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感動中國朱彥夫人物事蹟7篇

事蹟是能起到發揚光大的優點的,在平時生活中,大家都一定遇到過事蹟材料,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感動中國朱彥夫人物事蹟7篇,感謝您的參閱。

感動中國朱彥夫人物事蹟7篇

感動中國朱彥夫人物事蹟篇1

他是-老戰士,在長津湖戰鬥中獨自堅守陣地,打退美軍多次進攻,為主力部隊圍殲美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為此他身負重傷,膝蓋以下和雙手雙臂全部截肢,而且失去左眼。

在幾年戰鬥生涯中,他先後三次立功十次負傷,尤為在長津湖戰鬥中負傷最為嚴重,回到地方後,他直言,不想成為部隊的負擔,他要帶領鄉親們致富,走出貧苦,

他就是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和“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朱彥夫。

朱彥夫1933年出生在人傑地靈的沂蒙山腹地淄博沂源縣張家泉村。幼年喪父,家中清貧如洗,朱彥夫小小年紀就懂得幫助母親承擔家中的重擔,他和母親每天起早貪黑地幹活,卻也不能餬口,他明白農民要想翻身就得打破舊的社會制度。

朱彥夫14歲那年,沂蒙山區來了解放軍,也帶來了重生的希望,領導鄉親們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他覺得解放軍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希望,此時沂蒙山區進行紅紅火火的擴紅參軍熱,

於是14歲的朱彥夫瞞著母親,虛報年齡參了軍。

剛剛到部隊,他還沒有槍高,班長先要他進行簡單的通訊工作,他也無條件服從班長的安排,後面隨部隊參加魯西南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等,在這些戰役中,朱彥夫每次都是衝在最前面,戰友們都對這位小戰士刮目相看。

隨後朱彥夫隨部隊參加解放濟南的戰役和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他先後三次立功,但身上早已多次負傷。雖然他年齡比較小,但他在長期的戰爭中養成鋼鐵般的戰鬥意志和戰鬥作風。為了適應全國解放一盤棋,各解放區的部隊進行統一的整編,

朱彥夫所在部隊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兵團。

渡江戰役後,他已經做好復員轉業的準備,好回家去孝敬母親,過上平靜的生活。

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朝鮮戰爭的爆發,嚴重威脅著中朝邊境的安全,就好像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一樣。主席站在國家安全的角度做出“-,保家衛國”的決定,就這樣朱彥夫再次告別了母親和親人們,在一個漆黑的夜晚,部隊緊急集結開拔,登上北上的火車,部隊去哪,上面領導沒有說,只是說有緊急任務,朱彥夫和戰友們在北上列車懷著興奮的心情等待新的戰鬥任務。

火車一到中朝邊境鴨綠江大橋,部隊馬上下發了一些單薄的棉衣和棉褲、以及棉帽,因為第9兵團接到的緊急命令,是讓他們快速而祕密地入朝,快速插入長津湖地區,在長津湖地區密設空袋陣以待美軍的王牌部隊。

為了快速出發到長津湖地區,9兵團上上下下只攜帶少量的物資,朱彥夫只分到一件單薄的棉衣和秋褲,以及少量的炒麵和土豆。當時長津湖地區非常寒冷,下得厚厚的積雪,地面溫度達到零下40多度。

這裡先介紹一下背景情況,-第一次戰役,英勇的志願軍戰士把不可一世的美軍從鴨綠江邊一直打退到清川江以南,斃敵1.5萬餘人,粉碎了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感恩節前後佔領全朝鮮的戰略企圖,初步穩定朝鮮戰爭的戰局。

本來美軍在第二次戰役應該是穩紮穩打,可麥克阿瑟不這樣認為:

他認為中國軍隊出動小規模兵力在邊境地區襲擾一下美軍,不可能出動大規模兵力與美軍硬碰硬,更沒有膽量和世界上第一等軍隊較量,

但麥克阿瑟想得大錯特錯,彭老總正是抓住對手的麻痺大意,命令前線部隊故意丟棄一些糧食和槍支彈藥,造成志願軍大潰敗的痕跡,西線美軍果然上當,被志願軍引入德川、寧遠一線的預設戰場。

