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工匠精神工匠人物事蹟5篇

在日常生活裡,大家都肯定遇到過事蹟材料,我們在撰寫事蹟材料的過程中一定要強調思路清晰,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工匠精神工匠人物事蹟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工匠精神工匠人物事蹟5篇

工匠精神工匠人物事蹟篇1

作為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的傑出代表,工作30年,李萬君憑藉自己精湛的技藝成為公司轉向架製造中心的焊接大師、首席操作師,同時還獲得了中華技能大獎,被人們稱為工人院士。但他更看重師傅這個名稱:經他培訓的400多名學員,全部考取了國際焊工資格證書,為打造一批大國工匠儲備了堅實的新生力量……

談感動

——他見證高鐵技術從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

成為squo;感動中國squo;xx年度人物,我感到很榮幸,這個榮譽不是我個人的,而是整個中車、是我們吉林省的。作為第一代高鐵員工,我見證了高鐵技術從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我驕傲,我自豪,同時也感覺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在得知自己成為感動中國xx年度人物時,李萬君深情地說。

高鐵有394道工序,每一道都不容失誤,我們要堅持工匠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我們的團隊技術更加成熟,保證高鐵又穩又快地奔跑,同時創造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品牌。他說,他就是一名技術工人,離開了生產一線啥也不是。他這輩子很幸運,能分配到長客,趕上了高鐵發展的時代,才讓他這樣的技術工人有機會回報企業,報效國家。所以,他下決心幹好高鐵,變中國製造為中國創造,讓每一個技術工人都能當上創新主角,像動車組一樣,節節給力,人人添彩,到時候讓老外給咱中國人打工!

學手藝

——一年磨破了五套工作服

我現在一聽焊接的聲音,就知道哪個徒弟或是員工哪個地方焊得不好,焊縫是寬還是窄、焊接質量好不好……———這樣的境界,可是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達到的。

1987年8月,19歲的李萬君職高畢業後被分配到長春客車廠(中車長客股份公司前身),在配焊車間最苦最累的水箱工段當工人,和他一起入廠的還有28個夥伴。一進焊接車間,火星子亂蹦,煙霧瀰漫,刺鼻嗆人。焊工們穿著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戴著焊帽,拿著焊槍噴射著2300℃的烈焰,夏天時,穿著幾斤重的裝備幹完活出來,全身都得溼透。

這樣艱苦的條件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下來的。一年下來,和他一起入廠的同事調走了25個。但他,依然選擇了留下來。廠裡要求每人每月焊100個水箱,他就多焊20個,一年下來,兩年一發的工作服被他磨破了5套,不夠穿,他就到市場上自己掏腰包買。

除了跟著師傅學習,他一有時間就跑到其他師傅那兒看,有問題就問。一開始,一些老師傅嫌他黏人;但慢慢的,師傅們發現,這個小夥子凡事問過一次,就會舉一反三。不知不覺中,李萬君的焊接手藝在同齡人中已出類拔萃。

入廠第二年,李萬君就在車間技能比賽中奪冠;xx年,他在中央企業焊工技能大賽中榮獲焊接試樣外觀第一名;1997、xx、xx年,他三次在長春市焊工技能大賽榮獲第一名;xx年,他捧得了中華技能大獎。

攻技術

——把焊槍下的產品昇華成藝術品

為了攻克各種各樣的困難,他成立了一個攻關團隊,遇到焊接難題,整個團隊都會群策群力,攻堅克難,將技能和智慧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關。

xx年,李萬君根據異種金屬材料焊接特性發明瞭新型焊鉗,獲得國家專利並被推廣使用。xx年,在出口伊朗的單層軌道客車轉向架橫樑環口焊接難題中,李萬君再次挺身而出,經過不斷試驗摸索,成功總結出了氬弧自動焊焊接方法和一整套焊接操作步驟,一舉填補了我國氬弧焊自動焊接鐵路客車轉向架環口的空白,也為我國日後開發和生產新型高鐵提供了寶貴依據。xx年,針對澳大利亞不鏽鋼雙層鐵路客車轉向架焊接加工的特殊要求,李萬君衝鋒在前,總結出了拽槍式右焊法等20餘項轉向架焊接操作方法,解決了批量生產中的多項技術難題,累計為企業節約資金和創造價值800餘萬元。

