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事蹟8篇

在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會遇到過事蹟,對各類事蹟都相當熟知,大家怎麼來寫事蹟材料呢,寫好事蹟材料對我們開展下一步工作也是有幫助的,以下是好文匯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事蹟8篇,供大家參考。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事蹟8篇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事蹟篇1

重慶市巫山縣的下莊村,曾經極度偏僻、交通不便,被“鎖”在“天坑”之中。1997年起,時任下莊村黨支部書記的毛相林帶領村民問天要路,以血肉之軀,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長8公里的出山路。

出山公路修通後,他又帶領村民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歷經13年時間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並於2016年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多年以來,毛相林帶領村民奮進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也鋪出一條建設美好生活的道路。

守初心,鑿出“脫貧路”

老下莊村坐落在巫山縣竹賢鄉的大山深處,四周高山絕壁合圍、生存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是名副其實的“天坑村”,從“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條在絕壁上的羊腸小道,到縣城要走3天。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下莊的閉塞和貧困成了壓在他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當時全縣村級幹道建設規劃是由易到難,下莊的路太艱險,未列入規劃,縣上何時規劃修路也不確定。但下莊人要想改變貧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從“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過去封閉落後的鄰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電燈亮、戶戶電視響,毛相林下定決心要帶領村民修路,走出貧困。在全村黨員幹部會上,毛相林對大家說:“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讓下一輩人過上好日子!”

1997年冬,毛相林帶領村民在“魚兒溪”畔正式動工修路。村民們個個腰繫長繩,趴在籮筐裡,吊在幾百米的懸崖上打炮眼,在懸崖峭壁上放炮,炸開一處處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穩步向前推進。

自修路以來,毛相林身上的擔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嶺到各個工地巡查安全,晚上還要在工地上總結安排工作。為了早日修通絕壁路,毛相林最長在工地駐紮了3個月沒回家。

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雙膠鞋,手上和腳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到2004年,整整用了7年時間,毛相林帶領村民克服了一個個困難,終於在懸崖絕壁上摳出了一條8公里長的“天路”,修通了人們盼望已久與外面世界溝通的連線路、出行路,讓村民們看到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用真心,蹚出“致富路”

出山的路通了,青壯年走出了下莊。看著留在村裡的老人、小孩,還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歲的毛相林留了下來。“我要在這片土地上開拓一條致富路。”

2005年,老下莊村和兩合村合併成一村,毛相林當選為新下莊村村主任。“作為群眾選出來的村幹部,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毛相林堅定地說。

毛相林學歷不高,但他知道,要脫貧致富,除了先修路還得發展產業。聽說漆樹值錢,他就帶領幾個青壯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裡培育出2萬餘株漆樹,沒想到當年夏天樹全部熱死了。

後來他又在村裡養山羊、種桑樹養蠶,但都失敗了……

為此,毛相林主動在村民大會上做了檢討,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學,不能蠻幹”。雖然屢戰屢敗,但毛相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下莊村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他請來縣裡農業專家對下莊的氣候、土壤環境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確定了發展柑橘、桃樹、西瓜三大產業。為打消村民顧慮,他積極爭取縣農委補助,組織村民代表到曲尺鄉實地考察柑橘產業,還率先種植10畝柑橘,並讓開車跑運輸的兒子到鄰近的奉節縣自費學習技術,無償為村民提供技術支援。幾年下來,全村種下650畝柑橘,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產業+農戶”的模式,成立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500多畝已掛果,每年給村民增加收入200萬元左右。

2019年村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帶領村民歷時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遊,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蹚出了一條“致富路”。

強信心,走好“未來路”

毛相林常說:“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下莊精神丟不得,還要一代一代傳下去。下莊人的步伐不會止於打通絕壁上的天路,不會止步於脫貧路,還要走好鄉村振興的路,走上小康路!”

