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農村最美妻子事蹟材料4篇

在看完優秀的事蹟材料之後我們的內心會受到很大的鼓舞,不管寫什麼型別的事蹟材料,都要確保材料的真實性。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農村最美妻子事蹟材料4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農村最美妻子事蹟材料4篇

農村最美妻子事蹟材料1

家住周家鄉核桃峪村第一村民小組的周秀琴,現年46歲,全家現有四口人,母親、丈夫、兒子和她自己。周秀琴1981年9月經人介紹,嫁給核桃峪村小夥楊元。多年來,她勤儉持家、尊老愛幼、忙裡忙外、任勞任怨、默默履行著一個家庭主婦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用自己的愛心凝聚著整個家庭,為老人提供了一個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為子女們營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生活氛圍。瞭解她的人都稱讚她既是一位孝順的好媳婦,又是一個新時期的好媽媽,將來肯定還是一位好婆婆。她的平凡事蹟一直被村民們讚歎不已。2008年,她的家庭被評為“遵紀守法戶”、“雙文明戶”和“十星級家庭”。

一、孩子說她是好媽媽

周秀琴有兩女一男三個孩子,孩子上國小和國中時學習成績一直全鄉和全校前茅。當時國小生的功課重作業多,大量作業要拿回家完成,特別是晚上的家庭作業需兩、三個小時才能完成。除寒暑假外,她堅持每天晚上手裡那個針線活,按時和孩子們“做功課”,孩子每遇到難題,她就深入淺出的幫助解題,直到完成作業後才和孩子們入睡。就這樣,她成為孩子們名符其實的家庭教師,鄰居們都誇她教育有方。

隨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孩子們的穿衣住行也隨之提高,甚至出現攀比心理,她經常教育孩子們:“不要和別人比吃穿,要和別人比學習,從小吃點苦,將來才能成為有用的人”。除了逢年過節給孩子們買些新衣裳,她一直親手把大人穿過的衣服裁剪做給孩子穿,衣服雖舊,但很合體,經常勤換洗,孩子們也非常樂意。而她也一直默默的履行著一個做母親的義務,深深的愛著她的孩子們。

二、丈夫說她是好妻子

婚後二十多年來,丈夫一直在外搞生意,每逢春節才能回家,家庭重擔自然落在她一個人肩上,伺候老人,照管孩子,洗衣做飯,種地收割等內內外外的活全靠她一個人挑著,一不叫苦,二不埋怨,結婚時買的幾件衣服穿了很多年,丈夫心裡實在過意不去,每當給她買件新衣服,她總要報怨好一陣,平時也捨不得穿,只有逢年過節或走親戚時才穿。多年來,她沒有逢集上街的習慣,說是上街就得花錢,平時對用水、用電也十分節儉。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除了照顧老人、教育子女,把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還種植中藥材、烤煙等經濟作物,年收入2萬元以上。即使在緊張繁忙的烤煙季節,她也常勸丈夫不要回家,說她一人能行。就這樣,她成了丈夫的賢內助,減少了丈夫的後顧之憂,丈夫疼她,她更體貼丈夫。

三、老人和鄰居說她是好媳婦

周秀琴對“孝順”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兒女花錢為父母買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東西是“孝”,而不讓老人生氣、擔心則叫“順”。人到老年,老人不太講究吃穿什麼的,只要心氣好,比啥都重要。她剛結婚不久,婆婆就到縣城給幾個上學的弟弟、妹妹做飯去了,家裡留下個80多歲的爺爺,她一直照顧爺爺到下世,後來,公公因病去世了,她又和年邁多病的婆婆生活到現在,二十多年來,她沒有嫌棄過爺爺,更沒有同婆婆“紅過一次臉”,而是默默地贍養著老人,爺爺和婆婆逢人就誇她是個好媳婦,她聽到後卻說:“公公已去世,幾個弟弟妹妹都在外工作,我不養活誰養活呢,再說人人都會老的,我將來也要給我的兒子娶媳婦呀”。

常言道:家和萬事興。二十八年的媳婦生活,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孝順”二字。不僅家裡的關係相處的和睦,鄰里關係相處的也很融洽,她對待老人以孝心,對待家庭以愛心,為鄰里熱心幫忙,贏得了家人的一致稱道,更贏得了村民們的廣泛讚譽,如今,在周家鄉核桃峪村說起周秀琴,人們都會翹起大拇指,誇她是“標兵媳婦”!

