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遲到教案7篇

優秀的教案是有利於提升我們的課堂效率的,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取材的內容是合理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遲到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遲到教案7篇

遲到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能自主學習生字新詞。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在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

3、通過學習,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閱讀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回憶部分,從中體會父親的嚴厲與慈愛都是為了讓“我”認識錯誤,面對錯誤,改正錯誤。

教學難點: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親既嚴厲又深沉的愛,以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上學有沒有遲到過?遲到的時候,父母和老師是怎麼對待你的?你怎麼看待遲到這一現象?學生交流。

2、師: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作家林海音小時候就是一個經常遲到的孩子,她寫的《遲到》一文,讓我們瞭解了她童年的故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遲到》,相信大家會從中得到啟示。

二、回顧課文,直奔重點。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那麼,父親究竟給我留下了什麼印象呢?在課文的開頭有這樣一句話:(出示句子)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1)、指名學生讀句子。父親給我留下了怎麼樣的印象?抓住“疼”和“嚴”。

(2)、把“嚴”組一個詞來理解在課文中的意思。

(3)、比較句子理解“嚴

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嚴。

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說說這兩個句子的區別,體會嚴的程度。

2、讀著這句話,你有什麼疑問或想從本課瞭解哪些內容?(學生質疑,教師歸納問題)

三、細讀課文,感悟品味

出示探究單,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探究題。

1、帶著問題自主閱讀。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思考以上問題。在閱讀時可以做些批註。

2、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組長組織學習,並做好記錄,推選出發言代表。教師巡視、引導、點撥。

學生交流探究成果。

1、體會父親的“嚴”

①打的動作:從“抄起”、“倒轉”、“一掄”等詞語可體會出父親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打的聲音:“咻咻”。

③打的過程:“從床頭打到床尾”、“哭號”等可以看出打得厲害。

④作者的傷痕:“那一條條鼓起的鞭痕,紅腫的,而且發著熱”。從“一條條”、“鞭痕”、“紅腫”、“發著熱”,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確狠,出乎人的預料。

2、體驗品讀:誰最能體會作者捱打時的心情?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她會在這時想些什麼呢?(出示句子)“我捱打了!”你怎麼讀這個句子,為什麼這樣讀?

3、同學們,你們可能都有捱打的經歷,想想作者當時的哭號聲中對父親是怎樣的情感(害怕,憤恨、委屈)?“我”捱打了,父親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氣、“我”怨恨、“我”不解,那麼,父親為什麼要打我呢?同學們請再讀課文3——10自然段,看看能不能從文中找出父親為什麼要打“我”呢?

4、誰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指名交流)請勾畫出“我”的表現的語句,我的哪些表現惹得爸爸氣極了,而致使“我”捱打?(學生勾畫交流)

直接原因(即從表面上看):因為本次下雨天我不僅起晚了,還不想上學了,媽和爸在反覆催促我仍然無動於衷的情況下,實在氣極了,打了我。

間接原因:運用聯絡上文的方法領悟出,上一年級時,我就“天天”遲到,再不打就很難改了。從打的效果來看——眼前效果,“最後還是冒著大雨上學去了”;長遠效果,後來我“每天早晨”再也不遲到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隱形原因:怕將來養不成好的習慣,體現了父親的對我的關心——深深的父愛。(

5、分角色朗讀。

體會父親的“愛”

1、這命令沒起任何作用,父親氣極了,把小海音狠狠地打了一頓,小海音被打走了,屋子裡由吵鬧變得安靜,伴著窗外的雨聲,孩子的哭聲似乎還在父親耳邊迴響。同學們,此時,父親心理是什麼滋味啊?他會想些什麼呢?(體會出後悔、自責、心疼……)

2、的確,打在女兒身上,疼在父母心上。此時此刻,他有千言萬語想對小海音說,於是他冒著大雨急匆匆趕往學校,可見到女兒時,他一句話也沒說,只是……(出示第15自然段)

★讀句子,找表示動作的詞,透過這幾個動作,你聽到父親在說什麼?(學生展開想象,用“孩子,你……”開頭說話練習)