為激勵下一代繼續奮鬥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讓下莊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2018年年底,毛相林積極主動向縣、鄉兩級申請,想在下莊村建立一個下莊人事蹟陳列室。

2020年4月,在縣、鄉兩級大力支援下,下莊人事蹟陳列室在下莊村文化廣場建成,廣場上還屹立了一座“下莊築路英雄譜”,上面刻著108位當年以生命挑戰懸崖的村民姓名,彰顯了下莊人用生命和汗水鑄就的不甘落後、不等不靠、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下莊精神”,承載了毛相林這一代下莊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

2004年通路以後,全村有36人外出上國小、132人外出上中學,29人考上了大學。毛相林希望這些有知識、有見地、有文化的年輕人能回到下莊,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改變下莊的面貌。

每年過年外出務工村民回家,毛相林都要挨家挨戶上門為他們講述這些年來下莊的變化,描繪下莊美好的未來,請他們回來,為下莊的鄉村振興盡心出力。41歲的楊亨均回來成立了秀蔥農業專業合作社,管理下莊的桃園,探索出新的創收門路;29歲的毛連長帶著女朋友一起回來,做網路直播帶貨;大學生彭淦回來了,走上講臺成了下莊村小的一名老師;毛相林的兒子毛連軍也回來了,參與到旅遊環線建設中。

毛相林說,等他從村主任崗位上退下來,他就做下莊人事蹟陳列室的義務講解員,為大家講述下莊人脫貧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莊精神傳承下去,讓來到下莊的人們懂得珍惜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建設和諧富足的美麗鄉村。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事蹟篇2

柑橘是伴隨公路修通發展出來的新產業。2004年公路通車時,下莊村還戴著“貧困帽”,大多數村民生活在貧困線下。毛相林明白,要想脫貧致富,光靠路還不夠,得搞出像樣的產業來。

他請來農業專家對下莊村的土壤、氣候、光照等進行全面考察評估,最後確定發展柑橘、桃、西瓜三大脫貧產業。縣裡也派來了果樹栽種技術專家,手把手培訓村民。

經過幾年的悉心培育,全村650餘畝柑橘產業初見成效。2015年,下莊村整村脫貧;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超過1.3萬元。

今年春節前,柑橘集中上市,目前下莊村柑橘收入已有50多萬元。毛相林說,現在果販的車能直接開到村裡,最多一天賣出去好幾萬斤。

看到去年的好收成,毛相林也想讓柑橘的品質和產量再上一個臺階。眼下,一些在外務工的村民回村過年,正是一年中壯勞力最多的時候,也正當柑橘剪枝的農時。年還沒有過完,毛相林就和農業技術員一道挨家挨戶走,指導村民剪枝。

第三件事是抓鄉村旅遊。在毛相林眼中,鄉村旅遊就是下莊村振興的方向。春節假期前幾天,每天來村裡的遊客不下200人。而現在村裡只有3戶農家樂,旅遊接待條件還沒有跟上。他算過一筆賬,農家樂一天接待一桌客人,就能收入200多元,還能進一步拓寬村裡農產品的銷路。他說,在相關扶持資金的支援下,村裡有接待能力的30多戶,今年都有望把農家樂開起來。

於是,毛相林決定在大年初八晚上召開一次群眾院壩會。會上,他要和村民一起商量,今年怎麼把村裡的鄉村旅遊搞得更紅火。為了把這次會議開好,他與支委們積極醞釀。

毛相林說,今年村裡還將有個大動作,關掉各家的豬圈,找塊地集中養豬,安裝環保處理設施,改善村裡的人居環境。和當年修路、種柑橘一樣,這個提議也得到了村民的支援。

在下莊村當了40多年村幹部的毛相林,在這個春天,又要大幹一場了。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事蹟篇3

當代“愚公”敢向絕壁要“天路”

深秋,山谷。一條路,蜿蜒曲折如蒼龍,一頭扎入谷底村莊,一頭通向群山之巔。這是下莊村的出山公路。

“我幹了40多年村幹部,最大的事情就是修了這條路。”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舉目四望。那片山,曾將祖祖輩輩死死困住;山上,埋著6個為修路犧牲的兄弟……

16年前,毛相林率領100多名下莊村民,硬是用雙手在山中鑿出了這條8公里長的公路。接著,毛相林和村民們不等不靠,敢想敢幹,決戰貧困,續寫“愚公移山”新篇。

“摳也要為子孫後代摳出一條路來”

