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四年級語文教案加反思8篇

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教學任務,我們都要提前制定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提前對自己的課堂進行預知,對自己的學生高度負責,這是最為關鍵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四年級語文教案加反思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教案加反思8篇

四年級語文教案加反思篇1

我們班語文在抽考中成績雖然居於年級前列,但是,我仔細研究了一下試卷上的失分情況,發現還有很多不足和薄弱點。比如:一些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很牢固;閱讀、分析能力較弱;作文水平也有待提高……

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一直覺得我們班學生的表達能力比較差。雖然我在課堂上儘量讓多數的學生去發展,但是由於我們班級的學生都不主動要求表達,於是出現課堂還是較多學生只是聽眾,學習較被動。這一點我也該反省:也許是自己的獨斷,快節奏,使得自己沒有多少耐心讓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正自己。也沒有耐心引導學生克服內心的膽怯在課堂上暢所欲言。

在學生的作業方面,我能做到作業按時認真批改,而且設定的作業也較完整。抄寫生字、寫字本、《補充習題》認真指導批改,日記一週一次,習作三週兩次,批改有眉批、總批。聽寫、背誦也要求學生一個個過關。所以,這一方面我的努力還是很有成效的。

總的來說,我們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不夠,班級凝聚力不強,學習競爭氛圍不夠濃!

打算從如下幾方面進行著手:

1、“六認真”工作要按要求努力做好、做實。

2、在課堂教學中,對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要抓得更細,更實。課本知識要求百分百地掌握。

3、利用空餘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語文一些技能的專項練習、指導。

4、認真做好補差工作。

5、更紮實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6、家校配合要緊密,儘可能獲得家長的支援,以期提高家庭作業的質量。

四年級語文教案加反思篇2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老師,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快樂的時光。

1、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蘋果裡的五角星》這篇課文時,我充分利用蘋果這一實物教具,讓孩子親自動手操作。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兩種不同的切蘋果的方法,理解了“橫切面”、“循規蹈矩”等詞語的意思。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很高。看見孩子們學得快樂極了,我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裡。“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2、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一開始課堂是沉悶的,學生在搜腸刮肚,一時無人舉手。過了片刻,終於有人站了起來,說:“書中說了豎切和橫切兩種方法,我心想,斜切會有什麼發現呢?結果,我看到了三角形。”緊接著,另一個同學說:“有一次,在家裡吃飯,有果汁,也有紅酒,我就把紅酒和果汁混在一起,結果發現很好喝。”然後,我說了一個故事,結果這個故事引出了更多的故事。看到這種場面,我真是欣喜萬分,覺得天賜良機,便趁熱打鐵,說:“很好。同學們,你們看,剛才你們的發言啟發了我,我的故事又啟發了你們,這就是思維的火花在碰撞呀。我們的語文課就應該這樣上,這是多麼有趣、多麼有魅力啊!”我如是一說,學生非常感性地明白了什麼思維的碰撞,明白了一節課我們究竟應怎樣上,明白了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去思考。而這些,正是為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我們每一節課都能讓學生的思維激情迸發,他們的思維能力必定能得到發展,思維空間得以拓展,思維的創造性也將得到實實在在的培養。

四年級語文教案加反思篇3

?龍捲風》是一篇介紹奇特自然現象的說明文,本課教學以“體會龍捲風特異的形態和狂暴威猛的氣勢,感受那令人談虎色變的恐怖”來貫穿全文的講解,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注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課堂氣氛活躍。對於龍捲風這一奇特的自然現象是生活在我們地區的人很少感受到的,缺乏類似的生活經驗,因此對龍捲風的感性認識是非常少的,課前,我為學生提供了有關龍捲風的視訊資料,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龍捲風的感性認識。課上學生能夠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感受。學生大都能抓住文中描寫陸龍捲和海龍捲形態特異、狂暴威猛的詞句,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大膽談出自己的體驗,因此學生對龍捲風特異的形態和狂暴威猛的氣勢產生了深刻的體驗,朗讀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對思維導圖的運用已初具模式,所以本節課並未對思維導圖的繪製方面過多指導,只是把它作為對整堂課所學知識的`一個梳理總結,學生當堂思維梳理,準備繪製。經過課下檢查思維導圖,發現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思路清晰,有條有理。

