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中班6篇

教案是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事前擬訂的文字材料,教案在撰寫的時候,你們需要強調文字表述規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中班6篇,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中班6篇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中班1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指甲的作用,知道愛護指甲的重要性。

2、通過相互討論和互相觀察,知道如何愛護指甲。

3、樂意使用指甲剪剪自己的手指甲。

4、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並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二、重難點知道如何愛護自己的手指甲。

三、活動準備

1、認知準備:認識自己的手指甲。

2、物質準備:一把指甲鉗、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四、活動過程

(一)、問題匯入,激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初步瞭解指甲的作用。

1、教師做手捂住肚子,臉上表情痛苦的樣子上場。

師:小朋友猜猜我怎麼了?

為什麼我會肚子痛呢?

(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因為常常自己咬指甲,指甲裡面有很多細菌。

2、討論瞭解指甲的作用。

師:小朋友,你有指甲嗎?你知道指甲有什麼用嗎?

(二)討論:如何保護自己的指甲。

1、指甲對我們有這麼多的作用, 我們應該怎麼保護自己的指甲呢?

(指甲長了要剪、髒了要洗手等)

2、如果指甲長了,我們不剪,會怎樣呢?

(三)、遊戲“摸摸指甲鉗”感受溫馨的氣氛。

1、認識指甲鉗,它和誰是好朋友。

2、幼兒以後養成樂意剪指甲的好習慣。

(四)、活動結束:

教師小結今天的所學的內容,以加強幼兒對生活中經常剪指甲的印象。

四、活動結束:

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表揚和鼓勵在活動中變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並獲得快樂,旨在培養和保持幼兒對健康活動的興趣。教師也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讓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培養其對健康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中班2

活動意圖:

該活動是根據我園小班子課題“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預設生成的。小班幼兒在家中已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但在幼兒園吃飯及吃點後,很多孩子沒有及時漱口的習慣。本次活動通過老師和幼兒一起實驗,讓幼兒知道漱口可以讓小嘴巴變乾淨,保持口腔衛生。

活動目標:

1.學習並掌握正確的漱口方法,知道漱口可以讓口腔變乾淨。

2.初步養成幼兒吃完東西會漱口的良好衛生習慣。

3.幼兒會說《漱口歌》,並用肢體表演。

活動準備:

大頭娃娃(請一名老師帶頭飾扮演),蘋果、包子、黃瓜、魚食品的實物模型並粘在牙上、大水杯、手絹、一次性紙杯、水桶、大床單、小紅花。

活動過程:

一、師幼一起做遊戲,引出愛吃東西的大頭娃娃

師:小朋友們喜歡做遊戲嗎?讓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找朋友”的遊戲吧?(老師和幼兒一起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邊唱邊跳: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那你是我的好朋友……)

師:大家做遊戲開心嗎?我認識一個小朋友,他看見你們玩得這麼開心,也想加入,和我們一起做朋友。現在他就藏在這個教室裡,請大家把他找出來吧。(老師揭開大頭娃娃身上的床單,大頭娃娃和幼兒互相問好。)

師:大頭娃娃長著一張大大的嘴,他特別喜歡吃東西。今天他在幼兒園又吃了很多好東西。讓我來問問他:大頭娃娃你今天在幼兒園又吃了很多好東西吧?

大頭娃娃(一名老師扮演):是呀,朱老師,你怎麼知道的?

師:哈哈,不僅我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也知道。

大頭娃娃:我不信。

師:小朋友們,誰來猜猜,大頭娃娃今天吃了什麼東西?

幼兒:蘋果、包子、黃瓜、魚。

大頭娃娃: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呀?

師引導幼兒觀察大頭娃娃牙齒上的食物。

二、引出活動主題,共同探討如何讓口腔變乾淨

大頭娃娃:小朋友們,我要回家睡覺了,下次再來找你們玩。

(師引導幼兒跟大頭娃娃說再見。)

師:等一下!大頭娃娃,你要去睡覺了嗎?可是你的嘴巴里還有這麼多食物的殘渣,不把它們清除乾淨,你睡覺的時候會舒服嗎?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大頭娃娃這樣睡覺,好不好呀?

大頭娃娃:那怎麼辦呀?

師:誰有好主意可以幫大頭娃娃把嘴裡的東西清除乾淨?

(幼兒舉手回答)

師:可是咱們現在沒有牙刷和牙膏,誰還有其他主意?

