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省級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主要事蹟三篇

省級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主要事蹟三篇


省級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主要事蹟三篇

 

以下是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省級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主要事蹟,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村黨支部書記劉元生脫貧攻堅事蹟一

賀家山村曾是有名的弱村、窮村, 2011年劉元生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緊緊依靠黨委政府,多措並舉,強基礎、抓產業、輸勞務、引專案,使賀家山村脫貧攻堅工作穩步推進,全村面貌煥然一新。

一、精準識別、扶貧到戶、摸清脫貧攻堅的底子。為全面掌握全村的貧困現狀和底子,劉元生和村兩委幹部、駐村工作隊進村入戶,召開20餘次會議,識別出貧困戶211戶605人,為精準幫扶施策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整合資源、硬化公路,打通村民出行的路子。為打破賀家山村的交通瓶頸,2014年劉元生髮動群眾籌資籌勞,積極爭取聯扶單位和政府部門的支援,戰嚴寒、鬥酷暑,用短短半年時間實施了16.8公里的公路硬化工程,拓寬現有路面3.2公里,使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

三、因戶施策、做大集體,鼓起貧困戶的錢袋子。為打破全村無產業發展困境,2015年,劉元生結合本村草場面積廣、群眾有養牛經驗優勢,帶領36戶重點貧困戶發展良種母牛養殖產業,目前近10戶的母牛產崽,年均增收5000餘元。2018年,劉元生結合中央“三變”改革精神,籌劃發展了賀家山村經濟合作社中華蜂產業,年實現村集體增收8萬元。

四、改善環境、築巢引鳳,探索致富的金點子。為解決全村無企業的落後局面,2015年以來,劉元生依託村內林草資源優勢,在幫扶單位、鎮政府支援下,先後向村內引進了鎮巴縣飛將山茶業公司、袋錢壩生態農業公司、北京同仁堂陝西麝業公司,引導群眾流轉土地2000餘畝發展茶產業、中藥材產業和林麝產業,每年貧困戶可獲得勞務收入200餘萬元,土地流轉金80餘萬元。

2018年5月30日,劉元生妻子呂永琴女士作為“長江265公益基金”志願者在探望孤寡老人的路上,因車禍去世,恰逢九三學社中央到賀家山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沉浸在痛苦中的劉元生以脫貧攻堅大局為重,主動到村工作,展現出了基層共產黨員堅韌不拔、以國事為大的高尚情懷。

在劉元生的帶領下,賀家山村黨支部年年獲得表彰,他多次獲得全縣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優秀黨務工作者、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賀家山村在他帶領下必將如期實現小康夢。

劉紹洲帶動脫貧先進事蹟二

劉紹洲,現任鎮巴縣豐源林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2008年初,創辦了鎮巴縣豐源林牧業有限公司。經過十餘年的持續發展,現已建成以茶葉、生態養殖、雜果種植、休閒度假、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已建成自有產權省級標準化示範茶園6000畝,佔地2000平米的清潔化茶葉加工廠兩座,年產高山有機富硒名優綠茶100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600餘萬元,創利稅400餘萬元,擁有固定職工50餘人,季節性的臨時工200餘人,其中吸納在冊貧困戶31戶就地務工。

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吹響後,劉紹洲堅持以鎮域內貧困群眾為幫扶物件、以產業幫扶為重點、以拓寬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渠道、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增強企業經濟效益為目的,按照“市場主導、企業引領、合作社帶動”的思路,依靠扶貧物件的人力和土地資源,創新“公司+基地+扶貧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在觀音鎮楮河村和星子河村發展茶葉及蠶桑種植產業專案,與150戶貧困戶470餘人簽訂發展產業增收帶動脫貧致富協議,通過多渠道為貧困戶增收。

一是流轉土地發展茶、核桃產業,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公司自建立以來,先後流轉土地3200餘畝,年支付農戶土地流轉費83.2萬元,截止2018年,五年累計支付農戶土地流轉費416萬元,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且逐年有增無減。

二是建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增加就業崗位,增加農民工勞務收入。常年聘用農民工40餘人,每人每月工資性收入2200元,一個普通農民,常年從事茶產業,每年可以獲得工資性收入2.64萬元,全年支付農民工資105.6萬元。此外,2018年支付採茶、製茶等臨聘農民工勞務費300餘萬元。

三是發展旅遊休閒業,增加農戶家庭經營性收入。開展旅遊休閒業務以來,前來觀雲山旅遊、度假、拍照等休閒娛樂人數與日俱增,綠色有機食品深受都市消費者喜愛,今年以來公司向農戶訂單採購臘肉、山野菜、樹花菜、土雞、木耳、香菇等農產品50餘萬元,增加了農戶家庭性經營收入。