同時,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雖然引導學生抓住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但沒能抓住重點詞語深入挖掘。比如寫陸龍捲肆虐後大地的“面目全非”,如果再進一步追問,引導深入理解,效果會更好。

2、時間分配不夠合理,臨近結束部分環節不夠緊湊,以致學生沒有了課上畫思維導圖的時間,還稍有拖堂。今後還要在時間把握上多加註意。

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是應該深鑽教材,認真研讀文字,根據文體的特徵上出課的味道來,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情境抓住主要的詞句,採取不同的策略,多和學生的生活聯絡,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產生深刻地體驗。總之讓語文教學走向體驗和表達。

四年級語文教案加反思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昧、墜”等3個生字,理解積累“密密麻麻、星群密佈”等4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滿天繁星的美好。

3、仿照課文句式,寫下自己的觀察和想象。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滿天繁星的美好。仿照課文句式,寫下自己的觀察和想象。

[教學課時]1課時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星空圖片)看到這璀璨的星空,你想到了什麼?(生自由發言)巴金先生也曾多次看見這滿天繁星,於是寫下了經典散文——“繁星”。(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讀詞正音

1、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翻開語文書小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自讀課文,師巡視。)

(2)(指名讀課文,相機正音)請三位同學分別讀一讀三個自然段。

2、讀詞正音:

(1)(課件出示:密密麻麻、星群密佈、半明半昧、搖搖欲墜)指名認讀詞語。

①(將“昧”字標紅)看這個字,讀mèi,是由一個“日”加一個“未”組成,你能猜猜它是什麼意思嗎?(出示:金文=“未,沒有”+“日,光亮”)

②在字典裡,“昧”有四種意思:①糊塗、不明白;②隱藏;③昏暗;④冒犯、冒昧。在這個成語裡,你覺得選擇哪個意思最合適?你怎麼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明確“半明半昧”詞義:形容有時明亮,有時昏暗。)

(2)師:我們一起再讀詞語。(學生齊讀)我們發現這些詞都是描寫繁星的。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星星的詞語呢?(出示成語,齊讀積累:月明星稀、群星璀璨、星光燦爛、星羅棋佈、星星點點、滿天星斗、繁星滿天。)

三、品讀課文、想象繁星

(一)齊讀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對繁星的“愛”

1、(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全班齊讀)讀到這些句子,你好像看到了什麼畫面?

2、(標紅“我愛……我也愛……我最愛”)你能用這個句式介紹一個你喜歡的地方嗎?先說給同桌聽一聽。(同桌互說,全班分享。)

3、指導朗讀,讀出文中“我”對繁星的愛。(全班再次齊讀第1自然段)

(二)小組共學第3自然段,深入感受對繁星的“愛”

1、第1自然段是巴金寫在家鄉庭院裡看到的繁星。課文中還寫到他在哪裡看到的繁星呢?(家鄉庭院——南京住所後門——海上。)

過渡:這幾個地方的繁星,寫得最詳細的是哪一處呢?那我們就乘上船,跟隨巴金一起去欣賞海上的繁星吧!

2、小組合作,共學第3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一讀共學提示。

(出示共學提示:①找:找到描寫“繁星”的句子。②想:讀到這句話,想到了怎樣的畫面?③讀:帶著感受再讀句子。)

(小組合作,選擇代表上臺交流分享。教師相機點撥。)

3、通過理解關鍵詞“半明半昧”“搖搖欲墜”,想象繁星的畫面。

(出示:“深藍色的天空裡,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真是搖搖欲墜呢!”)

師:讀到這句話,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學生分享)是啊,繁星明暗交疊,搖搖欲墜。誰能把你想象到的畫面讀出來?(指名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

4、品味比喻,體會修辭手法的妙用。

(出示:“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

師:讀到這句話,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作者把星星比喻成什麼?(學生分享)想象一下,這一顆一顆星星在你周圍飛舞,就像螢火蟲一般。誰能把你想象到的畫面再讀一讀?(生讀比喻句)

5、“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來,我們一起躺在船艙裡,去看看這“半明半昧”“搖搖欲墜”的繁星。(配樂,全班朗讀。)

(三)連結童詩,豐富想象,表達對繁星的愛

導語:在這句話裡,巴金覺得星星像——“螢火蟲”。其實,每個人看星星,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和想法。

1、(出示兩首兒童詩:顧城《星月的由來》、林煥彰《夜晚的天空》)這兩首詩中星星是什麼呢?(樹枝戳的微小窟窿、貓咪的眼睛。)