當他開啟包袱,拿出我的花夾襖時,我聽見他在說……

當他把花夾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時,我聽見他在說……

當他從衣服裡拿出兩塊錢給我時,我聽見他在說……

★看到父親關愛的眼神,看到那一縷縷被雨水打溼的頭髮,小海音會說些什麼呢?(體會嚴厲、深沉、無言的父愛)寫在探究單上。

★指導感情朗讀這段話,師範讀,指名讀,齊讀。

體會小海音的變化。

1、在父親嚴厲的管教和疼愛下,小海音發生了哪些變化?(學生交流,師出示相對應的句子)

2、小海音的變化只有這些嗎?(交流林海音的巨大成就)

3、師小結:正因為有父親這樣的“嚴”和“疼”,她從遲到變為了早到,她改變的不僅是上學路上的遲到,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她再也沒有遲到過,時時早事事早,她的一生為我們奉獻了許多好作品,她就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許多年過去了,她想起遲到這件事,情不自禁飽含深情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出示)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齊讀,這一次,我們從中體會到的是什麼?(嚴中有愛,嚴即是愛)

四、迴歸整體,總結全文

1、作者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2、談談你今天的收穫。

引導學生從寫作方法、學習方法、思想認識上說收穫。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遲到》這篇課文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多收穫,我們可真的感謝它呢。這篇課文選自《爸爸的花兒落了》,文中的父親在林海音很小的時候就離她而去了,20xx年林海音又離我們而去了。然而,他一直對一件事念念不忘:(出示句子)

我七十多歲了,一生經歷的事不少,但這件“遲到”的事,對我卻是刻骨銘心的。如果爸爸影響了我,我又影響了讀者,該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學生齊讀)

多好啊,爸爸影響了她,她又影響了讀者,影響了在座的我們。同學們,讓我們真誠的感謝林海英,是她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是父愛,明白瞭如何面對錯誤。讓我們記住林海英,記住這篇課文———《遲到》(學生齊讀課題)

遲到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領悟經常遲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體驗把錯誤推給別人與改正自我兩種態度及行為的不同結果

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閱讀故事《不是我的錯》,仔細分析作品的主題及其與具體描述的關係。

活動過程:

一、不是我的錯。

1、教師講述:“有一個小朋友名字叫嘟嘟,他上學經常會遲到。老師問他,他就說‘不是我的錯’是不是嘟嘟的錯呢?我們來聽聽這個故事。”

2、教師講述故事從開頭至“嘟嘟漲紅了臉,不知怎麼說”。

3、故事剛開頭,老師為什麼問:“嘟嘟,你怎麼又遲到了”?(因為嘟嘟經常遲到)。

4、嘟嘟是怎麼回答老師的?(不是我的錯,媽媽騎車太慢)。

5、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遲到,他又是怎麼說的?他說是誰的錯?(他說都不是自己的錯,要麼是媽媽不好,要麼是爸爸的錯,要麼是鬧鐘的錯)。

6、聽了嘟嘟的話,同學們為啥都笑了起來?嘟嘟為啥漲紅了臉?(嘟嘟講的不對,同學們才笑。嘟嘟難為情了,所以漲紅了臉)。

二、究竟是誰的錯。

1、嘟嘟經常遲到,究竟是誰的錯呢?我們繼續聽故事。

2、教師講述故事“老師彎下腰來”到結尾。

3、老師彎下腰來,對嘟嘟說了些什麼?(自己早點起來,動作快一點,這樣就不會遲到了)。

4、嘟嘟照著老師的話去做了嗎?他是怎麼做的?(早早就起來,很快的準備好),他這樣做了以後,有沒有遲到?(沒有遲到。大家都在操場上玩,還沒上課呢)。

5、上學經常遲到,是因為嘟嘟起的晚、動作慢,還是爸爸不好、媽媽不好、鬧鐘不好?

三、怎樣才能不遲到。

1、嘟嘟遲到的時候是低下頭走進教室的,嘟嘟不遲到的時候,是怎樣的呢?(高高興興坐在位子上,抬起頭,挺著胸,看著老師)。

2、我們怎樣才能不遲到,高高興興的開始一天的學習呢?