xx年初,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試製生產我國首列國產化標準動車組,轉向架很多焊縫的接頭形式是員工們從未接觸過的。其中轉向架側樑扭杆座不規則焊縫和橫側樑連線口斜坡焊縫質量要求極高,射線檢測必須100%合格,不允許有任何瑕疵。由於不規則焊縫接頭過多,極易造成焊接缺陷,使這個部位的焊接成為制約生產順利進行的卡脖子工序,影響了標準化動車組的研製程序。

李萬君馬上主動請纓,以攻關團隊李萬君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主要陣地,經過反覆論證,多次試驗,最終總結出交叉運用平焊、立焊、下坡焊,有效克服質量缺陷的操作技法,成功攻克了這項焊縫接頭過多導致焊縫射線檢測難以100%合格的難題。

xx年7月15日,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試製生產的兩列中國標準動車組,以420公里時速成功進行會車實驗。列車以相對時速840公里的速度擦肩而過,這還是世界第一次。實驗的完美表演,將再一次贏得海外市場的關注、以及相關合作國家的青睞,成為開啟國外高鐵市場的一把金鑰匙,為中國高鐵走出國門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實,我的追求很簡單,我希望很一位焊工都把焊接標準熔到骨子裡,把焊槍下的產品昇華到極致,從而形成一件件藝術品……李萬君說。

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鑽勁兒、韌勁兒,他參與填補了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轉向架焊接規範及操作方法的幾十種國內空白,先後進行技術攻關100餘項,其中21項獲得國家專利。

帶徒弟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師傅帶徒弟十分厲害。我記得xx年引進高速動車組技術時,我們的水平與國外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師傅一人能焊出來,人手嚴重不足。為了完成任務,他只用半年的時間,就將焊工全都培養了出來,400多名學員全部考取了國際焊工資格證書,這在整個培訓史上也是一個奇蹟……李萬君的徒弟謝元立回憶。

李萬君認為,單單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是不夠的,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在帶徒弟方面,師傅毫無保留,甚至還根據學員的體態胖瘦、走路姿勢、運槍習慣等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案,親身示範。謝元立說,師傅帶出的20多個嫡系徒弟如今全是技術骨幹,其中10多人已成為吉林省首席技師。

xx年,他主持的公司焊工首席操作師工作室,被國家勞動部授予李萬君大師工作室稱號,5年來組織培訓近160場,為公司培訓焊工1萬多人次,考取各種國際、國內焊工資質證書xx多項,滿足了高速動車組、城鐵車、出口車等20多種車型的生產需要。

李萬君不僅承擔為本單位培養後備技術工人的重任,還利用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這一平臺,為外單位的技術工人無私傳承技藝,3次被長春市總工會聘為高技能人才傳藝專案技能指導師。截至目前,李萬君已為吉林省、長春市以及省市工會對口援疆地區的兄弟企業培訓高技能人才xx多人次。在中國高鐵事業發展程序中,李萬君實現了從一名普通焊工到我國高鐵焊接專家的蛻變。

工匠精神工匠人物事蹟篇2

孟劍鋒是北京工美集團的一名鏨刻工藝師,他用純銀精雕細琢鏨刻的“和美”純銀絲巾,在去年北京apec會議上,作為國禮之一贈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從業二十年來,他追求極致,對作品負責,對口碑負責,對自己的良心負責,將誠實勞動內化於心,這是大國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國製造的品質保障。

純手工國禮 出自我手

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和夫人的國禮中有一件看起來是草藤編織的果盤,裡面有一條柔軟的銀色絲巾,絲巾上的圖案清晰自然,賞心悅目。為了分別作出果盤的粗糙感和絲巾的光感,孟劍鋒反覆琢磨、試驗,親手製作了近30把鏨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鏡下做了5天。

