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農村好青年簡要事蹟範文篇

農村好青年簡要事蹟範文三篇

農村好青年簡要事蹟範文篇

 

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農村好青年事蹟範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吳照京同志事蹟材料篇一

吳照京,男,1979年12月出生,現為沂水益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經理,先後被評為“齊魯文化之星”“臨沂市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臨沂好人”“感動臨沂網路好人”“沂水好人”“沂水和諧使者”等。

他創辦沂蒙小棉襖加工廠,傳承沂蒙傳統手工藝,其小棉襖系列產品獲評“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入圍“中國百名向上向善好青年”,小棉襖闖出大市場,年產8萬餘件,年銷售額1000餘萬元。

他情注家鄉、主動作為,建立“扶貧車間”、成立“公益微聯盟”、搭建電商平臺、情繫社群老人、創辦國學班、舉辦“鄉村春晚”等,樹立了一名返鄉創業青年反哺家鄉、回報社會的高尚形象。

他的事蹟在《人民日報》、《臨沂日報》、山東電視臺、臨沂電視臺、人民網、新浪網等多家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幫家鄉父老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一直是他追尋並堅持的夢想。

濃濃鄉土情,返鄉創業敢有夢

2002年7月,走出大學校門的吳照京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匯入了打工潮的滾滾洪流,就職於臨沂新程金鑼肉製品集團有限公司。由於工作表現出色,先後擔任了集團服裝廠團支部書記、廠長助理等職務,連續五年被集團表彰為優秀員工、先進工作者,2004年10月,被評為臨沂市蘭山區優秀共青團員。

歷經多年摸爬滾打、思想頗為成熟的他,面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回眸“收穫著微薄的希望”的家鄉,五味雜陳,百感交集,一種莫名的責任感油然而生,一種湧動的返鄉思緒縈繞心頭。2013年10月,夫妻二人權衡利弊,推敲斟酌,同時辭掉了待遇優厚的工作,回到了家鄉--沂水縣吳家樓子村。

千百年來,生活在沂蒙山區的人們嚴冬禦寒的主要衣物是棉襖、棉褲。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各種羽絨服琳琅滿目、充斥天下的今天,人們忽然喚醒了對傳統棉衣親切感的記憶。正是人們這種返璞歸真的懷舊情愫,讓洞幽燭微的吳照京覺察到了一個微妙的商機。或許,這裡面隱藏著一個充滿希望的市場。

回到家鄉,吳照京多次拜訪村裡眾多的老奶奶、老大媽,詳細瞭解縫製棉衣過程的每個細節,誠邀老人們出山獻藝,為自己的創業助一臂之力,得到了老人們的一致贊同。2013年12月,一顆以打造沂蒙傳統產業為主導,以弘揚沂蒙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新星--“沂蒙手工棉花襖加工廠”在吳家樓子村建成。

吳照京反覆分析市場行情,研究消費者心理,劃分適應人群層次,對產品的定向進行了慎重的思考和選擇。最終確定以純手工製作兒童和中老年純棉花襖為主導產品,兼營春秋純棉童裝、沂蒙布藝及傳統布鞋等傳統工藝產品。有了方向和目標,就有了希望和動力。確定了主導產品,吳照京登門恭請老奶奶、老大媽到自己的廠子裡傳經送寶、獻藝傳技,並承諾支付老人們應有的勞動所得。於是,平均年齡68歲的幾十名老奶奶、老大媽,走出家門,走進了身邊的工廠。在這個特殊群體中,絕大多數是空巢老人、喪偶老人,時年最高年齡的已達83歲。

精心呵護下的沂蒙小棉襖兒童款第一批產品呱呱墜地,走向市場。然而,滿懷信心充滿希望的他,並沒有看到想象中雪片一樣飛來的訂單,面對冰冷的現實,他沒有退卻、頹廢、消極,端正心態,冷靜思考,積極查詢原因,結合自己的創意理念,嵌入現代審美元素,對小棉襖的款式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造。2014年10月,經過重新打造的沂蒙小棉襖投放市場後,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普遍的喜愛,並在臨沂市服裝城登場亮相。

2016年5月,積極響應政府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建立了“扶貧車間”,並積極吸收本村及周圍村莊貧困家庭的婦女和老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6人,空巢老人60餘人,人均年收入兩萬多元,助力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