3、引導幼兒討論具體的做法(起的早、動作快……)以及正確態度(不要都說成是別人的錯,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4、引導幼兒一起學說嘟嘟的那句話:不遲到,真好。

遲到教案篇3

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北師大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遲到》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對於文中出現的易讀錯的字音,大多可通過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讀準。一些生詞也可利用查閱工具書、聯絡上下文體會等方法,在課前初步理解,個別弄不清含義的,可隨著課文深入學習時,再加深認識。

本文及本單元學習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學會正確的面對錯誤,並勇於改正錯誤,不但要讓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導自己今後的行為實踐。因此瞭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長經歷及她後來取得的成就,會更好地激勵學生懂得每一個人在面對錯誤、改正錯誤時,除了有客觀環境的影響與幫助,還要有個人主觀的努力。基於以上目的,在學文前可組織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收集有關林海音的作者資料,瞭解她的生平事蹟及創作成就等,針對資源有限的農村學校,教師可直接提供給學生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教學內容分析:

?遲到》是第九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小時候上學經常遲到,在一個雨天被父親痛打一頓後心存怨恨。後來,在老師的幫助和父親的關懷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從此成了第一個到校的學生。

上學遲到是一個很難完全避免的問題,每一位同學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著名作家林海音在敘述這件事情時,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切身感受和父親的做法、態度細緻刻畫出來,將一個一年級國小生雨天遲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發展,娓娓道來,告訴人們只有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並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長起來。

本文語言平實,條理明晰,有鋪墊,有高潮,有發展,有尾聲,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見真情,讓讀者領悟到了父親對孩子嚴厲而又深切的愛。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這一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那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作者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初步領悟本文前後照應、先總結後分述的寫作方法。

3.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堅持自檢與反思,正確對待錯誤的良好品質。

教學難點分析:

1.概括父親關心我的具體事例,從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親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同學們,你有過遲到的經歷嗎?說說你遲到的原因及你當時的心情。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遲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麼原因遲到了,這些事又給她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齊讀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次瀏覽,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指名回答)

3.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4.師生共同歸納主題性問題:①父親對我的態度為什麼截然不同,這兩種態度說明了什麼?②父親為什麼對我這麼嚴厲?③父親到底是怎樣愛我的?

三、精讀,理解感悟。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帶著問題①,自讀自學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書:很疼、很嚴)

2.語言訓練:將這句話改換語序讀一讀,說說你讀後的不同體會和感受。

①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②我的父親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但是他很疼我。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說從哪些地方你體會到父親對我很嚴呢?

2.指名回答。

(三)學習第3-10自然段。

1.自由讀第3-10自然段,說說你又是從哪兒體會到父親對我很嚴很嚴?(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父親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去理解)(板書:很嚴很嚴)

2.父親為什麼這麼嚴厲地打我?讀文,找出作者的表現說明我該打的原因。(結合課後習題3理解,體會我的心理活動)

3.我捱打最後的結果當然是上學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學,有情有可原之處嗎?

4.有,為什麼父親還是打了,最後又為我送來了夾襖和錢呢?你有過這樣的情況嗎?你的心情如何?此時,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過渡:我的感動不僅僅是因為此,而是韓老師的教育讓我體會到了父親對我的深沉的愛。下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細細品味。

四、佈置作業。

1.反覆朗讀課文。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承上啟下,激發學習興趣。

1.上節課,我們學到我捱打後,還是去上了學。然而,在韓老師要我們靜默時,我聽著,聽著卻鼻子不禁抽搭起來,想要哭。我為什麼會這樣?當時,我都想到了些什麼?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說一說。

2.學生靜思後,指名回答。(體會我在韓老師的引導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理解到父親打自己,是關心自己良好品質的形成,對自己的嚴厲是一種真正的愛。)

二、繼續學習。

(一)學習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讀第13-15自然段,說說父親又是怎樣疼我的?(引導學生抓父親的動作體會)

2.聯絡前文,說說你對父親愛的理解。並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親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這()是他對我深沉的愛。

(二)學習第16自然段。

1.是啊!無論是我的父親很疼我,還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這都是他對我深沉的愛。(板書:深沉的愛)

2.能享受這麼深沉的愛,要是你,你有什麼想法?又決定怎麼做呢?(指名說)

3.帶著你剛才的想法和感受讀最後一自然段。

4.指導感情朗讀。(輕鬆、愉悅、充滿感激)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薰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觀,都源於——(父親深沉的愛),帶著這種體會再讀第一自然段。

2.在頭腦裡回顧一下,作者是怎樣寫讓她感動的生活經歷的?(選取典型事例,有詳有略敘述,前後對比來突出重點;注重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特別是心理描寫來表達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會像作者一樣有讓自己感動的生活經歷,學著作者那樣說一說、寫一寫,與大家分享吧。

