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大班幼兒越來越喜歡動手操作,進行簡單的對比、分類、估量、判斷等活動,對周圍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輕重、大小感興趣,喜歡嘗試比較。下面是本站和大家分享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總結資料,歡迎參閱。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總結一

活動設計背景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越來越喜歡動手操作,進行簡單的對比、分類、估量、判斷等活動,對周圍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輕重、大小感興趣,喜歡嘗試比較,。針對這個特點,因此,我設計了數學活動:比輕重,讓幼兒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並通過目測、手握等方法判斷物體的輕重,發展感知與判斷能力。

活動目標

1.學會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能正確判斷並用通順、完整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3.體驗採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與成功感。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能正確判斷並用通順、完整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活動準備

1.小熊、小兔、小鴨子毛絨玩具各一件;蹺蹺板;電腦課件。

2.每人一個學具筐,裝有大小不同的木製積木兩塊,大小相同的玻璃球兩個,棉花球一個,小磁鐵一塊,兩個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適量的水。

活動過程

1.情景匯入。

利用蹺蹺板和毛絨玩具創設動物樂園的情境,並進行演示。啟發幼兒用目測判斷的方法比較小動物的重量,說出幾個小動物中誰最重、誰最輕、誰不重也不輕。通過目測的方法判斷輕重,生動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導人了活動,又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2.多種材料的探索。

引導幼兒充分運用學具進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

(1)任意選擇兩件物品,感知並發現有的物品輕,有的物品重。放在手裡掂一掂,說一說有什麼感覺。(有的東西重,有的東西輕。)

(2)比較大小不同的木製積木,瞭解大的積木重、小的積木輕。

(3)比較同樣大小的玻璃球的輕重。

(4)發現同樣大小的棉花球與玻璃球,棉花球輕,玻球重。

(5)比較大棉花球與小磁鐵,幼兒比較後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輕,小磁鐵重。

3.生活中的運用。

為幼兒提供兩個完全一樣的水杯,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1)先比較、判斷兩個水杯的重量。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體驗通過多種思維方式改變物體輕重。

教師引導幼兒比較生活中兩個一樣的水杯的輕重,將活動引入生活,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比較時,通過幼兒探索如何將兩個一樣重的杯子變成不一樣重、不一樣重的杯子變成一樣重,調動了幼兒思維的創造性,而對於思維品質的培養是大班數學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標。

通過前面的活動,幼兒對輕重有了感性的認識,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經驗,挑戰幼兒思維,通過對天平中不同的西瓜與梨,同等重量點燃著的蠟燭,皮球與融化冰塊的比較,為幼兒探索比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得幼兒在爭辯中,思維進一步啟用並得到拓展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體現了尊重幼兒的發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與活動的主體這一教育思想。[.來源屈.老師教案網]活動一開始,教師以遊戲的方式引入活動,選用壓蹺蹺板這一生活場景,使幼兒在輕鬆自然的氛圍中對比較輕重產生了興趣。接著,教師引導幼兒比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過對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較,進行多角度順向與逆向的提問,激發了幼兒積極思考,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整節活動設計緊湊,環環緊扣,幼兒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過程中,比較了物體的輕重,體驗了採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

總結二

設計背景

前幾天,為了使幼兒對10以內的數正確認讀、學會數數及感知數的大小,認識數字在生活中的意義。在複習兒歌等舊知識的同時引入新課,讓孩子在輕鬆熟悉的氛圍中展開學習,使孩子們的學習活動具有連貫性,數學課上的聲情並茂,氣氛活躍,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活動目標

1、這個確認都是10以內的數字。

2、學會點數、能夠感知數字的大小。

3、讓他們理解數學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把孩子們的思路從舊知識引導向新知識,讓孩子們在複習和參與過程領會到新知識。

2、組織好學生,適時新增新內容,讓孩子從容愉快接受新知識。

3、防止有的孩子應注意力分散而導致只複習了二兒歌,而忽略了心知。

活動準備

我準備了16張幻燈片,鴨子的大小、神態、顏色各不相同,並對每一張精心挑選、最後製作成圖片;準備《數鴨子》、《數字歌》碟片;預設上課時間的分配,設計過程引導語。

活動過程

前幾天,為了幼兒對10以內數的認讀、數數及數的比較,我設計了一節名為《數小鴨》數學課。根據教學意圖,我設計了教學活動流程:首先,在兒歌《門前大橋下,遊過幾隻鴨,快來快來數一數……》音樂以及老師的語言引導下,激發了孩子們的熱情。然後進入教學主題逐步出示鴨子由少到多的場景(每張圖片至少兩隻鴨)圖片,每張圖片教學模式,幼兒認識小鴨子,說出小鴨子的顏色、大小;和數量,大家一起數,按數拿取相應的物品。圖片出示數字,表揚數對拿對的幼兒。比較畫面兩種顏色的鴨子多少,體會數字誰比誰多多少,誰比誰少多少;模仿《我愛我的小動物》創編歌曲,如:我愛我的小鴨子,小鴨有幾隻,有X只,有X只,小鴨有X只。最後,幼兒念數字兒歌“1像鉛筆能寫字、2像小鴨水上游、三像耳朵能聽話??????”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進入活動,初始如我所願,教學效果非常好,幼兒對活動很感興趣,雙邊活動很活躍,但是隨著教學內容的推進,活動已經進行了25分鐘左右,所有幼兒雖然興趣很濃,但我發現課堂紀律已有些難以掌控,而我的圖片教學內容安排還有近一半沒有實施。我知道,我不得不臨時減少教學內容和活動程式,結果,這堂我精心準備了一個星期的圖片活動課以我的不盡人意而結束。

中班幼兒活動不能超過30分鐘,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節課不算是一節完整、成功的課。而這一切都源於我的難以取捨。根據我的目的,我用了大量的時間製作圖片。

主體部分我弄了16張幻燈片,鴨子的大小、神態、顏色各不相同,我想把它作為引起幼兒學習興趣的一種手段,我也曾懷疑內容的過多,但面對每一張精心挑選、製作的圖片,真的捨不得去掉那一張,測試了幾次,覺得差不多能完成。而事實證明,幼兒的興趣的確很濃,但由於圖片的過多而導致了整體教學活動效果不佳。如果圖片在8張左右,只要全面覆蓋1-9數字的教學,個別數稍有側重,完全能按意圖進行,那一定是一節完美的課。這次的活動,雖然失敗了,但我收穫的卻很多,尤其是:取捨是一種智慧,善於取捨,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