2016年10月,《沂蒙晚報》以“沂蒙小棉襖帶鄉親致富,古稀貧困老人再就業”為題,對沂蒙小棉襖進行宣傳報道。2017年12月,《人民日報》在頭版位置,配圖刊發了題為“沂蒙小棉襖闖出大市場”的文章,報道了沂蒙小棉襖創業專案,轟動全國。

拳拳赤子心,回報家鄉勇追夢

他沒有忘記自己的立志初心,沒有忘記家鄉“今天的村莊,還唱著過去的歌謠”的悲涼。

2014年12月,他針對本鄉鎮貧困戶草莓、粘玉米、紅薯、五穀、藍莓等時令果蔬的銷售難題,成立了益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開展特色農副產品電商營銷,使農副產品從田間地頭,直接走進了城市居民的家中,幫助貧困家庭實現戶均增收四千餘元。

2015年2月,他充分利用微信便捷高效的特點,率先發起建立了公益微聯盟平臺,把遠方的遊子和家鄉建設聯絡起來,短短10天募集資金3萬多元,自己又拿出35萬元,為村裡架起24盞太陽能路燈,並修建了健身廣場,使村裡的夜晚告別了黑暗,使鄉親們有了健身活動的好去處。

2016年、2017年春節,他組織村裡的文藝愛好者自演自導,連續舉辦了以“留住父輩的記憶,回味兒時的經典”為主題的兩屆“鄉村裡的春晚”,增添了傳統佳節的歡樂氣氛。2016年春節剛過,組織廠內老人蔘加了山東電視臺農科頻道舉辦的《中國村花》欄目大賽併成功晉級,參加了山東廣播電視臺《好客山東》等節目錄制,展現了老人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勤勞樸實的優良品質。今年9月23日,成功組織舉辦了首屆鄉村“中國農民豐收節”,把農民聚在一起歡慶一年的豐收。

留守兒童問題,一直是吳照京牽掛的心事。2015年7月,他專門騰出緊張的兩間廠房,投入10萬元配置了桌椅、書本,添置了服裝、水杯,讓國學班順利開課,邀請國小教師和大學生志願者每天義務傳授國學知識。“人之初,性本善”、“首孝悌,次謹信”的朗朗童聲,迴盪在山村的上空。2016年8月,在團省委聯合多個部門舉辦的“第二屆山東省青年志願服務專案大賽”上,吳照京“山裡的國學班”志願服務專案榮獲銀獎。

深深夕陽情,關愛桑榆勤圓夢

“常懷敬老之情、善謀助老之策、多做為老之事、恪守愛老之責”是吳照京一直堅守並實踐的諾言。他在長期的農村工作生活中,深深感到:隨著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進城務工,在家獨居老人、孤寡老人日漸增多,他們在日常生活自理、精神慰籍、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需求日益突出,已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社會現實課題。家鄉的老人們成就了小棉襖,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多為老人做些善事、有意義的事。他充分發揮自己在社會工作領域的專長,認真研究、精心策劃並組織實施了“情繫桑榆”關愛社群老人公益服務專案。2016年9月以來,他帶領社工和志願者們先後走村入戶對3000餘名55歲以上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進行需求調查摸底,並聘請相關專家,到社群為老年人講授安全用電、防火、老年常見慢性病防治等知識與技能80餘期,組織社工和義工志願者進社群開展活動2000餘人次、文藝演出20餘場次,豐富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水平。2017年2月,該專案代表臨沂市在全省社群社會工作服務專案大賽中獲得銅獎。

吳照京,一個淳樸厚道的農家子弟,一個返鄉創業的有志青年,用一顆熱愛家鄉,反哺家鄉,建設家鄉的大愛之心,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和諧樂章!

農村好青年事蹟材料篇二

我叫XXX,現任XXX鎮上寶丰村黨支部副書記。被選聘為大學生村官以來,就一直思謀著要在村官的崗位上有所作為,為當地的老百姓找尋一條致富之路,於是我選擇了創業。

經反覆考察思量之後,我選擇了XXX鎮賈會村為我的創業地點。我於2012年9月通過貸款與村民合辦成立了XXX譽德寶種植專業合作社,以種植核桃、枸杞、黨蔘為主,註冊資金100萬元。