四、佈置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8.遲到

很疼 很嚴,很嚴 很嚴

深沉的愛

自我問答:

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經歷,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既要有主觀的努力,也離不開客觀環境對我們的影響與幫助。本文中的父親對作者認識和改正錯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了讓學生感悟出作者如何在父親的嚴厲與慈愛中認識和改正錯誤的這一中心,教師採用了直接插入重點部分,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教學,使學生在對比的體驗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正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明確要求的,要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視學生閱讀的體驗和感受”。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教師注意發揮主導作用,充分的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大膽放手,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多次讀文、勾畫重點、做好批註、交流討論等方式自讀自悟,品味文字的內涵,獲得思想啟迪。同時還注意把“語文天地”中的相關內容整合到了課文的教學中。此外,北師大版教材圖文並茂,教師充分的運用了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進行圖文對照,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喚醒了學生的經歷與體驗。

遲到教案篇4

一、說教材:

?遲到》是鄂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中的第8課。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敘事散文。文章以倒敘方式,回憶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學因賴床而捱打的往事,寫出父親對“我”管教很嚴厲又很疼愛,表達出“我”對深沉父愛的理解和感受。

課文共16自然段,可分五個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總領全文,交代父親既疼“我”,又對“我”管教很嚴。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我”有賴床、上學常遲到的壞習慣,為下文發生的事情作了鋪墊。第三部分(3至12自然段)詳細敘述“我”賴床不想上學而遭到父親痛打一事。第四部分(13至15自然段)寫父親在“我”捱打後來到學校看“我”,為“我”送衣服,並給“我”兩塊錢。第五部分(16自然段)寫“我”從此改掉了遲到的壞習慣,變成一個早起、勤奮的學生。

文中的第三、四部分值得品味,重點寫了兩件事:一是父親發怒打了“我”;二是父親到學校給“我”送衣服、送錢。這兩件事很鮮明地刻畫了一個嚴厲又慈愛的父親形象。因為父親的愛,也因為作者對這份愛的理解,所以才會改掉遲到的習慣,才會有了將來的所為。

根據上述課文特點,以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結合本班學生實際,第二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深沉的愛,瞭解愛的真諦。

3、重點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深沉的愛,瞭解愛的真諦。

2、重點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二、說設計思想:

(一)注重單元目標與課時目標有機結合。

?遲到》是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導讀明確指出:“學習本單元課文,認真品味有關詞句,體會文章中豐富的情感。”在教學中,我緊扣這一目標,適時引導學生品讀體現父親嚴愛與疼愛的詞句,從中體會父親深沉的愛,瞭解愛的真諦,引導學生品讀心理活動的語句,從中感受人物的心理變化。

a)注重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供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而質疑是“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前提條件。年段目標提出“繼續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年段目標以及高語組的小課題“培養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策略研究”,我在教學中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

1、引導學生抓住中心句質疑問難。如第1自然段總領全文,是本文的中心句。通過品讀這一句,學生感悟到這是一個既疼“我”又對“我”管教很嚴的父親。我因勢利導,問:“讀了這句話,你想知道什麼?”我相信我的這一“石”定會激起“千層浪”,學生圍繞這句話一定問:“父親是怎麼疼我的?”“父親是怎樣嚴厲管教我的?”“父親為什麼對我這麼嚴?”“父親到底有多嚴?”等等。

2、引導學生抓住難點質疑問難。通過對第三部分的學習,學生都明白“我”被父親狠狠地打了一頓,可到第五部分時,父親又到學校給“我”送衣服送錢,爸爸的這一舉動肯定會在學生心中打下大大的問號。針對這點,我引導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不解。

(三)透過重點詞句品味,引導學生讀進去,體會情感。

抓住重點詞句解讀是閱讀教學的基本內容。在設計中,緊抓表現父親生氣時的神態、語言、動作方面的字眼,還有“竟”和“居然”兩處句子和相關段落進行品味,引導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1)聯絡上下文。(2)抓住重點詞。幫助學生逐步感受父親的嚴厲,為後面體會“嚴中有愛”作鋪墊。