感動中國朱彥夫人物事蹟篇2

少年進步則中國進步,少年強則中國強。身為祖國社會主義偉大建設事業的後繼者,其身不正,則如何?山河飄絮,因而當今學子應以辨別是非,知榮明恥,求知修身為本務。

吾輩當懷愛國之心,以報國為己任。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顯岳飛報國之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明林則徐盡忠之心,位卑未敢忘憂國是陸游愛國之情。

憂國者在,國在;愛國者亡,國滅。縱觀歷史,有多少仁人志士為國奮鬥,更有甚者為國捐軀。眾志成城,築起泱泱大國的風采,這是血的洗禮,是真理的展現,是奮鬥的成果,不是旦夕間便可成就的。

魯迅有言我以我血薦軒轅,這種精神是能撼天動地的。

當我們為中國的深厚文化而感到驕傲時,當我們為中國的科技發展而感到自豪時,我們是一個接受者,接受著輝煌祖國所帶給我們的優越感。但我們不應該僅僅是一個接受者,我們應該付出,應該成為一個為國的付出者。

但是,請問,我們為我們的祖國做了什麼?我們能否讓明天的祖國驕傲?

我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儘管我們還需要時間,我們在小心地彳亍而行,摸索著前進的方向。愛國不是口號,愛國是一個信念,是精神上的動力,需要我們付諸於行動。愛國,無需我們受榜棰縲紲,幽於圜牆之苦。吾輩當清醒,非淈其泥而揚其波,對於事務應有正確的判斷。愛國,只是一個純淨清醒的認識。相信,並且一直努力著,銘記著。

我堅信,沒有愛國之心的理想只不過是黃梁一夢,沒有愛國之心的藍圖只不過是一張破亂的廢紙,沒有愛國之心的立志只不過是一個謊言。

今天的學習,不只是為了你的就業,是將來能為我們的祖國多做一份貢獻,讓祖國以你為榮。

學習,小則關乎未來,大則關乎國家發展。不學無術,說小則是不思進取,說大則是沒有愛國之心。學習,已經不是狹義範圍中的為自己而學習。學習,不需要以你發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口號,只要你努力學習,你就是在愛國。所以,當你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你就不會輕言放棄,這是愛國給予你的動力。

國在少年則剛,少年在國則強。血,是我們與祖國的紐帶,這份中國情早已與我們融為一體,深入骨髓,烙印於心。

讓我們以報國為己任,光耀中華!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及感悟2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金日,多少英雄因為愛國撒下鮮血;多少英雄因愛國放棄自己美好的錢塗;多少英雄因愛國遭奇險境。

在我們中學生眼裡,愛國對於我們來說似乎很遙遠,難以兌現。如果你這樣想,那便大錯特錯了。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講,愛國不需要豪言壯語,視死如歸的壯舉,也不需要你下多大的決心,負多大的心血。那些根本就是扯淡。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只有認真學習拆是對國家的報答。只要你有知識,你便什麼都不怕。美國,人家只有幾百年歷史,起初,他國也是十分貧窮的國家,但是,人家不怕,積極提高人民素質,極大鼓舞人民認真學習,在知識的汲取下,他國終於squo;不負所望squo;,徜徉於書海之中,成為強大之國。看,知識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它能讓你自身變得強大,從而整個群體,繼而便是整個國家了。

在我的眼裡,學習是為了父母,為長大後賺錢,卻忽略了這點為國家的強大而讀書。在不知不覺中,你為賺錢而讀書,無形上不就是為國家而謀利益嗎?

先撇開其他不說,不要說長大後能做什麼,長大後怎樣做才能報答祖國。我們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憑著更上一層樓的信心去學,而已。

學習,這個簡單的字眼,其實並不複雜,並不難以理解,只要你持之以恆,永不放棄。知識是人生中的財富,更是開鑿人的思想。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愛國和學習這兩組詞語聯絡起來呢?