農村最美妻子事蹟材料2

趙,1971年2月出生,一個普通農村婦女,她用二十三個春夏秋冬,詮釋“孝”和“愛”的傳統美德,自從走進這個村,走進這個家,用她的年輕,聰穎,吃苦孝道努力盡好一名妻子、媳婦和母親的責任,是遠近聞名的孝順媳婦。其家庭曾多次被碭山縣婦聯評為“五好文明家庭”和“雙文明戶”,成為了當地幹部群眾有口皆碑的好媳婦。

一、孝老愛親,家庭和睦育幸福

看了下面這段文字,我不知道您會怎麼聯想?或許覺得只是在平常生活中一個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但是我覺得在金錢至上、世風日下的當今,趙——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為我們所傳遞的是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風氣和正能量。從平凡中不凡之處使我們看到其樂融融的一家。尊老敬上,互助互愛。多年來,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者孝道,印證著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淳樸真誠的坦蕩情懷,詮釋著一個農村媳婦的博愛、仁慈、善良的美麗形象。

自結婚之日起,她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那時二老均已年過六旬,體弱多病,趙像照料自己的父母一樣伺候著公公、婆婆。,公公因肺癌晚期,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所有飲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丈夫擔任著村書記的職務,伺候公公的重擔就落在了她的頭上。夏天,公公雙腿浮腫,上面長滿了密密麻麻的一層小水泡,一脫落,就流出腥臭難聞的液體。每當這時,趙總是給老人擦洗,並敷上藥。冬天,為了不使老人吃涼飯,他用一個小盆倒半盆開水,將飯、菜放入盆內溫著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就這樣,她熱心侍奉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一做就是幾年,她無怨無悔,在她心中,丈夫的母親就是她的母親,照顧公婆就是她的責任。公公對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說,‘只要半天聽不到媳婦說話,看不到媳婦的影子,心裡就有些牽掛,就好像身邊少了什麼人似的。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後來公公大小便失禁,為了不使公公身體受委屈,她毫不害羞地替公公換內褲,換後並用溫水洗擦乾淨。臭氣刺鼻,引起她的嘔吐,她只好強忍著替公公換好,把該洗的衣服洗掉,自己再蹲在一邊去翻胃。鄰居說他有福氣,公公卻說,“都是媳婦照顧得好,讓我多在世上活了幾年。”

一個媳婦對公公地孝心,就如同披在身上的一件新衣裳,時間久了,親戚鄰居都會看到,也都會被她的舉動所感動,老年人冬天晒太陽,都在把好媳婦的事掛在嘴上,一位八十多歲的鄰居,逢人就誇,“村子那麼大,那麼多的媳婦,從來沒見過她這樣孝敬的。”公公去世後,婆婆一時半會過不來,趙對婆婆的生活起居更加體貼入微買吃的買衣服像哄小孩似的哄著她。2019年的一天,婆婆不慎摔了一跤,導致腿部骨折。在住院治療期間,照顧老人的重擔全部落在了趙一個人身上,她在婆婆的病榻前守候了整整四天四夜,餵飯、端屎、擦澡、按摩、守夜,成了婆婆的特護。婆婆出院後,行動上不如以前靈便,為了更好地照顧婆婆,趙就讓婆婆和他們夫妻倆同睡一個屋,夜裡只要聽到一點動靜,她就趕緊起來,有時一晚上要起來好幾次。

xx鎮敬老院坐落在xx村,為了讓這些孤寡老人安享晚年,趙成立了一支志願者服務隊,組織村裡婦女,定期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為老人們清洗衣被、縫補衣服、打掃衛生,陪老人們聊天,幫助他們尋醫問藥,把愛心和溫暖送到了老人的心坎上。。