(四)注重朗讀指導,體現語文特色。

以讀為本為學生真實創設了與文字對話的廣闊空間,在設計中採用了不同形式的讀,而且每一次的讀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突破難點的細讀,昇華情感的引讀,以讀貫穿了整個學習過程,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到了文章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有聲有色的讀文,使學生更多、更直接的與文字對話,使課堂教學回歸了語文教學的本體,體現了語文課的特點,

(五)閱讀中要注重評價。

閱讀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獨特個性體驗的評價,評價的語言要豐富,評價的方式要多樣。不僅要有語言性的評價,還要有非語言性的評價。因而在設計中我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了相關的預設評價,不僅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而且想以此激發其學習積極性。

(六)注重課堂的預設和生成。

學生是充滿情感、富於想象、極具個性的生命體。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不是框定一個僵化的路線,而是以人為本,充分預想課堂中可能出現的每一個問題,設計了幾個不同的板塊。這幾個活動的板塊可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時進行穿插變化。這集中體現在研讀課文的第3至10自然段中具體體現父親嚴厲那幾句話的教學設計上。

遲到教案篇5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3——4日

觀察物件:劉璦寧

觀察內容:

寧寧有段時間沒上幼兒園了,與她的媽媽通話中瞭解到是因為要去繼續對牙齒進行治療。即使寧寧上幼兒園也是經常的遲到。自從幼兒園制定了新的方案,要求孩子在8:30之前都要到幼兒園,班上很多經常遲到的孩子也都能夠抓緊時間,早晨起床不再磨磨蹭蹭,而是聽到媽媽的召喚,馬上穿衣服、刷牙、洗臉、吃飯。

週三的早晨,我去香坊區政府幼兒園參加教研活動,回到班裡,聽說寧寧早晨又遲到了。這次我好好地思考了一下,採取什麼方法才能使總是遲到的寧寧不再遲到呢?這樣她自己也是耽誤了很多學習內容的啊?下午起床後,孩子們都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去遊戲,寧寧也不例外,她在操作區《布口袋連起來》這裡停下來,插好進區卡,開始投入地探索。看到她這樣喜歡這個區域,我想:如果寧寧上幼兒園不遲到,可以讓她擔任操作區的管理員,那何嘗不是一個好辦法呢?晚上離園前,我就對寧寧說:“寧寧,如果過明天上幼兒園你不遲到,老師就讓你做操作區的管理員,好嗎?”寧寧聽後開心地點點頭。

今天早晨,還不到8點就看到寧寧站在班級的門口向我問好。看來我的辦法很見效。寧寧說:“老師,今天上幼兒園我沒遲到!”說完很自豪地走進操作區做起她的管理員。

觀察反思:

看來我的這個辦法很見效,自從實行遲到管理制度後,很多班級基本上已經沒有遲到的孩子了。希望自己班的小朋友也都能夠早早的來幼兒園。上幼兒園多好,吃完早餐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區去遊戲了。區域活動深深地吸引著每一個孩子,希望寧寧這個小管理員能夠把她所負責的區域管理好,上幼兒園再也不遲到了。

遲到教案篇6

教材分析

?遲到》是第九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小時候上學經常遲到,在一個雨天被父親痛打一頓後心存怨恨。後來,在老師的幫助和父親的關懷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從此成了第一個到校的學生。

上學遲到是一個很難完全避免的問題,每一位同學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著名作家林海音在敘述這件事情時,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切身感受和父親的做法、態度細緻刻畫出來,將一個一年級國小生雨天遲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發展,娓娓道來,告訴人們只有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並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長起來。

本文語言平實,條理明晰,有鋪墊,有高潮,有發展,有尾聲,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見真情,讓讀者領悟到了父親對孩子嚴厲而又深切的愛。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個性化行為,它是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實踐活動。閱讀教學的緊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必須重感悟、重積累、重運用。在閱讀實踐中,應堅持以“讀”為主線,以學生的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根據本單元教材特點,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積累,我設計了“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課堂教學,體現學生主體自讀、精思、感悟、鑑賞、共鳴的學習過程,突出“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發展”的設計特色,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這一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那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作者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初步領悟本文前後照應、先總結後分述的寫作方法。

3.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堅持自檢與反思,正確對待錯誤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概括父親關心我的具體事例,從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親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讀文音樂,製作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查閱作者資料。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上學有沒有遲到過?遲到的時候,父母和老師是怎麼對待你的?你怎麼看待遲到這一現象?學生交流。

2.師: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時候就是一個經常遲到的孩子,她寫的《遲到》一文,讓我們瞭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們讀後一定能受到啟發。板書課題。

3.小組交流課下蒐集的有關作者的資料

二、速讀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讀文,邊讀邊想:作者林海音的父親是不是一位好父親?