1997年,38歲的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毛相林,作出驚人決定——修公路。

下莊村位於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被四面千米高山絕壁合圍,猶如坐在一口井中,修路難如登天。

當時唯一的出村路,是一條“108道拐”的古道,去縣城一來一回至少4天。住在“井底”的近400名下莊村民,近一半人一輩子沒走出過大山。貧窮閉塞成為下莊人難以擺脫的宿命。

“咱不能一直當窮漢,就算再難,我也要帶頭衝一衝。”毛相林在村民大會上給大家鼓勁:“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這輩人修不出路來,下輩人接著修,摳也要摳出一條路來。”

那年冬天,改變下莊人命運的這條路開工了。全村青壯年帶著工具和乾糧上山,吃住在山洞,睡覺就在腰間拴根繩子,另一頭在老樹根上打個結,以防夜裡翻身掉下懸崖。為了早日修通公路,毛相林在山上住了3個月沒回家。

修路遠比想象的難。四周陡峭巖壁,很難找到落腳之地,膽子大的腰繫長繩站在籮筐裡,吊在幾百米高的懸崖邊鑽炮眼,先炸出一小塊立足之地,再用鋤頭、鋼釺和大錘,一塊一塊把石頭鑿下來。

村民楊亨雙回憶,有一次鑽炮眼,他站在懸崖邊,腿抖得凶,頭頂還不時掉碎石。就在那時,毛相林說,你們都別動,我先下去探探底,一個人繫上繩子下去了。工地上,遇到危險情況,毛相林總是第一個上,最重的活總是他帶頭幹。

“路必須修下去,人不能白死”

開工修路第三年,不到兩個月,接連有2名修路村民獻身。

26歲的村民沈慶富,在修路時被一塊巨石砸中,滾下幾百米深的山谷。安葬沈慶富沒多久,專門從外地回鄉修路的36歲村民黃會元,也被滾落的石頭砸中。

村民自發前來,為黃會元送行。看著黃會元悲痛欲絕的家人,毛相林無比愧疚,他聲音顫抖著問大家:“如果再修下去,可能還要死人。今天大家表個態,這路到底修還是不修?”

“修!”有人大聲吼道。迴應的人,正是黃會元的父親黃益坤。“我兒子死得光榮。路必須修下去,人不能白死。”老人說。

在場所有人舉起了手。毛相林忍住淚水,立下誓言:就算我們這代人窮10年、苦10年,也要把路修下去,讓下一代人過上好日子。

此後,又有4名村民為修路獻出了生命。為早日走出大山、拔掉窮根,下莊人沒有退縮。2004年,在毛相林帶領下,下莊村人用了整整7年時間,終於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8公里長、2米寬的機耕道。

這是他們走出大山的路,這是他們走出貧困的路——下莊人祖祖輩輩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

“還要讓外面的人走進來”

雖然出山公路通了,但在當時,大多數下莊村民還生活在貧困線下。毛相林“趁熱打鐵”,帶領村民種植柑橘,力爭儘快脫貧。

不曾想,村裡的500畝柑橘生蟲,幾乎絕收。毛相林召開村民大會,當眾檢討:“發展產業不能靠蠻幹,做事不怕失敗,關鍵是要從失敗中找到原因。”

村民們又一次支援他。大家說,當年修路那麼苦都過來了,現在這點困難算什麼?

縣裡派來了柑橘栽種技術專家,手把手培訓村民。幾年後,村裡柑橘產業“起死回生”,去年柑橘產量接近40噸。今年的柑橘就要上市了,毛相林說,產量比去年還高。

今年61歲的毛相林,把最好年華獻給了這片土地。2015年,下莊村整村脫貧;到2019年底,全村累計64戶269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降為0.29%,人均收入達1.2萬元。

從這條路走出的年輕後輩,正在接棒家鄉的振興事業。29歲的毛連長,回到下莊做電商,叫賣柑橘、西瓜等土貨;27歲的彭淦,是下莊走出去的第一批大學生,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教師……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事蹟篇4