二、夫妻同心,共唱文明進步歌

成功的男人背後有一個女人,趙一如既往的支援丈夫的工作,丈夫徐德行在基層擔任村幹部,曾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模範帶頭人。她看到有村裡很多人還擺脫不了貧困,給丈夫獻計獻策,要奔小康就得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做一名幫農民脫貧致富的好帶頭人。她先後訂閱併購買農業科技書籍二百本之多,與丈夫同耕同種,四畝承包地成為本村的高產樣板田。助人為樂是他夫妻倆感到最開心的事情。他們積極向鄰里們推廣傳授科技種田知識,推廣良種,被村民親切的稱為“種地行家”,“農技技術員”。她積極帶領二十多戶村民飼養雞,並幫助丈夫編寫了《怎樣才能飼養好肉蛋雞》小冊子,發給村民,指導村民飼養,使每戶均年創收近萬元。

三、勤勞致富,勤儉持家奔小康

趙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洗刷買燒能儉則儉,樸素勤儉為本,一家人都沒穿過什麼名牌,就連桌椅、沙發等傢俱都是很普通的木製用品,甚至不如村裡很多老百姓家的用品。就是去城裡買東西也捨不得花錢坐車,騎著她那輛腳蹬三輪。再晚也捨不得在街上吃 一段飯,就是買個燒餅回家也是塞給婆婆和孩子手裡。走進趙家,你會感覺到有一股農民質樸的氣息,但是簡而不亂,物品的擺放井井有條,環境整潔舒適。

四、和諧鄰里,共築文明譜新風

趙在生活中,總是為別人著想,樹立榜樣,影響全村,團結鄰居,她與親朋鄰里友好相處,做到以誠待人,不計小節。大家都覺得她非常親切,很有親和力。每當左鄰右舍遇到急事,她都會及時趕到,無償勞動,下雨了人家都 往家裡跑,但是她知道誰家的糧食還晒著 需要幫忙往屋裡背,誰家蓋房子缺少人手她就主動去 幫助做飯,喜憂事她總是跑前跑後儘自己的全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每當鄰里鄉親身患重疾,她都會及時去探望,伸出援助之手,鎮上組織的各項公益活動她都積極參加。

五、愛在頌揚中沉澱

溫馨的家庭是和諧社會動力的源泉,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提倡了全民文明,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孝道的精神,“尊老、敬老、愛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情繫老人,情繫村民,彰顯了一個先進農民的優秀品質。她的愛發自於內心,從沒有隨著物質、榮譽浮起,在村民的稱讚中,她顯得更加簡單樸實,她得愛慢慢的沉澱得更深了。沉澱在已經去世公公的靈魂深處,沉澱在和她相伴廝守二十多年的丈夫的心裡,沉澱在深深感謝她的愛戴她的兒女心裡!在日漸喧囂的世界裡,她的愛,她的行動,給我們吹來了一股和諧社會的春風,讓所有人的心中也漸漸的沉澱了許多許多得愛。她對老人的孝道,對村民的熱情,這種無怨無悔的精神不正是我們社會所提倡的嗎?

農村最美妻子事蹟材料3

在××縣胡張鄉,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廣為人知,她的事蹟傳遍十里八鄉。她勤勞致富,十五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的照料、伺候行動不便的公公婆婆,贏得全鄉人民的敬仰,也為全鄉的婦女做出了表率。

十五年艱辛生活,她沒有倒下

××,37歲,家住胡張鄉永興莊,結婚不到一年,便同大哥分了家。夫妻倆分到3間磚瓦房,傢俱一件也沒有,連吃飯用的碗也是向鄰居借的,還外債累累,生活過的很不像樣。

××沒有抱怨,她知道:自己還年輕,只要下點苦,一切都會有的,日子也會好起來的。她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多麼簡單而又現實的要求。

生活總是不容易,不久他們便有了一對兒女,儘管給生活增加了幸福的氣氛,但也增加了壓力,因為又多了兩個人要吃飯。坐月子期間,是急需要人照顧的,但她卻把丈夫吱到外地去打工。

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裡的十幾畝地全壓在她一個人身上,起早貪黑,還要照顧老人、小孩。每天安排好老人,就用平車拉著兩個尚未懂事的兒女到地裡去,把他們放在地頭玩,她則面朝黃土,背朝天干個沒完。

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2019年過去了,她的兒女都已上了學,並且學習成績都不錯,夫妻倆的付出得到了回報,不但新房蓋了,傢俱買全了,連日子也越過越火了。誰見了都無不讚嘆地說:“真能行!”

