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幼兒角色扮演活動教師反思總結5篇

  幼兒角色扮演活動教師反思總結5篇

給孩子充足的時間整理和收拾玩具。我們要從小就要培養孩子收拾物品的習慣。我們要讓孩子從小養成有職責收拾自我玩具的好習慣,一個好習慣能讓孩子將來受益終身。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幼兒角色扮演活動教師反思總結資料,提供參考,歡迎閱讀。

幼兒角色扮演活動教師反思總結5篇

幼兒角色扮演活動教師反思總結一

角色遊戲是幼兒遊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玩角色遊戲中,我們要學會細緻地觀察,隨時發現孩子的需要,引導孩子把生活中的各種經驗遷移到自我的遊戲中,再經過分享和同伴溝通,在相互模仿中互相習得,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遊戲的發展和自身交流水平的提升。

每個區域的活動設定還要注重遊戲和遊戲之間的串連。比如在角色遊戲中,去銀行取錢,娃娃家的爸爸媽媽能夠去超市給娃娃購買生活用品,然後帶娃娃去理髮或者去壽司店;有的家庭裡來了教師客人,缺少水果,幼兒會協商安排留媽媽在家招待客人,讓爸爸去超市購買水果,還能夠帶寶寶去理髮做髮型,把客人招待的好好的,孩子自我內心在獲得了當爸爸媽媽的滿足感的同時,也懂得遊戲中的相互協商和溝通的重要性,還學會怎樣尊重教師和招待客人。

角色遊戲中還發現了以下幾點小問題:

一、材料的準備和添置,我觀察到孩子一般玩了一段時間的角色遊戲後,如果沒有新的東西投入就會對這個遊戲失去興趣。針對這種情景,我們要及時更新遊戲的資料和材料,讓孩子們對遊戲充滿興趣。

二、給孩子充足的時間整理和收拾玩具。我們要從小就要培養孩子收拾物品的習慣。我們要讓孩子從小養成有職責收拾自我玩具的好習慣,一個好習慣能讓孩子將來受益終身。

三、遊戲活動中要引導孩子多動手操作,區域之間要有關聯性。

像我們壽司店會供給半成品讓孩子動手操作,隨後再賣給顧客;

理髮店也會引導幼兒設計新的髮型,裝扮顧客。

建構區我們會給幼兒供給圖紙,讓幼兒根據圖紙進行搭建。

開心農場裡我們準備各種時令的蔬菜水果,孩子們自我動手種植,成熟後再拿去超市進行販賣。

四、遊戲活動中,活動紀律不容忽視。另外在遊戲活動情境中交流時,要讓孩子們學會輕聲說話。對於有些孩子我們也要注重其心理情景,比如有的孩子當天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這也會影響到他們在角色遊戲中的情緒。教師也要適當理解孩子的心境,不能勉強孩子做自我不願意做的事情。

最終關於今後我們該如何指導幼兒園的幼兒進一步的完好角色遊戲,關鍵在於教師要以準備者,啟發者,支持者和參謀者的身份去幫忙孩子,支援孩子,讓孩子充分發揮遊戲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要評價角色遊戲是否趣味,就要看這遊戲是否能吸引孩子,關鍵我們要看孩子是否下次還想玩這個遊戲。此外,我覺得以後我們還要注重對幼兒在遊戲中的評價方式。評價方式應當是多形式、多層次、多維度進行的,恰當、及時的評價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幼兒經過展示、講述自我的活動過程,與同伴、教師之間互動交流,既在同伴面前展示了自我,讓同伴對自我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又是一個相互交流、提高的過程。引導幼兒參與遊戲評價,也是對幼兒活動的一種認可,幼兒才能從中獲得自信,獲得成功的與他人交往、與他人合作的社會性的意識傾向,並在不斷的迴圈中得以逐步的發展成熟。