幼兒:漱口

師:小朋友們會漱口嗎?

三、出示掛圖,引導幼兒學習正確漱口方式

師:我們來看幾幅圖片,學學這些寶寶是怎麼做的。

第一幅:拿起小水杯 第二幅:喝口清清水

第三幅:抬起頭,閉著嘴 第四幅:咕嚕咕嚕漱漱口

第五幅:撲的一下吐出來 第六幅:小嘴擦乾淨

師:現在我們根據圖片內容,一邊念兒歌一邊來做動作。

師:小朋友們,你學會了嗎?現在老師來幫助大頭娃娃漱口,你們念兒歌來告訴老師怎麼做,好嗎?

師:小朋友們看看,大頭娃娃嘴裡的食物有什麼變化?(幼兒舉手回答)

師:有哪位小朋友願意和老師一起幫大頭娃娃再漱一遍?

(通過共同努力,一起把大頭娃娃嘴巴漱乾淨。)

大頭娃娃:謝謝小朋友們,我的嘴巴里面現在沒有髒東西了,很舒服。小朋友們,你們的小嘴巴里有沒有食物的渣渣呀?讓我來幫你們檢查一下,好嗎?

四、通過大頭娃娃檢查,讓幼兒親身漱口實踐,掌握漱口方法

師:大頭娃娃已經告訴我,很多小朋友的嘴裡有食物的渣渣,那咱們該怎麼辦呢?

師:讓我們一起來漱漱口,讓嘴巴里面變的更乾淨,好嗎?漱口完畢後,請小朋友們回座位,讓大頭娃娃當檢察官,幫我們檢查一下。好,現在行動!

師示範後,領著幼兒一起漱,漱口完畢後,幼兒和老師一起回位置。

五、檢查幼兒口腔是否漱乾淨,拍照留念

師:現在小朋友們張開小嘴吧,讓大頭娃娃來看看誰的小嘴巴里最乾淨,獎勵他一朵小紅花。

個別漱口不乾淨的幼兒,師指導在漱一次口

師:現在大頭娃娃和小朋友的嘴巴里都很乾淨了,笑起來真好看,讓咱們一起來照張相吧?

小結: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小朋友學會了漱口,以後在幼兒園吃飯或吃點後,我們小朋友就可以通過漱口讓我們的口腔變得更衛生,牙齒更健康。

活動反思:

這堂活動課的設計,從最初自己的構想,到從網上搜集借鑑,到最後成型、拍板,真的很不容易。我們採用擬人化的方式,讓大頭娃娃更貼近幼兒的生活。在幼兒園孩子們吃點或午飯後,很少有幼兒拿著水杯主動漱口,來保護自己的口腔衛生。本次活動後,幼兒們開始有了這種意識,也瞭解了正確的漱口方式,老師們也很欣慰。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中班3

活動目標:

1、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2、嘗試沿著一條線段自上而下地畫短線,初步學習正確的握筆姿勢。

活動資源:牙刷一把。畫紙、蠟筆。

活動流程:

一、引發興趣,匯入課題。

教師:你們每天刷牙嗎?你們是怎麼樣刷牙的?(告訴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

二、講解示範。

1、教師:小朋友們,牙刷是什麼樣子的?牙刷的刷毛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出示牙刷)

教師小結:牙刷毛短短的,直直的,排列得很整齊。

2、教師和小朋友一起討論刷毛的畫法。

(1)“小朋友,你們聽是誰在哭啊?”教師出示一張畫好牙刷但是沒有刷毛的畫紙。

(2)討論“我們來幫助小牙刷畫上刷毛吧!誰有好辦法?”(請幼兒上前把自己的想法在紙上畫出來)

(3)教師示範“牙刷的刷毛要排好隊,一根一根靠得緊”

(4)再請小朋友上前來畫,教師給予指導:刷毛不要畫得太長。

三、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教師:劉老師這裡有好多沒有刷毛的牙刷,我們一起來為他們添畫上牙刷毛吧!

