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認識雪教案優質6篇

一份詳細的教案是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更加豐富有趣的,教案寫的周到具體,才能順利的展開今後的工作,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認識雪教案優質6篇,感謝您的參閱。

認識雪教案優質6篇

認識雪教案篇1

一、學情分析

如何設計一節真正意義上的複習課?複習課能給學生帶來什麼?我想,基於學習者分析而設計的複習課才是真實、有效的,我們應該聽一聽學生的心聲。為此,我們對46名學生進行調研。我們主要想了解學生對複習課有哪些印象、期待,以及本單元學生的難點在哪裡。

1、一、二年級是怎麼上覆習課的

我們瞭解到,被調查的學生在一、二年級主要是通過做書上“整理與複習”,做試卷,或者教師帶領總結易錯題等方式上覆習課的。追問:這樣上覆習課有收穫嗎?學生誠懇地回答:有收穫,但是沒有意思,得強迫自己聽講。

2、學生對複習課的期待

有82、2%的學生希望複習課是有趣的,能夠在玩中學;有20%的學生希望在複習課中有更大的收穫。學生的回答反映出複習課的問題:枯燥無味、重複練習、沒有挑戰。當問到“你打算如何複習‘除法’這一單元”時,近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通過做易錯題的方式去複習。不難看出,學生還是有複習方法的,這也是我們比較認可且傳統的一種複習方法。我們還了解到,學生不喜歡看課本,也不知怎麼進行自主複習。

3、除法的難點

我們給出了8道測試題,測試結果如下:

“100以內數的認識”總複習教學設計

“720÷6=120”這道題的錯誤率最高,有8人出錯,其中有5人在餘數的0上出現寫錯的現象,1人口訣錯,1人報錯數,1人個位沒有寫商。可以說,學生除法的演算法掌握得很好,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通過分析,我們覺得這節課要調整教學目標,突出幾個轉變:從重知識到重方法,從重教到重學,從重結果到重過程,從重結論到重發展。

二、實踐探索

1、從重知識到重方法:在讀書中體會典型例題的價值

通過研讀教材,我們發現本單元的每一道例題都是有其特點的。我們設計了“例題梳理”環節,選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7道例題作為本節課的研究載體。學生通過初讀,讀懂每一道例題的內容和方法;再讀,讀出例題之間的區別和聯絡。通過從頭到尾對例題的研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讀書,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學會分析歸納、整理複習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正確計算的能力,同時體會到學習知識由厚(形式)到薄(本質)的過程。

?實踐】

活動一:典型例題梳理

今天,我們一起來複習第六單元。

(1)展示典型例題

①呈現7道例題,明確學習內容

②交流難度等級,體會排列順序

小結:本單元我們學習了這麼多內容,一共有11頁。我們只用7道例題就可以代表了,這說明編書的叔叔阿姨在出題時是經過認真考慮的!這7道題是具有代表性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研究。

(2)典型例題之間的區別和聯絡

①聚焦0佔位

②首位不夠除,商是兩位數

小結:我們發現0在商的中間、末尾出現,或者是在首位隱去,儘管它們的位置是不同的,但道理是相同的!這就再次提醒我們,在研究一個問題的時候,通過研究內在聯絡,能夠透過現象發現本質。

2、從重教到重學:藉助學習單幫助學生自主複習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親身實踐”是“課程標準”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把學習的時空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發現。但是,我們倡導的自主,絕不能變成自由。這節課面對的是三年級的國小生,他們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相對不足,對於“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等問題大多不太明瞭,這時就需要教師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為此,我們製作了一張學習單(見下圖),通過“想一想,填一填”的方式,讓學生將本單元的典型例題填寫在學習單中,明確每個例題主要學的是什麼,並根據自己的感受為例題標出難度等級。最後,用彩筆標出哪些題在什麼地方容易出錯,並寫一句話提醒自己,以此完成初讀例題的目的。接下來,再次觀察這7道例題,思考例題間的區別和聯絡,反思本質,以此完成再讀例題的目的。學習單的最後一欄是留給學生自主出題使用的。

第六單元除法學習單

想一想,填一填:

(1)自主看書p54—p64,將本單元的典型例題填寫在下表中。想一想,每個例題主要學的是什麼?