目前我的合作社有社員五名,有核桃園、枸杞和黨蔘三個示範地,總佔地面積約76餘畝(其中核桃60餘畝、枸杞3畝、黨蔘13畝),核桃園現在可掛果的有近1000棵;年可收穫核桃5000斤左右,按市場價格15元/斤計算,年收入在75000元。枸杞畝產300公斤左右,市場價格為30元/斤,可出售9000元,收穫期產量收入可有27000元;黨蔘每畝產量230-250斤、市場價格為65元/斤,可出售14950-16250元,收穫期產量達到3250斤左右,直接收入達到211250元,核桃、枸杞、黨蔘三項年總收入可達到313250元。每年可給每戶社員增加6萬餘元的收入。

在今後的村官道路上,要恪守村官職責、以服務群眾為根本,在產業發展道路上要不斷學習先進的經驗,帶領群眾走出一條共同致富之路。

鄉村好青年事蹟材料篇三

樑瑛,女,苗族、1975年出生,專科學歷,1995年參加工作,國小語文高階教師。

樑老師紮根農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已經在農村教育戰線上工作了18個春秋。她18年如一日,以校為家,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線,長期擔任國小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她師德高尚,模範履行教師職責,熱愛學生,團結同志,為農村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教育、教學成效顯著,是位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

十八年來,樑老師在平凡的教育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其主要事蹟如下:

一、默默耕耘、不斷鑽研

1995年9月,樑老師踏上了農村國小教學的“三尺講臺”。從那時起,她就把人生的座標定在了為教育獻身的軌跡上。她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師職業、熱愛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事業看得神聖無比。為了做好教師這項神聖的工作,她始終堅持不斷地學習,堅持閱讀有關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和教育教學刊物,虛心學習老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向年輕教師學習怎樣製作課件、怎樣熟練操作電腦等現代教學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師。她深知沒有堅實、厚重的業務功底,沒有準確的知識結構,沒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就無法勝任太陽底下最光輝的教師這一職業。她在教學中力爭做到有清晰透徹的思路,耐心尋味的啟發,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每一節課都成為精雕細琢的示範課。

二、細心關愛,耐心幫助

        自從踏上教師的講臺,樑老師就像母親一樣去關心她的學生,在她的班級裡有一部分寄宿學生,她常常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心他們。冬天,她除了給孩子們送開水、送棉襪??還給較小的孩子洗頭、洗澡、為生病的孩子送藥。教師對學生的愛有時候盛於母愛。因為老師對學生的這種細心的愛,是一種理性的愛,它能喚醒學生身上一切美好的東西,激發他們揚帆前進。樑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練就了一雙敏銳的眼睛、養成了一顆細微的心,能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問題、存在的異樣,並能及時糾正、教育、培養,使之沿著健康的道路前行。在樑老師所在的班級裡,始終洋溢著一股暖流,似一團和風細雨,感染著整個班級,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比如,班裡有個女孩叫田茂琳。她學習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學面前發言,是班裡有名的“膽小生”。為了幫助她練習膽量,樑老師課上經常提問她一些很容易的問題,並且課下經常找她談心,鼓勵她。當發現她的英語很好時,就在學校每週一句的英語學習中,讓她帶著大家朗讀。漸漸地,語文課上的一分鐘演講,她也能夠大膽地走上臺來。後來田茂琳同學的學習更是突飛猛進,還當上了樑老師精挑細選的課代表。看著孩子們的成長,她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樑老師的細心關愛就像水一樣載歌載舞,使班內的“鵝卵石”們日臻完美。

這樣的例子在樑老師身上很多很多,她時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既教書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夠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她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教學無小事,育人需精心”。

三、恪盡職守、任勞任怨

任教十八年來,樑老師始終默默耕耘在“三尺講臺”。她恪盡職守、任勞任怨、不求回報、只講奉獻。歷年來,她所擔任的學科在全區縣組織的統考中總是名列前茅,她輔導的學生在各級競賽中多次獲獎,2014年獲得了市級“骨幹教師”光榮稱號。2014年、2014年在全縣國小終端評估統考中,她所任教的語文科都獲得全鎮第一名。她分別被評為合興鎮“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

樑老師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用自己堅實的臂膀托起學生攀登新的高峰;甘願化春蠶,用才能讓知識與智慧延伸;甘願當園丁,用愛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復一日的平凡歲月,默默耕耘的無悔人生,她憑著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和強烈的責任感,在“三尺講臺”上書寫自己的完美人生,她是教育戰線上一顆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好榜樣,是完美的鄉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