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以認為是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第二,是指中國的航

天夢經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探究1:本文按什麼順序行文的?

明確:時間順序。

探究2:作者用這麼多精確的表示時間的數字,對這則新聞起到什麼作用?

明確:精確的時間數字,顯示了新聞真實性的特點。表現出當時人們緊張、激動的心情。在那一刻,夢想將變為現實,傳達出一種無法自制的激動和欣喜。

3、學生展示自己列出的各時間段的重要事件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提出要搞人造衛星,拉開我國航天事業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己設計的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臺的“863計劃”,對中國開始載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劑作用。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

1999年11月20日,“神州”一號實驗飛船發射成功。

20xx年1月9日,“神州”二號發射成功。

20xx年3月25日,“神州”三號飛船發射成功。

20xx年12月30日,“神州”四號飛船發射成功。

20xx年10月15日,“神州”五號飛船順利進入太空。

……

幻燈片顯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五十年代末開始對人造衛星的探索

20世紀70年代中國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20世紀80年代”863”計劃對中國載人航天的催化

神舟一號至四號的順利升空

神舟五號升空飛天夢終實現

神舟六號返回,飛天夢更進一層

神舟七號成功出艙

4、分析本文結尾的特點和作用

明確:和開頭一樣,結尾也是新聞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寫新聞事件的必然結局,是意盡言止時的自然收筆。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結尾是主題思想的主要顯示,是讀者領悟文章內涵的一把鑰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結尾”“一篇全在結局”之說。俄國著名作

家契訶夫曾說:“我要等到想出一個跟開頭一樣好的結尾才寫它。”可見人們對結尾的重視。本文的結尾乾淨利索,不拖泥帶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題,增強感染力,使文章錦上添花。

5、自由討論:新聞報道強調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敘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了?

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資訊,但對於補充說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敘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敘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箇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麼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於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

6、學會寫新聞

首先,要抓住新聞報道的及時性,準確性的特點。

其次,標題是新聞的“眼睛”,要選擇好的標題,例如本則新聞的標題。

再次,注重新聞的結構。例如本則新聞為首尾複合型結構,原因為本則新聞首尾兩部分記錄的都是“神州”五號的發射場景,中間則穿插了中國航天史的簡要回顧,二者自然地銜接在一起。

五、課堂小結

本文開頭記錄了“神舟”五號升入太空的重要歷史時刻,然後以時間為順序,回顧了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的航天之路,材料豐富,條理清晰,學習完本文,不但增長了知識,更增添了民族自豪感。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

一、課題:《飛向太空的航程》

二、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分析文章的層次與脈絡結構,提高分析長篇新聞的能力;

2、能力目標:繼續學習新聞的寫作特色和方法,學習擬定標題和撰寫導語;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多關心國家大事,感受中國人在航天事業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激發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樹立為祖國繁榮發展而努力學習的信念。

四、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耐心閱讀較長篇幅新聞,整體把握文章脈絡、線索,獲取有用資訊;

2、引導學生多關心國家時事政治,培養其多讀報紙,增長見聞的好習慣。

五、教學難點:

1、體會本新聞的寫作特色:標題的雙重含義,背景材料佔導主體地位,首尾圓合型結構;

2、初步學習撰寫新聞,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的模仿與創新。

六、教學方法: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導法

七、教具:彩圖系列《嫦娥奔月》、《萬戶飛天》、《“神六”雙雄》、《太空風光》

八、教學課型:略讀、導讀課

九、教學過程:

(一)匯入:

從遠古時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屈原的仰望宇宙發天問,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聞名中外的“愛國飛行師“馮如……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邊講解邊展示彩圖,讓學生輪流傳閱)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夢想到底是如何變成現實的。今天,我們有幸瞭解到這個歷程,解開先前的種。種疑惑。那麼,就讓我們馬上進入《飛向太空的航程》的學習,領略我們期待已久而驕傲自豪的“飛天”歷程。

(二)整體把握,理清文章脈絡:找出導語、主體、結尾部分。

導語:(1—3)點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場面,具體說明“神五”發射時間、地點、意義。(描述式+評論式)

主體:(4—26)敘述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的“飛天”航程。(時間為線索,特點為“時間為經,事件為緯”)?

航1957年,蘇聯發射衛星,激勵中國也立項研究;

1958年,毛澤東提出“人造衛星”計劃,專家學者制定發展規劃方案;

天1960年,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射成功(關鍵)

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升空/“長征”一號火箭首發成功

大1980年,返回式衛星和原蘇聯的飛船重量相當

1986年,“863”計劃出臺

事1992年,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

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號)”成功飛天?