(2)根據你的感受為例題標出難度等級。

(3)哪些題在什麼地方容易出錯,請你用彩筆標一標,寫一句話提醒自己。

“100以內數的認識”總複習教學設計

3、從重結果到重過程:重溫分物的過程,體會算理和演算法的一致

在“除法”新課的學習階段,我們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結構,使學生既能懂演算法又能明算理。在複習課上,我們又該如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合理的教學結構,使學生既能複習演算法又能複習算理呢?我們設想,藉助“舊”豎式這一特殊情境,讓學生再一次重溫分物的經歷,感受算理與演算法的一致性。通過觀察、比較,學生髮現“新”豎式省略的是書寫步驟,保留的是分物的道理。

?實踐】

活動二:重溫分物的過程

1、出示612÷3=204

(1)出示兩種豎式,感受區別和聯絡

“100以內數的認識”總複習教學設計

學習建議:

①藉助學過的豎式或學具,你能看懂右邊的“舊”豎式嗎?

②可以用你手中的筆圈一圈、連一連,來分一分小方塊。

③說一說兩個豎式的相同和不同。

(2)對比演算法,明確算理

(3)全面感受現代豎式的發展歷程

小結:是啊,先分百位,再分十位,最後分個位,直到分完為止。掌握了這個道理,所有的除法問題我們就都能解決了。

4、從重結論到重發展:自主出題,體會本質的延伸

當學生體會到學習知識是一個由厚到薄的過程後,我們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設計了“自主出題”這一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初步體會到由7道典型例題所濃縮的這一道例題(算理與演算法的統一)並不是我們學習的終點,我們利用這一道例題代表的意義,可以自主地寫出許多不同的除法練習題,再次經歷學習知識由薄到厚的過程。更為寶貴的是,學生很喜歡這種自主出題的形式,這些計算題顯現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更加強烈的成功體驗。

?實踐】

活動三:模仿例題,自主出題

1、易錯題錯因分析

2、自主出題

3、交流分享

小結:自主出題是鞏固所學知識非常有效的一種手段,但光練還不行,我們還要分析錯因找到對策。

全班交流。

師:通過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小結:其實,學習就是要把書由厚讀薄,再由薄讀厚的過程。看來,你們已經對如何複習有一些想法了。

認識雪教案篇2

一、活動內容分析

交通標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符號,它對人們的一些行為起著禁止、規範、指示的作用。

?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這一活動選材貼近幼兒生活,因為孩子們每天行走在馬路上,

這樣的標誌幾乎天天見,但是要讓孩子說出這些標誌的意義尚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孩子們都有看紅綠燈過馬路的經驗,

紅綠燈就是孩子們最熟悉的交通標誌之一,因此本活動就以紅綠燈為切入點讓孩子們從熟悉的內容入手,逐步過渡,層層遞進,最後達到活動的目的。

二、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以下3個:

1、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激發幼兒興趣;

2、知道標誌是社會生活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符號;

3、學會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本活動的重點是:

知道紅綠燈的和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認識幾種常見交通標誌。

難點是:

其他一些常見的交通標誌及其意義。

三、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家長在回家的路上給孩子講解路上見到的交通標誌;並和幼兒一起蒐集幼兒感興趣的交通標誌。

2、課件:活動用的交通標誌圖片。

3、事先佈置好活動場景。

四、學法教法

我們都知道中班的孩子直覺性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這個時期的孩子尤其喜歡遊戲,以此本活動採用直觀形象的情景設定法、多媒體課件演示法及遊戲法來進行。在本活動中以給小老鼠上燈臺為主題,途中經過紅綠燈、減速、禁止鳴喇叭等圖示,讓幼兒在遊戲中掌握這些交通標誌的作用及意義,從而使抽象的符號變得形象有趣。

五、活動過程設計

本活動分以下幾個環節完成

本環節分三步,第一步: 聽音樂《小老鼠上燈臺》

引發幼兒體驗到紅綠燈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強他們遵守交通規則的安全意識。同時也激發幼兒認識其他交通標誌的興趣。