總之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愛國從學習開始!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及感悟3

夜裡,燈下。看書讀書,與古人一起順著時間長流,感悟一份有愛國的情懷。

讀屈原,一位兩千年前的愛國詩人,抱著愛國的熱情,儘自己的能力使國家富強,使人民生活安定,儘管他受奸佞排擠、受昏庸的楚懷王猜疑,最終沉溺汩羅江水中,但他的愛國熱情卻有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精神。這像江水一樣流動不息,流進人心。回想現實,我們想到屈原,也許在端午節,也許在讀《離騷》時,但又有多少人想過他的愛國情懷,有多少人能感悟他的愛國苦心。

閱讀,細細地感悟書中的真諦,讀一本歷史,講述過去,有不同的情感在書裡,而一種愛國情懷則是情感的血脈。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的詩一直跳動著真摯的愛國心。讀杜甫,讀他的苦難、他的傷感和讀他的詩,都沉浸於一種濃烈而不淺露的愛國情感。有劍外忽傳收薊北的喜樂,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憤。杜甫的喜樂悲憤與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愛國憂民,但又矛盾,對政府的殘暴而憤,對人民深重的苦難而憂鬱。這種情感貫穿他的人生。讀他,一種傷感、一種惜懷無奈,他的愛國情感是高尚的、是真誠的。

當有一天,再次讀來時,也許所感悟的情感是不同的,但再讀杜甫,卻不是這樣,始終不變的情感,深深地感悟。

讀史使人知理、明辨。其實,這是心靈上的一次冼禮,感悟一種愛國情懷,而愛國是人思想的根基,它能延身不同的情感,都是積極向上奮發情感,我們讀史,讀的是愛國情懷,雖不是讓自己一讀就能讀出情感,但可以記著,可以細細體悟。

如果說屈原無法報國,便沉弱江下是懦夫的行為是不值得學習,那麼請大家想想,屈原那個時代時否容許他的愛國熱情開花,歷史的答案是不能的。也許屈原在我們的時代生活,相信會有用武之地,因為在我們這個時代,愛國是高尚的。

我們能在這個時代去好好愛國,我們的祖國需要愛,需要大家的愛,但這都有迴歸一點,好好學習,瞭解過去,預知未來,做好自己應做的事,這也是愛國。

也許我們在讀史中,認認真真,去感悟一下愛國情懷,努力學習!

感動中國朱彥夫人物事蹟篇3

朱彥夫,一位書寫人生極限的特殘軍人,一位深刻改變家鄉面貌的農村黨支部書記,一位震撼無數人、感動無數人的退休老人。他的事蹟正在全社會廣為傳頌,他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致敬。

時代楷模,標識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高度。朱彥夫身上所展示出來的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在長達幾十年的奮鬥歷程中,朱彥夫的人生角色不同,先進事蹟不同,但貫徹始終的,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和崇高追求,是身殘志堅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是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奮鬥精神。學習朱彥夫,就要像他那樣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強化精神之“鈣”,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去拼搏、去奮鬥、去奉獻;就要像他那樣一心為民,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就要像他那樣自強不息,勇於拼搏,不斷書寫精彩人生。

當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全面展開。廣大黨員幹部要以朱彥夫同志為榜樣,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於思想行動之中,要緊密聯絡自己的工作實際和思想實際,把朱彥夫當成一面查擺問題,尋找差距的“鏡子”,以朱彥夫為標尺量一量與人民群眾的感情,以朱彥夫為標杆查一查自己的“四風”問題,把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進一步樹立群眾觀點、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牢記宗旨,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努力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為加快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感動中國朱彥夫人物事蹟篇4

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週年紀念日,在淄博市沂源縣朱彥夫事蹟展覽館內,朱彥夫的孫子朱帥宗正在為前來參觀學習的團隊認真講解。身為展覽館的講解員,他也是“沂源紅”宣講團的成員之一,在沂蒙革命老區傳頌著他爺爺的故事和精神。

“在很多人眼中,爺爺是一個傳奇,是人民楷模、時代楷模,而在爺爺看來,他就是一名衝鋒不止的戰士。爺爺曾跟我說過,有三次衝鋒讓他刻骨銘心。”朱帥宗說。

朱彥夫1933年7月出生,沂源縣張家泉村人,14歲參軍入伍,16歲火線入黨,先後參加過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戰役,而讓他終生難忘的是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冬,朝鮮戰場250高地,爺爺所在連隊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與敵人激戰三天三夜,最後全連官兵僅剩下他一人。”朱帥宗動情講述。殺紅了眼的朱彥夫一邊抱起機槍拼命掃射,一邊怒吼著。突然,一發炮彈在他身邊爆炸,他的頭部、胸部、腹部7處重傷,腸子流出體外,當時就昏死在陣地上。