記2003年,“神五”成功飛天,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

結尾(27—30)呼應開頭,回到導語重點內容——中華民族迎來飛天夢圓的時刻!

?(乾淨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題、錦上添花)

(三)情感教育指導:引導學生了解成就的背後是無盡的艱辛與數不清的付出,我們在激動與興奮之餘,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以及集體力量的可貴。

?1、那些已經載入史冊的光輝讓我們重溫了成功的自豪與喜悅,但是有位教授的話讓我們感慨良深:“為了這一天,我們付出了很多。”在這裡,“我們”主要指的是誰?“付出了很多”到底又是付出了些什麼呢?

明確:“我們”——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員、航天員……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付出”——智慧和心血、精神和個人力量……

點評:他們將幾千年來民族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用自己的努力和心血為我們創造了奇蹟,譜寫了一曲飛天壯歌。曾經有那麼多樸實無華卻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敲打著我們的心靈:

?⑴“神四”發射時工作人員為了扶住即將傾斜的儀器而雙手嚴重受傷亦無怨無悔;

⑵“非典”隔離時期的電話指揮、堅決不下火線,保證“神五”的成功發射;

所以,我們要為他們鼓掌,要感謝他們的付出。這倒是讓我們想起了魏巍作品中的一句話:“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我們看來,他們不僅是最可愛的人,還是最敬業、最偉大、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人。

2、航天事業的成功離不開一系列強而有力的保障,除了技術與人員的投入以外,其實還需要什麼呢?(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提及的知識進行再深入思考分析)

明確:⑴國家領導人的正確領導和決策。如:毛澤東的“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鄧小平的“863計劃”、江澤民的“下決心搞載人航天”等關鍵時刻作出的正確決策,極有力地推動了航天事業的發展。

⑵厚實的物質基礎——強而有力的物質保障。這是離不開改革開放,更準確來說是離不開辛勤勞動創造出一切物質財富的全國勞動人民。沒有經濟實力,根本談不上航天工程近十億的經費。夢想的實現,沒有勞動人民的付出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過去就是因為經濟跟不上而無奈地讓飛天夢想塵封在一張張構圖中;如今終於有條件實現了,是因為經濟與綜合國力的提升。所以說,正如一首歌曲所唱的:“軍功章裡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航天事業的成功,有國家的功勞,更有人民的功勞。

小結:這樣一個龐大的工程,要具體指出誰的功勞最大,確實很難,應該說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說這是一個團結的集體、一個有理想的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我們社會主義新中國裡的一個建設成就。老師相信高一(3)班也將會是這樣的集體,將來書寫一個個令人欣喜的成就,最終邁向大學聯考成功的彼岸。希望當你們邁向大學校園的時候,會記得向老師報個喜訊。(笑)

(四)探討文章的寫作特色:作為新聞報道,忠實地傳遞現場資訊是其不容推卸的責任,但是這篇新聞關於“神五”昇天的現場報道似乎不多,更多的篇幅讓給了背景材料——中國航天史的敘述,僅在首尾談及現實場景——“神五”昇天。這樣的新聞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了?你怎麼理解這樣的寫法呢?可以回想前面幾篇新聞(特別是《別了,“不列顛尼亞“》)的寫作特色,結合本文思考。

?預設:補充過去的重要事件更有說服力/?把更多的背景放進文章使文章更有歷史厚實感/?讓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中國航天史……(充分發揮學生的理解能力)?

明確:⑴背景材料雖然不一定是最新的訊息,但是對於補充說明新聞事實有很大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的大篇幅敘述中國航天史,是建立在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會擁有自豪感,同時也迫切想知道當中的一些細節,想更深入地瞭解這個艱辛的歷程到底是怎樣的。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以及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且把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於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這就體現了本篇新聞的價值所在。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從而反映出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們認識到“神舟”五號發射的成功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關注現實的場景,還需瞭解這一事件背後的故事。所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把事件放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⑵文章的結構分析: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神五”發射是重大新聞,關於它的現場報道千千萬萬,如果只把目光聚在這個現實場景上,那就沒有太大的特色了。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在安排結構上巧動腦筋,以飛船發射作為線索,以“神五”發射為引子巧妙地回顧了中國航天史,讓讀者較全面地瞭解有關資訊後,又以“神五”的發射作為結束。這樣,首尾都是最新訊息,體現出新聞的時效性,中間部分合理安排背景材料補充說明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就使得文章的內容充實,結構合理了。這樣首尾呼應的寫作結構又叫“首尾圓合型的結構”,形成了一個。我們知道,給人的感覺是和諧、圓融、平穩的,在中國文化中,它也代表著一些特殊的含義,特別是和諧圓融,它正是不少人所追求的完美的象徵。所以,這篇文章也就給人舒適平穩的感覺了。