追求極致 超越自我

追求極致,這是孟劍鋒給自己提的標準。支撐果盤還需要4箇中國結作為托兒,工藝標準並沒有規定它們必須是手工加工。技師們準備用機械鑄造出來,再焊接到果盤上,但是,鑄造出來的銀絲上有砂眼,儘管極其微小,孟劍鋒心裡卻怎麼也過不去這道坎。在他心目中,沒有瑕疵,並且是純手工,這才配得上做國禮。

如今,已經是國家高階工藝美術技師的孟劍鋒,對自己還有更高的要求,他覺得要幹好工藝美術這行還應該懂繪畫,現在有時間就和愛人一起出去寫生、練素描。孟劍鋒說,有一天,他一定會拿出一個像樣的繪畫作品,就像做鏨刻那樣,他就是要超越自己,追求極致。

一句話概括

北京apec會議上,我國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孟師傅在只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

工匠精神工匠人物事蹟篇3

科技戰線上,巾幗力量舉足輕重。她們潛心研究、刻苦攻關,以專業和實力詮釋不平凡的“她”力量。

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盧宇彤踐行科技強國目標,親歷了中國超算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是五代銀河、兩代天河超算系統研製骨幹。她長期致力於國產超算技術攻關,堅持自主創新,突破高速通訊系統、並行程式應用環境、大規模資源管理等超算核心技術,擔任副總設計師的天河二號奪得世界超算500強六連冠。同時,她也是國際超算isc fellow和isc19大會主席,是擔任此職務的首位中國學者、世界首位女性學者。

“在工作過程中挑苦活、挑累活,在科研過程中選難題、選前沿。”盧宇彤說,“希望每名女性都能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抓住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機遇,與祖國共同成長。”

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海嵐2008年放棄美國教職回國,專注於腦的高階功能及相關疾病的研究,在系統神經科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領先的創新性研究成果,揭示了抑鬱症發生及抗抑鬱藥物快速作用的分子、細胞及環路機制,為研發更好、更安全的新一代抗抑鬱藥物提供了科學依據。2021年,胡海嵐獲得第二十四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為中國智慧走向世界舞臺作出積極貢獻。

海軍航空大學某實驗室教授關欣投身國防事業23年,長期從事資訊對抗、資訊融合和指揮控制資訊系統領域的一線教學科研工作,為國防教育、艦載航空兵戰鬥力生成和海軍資訊對抗裝備轉型作出突出貢獻。關欣先後主持完成重大科研專案10餘項,創新實現了理論模型的工程化應用,解決了10餘項關鍵技術難題,為我軍在海上戰場裝上了先機制敵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未來我們將繼續瞄準國家科技前沿和海軍轉型重大戰略需求,進一步注重實戰能力引領帶動。”關欣說。

工匠精神工匠人物事蹟篇4

近年來,郭佰濤同志緊緊圍繞工作職責,做好事務管理工作,發揮職能作用,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圓滿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堅持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該同志始終把加強黨務學習作為提高素質和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認真學習,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切實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為做好各項工作打下了堅實的思想保障。

二、求真務實,開創工作局面

他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主動,積極勤勉,協助推進工作作風建設,貫徹落實工作作風整頓工作的各項要求,提升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充分發揮辦公室“承上啟下、溝通內外、協調左右、聯絡四方”作用。及時取得彙報、協調、落實,相關處室的暢通聯絡,經常到相關處室走訪,請教問題,掌握資訊,抓住上級工作重點,指導工作。加強內部協調,管理內部事務,做好政務接待工作,在接待工作中本著嚴謹、節儉、周到、熱情的原則,圓滿完成了各項政務接待任務,較好地展示了我院良好形象。發揚團隊精神,形成工作合力,完成政務、車輛、事務綜合管理等工作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三、做好會務與接待工作