後來,增援的部隊把朱彥夫從雪地裡扒拉出來,送到戰地醫院。由於凍傷嚴重,朱彥夫的四肢已經潰爛,必須截肢。這位鋼鐵戰士在經歷了47次手術,昏迷了93天后,竟奇蹟般地醒了過來。他醒來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的槍呢?”當他下意識想摸槍時,發現手沒了。當他本能地想站起來時,發現腿也沒了。朱彥夫參加過上百次戰鬥從不怕死,而那一刻他想到了死。

冷靜下來的朱彥夫最終選擇了堅強活下去。“成了‘肉軲轆’,可我依然是個戰士。不能為國家效力了,但絕不能再給國家增加負擔,再給組織添麻煩。”朱彥夫毅然選擇了回鄉。

回鄉後,朱彥夫咬牙堅持、苦練自理能力。1957年,24歲的朱彥夫以傷殘之軀,挑起了村黨支部書記的重擔。村民沒有文化,他就拿出家中的積蓄辦夜校;沒有地,他每天清晨帶著司號員來到工地吹響嘹亮的軍號,帶領大家整山造地;沒有水,他帶著村民打出了4眼大口井;沒有電,他用了7年時間,先後79次外出,行程7萬多裡,為村裡和沿路十幾個村莊都通上了電。張家泉村一口氣創造了當地八個第一:全鄉第一個通電,第一個發展林果,人均收入全鄉第一……“爺爺帶領鄉親們,艱苦奮鬥了25年,把一個貧困落後的山村變成了山清水秀的富裕村、先進村。”朱帥宗說。

1982年,一場大病之後,朱彥夫主動辭去村支書職務,開始了他人生中第三次衝鋒——寫書。他用殘肢抱筆,用視力僅有0.3的右眼,翻爛了四本字典,歷時七年,七易其稿,1996年他終於出版了33萬字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極限人生》。

朱帥宗說:“拿到新書那天,爺爺把自己關進屋裡,在書的扉頁上,恭恭敬敬地寫滿了犧牲戰友的名字。然後,他雙膝跪地,顫抖著雙臂,將書點燃,以這種特殊的方式來告慰和祭奠英靈。”

1996年11月,在一次報告會上,朱彥夫由於過度勞累,突發腦梗,導致偏癱。面對命運的又一次劫難,他依然沒有屈服,1999年,由他口述、他人代筆的自傳體小說《男兒無悔》出版。

感動中國朱彥夫人物事蹟篇5

看了中央臺播出的“時代楷模”朱彥夫後,很多人哭了,不是因為他做出的事蹟有多些,也不是因為他讓人們富起來,而是因為他那種永不退色的共產黨員的本色。

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他能從一個廢人變成一個比一個正常都強的人;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比每一個正常人所做事都超出尋常。

他被追為“時代楷模”當之無愧啊!朱彥夫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起來有三條:

一是朱彥夫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一個在戰爭中生存下來的重殘戰士,沒有躺在功勞薄上享福,而是離開休養所回老家,瞞著老人,練習生存本領;用畢生的心血帶領村民致富,從不領取任何待遇,教育子女做人,還寫出兩本書。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二是朱彥夫的人品值得我們學習。他當村支書,從不領村裡一分錢。在自己並不富裕的情況下,還經常拿出自己的撫卹金幫助他人。自己的女兒出嫁,作為親生父親卻沒出一分錢給女兒買嫁妝,他是不願意買嗎?不是,他是沒有錢,他的錢用在別人身上啦。

三是朱彥夫的毅力值得我們學習。朱彥夫的毅力不僅表現在他的身體上,而且還表現在他一生不停地的為人民服務上。他為了實現人生價值,他堅持鍛練自理能力。大家可想而知,一個沒有四肢的人,連吃飯都困難,要達到正常上班、寫書、爬山,這個毅力得有多大啊。另外,朱彥夫從年輕起,堅持造福於民,一直到81歲,心裡還是想著百姓,從沒有想過自己。這種毅力又有多大啊。