經過這次角色遊戲的觀摩,相信我們教師今後再開展角色遊戲活動時,幼兒和教師都會有很大的提高的。

幼兒角色扮演活動教師反思總結二

角色遊戲是應幼兒角色模仿、扮演的需求而生的遊戲,豐富、適宜的材料能夠更好地支撐他們的遊戲,讓他們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的生活經驗。由於帶給了一些恰當的材料,在本次遊戲中能夠看出幼兒遊戲的熱情,部分幼兒完全進入遊戲角色。如:醫院裡面的分工明確,一名護士掛號,其他醫生分別進行身高、體重和牙齒的檢查,顧客按照流程圖一項一項有序體檢。同時,幼兒也能根據帶給的材料創造性地變出新的玩法,如:鮮花禮品店的員工利用禮品盒開展“抽獎”的遊戲來吸引顧客。

同時也能看到遊戲存在的不足:

1.增加標識性材料,彰顯材料的標識作用。

在幼兒的角色意識還不夠強時可能出現角色爭搶的行為,針對這樣的狀況能夠帶給一些標識性的材料,幫忙幼兒明確自我的角色,如:在小劇院帶給掛卡,讓工作人員明白自我具體的工作分工;在鮮花禮品店增加角色分工的標識,將製作鮮花和買賣鮮花的人員明朗化。

2.增加暗示性材料,突出材料的暗示作用。

適當暗示性材料的帶給能夠增強遊戲的情節,避免勞動力的消耗。如:在小劇院中,能夠帶給“開場”和“休息”的牌子,讓顧客明白小劇院的作息時間,讓小劇院遊戲貼近現實生活。在美味點心店中增加印花圖案,模仿超市的促銷環節,給幼兒心理上的暗示。

幼兒角色扮演活動教師反思總結三

娃娃家是學前幼兒最喜歡並善於模仿學習的角色遊戲。2-3歲的孩子在遊戲的表徵水平大都是停留在擺弄玩具上,進入小班後,為了豐富遊戲的清景,我們增加了角色的扮演(如:爸爸、媽媽、姐姐、寶寶等),孩子們十分的感興趣。

區域活動開始了,瑞瑞和小李在娃娃家玩,只聽見“哇”的一聲,我趕緊走過去一看原先是瑞瑞哭了,我問:“瑞瑞你怎樣了?”瑞瑞:“他搶我的煤氣灶。”小李大聲說:“我沒有煤氣灶怎樣燒菜呀!”說著也快要哭出來了。我趕緊讓他們放下手中的煤氣灶,問:“你們今日在娃娃家裡做什麼?”“我當爸爸,我當媽媽”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那你們的爸爸媽媽在家裡是不是也像你們此刻一樣搶東西呀?”他們倆個直搖頭。“對呀,爸爸媽媽是一家人,要相親相愛,你們今日當的是爸爸媽媽,所以也要相親相愛,相互謙讓好嗎?”他們倆個聽後使勁的點了點頭。然後小李把煤氣灶遞給了瑞瑞,說:“家裡媽媽做的飯最好吃,你今日當媽媽,你來做飯吧。”

反思:我班幼兒進入小班團體生活才一個月,大多數初次接觸角色遊戲,所以很喜歡扮演其中的角色,異常喜歡當爸爸媽媽。可是一旦他們真正玩的時候有經常會忘記自我扮演的角色,於是就出現了“爸爸”和“媽媽”爭奪東西的場面。

指導策略:在遊戲中,教師應當經常提醒幼兒,生活中的爸爸和媽媽是怎樣做的?寶寶又應當怎樣做?寶寶可不能夠碰煤氣灶?爸爸和媽媽能不能搶東西?相信多一些這樣的引導孩子間的爭搶行為會慢慢減少。

幼兒角色扮演活動教師反思總結四

開學了,我們班的孩子們都成了中班的“哥哥”和“姐姐”,這個稱號使得他們感到自豪和驕傲。每一件事情,孩子們都想去嘗試著做,進取地參與,甚至還模仿大人般照顧同伴。

有一天,角色遊戲正在進行中,一群小小班的孩子散步走進了我們的活動室。只見有幾個哭鼻子的幼兒專注地看“司機”為“顧客”解難,而忘記了哭泣。我想:我班的孩子既然渴望模仿大人,而小小班的孩子又被我們的遊戲吸引,我何不鼓勵班上的“哥哥姐姐”去帶著“弟弟妹妹”一齊遊戲呢?