2、讓學生用詩化的語言寫出自己看到的繁星和想象到的畫面,隨課練筆。發揮你的想象,你覺得天上的星星是什麼?你也寫幾句話或幾句詩。(學生彙報分享)

(四)瞭解背景,昇華對“繁星的愛”

1、這繁星,讓我們浮想聯翩,巴金繼續寫到——(引讀:“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2、(出示背景,補充介紹:此文寫於1927年,巴金23歲時獨自一人赴法留學途中。在寫給弟弟的信中,他這樣說道:“我雖然知道我們的心不會被那無邊的海洋所隔斷,但是現在我的心確實是寂寞得很!冷得很!”)師:現在你再讀他在海上對繁星的感受,又有什麼新的理解呢?(出示第1自然段,引導朗讀。)

四、延學拓展,鞏固提升

這節課我們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去感受自然之美、繁星之美。巴金還寫過這樣一篇文章(出示《海上日出》全文),也適合用這樣的方法去閱讀。課後同學們可以繼續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自己讀一讀《海上日出》。

[教學板書]

4*繁星

時間地點景象

從前—家鄉—密密麻麻

三年前—南京—星群密佈

如今—海上—半明半昧

熱愛自由追求光明

[教學反思]

本次授課結束後,我總結了一下本課中如何逐漸體現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首先,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聯絡生活想象畫面,分享自己看到的星空及星空下的遐想,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喚起學生已有經驗,激發閱讀興趣,為理解文字內容、促進情感共鳴奠定基礎。其次,在品讀課文環節引導學生用“我愛……我也愛……我最愛”介紹喜歡的地方,為習作中的“向同學推薦一個好地方”提前鋪墊。最後,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抓住關鍵句進行閱讀實踐,提升學生的表達力和審美力。

四年級語文教案加反思篇5

本課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在交採集的樹種時,有位小女孩兒交的樹種雖然不多,但粒粒飽滿,顯然是精心挑選的。表現了小女孩做事認真的特點和純樸、誠實的個性,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小女孩兒的讚美和喜愛之情。

通過認真閱讀教材,我發現本課突出的特點有兩點:一是在描寫小女孩交樹種一事中,抓住小女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進行細緻描寫,從而表現小女孩做事認真、純樸、誠實的個性特點。二是採用對比的手法突出小女孩的特點。依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採用以下策略進行教學,並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找準切入點,層層深入,走進小女孩地內心世界

課文通過小女孩上交樹種過程的描寫,來表現小女孩的特點。正是這件事,才深深地感動了老師和同學。因此,我在教學中以“為什麼那位小女孩交的樹種很少,我卻被感動了,心中充滿溫暖?”這一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探究課文內容,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閱讀慾望。學生們就積極主動地閱讀課文,尋找小女孩打動老師和同學的地方:小女孩交的樹種:那種子一般大小,猶如飽滿的黑豆,每一顆都閃著烏亮的光澤。透過這些種子,我引導學生想像小女孩是怎樣撿樹種的:她一定是用那雙小手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樹種才一般大小,閃閃發光。可見這次任務她完成得最好,她做事最認真。此時,我再次引發學生來推想:這樣的樹種種在祖國的大地裡,會長出怎樣的樹苗來?過上十年、八年,祖國大地會是怎樣的景象?啟發學生這樣層層深入思考,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小女孩為祖國綠化事業盡心盡力。

二、前後對比,體會小女孩的做事認真

課文第一自然段講的是同學們交上來的樹種都挺多,抓住這些樹種的顏色和裡面摻雜的雜物來說明同學們交來的樹種不成熟而且雜質多。這和小女孩交來的樹種“那種子一般大小,猶如飽滿的黑豆,每一顆都閃著烏亮的光澤。”形成鮮明的對比。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那種子一般大小,猶如飽滿的黑豆,每一顆都閃著烏亮的光澤。”一句和同學們交來的種子進行比較:想象同學們是怎樣撿樹種的,小女孩又是怎樣撿樹種的,想象中,體會到小女孩是一個怎樣的人。進而追問:“你們喜歡這個小女孩嗎?”然後引導學生讀出對她的喜愛之情。