壁立千仞,群山合圍。翻幾座大山,盤過108道“之字拐”,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便映入眼簾。這裡地處巫山深處,如“深井”一般,“井底”緩坡上,小樓星羅棋佈,大片柑橘林連綿起伏。

毛相林是下莊村村委會主任,也是老村支書,當地人稱他當代“愚公”。

成為“愚公”,是被窮逼出來的。“鎖”在深山裡的下莊村,以前是巫山縣最窮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過絕壁,到縣城得花兩天時間。

不能讓大山“困”住下莊!1997年開始,“愚公”毛相林帶領鄉親們“移山”,用了整整7年時間,在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

路通了,產業也活了。在毛相林帶動下,鄉親們種起了臍橙等水果,發展生態旅遊。隨之,一棟棟新樓拔地而起,一輛輛小轎車來來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2015年,曾經最窮的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小時候,毛相林就常聽長輩們唸叨。坐“井”觀天,村民們有時也開玩笑說要修路,可沒人敢下決心。

直到1997年的一天,38歲的毛相林去縣裡開會,發現鄰村村民家裡有電視機,還有車子來收購蔬菜。“沒想到山裡還能這麼生活!”回到村裡,毛相林馬上召集村民們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這山,鳥都飛不過去。”“錢從哪裡來?”“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夥你一句我一句。村裡有幾百畝地,鄉親們不想離開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難也是特別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毛相林給村民們算了一筆賬:公路預計七八公里,計劃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將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沒出路!幾經周折,全村人終於下定決心。

男女老少齊上陣,冬去春來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辦法,一塊塊石頭鑿。絕壁上,一個個“空中飛人”綁著繩索鑿開炮眼、放上炸藥……鞋子磨破就赤腳,夜裡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壞訊息還是傳來了。村民黃會元被巨石砸中,滾落下山,悲痛萬分的毛相林一度動搖了修路的決心……此時,黃會元的父親站出來說,“為了子孫後代,我兒子死得光榮!繼續修!”頓時,大家齊刷刷地舉手,擦掉眼淚,繼續走向工地……

終於,2004年春天,一條“玉帶”出現在山腰上,下莊人終於打通康莊大道!

“失敗了不要緊,繼續幹!”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當天就能往返縣城。不少村民開始外出務工,賺錢補貼家用。

不過,村裡沒有產業,只能自給自足,村民依然貧困。“修好路,還要發展產業,開啟財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來,帶領村民繼續“折騰”。

2009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發展蠶桑賺了錢,便號召村民種桑樹養蠶。沒想到,100多畝桑樹欣欣向榮,30多張蠶子卻死氣沉沉。原來,下莊村海拔高、氣溫低,不適合養蠶。

“毛矮子蠻幹,就知道瞎搞!”失敗後,村民們意見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會作檢討。

“老毛心還是好的嘛,只是急了點。哪個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產黨員還怕這個?”會上,老黨員楊元玖鼓勵毛相林,也平息了大夥的議論。

山裡人,脾氣倔。失敗反而激發了毛相林的韌勁:“失敗了不要緊,繼續幹!”

第二年,毛相林在縣城吃到一種西瓜,覺得特別香甜。他又動心了,想種植西瓜。不過,這次他精明瞭,先請教農技人員,自己試種兩分地。

可喜的是,種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給村民們吃,還賣到縣城,賺了一筆錢。在毛相林帶動下,下莊村終於有了第一個像樣的產業。今年,村裡西瓜種植面積達200畝。

村民們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勢而上。2014年,他邀請市縣農業專家深入考察分析,確定發展柑橘、桃、西瓜三大產業。

在毛相林帶領下,下莊村終於打通了脫貧致富路——650畝柑橘套種西瓜、南瓜,150畝桃園套種西瓜。村民劉恆保種了10畝柑橘,去年初掛果就收入2萬多元。“光靠遊客開著小車來採摘,就賣完了,都不用出門嘞。”劉恆保說,明年柑橘進入盛產期,收入還將翻番。

“講述修路歷程,激勵更多人!”