對待公婆,她比對待自己的親爹親孃還親

她的公公金元來,已70多歲且雙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老伴也常年患病。照顧公婆的重擔就壓在了××一個人身上。每頓飯,××都是不厭其煩的給公公報選單:今天我做了你愛吃的雞蛋炒西紅柿,在你正前方,還有炒土豆絲在你左手邊。並把饅頭放在老人手上,為了老人的走動方便,對於家中的傢俱擺放從不輕易擺動,如有改變,就是挪個椅子,也要給老人囑咐再囑咐。

有一次,兒子為了做作業方便,把一個凳子放在院子裡,做完作業就出去玩了,忘把凳子放回原地了。公公經過院子時,差點摔到,恰好被××看見扶住了才沒摔倒。過後,××狠狠地教訓了兒子,並告訴兒子:“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

每天早上,再忙也不忘給老人端上碗雞蛋湯。公公總是心疼地說:“分財產,沒給你分下啥,家裡也不富裕,孩子還要上學,吃飽飯第一範文網就行了,雞蛋湯就免了。”但××從沒有間斷過。每天給公公打洗臉水、遞毛巾、洗衣服都是她的家常便飯。

婆婆常年患風溼關節炎,時不時就要住院,婆婆總是不忍心地說:“家裡沒錢,拿些藥,就不住院了。”××堅決不同意,執意要婆婆住院。婆婆住院期間,每天伺候完公公,步行到醫院陪婆婆,給老人送飯按摩身體、擦臉、洗衣、端便盆,從不嫌髒嫌累,還時不時給老人買捨不得給兒女買的水果、營養品。每次出院時,總不忘給老人買件新衣服,說是有新氣。住在同一病房的舍友,總是羨慕不已,常有舍友對老人說:“你有個好兒女啊!”他們哪知道她比女兒還要親。

對待鄰居,她更是熱心周到,隨叫隨到

她不僅是家中的頂樑柱,更是鄰居的好幫手,鄰居眼中的女強人。左鄰左舍,有什麼事都願意請她幫忙。在永興莊,大多數男丁都常年在外打工,留下的都是女主人。春秋季澆地,由於井水供應不足,只好排到晚上澆地,鄰居都會請她去做伴,儘管白天干活已經很累了,但她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鄰居,並準時到地裡等著,忙前忙後。有時,一晚上不能睡覺,白天還照樣去地裡幹活。

鄰居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自己一個人在家,兒女們常年在外,只是在逢年過節時才回家轉轉,××隔三差五到家裡坐坐,陪老人聊聊天,說說話,看看有什麼要幫忙的?自家地裡種的西瓜、甜瓜熟了,甚至自己蒸的野菜都要給老人送些。

××是平凡的,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沒有一鳴驚人的能力。她只是用自己認為“應該做的”思想,指導著自己的行動。但她的影響是不同凡響的,她不僅樹立了尊老愛幼的榜樣,而且成為新時代婦女勤勞致富的楷模。

××連年被村裡評為“好媳婦”光榮稱號,今年被鄉里評為“感動××縣胡張鄉十大人物”之一。我相信:在××縣這片熱土上像××一樣生活在農村,勞動在田間地頭,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作著平凡工作的人,以前很多,現在很多,將來會更多。

“我是普通的農民,沒什麼文化,靠的是沒日沒夜的辛勤勞動過日子。我的願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公公婆婆就是我的親爹親孃,我只是做了一個女兒應該做的。”

農村最美妻子事蹟材料4

她,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四十年如一日服侍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婆婆,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從不言棄,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著周邊群眾,她的事蹟傳遍周邊村鎮,她就是西平縣重渠鄉王灣村3組。

