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脫貧攻堅優秀個人事蹟

脫貧攻堅優秀個人事蹟

【篇一】

**街位於**市**區西北部,是省市知名革命老區,集“老、少、邊、窮”於一體,系省級重點貧困鄉鎮。**同志紮根山區工作31年,擔任**街扶貧辦主任6年以來,認真學習習總書記系列講話和精準扶貧政策,三十年如一日,工作認真負責,清正廉潔,時刻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盡好責,抓到位,見實效,為**街扶貧開發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不忘農民苦,心繫貧困戶

精準扶貧戰役打響後,**同志和街扶貧辦工作人員一道在交通幹道、活動廣場、辦公場所等重點區域的醒目位置,製作精準扶貧宣傳欄、公示牌等67個,懸掛、刷寫橫幅標語50餘條,張貼公開信3萬餘張,發放相關政策宣傳資料、印刷品、手冊、書刊等近10萬餘份(本),編髮街道扶貧工作簡報16期,在街入口網站開闢專欄,建立了**街脫貧攻堅群,營造了聲勢浩大的濃厚工作氛圍。**同志帶領扶貧辦工作人員,堅持統一的政策、口徑和標準,運用“實地看、表上查、當面問、統計算、會議評”等方式,通過農戶申請、入戶核查、村民代表民主評議、公示公告等程式,對全街貧困人口進行精準識別,鎖定2126戶4684人建檔立卡,實施動態管理。為了“不落一人”,**同志常常工作到深夜,和村民座談,宣傳扶貧政策,勸導貧困戶不等不靠不要,用勤勞實現致富夢想。今年汛期,**同志到港口村,逐戶檢視貧困戶受災情況,主動聯絡對口幫扶單位解決實際困難。

二、實施大建設,夯實大平臺

**同志堅定執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英明決策,堅持“一條原則”(造血和輸血相結合),緊扣“六個精準”,打響“三大戰役“(基建仗、城建仗、產業仗),實施“六項工程”,計劃“六個一批”脫貧。**同志搶抓機遇,充分利用精準扶貧大舞臺,實施大建設。先後制定精準脫貧方案、“十三五”規劃、貧困村脫貧計劃、貧困戶脫貧措施,因戶施策,一戶一策。**同志帶領扶貧辦幹部深入基層,和村幹部、村民代表一起討論扶貧專案計劃,貧困村按三年1000萬元左右做規劃,建成**街扶貧專案庫,全街79個專案,計劃投資9.3億元。郭河村黨支部書記曾憲勝說“全街每個專案從計劃、申報、實施到完工,處處都有**主任灑下的汗水。”

三、做民心工程 樹廉潔典範

今年上半年,精準扶貧工作重點如下:一是發展光伏發電專案5個,實現5個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二是做好2016年新農合退款33.8萬元。三是積極申報危房改造39戶。四是新建公共服務專案45個。五是培訓農民工50人。六是申報助學489人。七是幫助建檔立卡一般貧困戶申報低保戶5戶15人。

**同志嚴於利己,廉潔自律,處處以身作則。他經常說“扶貧款是救命錢,是高壓線,不能碰,錢要用在刀刃上”。在專案申報和實施中,他不優親厚友,堅持不侵佔、不挪用扶貧資金,不接受建築公司宴請。所有扶貧專案資金到村,經村民代表表決、公示,報批後實施。專案完工後,組織部分村民代表、街直有關部門進行驗收。因為程式規範,專案安排精準,所以質量過硬。

**同志擔任街扶貧辦主任6年來,每年接受省、市、區各項扶貧工作檢查,扶貧工作成效始終排在全區前列,沒有發生一例違法違紀案件。他工作認真負責,工作成效顯著,受到各級領導、群眾一致好評!

【篇二】

**,男,漢族,現年31歲,2015年7月任**縣**鄉扶貧工作站站長。作為全鄉扶貧工作業務的具體負責人,他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全面貫徹落實省上“1+17”和市、縣“1+16+5”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檔案精神,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勤奮紮實,任勞任怨,務實高效,無私奉獻,**鄉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成效顯著,在2015年**縣脫貧攻堅鄉鎮扶貧工作站考核中**鄉勇奪第一,被**縣委、縣政府評為2015年度先進扶貧工作站。