2.同位互相檢查初讀課文的情況,清除字障、詞障,掃清閱讀障礙,重點檢查是否把字音讀正確、讀流利,教師對易讀錯的字進行檢查。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師:讀了課文,你讀懂了什麼?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全文內容。

引導學生從“主要內容——所寫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讀懂的內容。如,我讀懂了,這是一位對我要求很嚴格的父親,這是一位很疼愛我的父親。教師評價,總結所讀懂的內容是否正確,學生表達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點等。

4.圍繞“上學遲到”這條線索,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全文整理為四個部分。

(1)我有賴床的習慣,恰逢今天下雨,我乾脆不起來了。

(2)父親嚴厲地懲處了我,而結果是,我上學也遲到了。

(3)上課的時候,父親給我送花夾襖來了,我感受了到父親默默的愛。

(4)從此以後,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學生。

5.質疑問難。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情況,提出不懂的問題。

預計可能提出的疑難問題:父親為什麼要打我?打了我為什麼還要給我送東西?……

三、細讀解疑,品讀感悟

1.師:林海音的父親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父親呢?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2~17自然段,標出關鍵句段,體會小海音是如何犯下這個錯誤的,她又是如何對待這個錯誤的,父親是什麼態度?

2.小組合作學習

(1)帶著問題自主閱讀。運用以前學過的“前後聯絡、品詞析句”等方法進行閱讀,思考“質疑”中提出的問題。

(2)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師巡視、引導、點撥。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以引導點撥,力求讓學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時引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第二課時

一、彙報讀文、自學情況

1.解決第一個問題:從哪兒可以看出父親打我很狠?

師:你從哪兒能讀出父親打“我”很狠?請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段落、語句,仔細體會。

(1)課件出示:“爸氣急了……我捱打了”

a.生讀,標出表示打的動作、聲音的詞語:拖起來、抄起、倒轉來拿、一掄、咻咻,體會父親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b.師:父親在盛怒之下,抄起雞毛撣子倒過來拿,高高的一掄,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面板上,她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帶著感情讀讀這句話。

(2)課件出示:“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車裡……我是怕同學們看見了要恥笑我”

a.師:當小海音哭泣著坐在車上,檢查著紅腫的傷痕,她是多麼傷心,多麼難過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b.師:難過之餘,小海音還要把傷痕遮起來,她怕同學看見了會恥笑她。她是多麼委屈呀!再讀

c.師:傷痕刺痛著小海音,當她再次注視著這些紅腫的傷痕,不禁想到,別人家的爸爸像寶貝一樣寵著孩子,而她的爸爸竟然下手這麼狠,她真是有些怨恨父親了。再讀

2.解決第二個問題:父親為什麼要出手這麼狠地打我呢?

(1)師: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交流,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課件出示:“等一下,媽媽進來了。……居然有勇氣不挪動”

a.生讀,體會以前小海音就天天遲到,今天因為下雨,竟然不想上學,要逃學了,這些表現讓父親忍無可忍。

b.生再讀,抓住關鍵的字詞體會,父親為什麼會狠狠地打我?

嚇了一跳——說明太晚了,太不像話了。

硬著頭皮——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可還在找藉口。

居然沒挪動——知道一個字的命令可怕,還不挪動。

(2)師:嚇了一跳的媽媽來催促小海音去上學時,她提出了不上學的要求,爸爸瞪著眼,讓小海音快起時,她還在硬著頭皮為自己找藉口,明明知道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還是沒挪動。同學們猜一猜,小海音當時可能是怎樣想的?