四是調整產業結構,為農戶創造創業就業機會。隨著旅遊、休閒業的快速發展,交通設施的完善和觀音鎮旅遊景點犀牛洞、觀音廟、楮河漂流等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客流量的增多帶動了農產品的消費需求,促進了周邊農戶農家樂、庭院經濟以及酒店的發展,與公司經營優勢互補,由此為農戶奠定了創業機會。同時,公司即將註冊種植類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網際網路+農戶經營模式,為農戶提供種養業種苗和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支撐,精準施策,發揮資源優勢,補足短板,按市場價或者略高於市場價回收產品,讓利於民,為鎮村脫貧攻堅貢獻應盡社會責任。

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主要事蹟三

xxX,現任X 縣X 副主任。X 年X 月他被組織選派到X 鄉X 溝村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到村任職以來,他始終心繫群眾,滿懷為民情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真功實做,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擔當和責任。

一、黨建引領促發展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要實現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一 目標,必須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黨建是脫貧攻堅的基礎,只有狠抓黨建工作,才能妥善解決脫貧攻堅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 問題。X首先從強化支部陣地入手,在支部現有的條件下重新粉刷了外牆,購買了電腦,印表機。陣地的環境衛生搞好了,他又從村“兩委”和監督委員會入手抓隊伍建設,健全完善了“三會 一課”、村幹部坐班值班,代理代辦等幾項制度,規範了支部的 日常執行。在學習時間安排上,確定每月的第一個週五必須召開主題黨日,在學習內容上,除了抓好學習黨章黨規和xxx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同時,還結合實際認真學習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在抓好支部建設的同時,X 將凝聚民心,轉變發展觀念,增強發展信心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一系列的變化,既增強了村民對黨支部,黨員的認同感,也使他們對脫貧致富有了更大的信心。

與此同時,他結合扶貧物件動態管理工作,按照“精準扶貧、 精準脫貧”的總體要求,以扶貧物件建檔立卡資料為基礎,對 X 溝村進行全面準確的摸底清查,按照“不漏一村,不漏一戶,不漏 一人”工作原則,他和駐村工作隊成員、包村鄉幹部以及村委會 幹部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對 X 溝行政村所有農戶一戶一戶調查,一人一人核實。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如今,X 對所有在家村民閉 著眼睛都能叫出他們的名字,甚至喊出他們的“綽號”,對貧困戶、低保戶和黨員的基本情況悉數盡明。對從中發現的問題,一項一項記在民情日記上,掛在心上,並著手一件一件解決。既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又為駐村工作的良好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點子用在刀刃上

“扶貧點對點,服務面對面。”X在如何做好政策宣傳,如 何做好“扶貧與扶志”相結合的措施上,獨闢蹊徑,注重補齊貧困戶“精神短板”,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質,讓鄉親們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有了更多的獲得感。他利用駐村工作隊的辦公經費,從網上聯絡到廣東一家無線電廠家,購買了一臺廣播無線發射器,定製了X個小喇叭免費發給大家。通過“大喇叭+小喇叭”把黨的聲音以無線電波的方式送到了家家戶戶。每天早晚定時播放,內容涉及黨的扶貧政策、健康養生、種養業技術、二人臺曲目等,深受老百姓喜歡。清晨,當清脆悅耳的廣播聲傳來,村民們一邊幹活一邊聆聽,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說是“心情格外好”。在不知不覺中,對黨的扶貧惠民政策瞭解得一清二楚,同時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 X 歲的老黨員X 說,“大喇叭+小喇叭”,這個創意就是好!傳遞的全是正能量,我們是百聽不厭。“自從有了愛心超市,村民的思想覺悟提升了,村裡的街道乾淨了,鄰里矛盾減少了。”X 歲的貧困戶X 說起“愛心超市”,打開了話匣子,現在村民閒時打麻將喝酒的人少了,比貢獻、比干勁、比分高的人多了,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三、用心辦事解民

去年年底,清水溝村一部分群眾家裡的自來水出了問題。眼 看就要過年了,數九寒天的,人們也沒報多大希望。想不到 X 把 這件民生實事當作一件大事去打理。他走村串戶瞭解實情,判斷 出可能秋天施工隊為 X 移民村接水介面沒有弄好,隨後協調由鄉政府出機械、村裡出勞力重新開挖自來水溝焊接管道,終於在元旦前接通了自來水。貧困戶 X,脫貧戶 X 病致貧,需要長期服藥,經常讓 X 捎帶買藥,他都會在回到縣裡的第一時間買上,而且是自掏腰包,從未和他們收過一分錢。X 年春節,X 協調單位投入 X多元,為每戶村民送去春節慰問品大米 X 袋,春耕備耕時又與單位商量協調資金給每家農戶發放一袋化肥,X 就是這樣,不愛說大話、就愛幹實事,成了群眾眼中的好心人。把溫暖送到了百姓的心坎上。正如他常說的,“在脫貧攻堅的路上,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幹,視老百姓如親人,力爭在小康路上不讓一個貧困人口掉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