(五)綜合全文,理解標題——“飛向太空的航程”?的雙重含義。

明確: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

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幾千年不懈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點撥:俗話說:“畫龍還須巧點睛。”如果把寫文章比喻成“畫龍”,那麼擬題就是“點睛”,這對於新聞來說就更為明顯,因為新聞的最大目的是供人閱讀,標題的吸引度往往決定了文章的閱讀率,所以標題就是新聞的“眼睛”。新聞界有個“三分之一時間寫標題,三分之一時間寫導語,三分之一時間寫主體”的說法,可見新聞標題、導語、主體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分析了文章的這三個部分,希望大家能從中吸取經驗,在後面的新聞寫作練習中得到啟發,鍛煉出自己的新聞寫作水平。

(六)古有屈原發天問、嫦娥奔月宮,今有國人赴太空、飛天夢終圓。這個偉大的夢想,經過無數人的努力,終於成為了現實,這是我們的驕傲,也是對於我們的激勵。在最近的“珠海航展”上,“神五”、“神六”的3位航天英雄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透露:目前包括他們3位在內的多位宇航員都在接受“神七”的選拔訓練。“神七”要求宇航員在太空出艙活動,因此選拔要求將比以往更加嚴格。但是,所有的宇航員都無怨無悔,認真刻苦地接受著所有的訓練和挑戰,這也說明了我們的航天事業要邁向高峰,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和英雄。那麼,這個目標交給了誰呢?那就要靠在座各位同學的努力和進取了。

十、作業佈置:

1、課外再找資料,補全“中國航天大事記”;

2、本文語言看似樸實平淡,但常常隱含著作者的感情傾向。請你找找帶有作者感情傾向的句子,品味當中的情感,學習這種含蓄而有韻味的筆法。

十一、板書設計:

導語(1—3)“神五”成功發射場面、意義

?首尾圓合型結構主體(4—26)中國航天大事記(見前面部分)

結尾(27—30)“神五”成功發射——一個民族的飛天夢想終於實現

十二、教學後記:

1、思路清晰,表達順暢。備課功夫充足,思路清晰,內容熟悉,鉤連恰當,指點細膩到位,板書清晰明瞭。能夠跟隨著自己的計劃進行教學,密切聯絡時事進行補充講解,使課堂教育充實而有說服力,很好地帶動學生對課文正確把握。不足的是表達順暢之暴露出語言有時過於累贅,拖泥帶水的弊病,應注意“過猶不及”的道理,適當修飾授課用語,使之簡潔到位,不顯得過滿、過實。

2、情感教育準確,學生反映踴躍。能夠在課堂上把情感教育和愛國知識教育緊密結合,擺脫枯燥說教模式,以親切的感染力製造合適的氣氛,感情豐富飽滿,帶動學生接受一次生動形象的愛國情感和價值觀教育,效果明顯。學生紛紛響應,回答眾志成城,真切誠懇。

3、講解編排仍需多多琢磨。一份好教案,一堂好課除了問題設計合理,講解細膩,指點中肯外,還需要特別注意步驟之間的順序編排。本次授課的標題含義理解步驟放在課文進入時,學生不容易領悟,若放在課文總結時探討,相信學生的理解會更透徹。

4、分析銜接過於平淡,語言音調起伏不明顯。語言的區分度是引起聽課者興趣,加深其理解和把握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應該恰當運用好這手段調動學生的聽課積極性,製造不同程度的起伏,保持課堂的活躍性。自己過於平實的語調,使課堂的步驟銜接不甚明顯,有點影響課堂末段的聽課效果。

5、操控課堂能力仍有待提高。課堂開始階段的圖片匯入由於圖片數量有限,課堂稍微有點混亂,學生注意力有些分散。授課過程中偶有學生出現分心、竊竊私語的情況,自己操控能力不足,未能作出很有效的管制。必須加強自己的課堂組織管理意識,使自己熟練地掌握堂上的主動權。同時,要多留心學生的表情和反應,以便恰當地對難題多作講解,對容易問題輕輕帶過,提高授課效率,做到“一切為了學生”。