向時代楷模學習,就要學習他們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美好情懷。張麗莉、吳斌、高鐵成等時代楷模,都是普普通通的勞動者,可以說是大家的同事、鄰居、朋友。他們平平常常、樸素無華,默默無聞地工作著學習著生活著,默默無聞地堅守著道德標準、涵養著道德情操,以點點滴滴的積累,以持之以恆的追求,成就了平凡中的偉大,匯聚了不尋常的道德力量,鑄就了關鍵時刻的堅強意志。從這些平民英雄身上可以看到,無私與善良就在自己身邊,無畏與勇敢就在自己身邊,平凡和偉大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把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們向時代楷模學習,就要像他們那樣,“勿以善小而不為”,認認真真做好身邊事,力所能及幫助周圍人,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舉手之勞做起,崇德尚義、積小成大,自覺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實踐者。

向時代楷模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們愛崗敬業、忠於職守的職業精神。愛崗敬業、恪盡職守,滿腔熱情地投入工作,把工作崗位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是時代楷模的一個鮮明特徵。張麗莉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的崗位,在車禍瞬間保護自己的學生,詮釋了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熱愛;吳斌連續十多年安全行駛一百多萬公里,在遭受突如其來的重創後,用生命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職責;高鐵成三次勇闖火海,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展示了當代革命軍人的風采。這一個個壯舉背後,是他們對職業理想的追求,對職業精神的堅守。他們崇高的職業操守,托起了生命的方舟,昇華了民族的美德,成為激勵人們奮發有為、不斷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向時代楷模學習,就要像他們那樣恪守職業道德、弘揚職業精神,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職、紮實工作,以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在推進改革發展中創造一流業績。

我們的時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每一個時代楷模就是一面鮮豔的旗幟。發揮好時代楷模示範引領作用,是培育文明新風的時代要求,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途徑。要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通訊社以及網際網路等大眾傳媒的作用,把宣傳時代楷模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以發現偉大的眼光和崇尚先進的情懷,挖掘閃光事例、報道先進典型,大力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要注重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運用文藝作品、宣講報告、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生動展示時代楷模的感人事蹟,熱情謳歌時代楷模的高尚情操,讓人們從中汲取精神養分、感悟道德力量。要堅持知行統一,深入開展道德實踐活動,廣泛搭建平臺、豐富渠道載體,把學習時代楷模與精神文明建立、志願服務、送溫暖獻愛心、扶貧濟困、互幫互助等活動結合起來,使時代楷模的崇高精神轉化為人們的實際行動。要充分發揮政策法規的導向作用,完善相關激勵機制,禮敬時代楷模、關愛時代楷模,褒揚良好道德行為、制約不道德現象,推動形成好人好報的良好風氣,形成尊重時代楷模、學習時代楷模的社會環境。要進一步健全文明委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團體積極配合、各方面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完善工作措施、建立長效機制,推動學習宣傳時代楷模活動深入持久開展下去,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祥和、更加溫暖和諧。

感動中國朱彥夫人物事蹟篇6

朱彥夫,1933年出生在人傑地靈的沂蒙山腹地——沂源縣張家泉村。

他從小家貧如洗,14歲時就毅然參了軍,1949年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血與火的戰場上,他不怕流血犧牲,拼命作戰,先後參加了戰淮海、過長江、打上海、跨過鴨綠江等上百次戰役戰鬥。

1950年12月,朱彥夫參加了在朝鮮爭奪250高地的血腥惡戰。

他所在的一個連,在零下30度嚴寒的條件下,與裝備精良的兩個營的敵人進行了殊死的搏鬥,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

在彈盡糧絕的時刻,仍然堅持與敵人拼搏。

最後陣地上只剩下一個遍體鱗傷的人,這就是朱彥夫。

朱彥夫在戰場上是個勇士,在失去四肢和一隻眼睛後,在極端困難的生活面前,他挑戰生命的極限,決心做個自食其力的生活強者。

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為了不讓別人照顧,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戰爭這個雕塑大師,把沂蒙山雕塑得更加凝重、莊嚴、顯赫。

朱彥夫回到山溝裡,才知道全村許多戶揭不開鍋,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窮得叮噹響。

面對嚴酷的現實,他深深感悟到:貧窮才是他們最大最凶惡的敵人!他那一顆被淚水煮過的心又開始激烈地跳動。

弗洛伊德認為:人生就是一場生存本能與死亡本能不斷搏戰的過程。

朱彥夫為了練習生活自理,來家8個月,就砸碎了飯碗141個,菜碟盤子23個,茶碗7個,潑掉飯菜上百次,因摔傷、凍傷用藥90多次……在一次次的失敗中,他一直與命運搏鬥。