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已年過六旬的毛相林依舊閒不下來。他在琢磨,怎麼能讓村裡在外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振興鄉村。

29歲的毛連長曾在外種西瓜、跑銷售。今年春節回家,毛相林上門找他,“連長,留在村裡吧,下莊村需要你們年輕人。”

看著毛相林滿頭白髮,毛連長又回憶起當年修路的場景。看著村裡產業蒸蒸日上,他動心了,選擇留下,還說服女朋友也回來,準備發展民宿,搞直播帶貨。

這兩年,返鄉村民越來越多。200多名外出務工村民中,已有100多人選擇回來,振興家鄉。

2018年,毛相林提議,建一個全村的事蹟陳列室,記錄下莊人修路的故事:“講述修路歷程,激勵更多人!”

在鄉黨委、政府支援下,下莊人事蹟陳列室於2019年落成。毛相林自告奮勇,當起講解員。

在村口的下莊人事蹟陳列室裡,常常可見到毛相林的身影。他在為一批又一批的外地遊客講述當年的奮鬥故事。

“這是我們當年修路時穿的鞋子,已經磨穿了……”毛相林說。這樣的話,毛相林不知講過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滿感情。

看著一撥撥年輕人來來去去,毛相林感慨萬千:“我願當一輩子築路人!”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事蹟篇5

“兌現‘讓下一輩人過上好日子’的諾言”

打響脫貧攻堅戰之初,下莊精準識別出19戶貧困戶房屋存在安全隱患。在危房改造中,毛相林提出利用危房改造契機,讓村裡的貧困戶開辦農家樂吃上“旅遊飯”。

貧困戶楊元頂倒是有這個意願,但他並不想改造房屋,因為沒錢。而且經營農家樂要人手,楊元頂的妻子長期生病,孩子們都不在下莊,“誰來掌勺?誰來採購?誰來打雜?”

毛相林仔細研究35戶貧困戶的情況,發現像楊元頂這樣有意願辦農家樂但又條件不足的,還有好幾戶。比如楊亨雙會開車,可以做採購;袁堂清的妻子廚藝好可以燒飯菜;楊元頂懂財務能記賬。

“3家人把房屋建在一起,合心、合力、合資辦農家樂。”在毛相林的撮合下,2019年,三戶貧困戶聯合開辦的農家樂正式營業,毛相林為其取名“三合院”,當年就創收6萬元。“大家分工協作,既省了錢,又解決了人手問題。”

引導貧困戶開農家樂,還只是鞏固穩定脫貧。毛相林說,下莊人的步伐不會止於打通絕壁上的天路,還要走好產業路、探索旅遊路、開創小康路。

“下莊,前有峽谷、後有群山,谷的盡頭就是小三峽,山的那一邊是當陽大峽谷。”這些年,毛相林外出學習、參觀不少。他圍繞“下莊有啥?下莊人能幹啥?”等問題,爬高山、探河谷,對下莊的旅遊資源瞭如指掌,“大體量的峽谷、溝壑群、臺地、山脈以及森林景觀和村落田園梯田群交織一體,山水相連、人文交融,構織起一派恬靜、悠然的世外桃源景象。”

2018年,當陽大峽谷連線滬渝高速的旅遊環線開工建設,並經過下莊前方的後溪河峽谷,只要下莊對接上旅遊環線,就可以衝出峽谷,迎接遊客進莊了。

“三步走,把旅遊做起來。”毛相林介紹,第一步把村容村貌做靚,對危房進行改造提升,新建民宿,培育打造鄉村旅遊星級農家樂,發展壯大民宿旅遊;第二步把下莊精神唱響,藉助下莊精神文化陳列館,講好修路故事、傳承好下莊精神,把下莊打造成弘揚自力更生、自立自強的培訓基地;第三步對接旅遊環線,鞏固發展柑橘產業、西瓜產業及桃園觀光,吸引遊客到下莊鄉村旅遊休閒觀光。他表示:“我還要為下莊幹幾年,兌現‘讓下一輩人過上好日子’的諾言。”