2、鼓勵大膽作畫,提醒幼兒注意握筆的姿勢。

3、指導幼兒畫牙刷毛時,要從上往下、從坐往右一根一根地畫,要畫得多、畫得緊密。

四、引導評價

1、互相欣賞作品

2、教師:哎呀小朋友真能幹,畫了這麼多漂亮的牙刷。我們一起來刷刷牙吧。(幼兒和教師一起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天天刷牙好》或者做《我愛刷牙》的音樂律動

附:天天刷牙好

小牙刷,手中拿,

張開我的小嘴巴。

上下刷,裡外刷,

牙齒刷得白花花。

早上刷,晚上刷,

沒有蛀牙人人誇。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中班4

西紅柿和小黃瓜

【活動目標】

1、感知西紅柿、黃瓜的特徵

2、知道多吃瓜果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1、西紅柿與小黃瓜若干,提籃人手一個。

2、各組貼有西紅柿與小黃瓜標誌的籃子各一個;餐盤若干,溼紙巾人手一條。

3、切好的西紅柿、小黃瓜若干;小碟子、湯匙人手一套;白糖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

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等,瞭解西紅柿與小黃瓜的外形特徵。

二、運用多種感官,進一步感知西紅柿和小黃瓜的主要特徵。

1、幼兒人手一個西紅柿,看一看、摸一摸,然後說一說西紅柿的外形特徵:

西紅柿是圓圓的.紅紅的身體,滑滑的。它的身體軟軟的,摸起來涼涼的。

2、鼓勵幼兒看看並摸摸小黃瓜,然後說出其特徵:又綠又長。

3、引導幼兒通過與小黃瓜的比較,瞭解西紅柿的特徵。

4、比較西紅柿和小黃瓜的顏色、形狀、大小。

三、觀察切開的西紅柿與小黃瓜,在比較中瞭解西紅柿的內部特徵。

1、西紅柿有紅紅的肉,有籽,還有許多汁流出來。

2、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你看到了什麼?摸了覺得怎樣?用鼻子闖到什麼氣味?

3、小結:西紅柿外表是又圓又紅的,頂上有綠色的葉子;

切開后里面果肉的顏色是淺紅的,有汁和籽,摸起來光滑皮薄。未切開前沒有味道,切開後有點酸的氣味。

四、品嚐西紅柿、黃瓜,感知味道,知道多吃瓜果對身體有好處。

1、教師:西紅柿有什麼作用?你吃過西紅柿嗎?是怎麼吃的?

2、引導幼兒瞭解西紅柿的吃法---西紅柿汁、西紅柿蛋湯、西紅柿炒蛋等;

知道吃西紅柿有益於身體健康。

3、將切好的西紅柿、黃瓜分發給每組。

引導幼兒用小碟子、湯匙取出自己想要的份額。

4、提出品嚐要求:

將手擦(洗)乾淨後品嚐;品嚐時注意衛生;吃完後將碟子、湯匙放在指定的地方、用紙巾擦嘴等。

五、幼兒邊品嚐邊自由交流

西紅柿有酸酸甜甜的味道;黃瓜脆脆的,很清淡。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中班5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進餐是幼兒園最重要的生活環節,老師期望孩子們不挑食、吃得好、吃得快,但是幼兒卻很難到達老師的期望,比如:有的孩子在喝湯時,不吃裡面的菜,象冬瓜、紫菜、蘑菇等,在吃飯時把飯裡的菜挑出來不吃,或者乘別的小朋友不注意,趕快把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放在別的小朋友的碗裡。針對中班幼兒出現的這種狀況,有必要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對他們糾正挑食、偏食的心理與行為,進而愛吃各種食物,有著重要的影響。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進一步認識各種蔬菜,初步瞭解蔬菜對人體的作用,並明白愛吃各種蔬菜,有益於身體健康。

2、培養幼兒每一天吃蔬菜、吃各種蔬菜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瞭解各種蔬菜吃的部位,以及各種蔬菜的不同營養。

活動準備

1、芹菜、蘿蔔、胡蘿蔔、黃瓜、青菜、蔥、花菜、西紅柿等蔬菜,籃子。

2、豐富詞彙:維生素。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談話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蔬菜,提問:“你們都認識它們嗎,吃過它嗎”

2、請幾名幼兒上來各拿一樣蔬菜,並說出他們的名稱、顏色、形狀。

基本部分:

1、找一找

分別找一找蔬菜的哪個部位能夠吃,如蘿蔔吃根,捲心菜吃葉,西紅柿吃果實,花菜吃花,芹菜吃莖(葉),請幼兒將蔬菜放在相應的籃子裡。

2、與幼兒共同探討蔬菜的各種吃法:明白蔬菜能夠炒、涼拌、做湯,包餃子、有的還能夠像水果一樣生吃,但務必洗淨。

3、認識各種蔬菜,啟發幼兒討論蔬菜對人體的作用:

“人為什麼要吃蔬菜不吃蔬菜會出現哪些不好的現象”(鼻出血、口角乾裂、大便乾結、面板乾燥等。)

“蔬菜有哪些營養””引導幼兒自由討論。

分別出示各種蔬菜,初步瞭解其豐富營養

師:這是菠菜,長得什麼樣貌呀(有綠色的葉子,紅色的根),誰喜歡吃菠菜,你為什麼喜歡吃菠菜有什麼營養菠菜裡內含維生素,它能使我們的面板變光滑,小朋友經常口腔潰瘍,那是因為身體裡缺少了維生素,所以請小朋友喜歡菠菜、多吃菠菜。你們明白還有哪些蔬菜裡內含維生素嗎青椒、南瓜、油菜裡也內含維生素,還有一種蔬菜裡面內含維生素,你明白是什麼菜嗎請你們猜一猜它是桔紅色的,動物中兔子和馬十分願吃。對!是胡蘿蔔。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菜西紅柿,你們吃過西紅柿做的什麼菜西紅柿裡也有許多的營養,象Vc它使我們的牙齒骨骼變的堅固,還能防止牙齦出血。蔬菜裡面還內含超多的纖維素,能夠幫忙我們消化,防止大便乾硬。

教師小結:蔬菜對身體有好處,不同顏色的蔬菜營養不一樣,綠色蔬菜中顏色越綠營養價值越高。我們就應天天吃蔬菜,吃各種各樣的蔬菜,多吃深綠色的蔬菜。並且愛吃各種各樣的蔬菜

4、蔬菜與衛生:

“怎樣吃蔬菜才健康”引導幼兒交流。

教師小結:因為蔬菜生長在農田裡,需要農藥和肥料,所以做菜之前要把蔬菜洗乾淨,在水裡多泡泡。個性是生吃西紅柿和黃瓜等,必須要洗乾淨並且去皮。但也有一些蔬菜是農民們用了先進的方法種植的蔬菜,不用對人體有害的農藥,也不讓蔬菜環境受到汙染,這種蔬菜叫做“無公害蔬菜”。

延伸活動:

讓幼兒給各種蔬菜塗色。

教學反思

1、在活動設計前我想:在活動過程中讓幼兒討論得多,回答得多會不會影響活動的正常進行在整個活動中各種各樣的蔬菜吸引了幼兒,使孩子們願意說、大膽說、能連貫說,活動較活躍,能緊湊連貫的進行下去。本次活動整合了健康領域、科學領域、語言領域,幼兒得到綜合性的學習。但是在活動過程中發現有個別幼兒語言的連貫性不夠,還需進一步加強。

2、活動中引導啟發孩子對問題的理解,注意到讓孩子進行體驗,感受、交流。

3、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孩子在活動中能感受到這次活動講的是蔬菜對人體的好處,但僅靠這此活動是不夠的,還需要平時的努力和家長的配合。

4、幼兒透過參與活動,明白了蔬菜的種類很多,還明白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顏色和味道,從小要養成多吃蔬菜的習慣,但是在活動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有的孩子明白自己喜歡吃蔬菜,但是還說上好原因,可能因為孩子還小,但多數幼兒能大膽地說、想和做,這就需要我們做教師的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多讓這些膽小的幼兒鍛鍊,培養他們的口語表達潛力,透過這次活動培養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認真的做事態度。孩子們也都很喜歡吃蔬菜了。

5、如果有不吃蔬菜引起許多不良後果的課件讓幼兒看到,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中班6

活動來源:

一天早晨,東東媽媽九點多鐘才帶東東來幼兒園,原本開朗、外向的東東見了我不但不打招呼,反而藏在媽媽身後,說什麼也不願意進班。東東媽悄悄告訴我:“昨天晚上,東東做了個噩夢,說是夢見了一個怪獸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踩死了。東東哭鬧了很長時間才勉強入睡。今天說什麼也不來幼兒園了,總是說害怕。”東東的情況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做了噩夢不願也不敢再睡覺的情景,幾天之內一想起噩夢還心有餘悸,總也忘不了。還有一些幼兒怕蛇、老鼠、青蛙、蟾蜍等這些小動物,每次見到這些小動物都會嚇得大驚失色,失聲尖叫。由此,我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東西或事物,尤其是幼兒時期經驗缺乏,或者受到過不良的暗示之後會更害怕,甚至這種恐懼會持續一生。怎樣有效地消除幼兒的恐懼心理呢?我認為要從培養幼兒的勇敢品質著手,讓幼兒逐漸地消除恐懼,變得勇敢。於是,我和孩子們一起開展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瞭解自己害怕的事物,認識到勇敢的重要性。