勤於鑽研業務 鍛造過硬能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他深知作為負責全鄉精準扶貧具體業務的工作站長,必須要吃透政策、熟悉業務,所以他高度重視自身能力建設,將黨的基本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率先學通學懂。堅持向“書本”學,深入學習中央、省、市、縣各項扶貧方針政策、“1+17”、“1+16+5”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檔案精神,堅持先學一步、先懂一步;堅持向“老同志”學,能夠虛心學習老同志做群眾工作的方法和經驗,使得在開展工作中更能深入群眾,全面、準確掌握相關資訊;堅持向“群眾”學,積極深入農戶,瞭解他們致貧原因,掌握所思所盼,量體裁衣定措施,真正達到因戶施策,實現精準脫貧。通過認真學習和深入調研,他準確掌握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精神,全面熟悉了全鄉脫貧攻堅重點難點,成為了脫貧攻堅一線的“排頭兵”和“領頭雁”。

創新工作思路 推動任務落實

在推進脫貧攻堅程序中,尤其是在建檔立卡時,他結合**鄉扶貧工作實際,在認真落實“12345”貧困人口進出識別程式的基礎上,協助鄉黨委、政府提出了“六看、五不宜、四入戶”,確保了貧困物件識別準確、群眾認可。“六看”即看住房狀況、看家庭人口健康狀況、看子女上學情況、看存貸款情況、看經濟收入狀況、看家庭大額支出情況。“五不宜”即有財政供給人員不宜納入、有商住房或二層以上樓房不宜納入、有2萬元以上存款不宜納入、有商鋪或穩定經濟收入不宜納入、有家用小轎車或營運車輛不宜納入。“四入戶”即圍繞建檔立卡,先後組織開展了“四輪”入戶調查摸底。2015年1月份,對原在冊管理的貧困物件進行了入戶摸底,通過“六看”掌握家庭實際狀況,對349戶家庭狀況好轉、達到脫貧標準的退出扶貧物件,對354戶1473人因病、因學返貧的農戶重新納入管理,對貧困戶戶內增加的61人全部納入管理。2015年4月份,組織鄉村幹部、幫扶工作隊隊員對所有農村家庭進行全覆蓋入戶調查,嚴格按照“12345”貧困人口進出識別程式重新進行貧富排序,並注重運用“五不宜”的反向識別法,嚴格界定貧困戶並全部建檔立卡。2015年5月底,按照縣上部署要求,紮實開展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回頭看”,通過組織幹部再次入戶核查,實施動態管理9戶。2015年7月份,組織成立了2個督查組,對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了隨機抽查,並對貧困戶識別情況開展了民意調查,群眾滿意度達98%以上。作為一名黨員,他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始終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但深知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並針對全鄉貧困戶與鄉村幹部幫扶力量不均勻的實際情況,積極給鄉黨委、政府建言獻策,在市、縣選派幹部、雙聯幹部聯戶的基礎上,協助鄉黨委、政府提出並嚴格落實科級領導幹部和機關黨員幹部“865”聯戶工作法,組織15名科級領導幹部、27名機關黨員和8名駐村幹部聯絡包抓175戶貧困戶,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工作。通過“865”工作法實現了鄉鎮幹部直接聯戶幫扶工作的全覆蓋,特別為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發揮先鋒引領和突擊隊作用搭建了平臺,有力助推了精準扶貧到戶專案、產業培育等幫扶措施的落實,為確保貧困戶實現精準脫貧提供了有力保障。

