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兩小兒辯日教案一等獎6篇

教案是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水平預先撰寫的文字載體,熱門的教案不僅在寫的時候要注意邏輯思維,寫作之後更要反覆琢磨內容。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兩小兒辯日教案一等獎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兩小兒辯日教案一等獎6篇

兩小兒辯日教案1

教學設想

一、這兩篇短文都可以當作故事略讀,粗知其意即可,不必深究。按:《兩小兒辯日》屬於寓言體裁,蓋莊子·列子之文常假託孔子言事說理,非真有其事,而所寄寓之理又較深(張湛注《列子》,對此節的註文是:“所謂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二童子毀笑,未必不達此旨,或互相起予(啟發)也。”)不宜講給學生聽。《樂羊子妻》是史傳,乃實有其人,課文節選的是本傳的前半部,記此人以正言規勸丈夫;其後,有盜欲犯妻而劫其姑,妻引刀自裁,太守賜以“貞義”二字,內容比較複雜,也不宜講。總之,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避難擇易。

二、雖略讀,誦讀仍當照常進行,只是無須從頭到尾字字照讀,可以有選擇地讀。這兩篇短文的精彩部分是人物對話:《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的對話(含轉述)共87字,《樂羊子妻》中妻的兩段話共94字,合計181字,都宜於誦讀,用一節課可以背下來,不會增加學生負擔。

三、教師講解的重點可以放在詞語上。生僻字較多,古今義不同這是本課的難點。解決這個難點可分兩步走:(1)在讀課文的過程當中粗講幾句,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2)讀完兩篇短文後帶領學生整理詞語,該補講的再補講。

四、課文內容用不著詳細分析,學生能多少說出一點體會就行,不必歸納主旨,不必把某些觀念強行灌輸給學生。寫作方法也不用專門講,但《樂羊子妻》的兩段話都是說理,講講說理的方式(援引和比喻)可能有助於記誦。

教學內容和步驟

A(適用於一般水平)

可根據B式略加改變。要點是:

1.學生誦讀前加教師領讀;

2.只背誦《樂羊子妻》的兩段話,指導誦讀可從簡;

3.“積累詞語”一項內容可適當減少,解詞無須徵引。

B(適用於較高水平)

兩小兒辯日

《列子》

一、解題。

此題系編者所加。“辯日”,意思是關於太陽(距地遠近)的辯論。按這類命題須觀文而後會意,例如,屈原對自然界、歷史傳說等提出170多個問題命名為《天問》;柳宗元對這些問題逐個作了回答,命名為《天對》。這僅供教師參考。

二、教師範讀並疏通文義。

可以先讀後講,也可以邊讀邊講。下面是講解要點:

①“而日中時遠也”,如果完整地說,該怎麼說?(“遠”前加“去人”二字。)文言文中常有這種省略方式,被省略的字眼可從上下文去找。

②“一兒以日初遠”中,也有省略,“初”後省“出時去人”四字。按:好幾位專家都認為此句當作“一兒曰:‘我以日……’”’,才跟上下文協調一致,且有文獻資料可證。這不要講給學生聽。

③“遠者小而近者大”,說的是視覺印象,即遠的看起來小,近的看起來大。

④“及其日中”,許多文獻資料證明,“其”是傳寫中竄人之字,“其”指“日”,“其日”一義重出。這要講,不講學生可能難解文義,指出“其”字多餘即可。

⑤“近者熱而遠者涼”,這是就觸覺而言,近的覺得熱,遠的覺得涼。

三、誦讀練習。

先齊讀全文兩遍,然後指導學生背誦兩小兒對話部分。

前兩句說的是兩種相反的觀點,都用肯定的語氣讀;後兩句說的是根據,有為自己辯護兼駁斥對方的意思,都用反問的語氣讀。

“我以”“一兒以”“此不為”之後,須作停頓。

“大如車蓋”重讀,“則如盤盂”輕讀——使有對比色調。

“滄滄涼涼”輕讀,“如探湯”重讀——同上。

自由練習誦讀,能大體成誦即止。

四、說啟示。(略講)

1.從兩小兒的辯論可以看出什麼?(注意觀察周圍事物並思索其中的道理)

2.“孔子不能決”說明了什麼?(天下之理,人不能盡知,應當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強不知以為知。)

兩小兒辯日教案2

一、談話匯入

1、你們知道孔子嗎?(簡單介紹孔子)

2、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孔子又說過看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說從這個人的所作所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那麼孔子是不是這樣做的呢?

3、板書課題,解釋課題,他們到底在辯論什麼?