2、通過各種脫敏訓練使幼兒認識到變勇敢的方法。

活動準備:繪畫紙;蠟筆;垃圾筒或紙箱。

活動過程:

一、教師給幼兒講述一件自己害怕的事情

“昨天晚上,我在廚房裡發現了一隻老鼠。覺得好害怕呀!老師最害怕老鼠了,害得我一晚上都沒有睡好覺。”

二、教師提問

“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害怕的事情或東西?”鼓勵幼兒大膽發言。幼兒輪流發言,互相講解過去的經歷,教師注意傾聽。

三、教師提問

“害怕好不好?這些東西真的很可怕嗎?“你們想不想變得勇敢?”

四、師幼討論

“怎樣才會變得勇敢?”幼兒自由發言。教師總結:

1、多學習知識,瞭解事物的本來面貌,瞭解某些小動物和我們人類的關係。

2、每天對著鏡子說“我最勇敢!”

3、害怕時,自己對自己說:“我不怕、我不怕!”

4、勇敢地把自己害怕的事情告訴爸爸、媽媽或老師。

五、繪畫活動

1、利用繪畫紙和蠟筆畫出自己害怕的東西或事情。

2、畫好後,老師請幼兒拿著自己的作品,老師問:“咱不怕?”,幼兒要大聲回答:“心得體會我不怕!”。反覆數次。

3、幼兒拿著自己的畫排好隊,前方放置一個垃圾筒或大紙箱。

4、幼兒將手上的作品揉一揉,把害怕的東西或事物包在紙裡頭。然後大家一起喊“一、二、三”,該幼兒將自己手中的紙團丟進垃圾筒或大紙箱,讓幼兒大喊:“我不怕啦!”直至每個幼兒都投完為止。

六、老師組織幼兒說一說:“現在自己還害不害怕?”分享活動前後的心情改變。

活動延伸:大家一起收拾整理掉在地上的紙團及垃圾筒或大紙箱。

活動反思:在這次活動的開始,我首先問幼兒:“你最害怕什麼?”結果我發現約有1/3的幼兒出現了害怕和怯懦的表情,全班的孩子都鴉雀無聲,無人舉手回答問題。我知道這個問題刺激了孩子們的心理。我馬上用一種輕鬆的略帶自嘲的語氣講了自己害怕老鼠的事情,聽完我的故事,孩子們的神態一下子放鬆了。接下來很多孩子講了自己害怕的事情,他們的心理負擔己減輕了一半。畫出自己害怕的事物,包在紙裡投進垃圾箱,扔掉恐懼,許多孩子都感覺這像是真的一樣,我可以從他們輕鬆的神態上看出來。最後,我感覺到孩子們變得堅強勇敢了,對自己過去害怕的那些東西也都不怕了。這次教育活動達到了預定的活動目標。

活動評價:

本次教育活動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引導幼兒進行了一次克服恐懼、使自己變得勇敢的心理訓練活動,效果很好。教師從提問開始,一步步引導幼兒交談、遊戲、繪畫等,都圍繞著幫助幼兒克服恐懼、變得勇敢的目標來進行,整體教育活動環環相扣,順暢自然,有效體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內涵。

首先,教師的教育活動來源:於幼兒的實際。她從一個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發現了很多幼兒都存在的問題,於是萌發了本次教育活動。其次,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採用了系統脫敏的訓練方法,通過讓幼兒講述自己害怕的經歷、做遊戲、繪畫並把自己所害怕的東西拋掉等方法幫幼兒逐漸克服害怕的心理,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師注意教給幼兒一些切實可行的克服恐懼的方法,例如自我暗示、大聲喊、取得的支援等,使幼兒從活動中得到了啟發和收穫。

教師還可以多啟發幼兒認識一下各種事物的本來面貌和令人恐懼的原因,從根本上幫助幼兒認識事物的本質。還應該注意家園合作,發揮家長的力量,使幼兒在不同的環境中都能得到良好的暗示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