第二步:在討論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幼兒互相交流在路上看到的其他標誌,講一講自己回家的路上有哪些標誌,爸爸媽媽是如何講解這些標誌的,通過故事及討論交流啟發幼兒回憶已有經驗。

2、設定情景,進入遊戲

開汽車遊戲,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開車行走的過程中進一步熟悉這些標誌及其意義。

3、複習鞏固,拓展經驗

4、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交通標誌是指示人們在行走開車的過程中要遵守交通規則,如果沒有紅綠燈馬路上就會很亂,沒有了其他的交通標誌同樣會擁擠甚至發生危險,因此在我們的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規則,按照標誌的指示去做,這樣才會安全,我們的生命才有保障。

6、活動延伸

1、如果沒有交通標誌的存在,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2、如果路口沒有警察要不要遵守交通規則?(第二天組織幼兒討論)

認識雪教案篇3

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教材的展開也注意了由創設情境、實物引入──操作感知──實際應用,三個層次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

學情分析:

學生在入校前就已經接觸過各種形狀的物體和玩具,因此他們對形狀有感知方面的經驗,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就要把這些感知進一步抽象化,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在實際生活中能根據立體圖形的特徵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設計分一分、摸一摸、說一說、搭一搭等環節,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機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同時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幾何的空間觀念。

3、情感與態度:

從現實生活中引出數學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得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小就培養起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與習慣。

教學重點:

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會辨認和區分這些圖形。

教學難點:

1、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初步建立空間關係。

教學策略與學習方法:

為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根據《新課標》指出: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為此筆者便創設了分一分、摸一摸、說一說、搭一搭等情境,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機會,讓學生能夠自主地認識事物並經歷建構知識的過程。

以學生主動觀察、感受圖形特徵及小組、全班交流的教學方式,在活動中建構知識並應用到生活的實際中,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創新意識,從而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及實用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各種形狀的物體。

學具準備:8籃子學生準備的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 實物引入,感性認知

a、 師導:同學們,瞧誰來了?(課件出示智慧爺爺)

師:今天智慧爺爺要帶大家一起暢遊數學王國,感興趣嗎?它還給每個小組帶來了一籃子的禮物。想知道是什麼嗎?拿起來看一下,你認識這些東西嗎?把你認識的跟小組的同學說說。

b、 彙報:哪個勇敢的小朋友能大聲地說說你們小組的禮物(邊說邊舉起實物)?其它小朋友仔細聽!

二、操作感知,揭示概念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a、師:首先,智慧爺爺想考驗我們,敢接受挑戰嗎?

智慧爺爺:小朋友你能把形狀相同的放一塊嗎?(課件顯示動態的智慧爺爺)

學生活動

b、 說一說。

師:哪個聰明的小朋友想說說你們組是怎樣分的?把哪些東西都放在了一起?

生答:我們把牙膏盒、牛奶瓶、墨水盒、紙巾放在一起。

把皮球、彈彈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師:他們這樣分,你們同意嗎?(其他小組可以補充)

(首先向學生出示熟悉的實物圖,由於學生已經具備許多這方面的早期經驗,發揚民主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初步感受物體的形狀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進行描述形狀特徵,如把長長的,又長又方的放一塊等等。c、 揭題。

師:原來智慧爺爺送給我們的這些禮物都是立體圖形。

(板書題目:立體圖形)

而且給形狀相同的,還起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叫什麼嗎?我們一起開啟課本p32,認識這幾個朋友。課件依次出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的實物圖。(板書: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d、 師:認識了四個朋友的名字以後,你們還記不記得誰對誰啊?(記得)現在請你們舉起長方體;師又舉起粉筆盒等實物問這是什麼形狀?

e、 讓學生噹噹小老師,學生問,並請其它學生答。

f、抽象圖片

剛才知道它們的名字,我們也想看看它們的大照片,我這就有幾個,誰敢出來把它們的照片對號入座。

2、 摸一摸,感知特點

a、感知長方體

師:分完以後,想記住它們的樣子嗎?(電腦顯示摸長方體的動畫)請大家拿起一個長方體,看一看,摸一摸它的面,然後說說你的發現。(老師邊說說示範摸)

學生活動。

師:誰能以最大的聲音說說你的發現?