山高聳,那是下莊人挺起的不屈脊樑;路蜿蜒,那是下莊人留下的奮鬥軌跡。戰天鬥地修築出山路、眾志成城走出脫貧路。毛相林說,下莊的鄉村振興路,還得靠一代一代的下莊人發揚下莊精神,接力幹下去。

“人一輩子哪有掙得完的錢啊。”去年疫情期間,毛相林趁回家過年的村民暫時不能外出的機會,召集村民開了3次鄉村振興會議。他語重心長地開導年輕人,“下莊鄉村振興,年輕人主力軍。”

在下莊,有這樣一張老照片,村小教室的黑板上書寫著“大人流血修路為我們,我們讀書為下莊明天”18個大字。

“當時,我就坐在教室裡。”29歲的毛連長記憶猶新。那天,老師張澤燕講的就是山上大人們修路的故事,鼓勵他和同學們長大了要為下莊美好的明天出力。“當時朦朦朧朧的,也不清楚明天是個啥。”

後來,毛連長參軍,入黨,退役後一直在外打拼。聽著毛相林的話,看著他滿頭的白髮,毛連長開始意識到那句話的含義。他說,作為黨員,就像毛相林當年帶頭修路一樣,要不忘初心衝鋒在前。

20年來,下莊的年輕人踏著父輩開鑿的天路走出下莊的不少。考出去的大學生已有20來個,在外創業當老闆的有10餘位。如今,在毛相林的動員下,100多村民又陸續回到了下莊。

現在,毛連長決定改建民宿,讓_搞網路直播帶貨,銷售下莊的柑橘、西瓜、麵條,把遊客吸引到下莊來。大學畢業的彭淦也回到了村裡服務;毛相林把兒子毛連軍留在了下莊,參與旅遊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叮囑我加油幹!”毛相林說,他要帶領年輕一代下莊人,繼續奮鬥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為下莊闖出一條幸福的小康路。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事蹟篇6

老下莊村坐落在巫山縣竹賢鄉的大山深處,四周高山絕壁合圍、生存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是名副其實的“天坑村”,從“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條在絕壁上的羊腸小道,到縣城要走3天。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下莊的閉塞和貧困成了壓在他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當時全縣村級幹道建設規劃是由易到難,下莊的路太艱險,未列入規劃,縣上何時規劃修路也不確定。但下莊人要想改變貧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從“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過去封閉落後的鄰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電燈亮、戶戶電視響,毛相林下定決心要帶領村民修路,走出貧困。在全村黨員幹部會上,毛相林對大家說:“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讓下一輩人過上好日子!”

1997年冬,毛相林帶領村民在“魚兒溪”畔正式動工修路。村民們個個腰繫長繩,趴在籮筐裡,吊在幾百米的懸崖上打炮眼,在懸崖峭壁上放炮,炸開一處處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穩步向前推進。

自修路以來,毛相林身上的擔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嶺到各個工地巡查安全,晚上還要在工地上總結安排工作。為了早日修通絕壁路,毛相林最長在工地駐紮了3個月沒回家。

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雙膠鞋,手上和腳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到2004年,整整用了7年時間,毛相林帶領村民克服了一個個困難,終於在懸崖絕壁上摳出了一條8公里長的“天路”,修通了人們盼望已久與外面世界溝通的連線路、出行路,讓村民們看到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事蹟篇7

在巫山縣竹賢鄉,大巴山深處,有一條被當地人稱為“絕壁天路”的崎嶇山道。道路盡頭的下莊村,四面被海拔高於千米的險峻大山包圍,因其彷彿置身萬丈深井中,而得名“下莊”。

在竹賢鄉一帶,毛相林被稱為“當代愚公”。20多年前,時任村支書的他帶領村民們在絕壁上開鑿天路,改變了下莊與世隔絕的狀況。

如今,這條路已被拓寬、加固,村裡先後發展起柑橘、鄉村旅遊等產業,“絕壁天路”又成為村民的致富路。

不甘“坐井觀天”

帶領村民絕壁開路

記者近日乘車從巫山縣城出發,在群山中顛簸了近兩個小時才到達下莊村。20多年前,毛相林帶領村民開鑿的天路順著山勢蜿蜒而下,路的一側連著絕壁,一側臨著深淵,頗為壯觀。