他堅持立足本職,嚴謹務實。聚焦主責主業,協助院領導及各相關處室組織召開了全院工作會議、國際漢麻等系列重大會議活動;接待了國家、省市重要領導調研指導工作,年均對接考察調研任務近40次;協助院領導組織召開了院黨組會、院長辦公會及領導幹部座談會百餘次,協助相關部門召開學術研討會、工作協調會、工作部署會及其他會議活動五十餘次,能夠做到事前謀劃,周密部署,主動服務,確保了各項活動井然有序開展。

四、做好信訪和車輛管理工作

他圍繞辦公室工作,突出服務職責,牢固樹立為領導服務的超前意識,正確貫徹領導的工作部署,當好辦公室主任參謀和助手。認真接待群眾來信來訪,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登記,對來訪者和信訪人員的各類訴求做了大量耐心細緻的工作,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將矛盾分類化解,使每次反映的問題都能得到圓滿答覆,推動問題解決,維護我院職工合法權益。加強車輛管理工作,明確了機關車隊用於機要通訊、應急保障、業務調研、公務接待、會議活動等公務活動的用車範圍,提高執行效率,節約執行成本,增強服務保障能力,結合《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機關市區內公務出行費用報銷管理暫行辦法》,完善了機關公務用車管理制度,切實保障公務出行用車,嚴禁公車私用。在機關車隊在人員緊缺、車輛老舊嚴重的情況下,統籌安排車輛使用,為機關公務用車提供服務保障。

五、廉潔自律情況

任現職以來,該同志嚴格遵守黨紀黨規,不斷增強法制觀念,履職盡責、務實擔當,常思人民的養育之恩,常想集體的扶助之恩,常念組織的培養之恩,在思想上築起拒腐防變的鋼鐵長城。他自覺遵守《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研讀《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九項規定”和院“十不準”要求,廉潔自律,馳而不息抵制“四風”。他始終堅持“一心只為做好事”的工作信念,在默默工作和無私奉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三是★★力爭做表率,嚴格自律,清正廉潔,一心為公,珍惜黨和人民給予的榮譽和權力,為同志們帶好頭、做好榜樣,以實際行動維護機關辦公室的形象。

工匠精神工匠人物事蹟篇5

徐立平是航天科技集團特級技師,自1987年參加工作以來,30餘年一直從事固體火箭發動機藥面整形工作,該工序是固體火箭發動機生產過程中最危險的工序之一,被喻為是“雕刻火藥”。多年來,他承擔的戰略導彈、戰術導彈、載人航天、固體運載等國家重大專項武器裝備生產,次次不辱使命。安全精準操作,工藝要求0.5毫米的整形誤差,他卻始終控制在0.2毫米內。在重點型號研製生產中,他經常被指定為唯一操作者,在高危險、高精度、進度緊等嚴苛的生產條件下,經他整形的產品型面均一次合格,尺寸從無超差。

多年來,除帶領班組完成日常科研生產任務外,他先後數十次參與發動機缺陷修補型號攻關,並創新實現了真空灌漿、加壓注射等修補工藝。在某重點戰略導彈發動機脫粘原因分析中,他憑藉紮實的技能和超人的勇氣,鑽入發動機腔、精準定位並對缺陷部位完成挖藥、修補,修補後的發動機最終成功試車,保障了國家重點戰略導彈研製計劃順利進行,為國家挽回數百萬元的損失。為查明某重點研製型號發動機缺陷原因,需要使用金屬鑽頭從藥柱表面打孔以取得預定樣塊,取樣部位距金屬殼體僅5mm,稍有不慎就可能因鑽頭與殼體摩擦引起燃燒爆炸,作為主操作的他,一次成功、安全精準取出預定樣塊,順利找到病灶,成功攻克型號研製的“攔路虎”。

為解決手工面對面操作帶來的安全隱患,徐立平帶領班組開展機械整形技術攻關,推動實現了包括“神舟”系列在內的20餘種發動機遠距離數控整形,填補了國內行業技術空白。

標籤:工匠 事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