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國小家長學校培訓材料

國小家長學校培訓材料

現在上國小的兒童,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因而對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就成了當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特別是國小低年級兒童可塑性強,正是其品德、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說獨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長,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是否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長能否與學校正確配合,同步擔負教育孩子的任務。

國小家長學校培訓材料

一、要負起管教孩子的責任

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送孩子上學,一旦孩子進入學校,家長就如釋重負似地將教育的責任全部推到教師身上,認為教育孩子只是學校的事,這都是十分錯誤的。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對子女成長承擔教育責任。要記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還是孩子的終生教師。誠然學校是有領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專門教育人的場所,在培養人才方面起主導作用。但是學校教育必須有家長的正確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育的質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其次,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大部分時間在家中度過,加上學校學生人數多,教師的精力和時間無法與孩子父母相比;另一方面學校教育如果得不到家長的支援、配合、強化,是難以起到有效作用的;其三,由於家長與子女之間固有的血緣、感情和倫理上的內在聯絡,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學校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好國小低年級獨生子女,特別需要家長積極、主動、正確的配合。

二、家教中的一些誤區

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大多數家長能按照學校對學生`的教育要求進行配合。但是,由於有些家長教育方法和教育觀點不正確,所以並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如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是我自己的,如何教育是自家的事情;有的認為不打不成才,對孩子採用打罵教育,使其失去天真和上進心;(例子:略)個別家長因孩子進步不大,對配合教育失去信心;還有的家長溺愛孩子,不能正確對待學校教師的教學要求,袒護孩子,在教育過程中與教師產生隔閡和矛盾;(例子:略) 國小低年級學生大腦功能的可塑性比較大,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容易形成習慣,家長應配合學校抓住這一良好教育時機,對兒童進行文明禮貌、尊敬老師、誠實勇敢、拾金不昧、熱愛勞動、認真學習、團結友愛、關心集體等方面的教育,並養成良好習慣。老師要求剛入學的兒童做個合格的國小生,見了老師要問好,學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家長就要以身作則,見了老師主動問好,或教孩子向老師問好。如果家長見了老師不打招呼,騎著自行車不下車,捎在車座上的孩子向老師問好,或者向家長說:“這是我們的老師。”家長不予理睬,無形中會給孩子留下不好的影響,以後見了老師不打招呼,如同陌生人一樣,對待他人也就談不上尊敬、有禮貌了,家長的行為影響了教育的效果。打掃衛生對初入校的國小生來說,也是一個難題,他們在家裡是寶貝,“含著怕化了,捧著怕摔了”,來到學校老師要求他們熱愛勞動,不怕髒,不怕累,教他們學會掃地,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長應該配合學校,在接孩子時教孩子如何掃地、灑水、擺桌椅。如果家長看到孩子掃地時弄贓了衣褲,弄溼了鞋襪,又不會掃地,很著急,也很心疼,乾脆“越俎代皰”,自己幹,又快又好,還能早一點回家。那樣學生到了中年級還不會打掃衛生,依賴家長,且怕勞動,怕髒怕累 ,找藉口逃避值日。特別是學校安排大掃除,有的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給孩子穿上舊衣服,準備好衛生工具,鼓勵認真打掃;有的家長一再叮嚀孩子不要弄髒衣褲,不要擦窗戶,那樣會摔下來,甚至不放心跟來了,讓孩子玩耍,自己完成任務,覺得這是兩全其美的事。這樣孩子就不關心集體,不熱愛勞動了。勞動習慣、勞動本領應該從小培養。 低年級兒童感情明顯外露,容易衝動,常常與同學發生衝突,有時在班上受了委屈,或犯了錯誤,出現不良行為時,情緒不好,家長如果產生急燥情緒,不冷靜,來到學校“算帳”,討“公道”,或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孩子,往往會因教育孩子的問題和老師在情感上產生隔閡,發生矛盾,這樣就失去了配合的基礎。對孩子的成長也是

有害無利的。(例子: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及時來到學校向老師、同學瞭解情況,弄清事實真相,配合老師正確處理,或理智地分析不良行為和犯錯誤的原因,討論和分析從家庭、學校兩方面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應該互相信賴、理解,互相支援,這是配合教育工作的基礎,要絕對避免和老師發生隔閡和衝突,否則孩子以後就不把老師、同學放在眼裡。

三、要配合學校,就要先了解學校對學生的要求

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很多,例如:

1.學習方面有:專心聽課;按時完成作業;預習新課。

2.課間要求有:不追逐打鬧,不大聲喧譁,不亂丟亂扔;不帶零食回學校。

3.校外要求有:不獨自到江河湖海去游泳;不到電子遊戲機室去玩------

只有瞭解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要配合學校,就要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

1.要多與孩子談話交流,瞭解孩子的思想脈絡。

2.要向孩子的同學、老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五 、要配合學校,就要注意維護老師的威信

低年級兒童的家長,很關心孩子,甚至一個孩子,就有很多人愛護,對孩子的老師關注的人就更多,議論老師也就成了一些家長聊天的話題,有時在自己孩子面前隨便評論老師。老師是低年級學生最尊敬、最崇拜的人。老師的形象在他們心中是最完美的,他們聽老師的話,模仿老師的言行,這是塑造學生靈魂的關鍵時期。這時國小生的情感不穩定,如果破壞了老師的形象,降低了老師的威信,學生不聽老師的話,還能再聽誰的話,還能崇拜誰呢?正確的做法是:不隨便在孩子面前議論老師,特別是老師的不足,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評價老師,要讓孩子看到老師的優點,把老師的優點放大再放大,缺點縮小再縮小。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老師的缺點還要指出來,要講究方法,這就是最好的配合,不給老師樹立威信,再好的配合也無從談起。

六、要配合學校,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

低年級兒童正是集體榮譽感形成時期,這個時期老師教育學生,時時處處要為班集體著想,為學校著想。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上課遵守紀律,認真聽課,按時完成作業,積極打掃衛生,集會時,做到快、齊、靜等等。家長應積極地支援學校的教育活動,密切配合老師共同教育好孩子。不要認為孩子小,就無關緊要。如在一次活動中,有個孩子因為自己班級沒有獲獎,哭得很傷心,爸爸卻認為孩子多事,得不上獎與他沒有關係,也不是他一個人的事。這樣怎能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呢?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正面引導,教育孩子不要氣餒,尋找原因,使孩子有信心在下次活動中,為班級爭取榮譽,否則孩子將會變得麻木不仁,不求上進,喪失集體榮譽感。

七、要配合學校,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低年級兒童注意力容易分散,意志比較薄弱,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行動的自覺性、永續性都較差。針對這個特點,就需要家長加強孩子學習目的性的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如低年級的孩子在家裡學習,家長就要督促。自覺性強的孩子,家長可以“遙控”督促;自覺性較差的孩子,家長就要親臨“現場”,邊扶邊放;好動,不自覺的孩子,家長要跟緊;有“多動症的孩子,家長要陪讀、陪學,直到“多動症”有好轉為止。總之,對學生學習上的督促,要落在實處,不能只過問一下,認為完成的不好,老師會有辦法。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不但搞不上去,反而養成好多壞習慣,在家中養成的壞習慣又會帶到學校。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在孩子的學習、勞動中有意識地鼓勵孩子從小養成善始善終、堅持到底的優良品格。家長還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安靜的學習環境,創設濃郁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父母榜樣的力量。整天忙於經營,忙於工作,忙於社交的家長,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更談不上和學校密切聯絡,積極配合。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要在小孩子身上舍得花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