不高的個頭、花白的頭髮——再次見到毛相林,他的臉上又多了幾道皺紋。幾年前,記者就曾來到下莊村,對毛相林絕壁鑿路,帶領村民“愚公移山”的事蹟進行過深入報道。此次故地重遊,毛相林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來回走一趟,眼花頭又昏。”年輕時,毛相林最愛哼唱這首祖輩傳下來的歌謠。正如歌謠中描述的一樣,下莊村坐落於“天坑”之中,20多年前,這裡不通公路,村民出村要手腳並用,翻過一道落差上千米的懸崖。

1997年,時任下莊村支書的毛相林坐在海拔1300米的山崖上,望著天坑中的下莊,心裡騰起了修公路的打算。可當他說出自己的計劃時,村中反對聲卻不少,原因很簡單——修路要錢,村裡拿不出。

毛相林不甘心“坐井觀天”,他偷偷挪用了母親的700多元養老錢,作為第一筆修路資金。在其帶領下,村民們東拼西湊,5天時間共籌集了3960元,再加上毛相林以個人名義向信用社貸款的1萬多元,下莊村民第一次向大山、向閉塞發起了挑戰。

這年秋天,毛相林和村民們沒日沒夜地泡在工地上。大部分路段要在懸崖絕壁上開鑿,沒有任何機械裝置,他們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將紅繩纏在腰間,在半山腰蕩著“鞦韆”勘測;用鋼釺鑿孔、鐵鍬剷土,然後填上炸藥,劈山開石。

2004年,一條2米來寬、全長7.9公里的絕壁天路終於修通了,竣工那天,村民們買來長長的鞭炮,炸得震天響。

不甘落後

發展產業鋪就致富路

“天路”改變了下莊人的命運。

有了這條路,下莊與竹賢場鎮的距離由過去的一天縮短為1小時車程。隨著與外界交流的逐漸頻繁,下莊人發現,鄰近的村莊早已依託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把下莊村遠遠甩在了身後。

光修路還不夠,下莊的村民更盼著脫貧致富。在毛相林的帶領下,不甘落後的下莊人向貧窮髮起了挑戰。

“要我說,打通村民的致富路,絲毫不亞於在絕壁中劈山開石。”毛相林感慨,“流血流汗我們都拼過來了,還有什麼能阻攔我們呢?”每次院壩會,毛相林都給村民們打氣。

聽說曲尺鄉柑橘種得好,果農一年可收入好幾萬元,毛相林眼熱了。他帶著一波又一波的村民前去取經,一次又一次地請專家到村裡論證,還發出號召,引導有文化、頭腦靈活、在外務工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充當產業發展“排頭兵”……

聽說雙龍鎮錢家壩的西瓜供不應求,他心動不已。和村幹部一起喬裝打扮成跑買賣的客商,把“觸角”直接伸到瓜田李下,見縫插針刺探“情報”、偷師學藝、打聽銷路,一次不行跑兩次,腳板磨起了泡,他套雙襪子又出門,直到把結滿西瓜的瓜地“複製”到下莊為止……

與此同時,毛相林還鼓勵村民種植南瓜、芝麻、小麥等農作物,配套開設了廠房,加工麻油和麥子麵條,使下莊村形成以瓜果為主,多種產業共同發展的農業產業格局。

“剛回家時,我便被漫山的柑橘樹深深吸引。在毛支書的帶領下,這幾年,下莊村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下莊村“電商達人”王石感慨道。21歲的他是土生土長的下莊人,前年,剛剛中專畢業的他放棄沿海的工作機會返鄉創業。他巧識商機,將村裡的農產品放在網上銷售,第一年就掙了十多萬元,“尤其是村裡的柑橘,每年剛一上市就成了網紅‘爆款’,行情最好時,我一天共銷售出200多單。”