(3)師:是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這麼小的孩子,沒什麼吧?可父親為什麼還要狠狠地打她呢?體會:因為“我”的表現太令人生氣,更因為父親怕“我”養成壞習慣,所以才會狠狠的打“我”。再一起來讀這段話,邊讀邊體會父親的良苦用心。

(4)師:小海音捱打了,她委屈,她生氣、她怨恨,她不解,那麼她究竟該不該捱打呢?請大家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說服力的句子,來談談你們的觀點。

學生的觀點可能有兩種:

a.不該打

——這麼晚了,等起來,洗臉,扎辮子,換制服,再走到學校去,準又是一進教室就罰站在門邊,那罰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同學們的眼光會一個個向你投過來,小海音會多麼害羞呀,這是多麼難為情的事啊。

——爸爸是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車去,或許還來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許。

——還要被媽媽打扮得穿著肥大的夾襖,拖著一點也不合腳的大油鞋,舉著一把大油紙傘,一路走到學校去。

b.該打

——每天都遲到,要是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那還了得?該打。

——媽媽都催促過了,還賴在床上,該打。

——爸爸那麼嚴厲,生氣地發出好幾次命令,她竟然連挪都不挪一下,該打。……

3.解決第三個問題:打了我為什麼還要給我送東西?

(1)師:父親狠狠地打了小海音,後來又趕到學校來給她送東西,這又是為什麼呢?找出課文中描寫父親給“我”送東西的段落讀一讀。思考:父親打了“我”,為什麼還來送東西?

(2)生讀,交流。

下過雨,怕我凍著,沒吃早飯,怕我餓著,所以父親給我送夾襖和銅板……

(3)師:當父親聽著我痛苦的哭號,當父親想起我紅腫著的傷痕,哪裡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親,帶著夾襖和銅板來了,帶著他深深地關愛來了,可見到“我”了,卻什麼也沒說,只是默默的看著“我”穿上夾襖,輕輕的地給“我”兩個銅板。這就是父愛,無言的父愛,如山的父愛,深沉的父愛。此時此刻,那個剛剛還因為捱了父親的打而委屈、生氣、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面對著父親,會說些什麼呢?

(4)學生交流。

(5)師:這段刻骨銘心的往事,改變了作者,那個每天早晨都遲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門前等待校工開柵門的早到女孩。小海音能發生如此的變化,受父親的影響很大,除了父親的影響,還有別的什麼原因嗎?你是從哪裡感受到的?

引導學生體會:教師的引導、自我認識與反省

二、配樂朗讀,昇華主題

1.師:因為小海音讀懂了父親這份厚重的愛,所以她才會有了從遲到到早到,甚至來不及吃飯也要趕到學校的變化,然而改變的又何止是這些呢?由此改變的還有小海音的未來和人生。

2.師生合作感情朗讀課文。

3.師:學完課文,用一句話談談你的感受,來表達你此刻的心情。

三、聯絡現實,拓展學習

1.師:這篇課文是林海音《城南舊事》中的《爸爸的花兒落了》的節選,就讓老師帶著大家一起走進原文。發放材料《爸爸的花兒落了》,學生閱讀。

2.課前大家查閱了有關林海音的資料,關於她後來的發展,同學們瞭解多少呢?

師補充敘述林海音的文學成就,課件出示:

林海音在她70多歲的時候曾經說過:“我七十多歲了,一生經歷的事不少,但這件‘遲到’的事,對我應當是刻骨銘心的,如果爸爸影響了我,我又影響了讀者,該是一件多麼好的事!”

(1)體會林海音後來能取得文學方面的巨大成就是與父愛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2)訓練語言表達:能不能用比喻的方式說說你對父愛的認識?

父愛如山,父愛如大海,如陽光、月光、春風、春雨……

3.師:讀了這篇文章後,老師還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那就是面對錯誤,要勇於改正自己的錯誤,不能找藉口給自己的錯誤進行辯解和推脫,也不能去指責別人幫助你的方式。在學習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認真、冷靜地去看待錯誤,虛心地接受和認真地改正錯誤,把缺點變為優點,這才是最重要的。

四、佈置作業

1.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寫一件自己和父親之間的故事。要求寫出父親充滿愛意的語言、表情、動作,寫出你是怎樣在父親的關懷、支援、鼓勵、鞭策下成長的。

遲到教案篇7

設計意圖

故事是人皆喜歡的,是幼兒接觸最多而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種重要手段,開展故事教學對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幼兒園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活生生的形象來反映思想情感的藝術形式。通過故事讓幼兒逐漸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什麼行為是對的或是不對的。

教學目的:

1.能根據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大膽想象,編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2.能用較清楚。連貫的語句大膽發言。

3.懂得關心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

教學準備:

1、故事圖片一幅。

2、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1.故事匯入

師:“美麗的小樹林裡,住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你們看,這是誰的家?(小兔的家)今天是兔媽媽的生日,邀請了許多朋友到家裡來做客。她對小兔說:‘孩子,幫媽媽去買生日蛋糕,好嗎?’小兔子高興地說:‘好的。’說著,拿過錢飛快地跑出了家門。

一會兒,兔媽媽請的客人都到齊了,大家一塊等著小兔回家。可是大家左等右等,還是沒見小兔回來。呀,小兔在路上會發生什麼事呢?兔媽媽可著急了。”

2、討論、構思故事的中間部分

請小朋友幫兔媽媽想一想,小兔在路上發生什麼事?

提示:想一想,小兔在路上會遇到誰?發生什麼事?(可能是危險的事,也可能是有趣的事)

小兔是怎麼做的?(誰幫助了小兔子或小兔子幫助了誰?……)幼兒討論。

3、幼兒講述。

讓幼兒四個人為一組進行講述,在小組講的基礎上推一名代表進行在集體面前的講述。

4、教師講述故事部分。

“剛才,小朋友幫兔媽媽想出了許多小兔在路上發生的事情,過了很久,小兔子終於拎著蛋糕氣川吁吁地回家了。兔媽媽又生氣又心疼地問:“你到哪兒去了?為什麼那麼晚才回來?”小兔子難為情地低下了頭,你們想知道小兔在路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聽小兔自己是怎麼說的。”聽錄音。

5、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兔媽媽聽了小兔子的話,她會責怪小兔子嗎?

兔媽媽和客人都誇獎小兔子能為別人著想,是個好孩子。”

6、請幼兒給故事取題目。簡單評價。

活動反思

愛聽美妙的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幼兒最易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活動意義是多方面的。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種重要手段,開展故事教學對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要真正發揮這些作用必須採取恰當的方法、遵循正確的原則。

看圖講述具有培養觀察、思維、語言表達三種能力的綜合作用,但最終表現形式為講述——語言。如何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呢?教育過程是師生互動作用的過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幼兒的主動學習,指出幼兒的教育作用更為明顯,它需要幼兒主動地去觀察圖片,然後,積極地思考,再主動用語言進行講述。

一、開放式提問的運用,激發幼兒的多向思維

故事是幼兒接觸最多而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愛聽故事是幼兒的天性,在枯燥無味的看圖講述中滲入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講述的興趣。依照《綱要》精神,運用教育新理念,打破傳統看圖講述的教育方法,使幼兒在以自己為主體的和諧、寬鬆的環境中,大膽自主地投入活動,得到發展。故事“小兔為什麼遲到”的內容比較簡單。在活動過程中,就多處運用了開放式的提問,如:猜猜小兔為什麼來晚了?它的蛋糕又到哪去了?一個接一個的開放式提問緊扣主題,激發幼兒的多向思維,逐步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大膽猜想,能很快融入故事情節中,這樣,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為幼兒提供了寬鬆的語言活動氛圍,實現了良好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幼兒在回答問題時能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使幼兒真正成為了語言的主動建構者,促進了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幼兒的積極參與,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

從活動效果看,本次活動幼兒注意力集中,語言講述流暢,層次分明而又銜接自然,孩子們在興奮中開始,在全身心投入中進行,興致勃勃中結束。不過由於一個課時的時間短暫,個別幼兒單獨講述的機會少,這就需要課後加以延伸,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單獨講述,還可以考慮創新式拓展,引導幼兒根據圖片線索,創編一定的故事情節,並且進行表演。

本次活動孩子們通過自主地學習,不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鍛鍊了語言的發展力,孩子的興趣也經歷了萌芽到高長的過程。但是最大的缺憾是自身的語言不夠簡練,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去揣摩、去錘鍊自己的語言。

在豐富知識的同時,故事教學還可以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幼兒在聽故事時,會在感性認識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和評價。雖然這樣的思考是初步的,結論甚至是幼稚的,但對於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卻是有意義的。此外,幼兒的知識越廣泛,想像也就越豐富。可見,故事教學是激發幼兒大膽想像、啟迪幼兒智慧的有效方式。組織兒童故事教學,可以將情景遊戲、課堂表演、口語交際、環境沉浸等多種形式貫穿於教學中。

標籤:教案 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