三、反覆品讀課文重點語句,感悟描寫人物的方法

課文在寫小女孩交樹種時,緊緊抓住小女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進行細緻描寫來突出她的特點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找出這些語句,如“小女孩兒走到我跟前,衝我抿嘴一笑,地下頭,把手伸進褲兜裡。”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特點,讓學生在朗讀中進一步感受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感悟描寫人物的方法,對以後描寫任務有一定的啟發。

不足之處:

本節課為了急於完成教學任務,教學中爸說的機會過多地給了舉手的學生,而對於一些不舉手的學生給的機會很少,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四年級語文教案加反思篇6

只要是作文課,學生頭痛,老師也頭痛。學生頭痛不知道怎樣寫,我頭痛不知道怎樣教。向同年級的潘老師請教,她也說作文教學真頭痛,所以我一直有點畏懼上作文課。

第四單元的教學結束了,又該是寫作文了。這次的習作內容是看圖寫作。提供了一個背景:1937年8月28日,抗日戰爭爆發。圖中只有一個小孩子,旁邊是一片廢墟。本來我想照老方法,讓他們先看要求,再讀兩篇範文,讓他們動手寫就是了。可是當我在黑板上寫下“上海火車南站”時,頭腦中突然有個想法,於是便開始了我的作文教學。我沒讓他們看圖,只在黑板上寫下了“上海火車南站”幾個字,問道“你能說說傷害火車南站平日的樣子嗎?”同學們馬上舉起了手,“人山人海、出門旅行、回家鄉”等各種情況都有。我又寫下了“抗日戰爭爆發”幾個字,問:一旦戰爭爆發,你能想象火車站的情景嗎“四散逃命、東奔西跑、跳火車、擠火車、炸彈、子彈、血流成河、一片廢墟”等等會發生的現象都說出來了。於是我便請他們看課本的那幅插圖,看這個小孩,想想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故事。

課後我反思了這次的作文教學:有別於以往的是,我集中了集體的力量,充分發揮了大家的想象,讓敢想的有機會大膽表達,讓不敢想的有機會傾聽,這樣,學生的資源被利用好了,我的教學就容易多了。另外,教學設計也很重要。儘管我這只是靈光一現,但至少證明了我們老師的努力還是能提高學生的水平的,問題在於:我們願不願意去做,去備課,肯不肯為學生去花心思做。

四年級語文教案加反思篇7

時間匆匆流逝,在惋惜和感嘆過後,才發現自己前面走過的路,收益甚少。聽了一些優秀教師、教育專家、教研員的講座。我的心裡豁然開朗,對語文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想法。

回顧過去,勞累、著急、無奈,一直困擾著我。自己每天晚上都像學生寫作業一樣備課、批作業到九點多,課堂上又聲嘶力竭地大聲訓斥。可學生呢?課堂上多數在擺弄小東西,很少有回答出有價值的答案。課後作業完不成。一篇課文要上三節課。考試結果卻不盡人意。為此,我著急上火,可學生仍然無動於衷。作文更是隻佈置學生觀察、寫,根本不會有的放矢的指導。學生寫出的文章要麼乾巴巴的不具體,要麼兔子尾巴式的。看了張主任的作文教案,聽了相關專家的講座,我感到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在體內湧動。

展望未來,自信、希望、有效一直激勵著我。認真鑽研教材,做到集思廣義,及時與同學科老師進行集體備課。針對教研室提出的教學模式,理清思路,按照教、扶、放的思路,提高課堂效率。把預習課文放在課前,讓學生做到四會,即會讀生字、會組詞、會讀課文、會做批註。當成作業佈置給學生,抓好資訊反饋,及時瞭解情況,教給學生相應的方法。作文指導儘量細一些,讓學生有內容可寫。作文批改借鑑任君梅老師的方法,抓兩處亮點,提一點建議。讓每個學生都對作文有新的認識:只要我努力,就有收穫!我沒有白忙活,老師表揚了我呢!原來寫作業並不難啊!

我堅信:有我的不懈努力,有領導的英明指導,有好學上進的學生,就沒有不高效的課堂!