他終於成為勝者!他是一個成功者, 1957年,全村8名共產黨員,一致選舉朱彥夫當了村黨支部書記。

他肩負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寫地的絕世文章!他拄著雙柺,爬山頭,到田間,訪貧問苦到家院;他用殘臂、用假肢支撐著大幹苦幹,開山劈嶺,治山改水,打機井。

他躺在地裡,跪在溝裡,育苗、拔草、澆水;他帶領村民,千方百計,歷經艱難,把光禿禿的荒山,變成了綠山果園;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產。

修道路、搞副業,全村用上了電…… 昔日的槍炮轟鳴,化作了醉人的豐收謠、歡樂曲;沂蒙百姓,以勤勞的天性,將戰火燒焦的土地,裝點得秀美而豐腴。

感動中國朱彥夫人物事蹟篇7

朱彥夫回鄉之前,很多村民以為他已經在戰場上壯烈犧牲了。沒想到在1956年卻把這位“烈士”給等回來了,儘管回來的已經是一個“缺胳膊少腿”的戰士,村民們仍舊激動萬分。但在當時,村裡依舊貧困落後,大家也沒有對歸來的朱彥夫有著太大的期望。

但這恰恰是朱彥夫所想要改變的,他生長在這裡,深知貧困的滋味不好受,上天既然重新給了他希望,他絕不會放棄,他回來就是想帶領村裡的老少爺們都過上好日子。

回鄉後朱彥夫先是“閉關”了一段時間,既是為了繼續磨練自己自理生活的能力,也在琢磨如何改變村裡落後的面貌,張家泉村歷來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祖輩們都沒辦成的事,要摘掉這帽子談何容易。

朱彥夫在療養院期間因為時間充裕,看書彌補了一些文化知識,他苦思冥想很久終於悟出一個道理:要扶貧,先扶智。他想到了讓鄉親們看書、學習。書從哪裡來?他決定用自己的退伍撫卹金採購;看書的地點呢?他與家人商量後,將老母親的房間騰出來用做村裡的圖書室,訊息一傳開,鄉親們踴躍前來,一時門庭若市,但鄉親們大多數不識字,朱彥夫只得陪在旁邊幫大家一篇篇文章講解,一天下來常常口乾舌燥。時間長了,朱彥夫想,既然鄉親們學習都要指望他來講解,何不順勢而為,在村裡辦夜校?

村幹部們對於這個大膽的想法很支援,很快在山上為他騰出一間倉庫,用石頭壘了板凳桌子,再裝上黑板,張家泉村的夜校正式開學。而朱彥夫理所當然就是村民們的老師了。但“朱老師”這個新角色可一點也不容易,上課時他用殘臂抱著粉筆格外吃力,講課久了雙腿就麻木了,好幾次下課邁不開腿直接摔倒在講臺上;不僅如此,由於夜校離家有2裡地,朱彥夫下課天都黑了,因為看不清山路而摔倒那更是家常便飯……為了幫村民在精神上脫貧,朱彥夫吃盡苦頭,打破牙齒和血吞。在他擔任教師那兩年裡,從未因為個人原因缺課,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村民們不少都學會了寫信和看書,還培養出了幾個會計,村裡的文化水平真的提高了。

後來,村裡的老支書請辭,誰來當下一任村支書?村民們紛紛推舉“朱老師”,人心所向的朱彥夫就這樣當上了村裡的書記,這一干就是25年。

接過村支書的擔子,朱彥夫這位重殘軍人一開始還有點猶豫,但村民們已經認定他是村裡的領頭人了,他咬咬牙,告訴自己要麼不幹,要麼就要真的到一線跟大家一起勞動。從那之後,朱彥夫每天早早就穿好假肢,戴上墨鏡和一條擦汗毛巾,深入到田間地頭督促生產,不時還會挨家挨戶詢問民情,把村裡的現狀全部掌握在腦海裡,晚上回到家了仍不休息,還在為村子的未來出謀劃策。

張家泉村的路不是上山就是下坡,為了考察村裡的每個角落,朱彥夫這位村支書摔的跟頭比之前更多了,工作中不時“洋相百出”,跟村裡的每一寸土地幾乎都有過親密接觸,但朱彥夫對此格外樂觀,總結出自己的四種走路方法:站著走,跪著走,爬著走,滾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