堅持因戶施策 助推脫貧攻堅

緊盯貧困戶脫貧目標,他積極組織幹部入戶走訪調研,因戶施策制定具體幫扶措施,並採取掛圖作業的方式晒清單、亮進度、促落實,。積極組織幫扶幹部以“輸加種養”為重點,引導群眾自主選擇發展產業,著重在勞務輸出、玉米和林果種植、牛羊養殖方面尋找致富門路。去年全鄉種植全膜玉米4.2萬畝,新增林果面積1200畝,種植馬鈴薯0.8萬畝、中藥材0.3萬畝;整合扶貧資金為90戶貧困戶戶均引進良種牛1頭,為124戶貧困戶戶均引進良種羊4只;組織輸轉勞動力3740人(次),其中貧困戶戶均1.5人。根據貧困戶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培訓。2015年,先後舉辦農村致富帶頭人示範性培訓、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培訓、創業培訓、“隴原巧手”等各類培訓班11場(次),受益群眾1330餘人(次);4次組織180名貧困群眾赴**現場觀摩學習了果園管理技術。針對貧困群眾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一方面,積極組織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先後兩批共稽核發放2029萬元,覆蓋5個村454戶貧困戶。同時,提出了“企業+貧困戶”的扶貧模式,積極對接**春寅乳業公司吸收42戶貧困戶以專項貸款入股,按分紅利率戶均引牛1頭;另一方面,爭取扶貧資金和雙聯單位幫扶資金120萬元,建成村級互助資金協會7個,動員群眾入會21萬元,採取協會擔保方式已發放信用社貸款220萬元。

紮實採集資料 管理資訊精準

他把大資料管理平臺建設作為反映精準扶貧工作成效的重要抓手,認真研究,加強指導,及時高效完成了每階段資料採集和錄入任務,確保做到“八個準”。紮實開展培訓。每季度大資料管理平臺資訊採集錄入工作會議召開後,他積極銜接相關部門,邀請縣上有關人員,先後4次對幫扶隊員、鄉村幹部進行了全覆蓋業務培訓,為開展資訊採集工作打牢了基礎。全面細緻採集。根據每次資訊採集中涉及村、戶的不同內容,加強上下銜接,全面入戶走訪核實,對惠農政策、專項貸款、社會培訓等內容由鄉級專幹提供資料集中填寫後再入戶核實,對富民產業、勞動力培訓等內容入戶調查後再集中分析修正,有效確保了資料採集質量。強化保障措施。針對部分村沒有辦公電腦且網路不通等問題,積極向鄉黨委彙報銜接,購置電腦12臺、一體機1臺,負責建成了佔地30平方米的大資料資訊執行管理中心,各村固定1名專幹集中開展資訊錄入,從而方便了工作開展、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他嚴格遵守中央和省、市、縣黨風廉政建設相關規定,認真履行職責,勤儉節約,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無違規違紀現象。作為一名基層扶貧一線幹部,他以務實的工作作風、認真的工作態度、突出的工作業績,贏得了全鄉廣大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篇三】

**,中共黨員,2001年2月擔任**省**縣**鄉**村黨支部書記。參加工作以來多次被上級表彰,1998年以來連續四屆被選為信陽市人大代表,期間8次被評為“優秀市人大代表”;2010年被縣評為“十佳農村黨支部書記”;2011年被評為**省“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被縣評為“十佳優秀共產黨員”;被縣評為“最美村幹部”、“優秀人才”,2015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評為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縣**鄉**村位於鄉政府西南8公里處,屬丘陵地區,轄8個村民組,402戶,1462人,是**鄉五個重點貧困村之一。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戶,368人,外出務工人數 600多人;2016年初開展貧困戶精準識別複核後,現有貧困人口57戶,141人,縣對口幫扶單位為機關事務管理局,對口幫扶企業為國源超市。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同縣扶貧工作隊和鄉村幹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戶走訪座談,訪貧問苦,幫助積極爭取專案,為貧困群眾工作做了許多實事好事,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一、仔細排查,確保精準識別。

**村按照貧困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回頭看”要求,嚴格按照“六個精準”的總體要求和“五進十出”工作法,在嚴格執行“十退出”標準的同時,充分考慮無房(危房)、重病、殘疾、因病返貧、因災、因學致貧、無勞動能力等困難家庭實際情況,按照村組幹部會初選,“第一書記”和鄉村幹部走訪,黨員群眾代表大會評議,緊緊抓住精準識別第一關,擬定貧困戶名單公示等程式進行,所有程式環環相扣,對評議初的57戶貧困戶名單在村部顯眼位置進行長期公示,並公佈縣扶貧辦監督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