在下莊村,這幾年,像王石這樣的返鄉青年越來越多,為下莊發展注入了活力。去年,下莊全村人均純收入達8000餘元,比20年前增長了4倍。

打造民宿村落

實現效益疊加

一個絕壁中的“天坑村”,一條懸崖上的“天路”。

20多年來,全國各大媒體對下莊人戰天鬥地、絕壁開路的事蹟進行了多次報道,“下莊精神”曾鼓舞了不少偏遠貧困地區的群眾。

2015年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巫山縣委縣政府利用幫扶資金對這條絕壁天路進行了硬化,並將路面寬度拓寬至4.5米。隨著交通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城裡遊客將私家車開到了下莊村,慕名前來尋訪下莊“天路”,感受“下莊精神”。

雖然已卸任村支書,但毛相林依舊閒不下來。這一次,他又萌發了打造民宿村落,發展鄉村旅遊的念頭。

“下莊村地靠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資源豐富,若能將村民家的農房改造成鄉間民宿,將遊客留下來,就能實現農旅融合的效益疊加。”毛相林盤算著。

可是,農房改造需要資金,村民們沒看到效益,都擔心這是“賠本生意”。

於是,毛相林帶頭將自家房屋簡單改造,辦起了村裡第一家農家民宿。“你看,以前白色的外牆被我塗黃後,更有鄉村風味,室內用木條吊頂,凸顯原生態氣息……”毛相林領著記者在改造後的民宿中穿來穿去,興奮地介紹自己的設計理念。

去年紅葉節期間,毛相林的農家民宿平均每天能接待上百名客人,短短一個月,就為他帶來上萬元收入。

有了老支書帶頭示範,村民們積極性高漲。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縣裡也決定投入資金,幫助下莊村民實施民宿改造計劃。目前,下莊村已改造19棟34戶民宿,二期72棟88戶民宿改造也已納入規劃,很快將啟動建設。

“下一步,我們還將引入旅遊公司,打造‘下莊古道’‘雞冠嶺’等旅遊景點,並與巫山縣博物館合作,在村委會廣場打造一個‘下莊精神陳列館’,將‘下莊精神’融入到旅遊開發中,讓鄉村旅遊更有內涵……”如今,毛相林已很少吟唱那首古老的歌謠。站在“天路”的盡頭,他心裡還有著一籮筐打算。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事蹟篇8

在四面高山絕壁合圍中,用雙手鑿出一條8公里長的公路,這就是巫山人毛相林有諾必踐的扶貧精神。 今(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上午八點多,下莊村毛相林家的院壩裡熱鬧非凡,村民們有的忙著調電視訊道,有的忙著搬來板凳,不一會,板凳整整齊齊擺放在院壩中央。

“今天,我在電視上看到毛支書領獎,對他來說,這個榮譽實至名歸,這是他個人的驕傲,也是我們下莊村的驕傲。”村民彭仁鬆說,表彰大會結束後,大家久久不願散去,你一言,我一語,都在為毛相林高興。

看到電視機裡下莊村的全貌,以及多年前的修路場景一一展現在大家眼前,村民們都激動不已。“記得那會兒修路的時候,全村齊上陣,70多歲的老太爺都上了。”村民楊亨華指著電視裡的畫面說,修這條路,他個人就佔了總路程的八十分之一,現在回想起來,一切還歷歷在目。

在院壩裡觀看現場直播的人中,不少參與過下莊修路過程,這些年,克服了艱難險阻,修通了道路,下莊村村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瞭解,下莊村地處秦巴山腹地,四面絕壁,猶如坐落於一個巨大的天坑之中,從坑沿到坑底的距離達1100米,將下莊人牢牢困在裡面。21年前,不甘心“坐井觀天”的下莊人,在時任村支部書記的毛相林的帶領下,開始在絕壁上鑿路。如今,道路早已修通、硬化,加裝護欄,下莊村連通了外面的世界,迎來新生,同時,這種不服輸的精神也鼓舞著他們向美好生活不懈努力。

“這些年,毛支書一心一意為村裡,我們看在眼裡,感激在心裡。”村民彭仁鬆說,他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在鄉村旅遊的路上,毛相林會繼續帶領大家向前邁進,大家也會緊跟他的步伐,在致富的道路上團結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