如果有學生能說出:長方體有6個面、有角、有稜等特徵時,要及時表揚並讓其他學生一起摸一摸,親身體驗體驗。

b、同樣方法感知其它圖形的特徵。

師:你還想認住什麼立體圖形,也拿起來摸一摸 ,看一看有什麼新鮮的感覺?(動態課件)

學生自由摸喜歡的立體圖形,然後交流。

c、質疑:你覺得長方體正方體一樣嗎?

(老師要引導學生重點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說出異同,使學生知道有些方形物體是每個面都相同的,而有些不是,從而反它們看成不同的兩類。

d、數一數

師:認住它們的樣子後,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智慧狗是由什麼組成的?

(教科書 p36練習五第2題)

e 、猜一猜遊戲

讓一個學生摸箱子裡的禮物,然後描述禮物的特點,讓其它學生猜是什麼立體圖形。(注意老師要先示範玩)

三 、聯絡實際

a、 想一想,玩一玩。

師:請大家往後看,誰能幫老師想個辦法,把車輪子推到前面來。

b、說一說。

師:智慧爺爺又想考考大家:今天我們一起認識立體圖形,你能說一說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嗎?

生答:易拉罐是圓柱形的,球都是球狀的

師補充,課件出示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的圖片。

師:你們看到什麼立體圖形,馬上說出它的名字來。

師:立體圖形在生活中幫了我們大忙,看到這些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讓學生談談感受。

c、搭一搭,

師:你看人類這麼聰明,會跟立體圖形交朋友,那你們會不會也用你們的小巧手搭出好東西來呢!

認識雪教案篇4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數學第六冊第三單元

課前準備:

20千克的礦泉水4桶,每位學生準備1元硬幣一枚,1千克重的物體一包,蒐集一些物體的重量。

設計理念:

1.在猜測中生成懸念。課一開始,讓學生猜測老師的體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對勇於猜測的學生,老師都予以表揚。在熱烈的氛圍中,老師告訴大家一個祕密,14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才大約有1噸重,設定了“噸”的懸念。

2.在探究中生成概念。通過搬運礦泉水的實踐活動,學生得出20千克一桶的礦泉水,搬運50次,才正好是1噸。

3.在體驗中生成新知。在抱抱你的好朋友、估計體重的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噸的概念,並且由全班學生的總體重得出了“噸”與“千克”的化聚方法。在這樣的親身經歷中讓學生生成新知就顯得很自然了。

教學過程:

一、猜與掂

1.老師想請小朋友們猜一猜我大概有多重,請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看看誰說得最接近。

2.老師的體重是75千克,你猜對了嗎?

(通過猜測老師的體重,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生估計重量的能力)

3.與千克有關的重量單位還有嗎?(指名說)我們再來說一說千克與克的關係。1千克=1000克,那麼75千克=( )克。

4.現在請你拿出一元錢的硬幣放在自己的手上,靜靜地感受。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感覺?把1千克的物體放在自己的左手上,繼續靜靜地體驗一下。現在來說說1千克重的物體給你的感覺。

(通過“掂”這個過程,增強樂學生的親身經歷,促使學生對1克、1千克有了進一步的體驗,從而為學習“噸”的認識打下伏筆。)

二、引題

1.老師的體重是75千克,誰來試著抱一下老師?(抱不動)老師告訴人家,大約14個老師合在一起,就有1噸重了。對此,小朋友們有什麼感想?

2.剛才我們用手掂1克、1千克的物體的,現在1噸的物體你還能用手來掂嗎?這節課,咱們就一起來學習與噸有關的知識。

(用“讓學生嘗試抱老師”這種方式來引題,學生一定會很感興趣,在此基礎上再告訴學生14個老師的體重才大約有1噸重,讓學生感受噸。)

三、新知探究

1.噸的用途。

在這之前,你看到或者聽到過跟噸有關的事例嗎?(生舉例

師總結:計量較重的物體的的質量,通常用“噸”來做單位。計量大宗物體的質量,也用“噸”來做單位,在平時我們看到的“t”“t”,這就是噸的記號。

2.體驗1噸。

(1)下面,老師組織大家搞一個實踐活動,主要是搬運礦泉水。要求:每組派兩個代表,一人搬,另一人數次數,把搬運的次數寫在黑板上。從講臺的這一端搬到那一端,搬到你不想搬為止,其他的小朋友為他們加油,觀察他們的動作與身體的變化。(在搬運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我們正處於長身體的重要階段,搬不動就不要硬撐。)

(2)剛剛參加搬運的小朋友站到小組中間,讓同學們仔細觀察他們有什麼變化,為什麼這麼短的距離,搬了10次都不到,他們就這麼累?