二、讀通課文

1、試讀,將讀不準的字音畫出來。

2、報名,分小節讀。

三、精讀課文

1、出示掛圖或放映影片,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思考他們在辯論什麼問題。

2、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註釋自由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後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來讀。

3、組織交流。結合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點撥。

4、背課文,複述故事。

四、研讀課文

1、為什麼兩個小兒會有不同的看法,引導學生結合課前蒐集資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說些什麼呢?現在我們就來練習表演《新兩小兒辯日》。

3、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小組合作創造性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4、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作評委,結合學生的評義,教師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學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加點撥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5、教師就抓住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瞭解孔子為“萬世之師”的道理,而不能讓學生錯誤理解為被兩個孩子的問題難倒。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六、指導學生有韻味背誦。

兩小兒辯日教案3

教學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言文故事,第一課時主要是瞭解作者孔子的生平,學習本文的生字,讀準字音;第二課時重點分析課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以表演的形式複述這個故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的生字。

3、情感目標

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以表演的形式複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以表演的形式複述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一共講了哪幾個人物 (孔子,兩個小孩)

二、介紹資料,瞭解背景知識。

1、孔子是什麼時候的人

學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學生乙:孔子從小生活在貧困之中,與寡母相依為命,學會了幹不少卑賤的雜活。後來做過委吏(管倉庫)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魯國叔臣季氏賞識,做了魯國司寇,才進入大夫的行列。

學生丙:孔子熟讀古代文獻典籍,並整理好向弟子傳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學在官府的狀況,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為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開了先河。

三、初讀課文,糾正字音。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解決。

2、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四、學生字

1、分小組學習生字。

2、交流彙報。

第二課時

一、匯入課文。

同學們,平時你注意觀察過太陽嗎 說說你的觀察結果。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句意。

1、學生對照註釋,自學課文,並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組學習,交流學習成果。

3、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解釋。

第一自然段: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1)遊:在這裡指遊歷說服,走訪各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2)小兒:小孩。

(3)其:指兩個小孩辯論,爭論這件事。

(4)指名讀這一段話,試著說說這段話的意思。

(孔子東遊,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便問他們為什麼爭論。)

第二自然段: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午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1)第一個孩子的想法是什麼 讀一讀原文。

(2)始出:剛剛,開始升起來。

(3)也:語氣助詞,表示判斷成解釋的語氣。

(4)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個孩子的看法。(他認為太陽剛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遠。)

(5)再說說第二個孩子的想法。(他認為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遠,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個孩子為什麼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中午時離人遠 讀一讀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這。乎:助詞,表示疑問,跟嗎相同。

(3)說一說他有這樣看法的理由。(太陽剛初升時大得就像車蓋,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盤盂,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

(4)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1)第二個孩子為什麼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遠,中午時離人近

(2)說說他有這樣想法的原因 (太陽剛初升時陰陰冷冷,到了中午太陽熱得就像把手伸進熱水裡去。這不是離著近的熱,而離著遠的涼嗎 )

(3)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為:說。

(2)說說最後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得多呀 )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複述課文內容。(一個演孔子,兩個演小孩兒,一人當旁白。)

兩小兒辯日教案4

教學目標

(1)瞭解兩小兒辯日的故事內容。

(2)積累一定的文言詞語。

(3)學會有計劃地整理所學的知識。

教學重點

1、文意的疏通,文言詞語的積累和文章蘊含意義的挖掘。

2、如何對待身邊的事物和評價身邊的人。

3、瞭解有關太陽和地球之間的關係的天相知識。

學習內容

整體感悟

中華民族是人類歷史上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最早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人們的思想不但進步,不斷成熟。他們不斷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並隨時以豐富多彩的文學樣式記錄下自己對身邊世界的思考。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個大學問家。可是,大學問家也有遭尷尬的時候。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文章充滿了思辯的智慧和冷靜的思考。《兩小兒辯日》記載了兩小兒對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的辯論,告訴我們要敢於探究,並客觀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全文自然形成三大塊:

第一塊:見兩小兒辯鬥。作者把兩小兒辯鬥的故事放在孔子東遊列國的途中,暗示讀者:孔子作為大教育家、政治家,學識非常淵博,再加上週遊列國,一定比常人更加見多識廣,這個穩穩當當的開頭和戲劇化的結尾形成強烈的反差。

第二塊:聽兩小兒辯鬥。這一部分的內容採用對話的方式介紹了兩小兒辯鬥的具體情況。首先兩小兒各提出自己的觀點。甲小兒認為:太陽初出時離人近,而中午離人遠。乙小兒認為:太陽初出時離人遠而中午離人近。接著兩小兒各自從自我感覺的角度陳述自己的理由。甲小兒從視覺的角度出發,認為早上太陽大,中午太陽小,因而太陽初出時離人近而中午離人遠。乙小兒從觸覺的角度出發,認為早上溫度低而中午溫度高,說明太陽初出時離人遠而中午離人近。