四年級語文教案加反思篇8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生自主理解“渴慕、茫然若有所失、莫逆之交”等關鍵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體會老木匠那神奇、美妙、變化多端的笛聲中走進聶守信的心聲,並通過想像聶守信和老木匠的對話,進一步感受聶守信對音樂的酷愛。

3、體會本文中首尾呼應表達方式的特有韻味。

教學重點:

通過對描寫老木匠笛聲的語句的品讀,以及對聶守信心理活動的揣摩,引導學生由笛聲走進心聲,感受聶守信對音樂的酷愛。

教學難點:

想象聶守信向老木匠拜師學藝的過程,加深對聶守信的認識。

教學準備:

製作教學課件。

收集有關聶耳的生平介紹。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聽,這是什麼樂器演奏的? 出示介紹我國民間樂器——笛子的一段話,讓學生邊欣賞笛聲,邊自讀感受。

笛是我國最古老、特色的吹奏樂器之一。笛子音色清脆、明亮,表現力很強,無論演奏舒緩、平和的旋律,還是演奏急促、跳躍的旋律,都有其獨到之處。此外,笛子還擅長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能把聽眾帶入鳥語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2、板書課題:34 笛聲

3、齊讀課題。

4、認識首尾呼應的寫法。

出示句子: 聽,笛聲又響起來了。 聽,笛聲又響起來了。

找一找,這兩句話在課文的哪裡?讀讀課文,看看有什麼發現? 交流、隨機板書: 老木匠 聶守信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師:由老木匠的笛聲到老木匠和聶守信的共同笛聲,中間發生了什麼事?通過剛才的朗讀,同桌討論完成這個填空: 課文主要寫了聶守信小時候被 ,隨後跟隨 區校本培訓展示課,最後兩個人成為 。

笛聲 老木匠 聶守信 莫逆之交

2、理解: “莫逆之交”(板書:莫逆之交)

三、走進笛聲,感悟心聲。

1、走進笛聲

快速默讀課文2-6節,用直線劃出描寫笛聲的句子。

交流,並出示有關句子,通過朗讀指導,讓學生感受笛聲的神奇魅力。 出示句子

●當天邊被夕陽染成胭脂色的時候,嘹亮、悠揚、激越的笛聲,在靜靜的甬道街盪漾著,慢慢地消失在街道盡頭。

這句中有三個描寫笛聲的詞語,誰願意來念一念? 笛聲富有變化,你能通過這三個詞的朗讀表現出來嗎。

師:當天邊被夕陽染成胭脂色的時候,那是什麼時候呢?生交流:傍晚。 文中還有哪些表示傍晚時分的詞句? 你能說一個嗎? 這麼美的傍晚,優美的笛聲在靜靜的甬道街盪漾,慢慢的消失在街頭,這種意境多美啊!我們再來有感情地朗讀

●它時而像在無限清幽的深谷裡啼囀;時而彷彿在春天的林木深處喧噪;時而又變為群鳥的啁啾„„ 這裡有三個描寫鳥叫的詞誰來讀讀看。

(生:啼囀、喧躁、啁啾) 這美妙的笛聲,彷彿像 ,彷彿像 ,轉而又變為 。(引讀)

出示:它時而 ,時而 , (師生合作讀。)師:是呀,那是多麼好多麼叫人心愛的一支笛子呀„„(簡直就是一隻有靈性的小鳥,一隻能歌唱的小鳥)聽,笛聲像鳥兒婉轉的叫聲,難怪文中說鳥兒在------(無限清幽的深谷裡啼囀);再聽,那笛聲大了起來,熱鬧了起來,彷彿鳥兒在------(春天的林木深處喧噪);不一會兒,那笛聲又變為------(群鳥的啁啾),是的,鳥兒怎樣唱歌„„(老木匠的笛子就也怎麼歌唱)

2、走進心聲

師:如此悠揚美妙的笛聲使聶守信不由得出神了,他入迷了。再讀課文,哪些句子體現他入迷了?用曲線劃出來。

集體交流:(媒體出示句子)

●那笛聲如同一隻無形的大手,只要一吹響,聶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聲走向老木匠那裡。

“情不自禁”是指„„ 誰來讀?指名讀。 引讀:那笛聲多麼神奇啊------(如同一隻無形的大手),只要一吹響,聶守信就-----

(情不自禁地循聲走向老木匠那裡)。

●於是在木工間門口,就會出現一個小小的臉旁,滿臉渴慕的神情,一雙聰穎發亮的眼睛,似乎正在尋找童話中的祕密。

這句話中你能感悟到什麼? 聶守信多麼渴望能學會吹笛子;夢想能吹笛子,句中哪個詞可以看出(渴慕) 教師小結:美妙的笛聲吸引了聶守信,使他產生了學吹笛子的強烈慾望。每天傍晚他都會在木工間傾聽,他迫切想跟老木匠學吹笛子。所以,他想:----------(出示下面的句子,指名讀,齊讀)

●啊,要是能學會吹奏笛子該有多好!