6、心態要放鬆,笑容要更多。多注意自己上課的表情,儘量放鬆心情,給學生更多的感染力,切忌表情過度嚴肅過度繃緊。適當新增笑容,以既親切又吸引學生的方式進行有效的授課。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與反思

到太空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發現有些物體是靠反衝作用在運動的。

2、啟發幼兒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推出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和分析類推及判斷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重點:

在探索活動中發現有些物體是靠反衝作用在運動的。

活動難點:

啟發幼兒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推斷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1個氣球,每組1個裝有小口瓶子的木板自制船。

2、火箭發射升空的圖片1張。

3、已學會畫簡單的火箭。

活動過程:

1、教師指導幼兒實驗,通過實驗引出活動內容。

操作方法:小朋友將裝滿氣的氣球鬆開口,氣球向前飛去。

引導發現:鼓勵幼兒反覆操作、觀察,找出氣球向前飛行的原理。

幼兒討論:什麼力量使氣球飛動起來了?

教師指導幼兒小結:往後流動的氣體形成氣流,氣體的反衝作用推動著氣球往前飛。

2、實驗:小船是怎樣前進的?

操作方法:將小口瓶子裝滿水,蓋好,然後把它裝入木板船上的固定位置,要求瓶口朝後。把自制船放入水盆中後,拔掉瓶蓋,船就前進了。

引導發現:鼓勵幼兒反覆實驗,重點觀察船運動的方向和水流方向,找出船是靠什麼力量前進的。

幼兒討論:船是靠什麼力量前進的?生活中還能見到哪些物體是靠反作用運動的。

3、通過實驗,引出活動內容:

出示火箭發射升空的圖片,提問:小朋友,這是什麼?通過剛才的實驗你能說出什麼辦量推動這麼大的火箭上天,而且使火箭的速度這麼快?

4、觀察火箭結構與火箭發射升空的實況,運用實驗發現進行合理判斷。

(1)教師指點火箭部分,逐一指導幼兒觀察認識火箭頂艙,燃料箱,發動機和助推火箭。

小結:火箭分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頂艙裝載人造衛星和各種空間探測器,下半部分由巨大的燃料箱和強大的發動機組成,旁邊還有兩個助推火箭。

(2)引導幼兒觀察火箭發射升空時的工作狀況,並進行合理推斷。

提問:火箭的尾部有什麼在燃燒?整個火箭是怎樣啦?火焰是向什麼方向噴射的?猜一猜,火箭是靠什麼力量升入太空的?

小結:火箭的燃料燃燒時有了巨大的火焰,巨大的火焰向後高速噴射,形成了強大氣流,氣流的反衝作用加上發動機的巨大力量就推動著火箭飛速前進,升入太空。

延伸活動:

組織幼兒參觀少兒科技館,通過參觀和工作人員的講解肯定幼兒的探索熱情,激勵幼兒繼續再學習、再探索的慾望。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到太空教案篇5

課題:太空裡的植物

課時:2課時

課堂型別: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設計、想象太空裡的植物,使學生們認識和創作生活之美,藝術之美。

2、初步掌握簡單的設計常識和方法,培養藝術想象力,鑑賞力和創新思維。

教學重、難點:形象設計、情趣構思以及對繪製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

二、講授新課

1、匯入:大自然中有許多鐘的植物,植物是人類的好朋友,你希望這些植物朋友都長在什麼地方呀?

2、新授:

(1)創設情境:人類早就在三十多年以前就登上了太空,試圖在太空裡尋找除地球以外的植物,可是至今還沒有發現,今天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到太空去尋找太空裡的植物。

板書課題:太空裡的植物

(2)聯想:學生自由發言描繪自己想象的太空裡的植物的樣子。

三、學生作畫,教師指導

我們的同學都非常聰明,就想象出這麼多新奇有趣的太空裡的植物,我們要是把它們畫出來,塗上色彩那多好啊!你們想畫嗎?

1、要求:每人任意選擇一種或數種太空裡的植物,觀察、想象,作一幅想象畫,注意形象的設計和顏色的選擇搭配。

2、工具、材料:可以運用你現有的各種作畫工具、材料。如油畫棒、水粉畫顏料、水彩筆、鉛畫紙、水彩畫紙、橡皮泥等。

四、:表揚優秀作業

標籤:教案 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