第三塊:評兩小兒辯鬥。兩小兒對於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有自己鮮明的立場和觀點,又有聽上去讓人難以駁倒的事實依據,因而連大學問家孔子也無法判定孰是孰非,不僅如此,還遭到兩小兒的奚落。

由於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文化思想的侷限性,即使是大學問家,也不可能瞭解這個方面的天文知識,其實兩小兒的說法都不正確。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氣,透過雲氣看太陽,就顯得太陽大;中午雲氣散盡,就顯得太陽小。夜裡,太陽照到地面的熱度消散了,因而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照到地面,因而感到熱。其實,不管太陽是大還是小,人的感覺是冷還是熱,都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但正是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辯鬥,啟發了人們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同時也告訴人們要正確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不能被表面現象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文章在語言上也有其獨到之處,主體部分採用對話的形式,在簡單的言語中,作者善於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一句是“如車輪”,一句是“如盤盂”,從視覺的角度具體地說明了太陽的形狀和大小。而“則其日中如探湯”則採用類比的寫法,從觸覺的角度,說明了太陽給人的感覺。此外,文章在語言上最大的特點是三次運用反問句,這些反問,充滿了自以為是的肯定和對大學問家智慧的懷疑。這都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細細品味的地方。十三四歲,正是如夢如幻的年齡,處於這個階段的中學生們興趣廣泛,好奇心強,肯質疑,有主見。但又往往容易自以為是,犯以偏概全的錯誤,所以在要求弄清文章大致意思,積累了一定文言實詞的同時,也要善於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並正確、客觀地認識身邊的人和事。

研讀與賞析

1、文章藝術特點:本文較好的體現了《列子》一書的藝術特點,一是文辭簡約,一是描摹生動。

本文共117個字,通過對話來表現人物,展開情節,層次分明。同時,文章描摹生動,一方面,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如描摹太陽的形狀用了“如車輪”、“如盤盂”,既符合孩子的語言特色,又形象生動。另一方面,文章的語言錘鍊到位,極富表現力:如“滄滄涼涼”一詞,就把清涼的感覺表達得淋漓盡致,而結尾一個“笑”字,更把兩小孩當時的俏皮和嘲諷的形象刻畫出來了,倍增諷刺效果。

2、孔子東遊時,見兩小兒辯鬥,為什麼主動去“問其故”?如何理解孔子問之後“不能決”並且受到兩小兒的嘲笑這一內容?

孔子游學,本身就帶有學習和傳播儒學的目的,見兩小兒辯鬥而主動去“問其故”,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做學問的態度和方法,“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連聖人也不能免。《列子》屬於道家著作,而孔子是屬於儒家學派,又以博學著名,因此《列子》裡寫這個故事,有意譏笑孔子的無知。

學法指導

1、反覆朗讀文章,熟讀釋疑。

2、靈活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知識積累。要注重對文中“辯鬥”、“盤盂”、“滄滄涼涼”、“探湯”等重點字詞進行理解和積累。可以通過流利地朗讀古文,來培養文言語感;可以複述故事,分析故事所蘊涵的道理,培養閱讀文言文的分析能力。

3、對文中涉及的有關科學常識、歷史典故等,可以自己蒐集資料,課堂交流;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課文,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成理,這樣可以開闊思路,提高文言文個性化閱讀能力。

4、要學習古人探求自然,大膽質疑和務實的精神,注重品德的修養。

體驗反思

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應該明白知無止境的道理,不能因為片面的看法而對客觀事物和人作出錯誤的評價。

拓展延伸

閱讀《破缸救友》,完成以下練習。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註釋:

(1)了:明白,懂得。

(2)指:同“旨”,意思。

1、翻譯句中帶點詞的意思:

a.退為家人講為:

b.群兒戲於庭於:

c.眾皆棄去去:

d.破之之:

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3、這篇短文讚揚了兒時的司馬光的哪些優秀品質?

兩小兒辯日教案5

教學目標

1.根據課後註釋理解文章內容,並反覆誦讀課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解讀課題。

1.齊讀課題。

2.借已學過的古詩詞引出對日字的理解。

(1)引導學生背誦含有日。字的詩句。

(2)簡釋詩句中日字的意思。

(3)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理解課題,並匯出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麼這個問題,便於下一步展開對課文的深入學習。

(點評:古今漢字的字意有近似之處。就從課文的標題來看,古今含義就大致相同。因此,假以耳熟能詳的古詩詞溫故知新,學生就可以悟出題旨,並消除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

二、反覆誦讀,疏通文章。

1.暢談感受,明確方向。

(1)給出機會讓學生暢談初次接觸文言文的感受,並及時歸納和小結,啟發學生思考解決疑難的方法。

(2)根據各自己有的經驗,提出學習課文的方法。

2.合作學習,疏通文章。

(1)提示學生採用適當的方法,把課文讀懂、讀通順。

(2)選取適當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協作,疏通文章。

3.檢查學習效果。

(1)請學生參考註釋,用現代口語複述故事,並根據學生複述的狀況進行即席點撥。

(2)複述故事。

(3)出示一組選擇題,讓學生選定兩小兒辯鬥的焦點,即解開上課之初的問題──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麼?