師:(引讀)當又見紅霞飛上西天,聶守信卻沒有等來老木匠的讓他出神、讓他渴慕的笛聲時,他------(茫然若有所失,急急來到木工間),原來--------(老師傅正忙著趕製一個大件,顧不得休息。) “茫然若有所失”用四個字的一個詞就是指„„(茫然若失), 茫然若失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有點不知所措,坐立不安、心神不寧的感覺)

師:聽見笛聲,他感覺非常陶醉,聽不到笛聲,他感覺到(茫然若有所失)。那天在木工間裡發生了什麼?和老師再來一起朗讀7、8節。

3、走進師徒的笛聲。

(1)師:一個在木工間勞動的老木匠,一個是沉醉在笛聲中的小男孩。那天工作之後,老木匠和聶守信會說些什麼?說一段兩人之間的對話。

交流 師:是啊,他們在交往的過程,他們之間建立了怎樣的感情?

(2)出示填空:在共同的( )中,在共同的( )中,這兩個年齡相差半個世紀的鄰居成了( )。

師:現在你對“莫逆之交”是怎麼理解的?(對音樂的熱愛)

(3)(配樂)師:聽,笛聲又響起來了。此時此刻,聶守信和老木匠正一起在木工間忘我的吹著笛子。齊讀最後一節。

五、總結全文,拓展資訊。

1、師:就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老木匠就成了聶守信的啟蒙老師。長大後,聶守信報名加入“明月歌劇社”,任小提琴師。由於他的耳朵特別敏銳,大家都叫他“耳朵先生”,後來,改名為“聶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聶耳創作的。

2、作業

(1)收集介紹聶耳的相關資料。

(2)摘錄課文中表示時間是“傍晚”的詞句,並能再寫兩句。

國小四年級語文《笛聲》反思

本文的題目為“笛聲”,通篇課文也是圍繞“笛聲”展開的:先寫聶守信聽老木匠吹笛,而後寫聶守信向老木匠學吹笛,最終描寫了聶守信吹笛,老木匠傾聽的場景。 “笛聲”成了兩個人成為莫逆之交的媒介,也在悠悠的笛聲中,讓我們感受到了聶守信對於音樂的酷愛。因而學習本文時,要把握好“笛聲”這一主線,以主線串聯課文中的所有資訊,這樣最終才能讓學生與課文中的聶守信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理解聶守信的心聲。

在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中,我帶領學生走進老木匠的笛聲,通過播放一段悠揚的笛子獨奏的錄音,並用視訊文字十分簡潔地向學生介紹笛子這種樂器,有效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優美的情景。此後,通過對描寫笛聲語句的朗讀、思考,以及對笛聲錄音的欣賞和鳥叫聲的模擬表演等多種學習形式,學生真切感受到老木匠笛聲的優美、動聽、婉轉和神奇的魅力。然後,我又帶領學生走進聶守信的心聲,反覆品讀聶守信聽了老木匠笛聲後神情和心理活動變化的句子,感受聶守信學笛的渴慕之心和對音樂的熱愛。最後,再引導學生想象聶守信向老木匠拜師學笛的對話,並且讓兩組同桌進行即興表演,實現從語言積累到語言運用的轉化。

再者,本文的一大特點就是首尾呼應,但同樣的一句話,創造的意境是不同的。在教學中,我就抓住這兩個句子,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而後讓學生閱讀課文中間段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樣處理就能很好地抓住了這篇課文的文脈。學生通過比較和概括,也自然領悟了課文的寫作特點。

縱觀整節課,儘管給學生品讀的時間較充裕,也通過媒體、想象等多種手段,創設了一個美好的學習氛圍,但要更精準地把握課文,作為教師本身對於文章的解讀還稍欠火候。教學之後,再讀此文,其實不難發現,文中關於描寫笛聲的幾句句子恰恰是聶守信在音樂中成長,對於音樂的感悟更加透徹的表現。如果能在這樣的理解之上,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注意這樣一種層層推進的關係,並將其與聶守信對音樂愈加著迷的表現對應起來教學,文章的處理就更加切合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