二、依託專案,解決貧困戶急需。

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她排除萬難,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援下,實施了到戶增收專案,落實專案資金50萬元;實施整村推進專案,落實專案資金86萬元;新修村組道路4.5公里,落實專案資金120萬元;新建提水站一座,落實專案資金30萬,整修硬化大塘三口,落實專案資金60萬元;新建生產橋2座,落實專案資金30萬元。這些專案在實施過程中除了積極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檢查驗收,我們還確定了農民義務監督員和義務養護員,確保專案質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全村群眾的一致好評。

三、找準路子,發展特色產業。

**同志帶領村幹部,配合駐村工作隊和鄉幹部,深入開展調研,召開貧困戶座談會,讓貧困戶自己分析致貧原因,尋找脫貧措施,制定脫貧計劃,在充分尊重貧困戶意願的基礎上,科學確立了發展種養植業為主的脫貧致富的路子。一是2015年年底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地“致富能人”來村裡流轉土地1000餘畝發展蓮藕種植,使**村群眾在獲得土地租金的同時,通過帶動貧困戶就業增加收入,解決了扶貧異地搬遷戶的生計問題,通過產業拉動,保證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如**村聖崗組貧困戶楊運田,家有三口人,其本人體弱多病,妻子因家庭貧困改嫁他人,兩個女兒都在上九年級,家庭負擔十分沉重。當蓮藕基地落地**村時,楊運田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始終抱著幾畝農田田不肯放鬆,汪書記通過反覆與楊運田算經濟賬,他終於同意將自家土地流轉出去。目前楊運田除了可以獲得每畝500元的土地流轉報酬,還可以通過在基地務工,獲得每天100元的勞動報酬,年收入達1萬元左右,同時還照顧了兩個孩子,現在見到楊運田他很有信心的說:“我2016年就能脫貧了”!二是引導群眾在發展養殖業做文章,引導貧困戶和在外務工的成功人士返鄉發展養殖業,目前全村養雞60萬隻,總收入1500萬元,群眾增收明顯,尤其是有更多的貧困戶通過養雞脫貧致富。

四、精神扶貧,重拾生活信心。

俗話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對於貧困戶的來說,他們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對於那些因殘、因病致貧的貧困戶來說,他們的心理更為脆弱,有些甚至於接近崩潰的邊緣。為此**同志在落實各項脫貧措施的時候十分注重對這類貧苦戶的心理疏導,採取精神扶貧。該村朱圩組的貧困戶袁江海,家有三口人,妻子因家庭貧困離家出走,母親也偏癱在床,一個13歲的孩子在國小就學,家裡的住房也是“東邊看日頭、西邊看月亮、遇上雨天無處藏身”,對於他來說,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學的兒童,壓的他無法脫身,生活黯淡無光。採取袁江海在村內走動時,見人“不抬頭、不說話”透露出深深的自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明白如果解決不好,袁江海很有可能走到社會的對立面。為此她同駐村工作隊一起,經常到袁江海家幫助照顧臥床的母親,同他講解目前的扶貧政策,協調孩子的學校,讓孩子安心學習。同時幫助袁江海落實了危房改造專案資金和動員親戚幫助,建起來三間平房,又給袁江海介紹在村旁邊的水泥零售店,幫助裝卸水泥,他既能照顧臥床的母親,又能掙錢保障孩子上學,現在袁江海走路腰板也硬了,見人也熱情了,年內就能脫貧。

目前汪書記正帶領村“兩委”班子繼續按照制定的脫貧規劃,同縣扶貧工作隊和鄉幹部一起,做細做實精準扶貧,確保一戶一策落到實處,貧困戶按時按質脫貧。今明兩年,將重點實施兩個專案,一是依託扶貧整村推進示範村專案,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二是實施扶貧移民搬遷專案,幫助貧困戶搬離“窮根”,發展蓮藕種植業和養殖業。

 

標籤:脫貧 攻堅 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