(4)通過寫題板的形式,快速表達各自的選擇結果。

(5)在學生基本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淺談對重點詞──笑的理解,並適時點撥。

(6)藉助媒體畫面展示全文。反覆誦讀,共同感受古文的韻律美,以期達到熟讀的效果,為深入理解課文鋪平道路。

(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動口、動腦,感受誦讀古文的樂趣。在多次誦讀中,學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點,又能明確下一步學習的方向。)

三、品讀課文,感悟寓意。

1.小組合作,弄清辯鬥的觀點及理由。

(1)從文言文簡潔的特點入手,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鬥的內容,分清辯鬥的觀點和理由。

(2)通過小組協作,分清辯鬥的觀點和理由。

2.檢查學習效果並品讀課文。

(1)在學生分別彙報兩小兒觀點和理由的同時,完成板書。並再次指導學生反覆品讀。

(2)反覆品讀,品出對笑字的深入感悟。

(點評:在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分清觀點和理由,並感受兩小兒爭論的氛圍,激發學生邊讀邊想。在反覆誦讀之後,促使學生對兩小兒之笑有深入、獨特的感悟。並通過談論、誦讀等形式,展現學生對課文的個性化感悟。)

3.嘗試性背誦,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四、聯絡實際,理解題旨。

1.解開辯日之謎。

(1)提出辯日孰是孰非的問題。

(2)通力協作,解開辯日之謎。

(3)運用媒體手段印證學生的解釋。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決。

(1)引導學生談論對孔子不能決的看法。

(2)針對孔子不能決各抒己見,從而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點評:教學中為體現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的落實,精心組織如何看待孔子不能決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在熱烈的討論之中悟出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辯日,師生漫談。

1.回味學習歷程,書寫心得。

(1)小結本節課的學習歷程,啟發學生寫出各自的收穫和體會。

(2)通過寫題板的形式,簡明小結自己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2.漫談體會。進行高效的師生互動與交流,拓展各自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點評:引導學生回味本節課的學習歷程,為的是啟發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去體驗,並用最簡潔的表達形式來表達自己的體驗。這種體驗是自主和個性化的;它始於辯日,但期盼孩子們能超越辯日水平。)

六、佈置作業,課後延伸。

1.熟練背誦《兩小兒辯日》;

2.向親朋複述故事,並聆聽他們的體會。

(評:背誦、複述和聆聽,融語文課程中積累和實踐等多種目標於一體,將有限的課堂教學加以拓展,而學生也必將在拓展中再次受益。)

附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教案6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孔子嗎?你能講講他的故事嗎?(學生講述,老師結合學生的講述補充孔子的生平,介紹他是一個極有名的學問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這麼有學問,可是有一次,他在周遊列國時,卻被兩個小孩的一個簡單的問題給難住了,你們想知道孔子遇到什麼難題了嗎?今天我們就學習《兩小兒辯日》。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說說題目是什麼意思?(重點理解辯字)

二、初讀課文,梳理學法

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考查學生對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對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點字詞;二要讀出詩文韻味;三要感悟人文內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讀熟課文,自學理解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解決。

2.同桌互相讀文,糾正字音。

3.反覆讀文,把課文讀熟。

4.學生對照註釋,自己理解課文,記下不懂的問題。

5.按學習《學弈》的方法自學課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

四、激勵測試,交流感悟

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勝學習小組。

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遊:

其:

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兒:

2.兩小兒在辯論什麼?(太陽大小?太陽冷熱?太陽遠近?)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讀好兩小兒的話,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誦課文,看哪組能讀出古文韻味。

五、深化感悟,明確寓意。

1.各組提出分歧較大的問題以及不懂的問題,同學交流討論。(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兩個小孩爭的是什麼問題,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o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小孩是根據不同的感覺說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CoC

2.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嗎?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課下收集資料,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3.這個故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麼?你想對他說什麼?

(引導學生肯定兩小兒敢於嘲笑孔子,挑戰權威;或讚揚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練習有感情背誦課文。

5.以表演的形式複述課文內容,看哪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準備)

6.向學生推薦閱讀《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