(3)再一次搬運礦泉水,請剛才發表觀點的幾位同學參加,搬完,請你們跟大家說說你的感受。

(4)1桶礦泉水約重20千克,搬50次就是1噸。從這句話中你想到了什麼?

生:50桶礦泉水重1噸。

生:20×50=1000(千克)1000千克=1噸

(5)5噸=( )千克 3000千克=( )噸

(通過搬運礦泉水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再次體驗噸,以使學生對噸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3.再次感受噸。

(1)我們再來做一個遊戲:估計體重。要求:

①互相抱一抱你的好朋友;

②估計一下他的體重;

③把你的體重告訴抱你的好朋友。遊戲在2分鐘內完成。

(2)抱完了你的好朋友,靜靜地體會,你有什麼感受?假如把全班同學的體重都看作是25千克,要多少個同學合在一起才會有1噸?現在我們班有52個小朋友,平均每個小朋友的體重是25千克,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是什麼?

生:全班小朋友重25×52=1300(千克)。

4.化聚方法的滲透。

1300千克=1噸300千克

假如有3200千克的物體,又是幾噸幾千克呢?

(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搬運礦泉水”、“抱抱好朋友”的實踐遊戲活動,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噸”的概念,在親身體驗中理解並掌握新知。)

四、展示收集來的資訊

1.展示課外收集到的一些物體的重量,誰願意和大家一起來分享?

2.在這些資訊中,哪些物體合起來大約有1噸?所有物體的重量合起來有幾噸幾千克?

認識雪教案篇5

由於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三年級的小朋友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本節課的設計基本上以活動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分、秒的時間觀念,體驗時間在生活中的價值,提高珍惜時間的意識。

1、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靈活利用主題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年級小朋友的認知是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的,“秒”對於他們來說是抽象陌生的時間概念。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認知空間,在設計本節課時,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參與探索,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認識時間單位“秒”。

2、重視時間觀念的建立,通過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時間的可計量性。

在認識“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建立1秒的時間觀念,在此基礎上創設一系列的遊戲活動,讓學生體驗、感知,進而通過分針和秒針的運動驗證“1分=60秒”,同時又注意到學科間的整合,設計了口算、朗讀、畫畫等豐富多彩的自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1秒的長短以及分與秒的關係。

教師準備

ppt課件、各種鐘錶模型

學生準備

鐘錶模型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創境激趣,匯入新課

1、創設情境。

(課件出示主題圖:春節聯歡晚會現場,載歌載舞,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了,人們一起倒計時: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學生隨著課件一起倒數十個數。

師:同學們,你們在哪裡見到過倒計時的場面呢?剛才這樣的倒計時你們知道是用什麼作時間單位的嗎?(秒)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秒”也是時間單位。大家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時間是用秒來計時的?(學生舉例)

2、匯入新知。

生活中用秒計時的現象還真不少呢!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來認識時間單位“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倒計時,讓學生初步建立“秒”的概念,並且知道1秒大概有多久,然後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用“秒”作單位的,增加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1、欣賞生活中的鐘表。(出示ppt課件)

2、觀察鐘面,認識秒針和1秒。(課件演示鐘面)

師:你知道鐘面上的哪根針是秒針嗎?(又長又細的就是秒針)

師:秒針從12走到1走了幾秒?秒針走了幾小格?