一、孝在寬容中彰顯博大

,1952年出生在盆堯鎮一個地道的農民家庭,父母老實淳樸、厚道正直,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親的教育薰陶下,自幼就是一個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愛幼、和藹可親的女孩。1970年嫁入西平縣重渠鄉王灣村3組,與大她3歲的王三合結為夫妻,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農民。純樸熱情。當時婆婆陳回秀42歲,性格開朗隨和,婆媳關係融洽。婚後儘管家境貧寒,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諧,一家人也就其樂融融。然而,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71年婆婆因病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不僅家裡花費了大筆的醫藥費,而且婆婆從此由一個健康人變成生活難以自理的殘廢。婆婆是個急性子,一時難以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常耍性子,發脾氣。王愛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生怕婆婆想不開,尋短見。於是日夜陪伴婆婆,苦口勸導,耐心疏導,對她說“癱子也要過日子,何況你能行走,我會服侍你。”在兒媳的鼓勵勸導下,陳回秀慢慢擺脫了陰影,樹立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走上了生活的正規。陳回秀生育了二子一女,女兒遠嫁周口,無法常伴身邊,次子王小易今年52歲一直未成家立業,常年四處流浪,漂泊不定。對母親的贍養也是視而不見,不了了之。

作為長嫂,她是恨鐵不成鋼,對婆婆贍養服侍他們夫婦一概扛起,從不奢求弟弟負擔,1978年公公去世,他們未要求弟弟付一分錢桑葬費,有次弟弟帶回個女友,王愛夫婦既當哥嫂又當爹孃,挽留他們在家過春節,旁人笑話王愛又養娘又養弟,王愛說:“我付出點算什麼,只要弟弟有個伴,成個家我就心滿意足了”。然而,不爭氣的弟弟仍與女友分道揚鑣,過起了流浪生活。婆婆陳回秀剛過起失明失聰的生活時,心裡也產生了深刻的變化,疑神疑鬼,對誰也不信任,有次鄰居做喜酒,在家制作土糕點,香氣四溢,陳回秀誤以為家裡做糕點不給自己吃,很是生兒媳的氣,王愛心疼婆婆要是不失明就不會產生這樣的誤會,於是請鄰居作了解釋,這才解開婆婆心中的結,至今婆媳倆談起此事,還忍笑不止。王愛用博大的胸懷包容著家庭成員的不足,用孝心敬奉長輩,用愛心呵護晚輩,把一個清貧殘缺的家勉強經營得和和美美。

二、孝在堅持中凸顯厚重

自1971年老人失明失聰起,至今已經40年,一直待在婆婆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從不言棄。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老人卻是久病床前有孝媳。當初。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參加集體勞動,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飯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後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務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貪黑,披星戴月,任勞任怨,毫無怨言。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個便桶在牆角,每天清洗一次;婆婆洗澡要備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無一不安排得妥妥當當。四十年來,王愛很少在外過夜,到十里八鄉喝喜酒,都要趕回家侍奉婆婆,否則心裡不踏實。有次內侄婚慶,要到孃家幫幾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帶到了孃家。改革開放後,兩個兒女相繼成家,家境日漸寬裕,為了讓婆婆過得舒心,她買了一臺微型電視機放在婆婆床頭,替她清寂解悶。這些年,丈夫王三合身患高血壓也常需要王愛的照顧,有時情緒不好語言衝撞了老孃,王愛勸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寶,我們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裡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煩呀!雷鋒同志曾說: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王愛同志用四十年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孝道,印證了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尊老愛幼、純樸真誠的博大情懷,塑造了一個農村媳婦博愛、仁慈、善良的光輝形象。

三、孝在傳頌中放射光芒

在精心照料下,活得有滋有味,雖然82歲了,仍然精神煥發。她逢人就說:“就是我的好女兒,她是好人,好人有好報呀!”左鄰右舍都說沒有王愛的孝敬之心,陳回秀活不到今天呀!這個家也就不像個家。兩個女兒和女婿,在感染下,他們都十分尊重孝敬阿婆。尊老愛幼成了這個家的家風,代代相傳,根深蒂固。孝敬婆婆,敬重婆婆的舉動,深受周邊群眾的好評,也深深感染了周邊村民,事蹟在周邊村鎮廣為傳頌,大家在傳頌中受教育,在傳頌中受感動,在傳頌中昇華思想,在傳頌中學習榜樣。有力地倡導了尊老愛老,敬老養老的優秀傳統美德,為建立和美庭、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表率,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