遊戲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班的孩子異常投入,並且,也很有“大人”的感覺,有的教弟弟妹妹怎樣做病人;有的帶弟弟妹妹到娃娃家做客;有的手牽著手從這個遊戲角玩到那個遊戲角。而弟弟妹妹呢,他們雖然不明白是怎樣一回事,可是居然不哭也不鬧,跟隨在哥哥姐姐的身邊。

活動結束的時候,我班的孩子還有禮貌地向弟弟妹妹說“再見”,並且主動地送他們回到教師的身邊。當我和班上的孩子交流活動經驗的時候,他們都興高采烈地談起自我的感受,有的說:“弟弟本來不願意和我玩,之後我說了‘請’字,他就願意玩了。”有的說:“我牽了兩個妹妹去看病。”還有的說:“那個弟弟害怕打針,於是我叫醫生輕輕打,不能用力。”我聽了笑著問:“你們喜歡和弟弟妹妹一齊玩遊戲嗎?”孩子們一齊高興地說:“喜歡,很喜歡!”話語問我感受到了孩子們的歡樂。

一次無意的混齡遊戲,使我感受到了班上的孩子確實在長大,確實懂事了很多,並且,一幅幅其樂融融的遊戲場景讓我看到:當孩子們擁有了一個比原先更為豐富的遊戲場所時,他們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會有進一步的提升,他們的交往本事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幼兒角色扮演活動教師反思總結五

今日,快餐店區域活動時,我以顧客的身份來到快餐店中和其他小朋友一齊選擇食物。這時,快餐店的“售貨員”十分熱情,為我介紹她們那裡的“食物”:有漢堡包、各種飲料、冰淇淋、三明治等等好吃的東西。幾個“顧客”都你選這個我選那個,弄得售貨員不明白先聽誰的好。

當我問到有沒有“點餐單”時,售貨員們回答我:“沒有”。孩子們問我:“什麼是點餐單?”我還沒說話,一位小朋友說:“就是飯館點菜的那個。我和爺爺奶奶去飯館吃飯就有那個東西!”我說:“對呀!就像一本小書一樣的東西。上頭有很多好吃的東西。”“沒有。沒有!”售貨員說。“那我們怎樣點呢?”一位“售貨員”對我們說:“你們看著那裡。”邊說邊指指架子上的東西:“想要哪個就指指唄!”

由於沒有“點餐單”,我們只好看著想要的東西來點一點。很是不方便。

分析:

在平時的區域活動中,大家的操作活動都有些模式化了。遊戲的資料、材料在段時間內很少有變化的。綱要和指南中都提到:教師要滿足幼兒多方面的發展需求,引導孩子們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儘管有興趣,可是也是沒有什麼創新。經過這次以角色的身份深入到孩子中去,瞭解孩子的興趣和需求,發現問題,幫忙幼兒解決問題,在遊戲中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和需求,思考如何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在與孩子們共同動手創設遊戲環境、準備材料、滿足需求的過程中,使孩子們的主動性、創造性、自信心等進取的自我意識得到了發展,動腦動手解決問題的本事、交往本事得到了提高。這種孩子的興趣、需求不斷得到滿足的遊戲才有活力,才能促進幼兒發展。

指導與調整:

此刻,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十分的豐富,想法也跟著開闊起來了,也很有創意。當教師提到“食譜”時,幼兒就會聯想到飯店裡的“點菜譜”。雖然當時沒有現成的東西,幼兒也能經過自我的方式來解決好問題——看著食物來點一點。儘管這個解決方式很簡單,但也說明幼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本事了。可是經過實際活動來看,幼兒看著東西來點餐,的確有些不貼合實際生活。於是我們調整了材料的投放,增加了點東西的“選單”,這樣既拓展了遊戲的資料,又方便了幼兒對材料的整理。讓活動更有秩序的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