(引導學生一起說出:秒針走1個小格就是1秒,走5個小格就是5秒,5個小格就是1個大格,那麼1個大格就是5秒。板書:秒針走1個小格是1秒)

師:再看秒針從2走到4,走了幾秒?(10秒)再接著看,秒針從6走到12,經過了多少秒?(30秒)

3、藉助鐘錶體會1秒。

師:同學們都帶來了心愛的鐘表,下面就請你們仔細觀察鐘面,如果鐘面上有秒針,就把鐘錶放在耳邊仔細地聽一聽;如果是數字式的,就仔細地看一看時間是怎樣一秒一秒地過去的。聽聲音的同學來把你聽到的聲音學給大家聽一聽。(引導學生模仿秒針發出的聲音)看數字鐘錶的同學來介紹一下你的鐘表上的時間是怎樣一秒一秒地過去的。

師:課件展示生活中的數字電子錶和秒錶,觀察它們是怎樣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的。生活中你們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樣用數字來表示時間的?(電腦、紅綠燈、計算器等)

師:你能用一個動作來表示1秒嗎?(拍手、數數、眨眼睛、點頭等)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用動作來表示秒,切身感受1秒的短暫,使學生認識到時間的寶貴,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

4、根據體驗,談談你對1秒的感受。

看了剛才的表演,你們覺得1秒的時間過得怎樣?(學生暢談對1秒時間的感受)是呀,1秒的時間很短很短,但是,一些現代化的工具在1秒內卻能做很多事情呢!你們看:(出示課件)

(1)噴氣式飛機每秒飛行500米。

(2)人造衛星每秒飛行7900米。

(3)小汽車每秒約行駛20米。

(4)現代化工廠的流水線每秒能生產成千上萬個零件。

(5)電腦每秒可進行3萬億次運算。

師:看了這麼多的介紹,大家談一談1秒的作用。(作用很大,很廣泛,1秒很有價值)所以我們不能小看這短短的1秒。現在你們對時間的作用有什麼新的感受呢?誰來說一說?(珍惜每一秒,珍惜時間)剛才我們瞭解了1秒能創造出那麼大的價值,如果我們把每一秒都積累起來,就會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5、遊戲活動,估算幾秒。

小組活動:同學們,在我們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用幾秒的時間還可以做什麼事情呢?(寫一個字,擦一下黑板,爬一層樓梯……)下面,我們就來進行小組活動,每個小組4人,可以一人做事;一人當裁判,喊“開始”“停”;一人用自己的方式估算時間;一人用鐘錶計時,計時的過程中要看清秒針的起點和終點。

活動內容:每個小組發一個信封,上面都寫著讀一首詩、拼一幅圖、畫一棵大樹、寫兩個“秒”字、做10道口算題……請各組成員討論該怎樣分配工作,活動結束後,每組計時的同學進行彙報。

師:剛才我們每個組分別用幾秒鐘做完一件事?在活動中進一步體驗時間單位——秒。

探索猜測,發現1分=60秒(出示課堂活動卡)

播放1分鐘的音樂,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估算時間,可以點頭估算,可以拍手估算,也可以在心裡數數等。

認識雪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讓幼兒認識序數第一至第五。

2、發展幼兒思維的邏輯判斷能力。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4、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創設超市小貨架的環境。

2、動物及其食品小圖片、房子圖、筆等。

活動過程:

(一)通過遊戲“為小動物買禮物”理解序數。(序數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數,從不同的方向數得出的結論會不同)

1、自由探索:

(1)引導幼兒以“到動物食品超市為小動物買禮物”的遊戲形式到“超市”購物。(要求記住在什麼顏色的`貨架上買到貨物的)

(2)請個別幼兒告訴大家在什麼顏色的格子裡買到貨物,並請其他幼兒猜一猜他是在第幾個格格子裡買到的東西。

2、交流討論:

(1)師:為什麼買同樣的東西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2)師引導幼兒發現序數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數,從不同的方向數得出的結論會不同。

(3)幼兒分組交流:講講自己是從哪個方向數第幾格中買的東西。

(二)遊戲“給小動物送禮物”,鞏固認識序數。

1、以“將超市買到的東西送給小動物”引題。

2、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的房子有幾層,每層有幾個房間。

3、師請一幼兒說說你買的東西(動物食品)是給誰吃的?它住在房子的哪一層,哪一個房間?並認識房間號如第一層第五間用“1-5”表示。

4、幼兒分組操作:將食品禮物送給小動物

(1)要求將小動物的房間號寫在禮物卡上,然後送到房間。

(2)引導幼兒互相檢查糾正操作結果,教師巡視指導。

標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