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推進雙創活動,優化發展環境,承接產業轉移演講稿材料

在當前,建立文明城市是對一個地方城市發展綜合水平的全面考評,其量化的指標體系既包括人文、資源、環境等領域,又包括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民主法制、社會事業、人民生活等方面;
既包括城市的現實實力,又包括城市的發展潛能,可以說是對一個申報城市發展環境和綜合實力的大檢閱。

推進雙創活動,優化發展環境,承接產業轉移演講稿材料

全國文明城市是國家授予一個城市的最高綜合榮譽,近年來,我縣一直以此為奮鬥目標,全縣通過促進廣大幹部群眾文明習慣的養成、個人素質的提升,從而對我縣的建立工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為了進一步優化我縣經濟發展環境,加速承接產業轉移步伐,這幾年,全縣上下通過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經濟國際化、城鄉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全縣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統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實現了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相得益彰,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和諧共贏,人民生活與社會面貌日新月異,城市綜合實力和競爭能力實現了新的跨越。

一、積極建立省級文明城市

建立工作是一項系統工作,我們要把建立省級文明城市作為推動全縣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真正將其做成一項民心工程、民生工程,讓人民群眾成為建立文明城市最有力的參與者和最直接的受益者。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精心組織策劃一系列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宣傳教育和主題實踐活動,使廣大人民群眾在參與建立過程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因此,我們要堅持縣委縣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廣泛動員,形成全民參與、全力以赴、全面落實的工作局面。

在建立工作中,我們要以人為本,在建立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要著眼於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堅持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紮紮實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不斷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和質量,真正讓人民群眾體會到建立工作帶來的變化和實惠。同時,還要廣泛開展訪民情、解民憂大走訪活動,對於群眾反映強烈的具體問題,要在第一時間落實責任、第一時間採取措施、第一時間解決問題、第一時間反饋結果。要大力弘揚社會正氣,並將其作為建立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以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素質。要著眼於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根據實際情況做好未成年人“社會課堂”、“鄉村少年宮”等活動陣地建設。

建立文明城市是我們建設富強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際城市的一個重要目標和任務,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既要看到已經取得的成績,更要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特別是一些制約城市環境的歷史難題並沒有很好地解決,與建立文明城市的目標和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差距還很大。

建立文明城市,目標是著力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文明素質,目的是讓生存的環境更優美、城市更文明,讓城鄉居民居住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真正的受益者是群眾。因此,文明城市建立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黨政軍民、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協調推進。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市民都是建立工作的主角,都有責任從自身做起,提高文明素質,遵守文明規則,積極參與文明素質提升、市容環境清潔、視窗服務達標、交通秩序暢通、社會文化環境淨化等活動,養成文明的習慣。在文明城市建立中要注重細節、注重效果,做到有的放矢,特別要加強社群建設,加強制度建設,加強輿論宣傳。要在黨員幹部、群眾中大力弘揚社會正氣,進一步凝聚民心,促進社會和諧,共同維護良好的城市形象。

二、城市的文明建設與發展環境

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發展環境。良好的發展環境不僅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可靠的保證,同時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折射。在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競爭已經演化為發展環境的競爭,環境就是資源,環境就是財富,環境也是生產力和競爭力。在今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地方發展環境的優劣,將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經濟增長的速度、社會發展的程序。針對於我們**縣來講,優化發展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優化發展環境、塑造良好形象,是推進我縣經濟社會大開放、大建設、大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全縣各級黨政組織與人民群眾的共同責任。

(一)良好的環境是加快發展的動力源

市場經濟是以市場配置生產要素的經濟,在諸多要素中,什麼要素都可以引進,唯獨發展環境要靠自己創造。良好的環境是聚集生產要素的磁石,哪裡的環境好,哪裡就能吸納更多的資本、更多的人才、更好的技術,就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形成資金、人才、技術集聚的“窪地”。我國“長三角”、“珠三角”之所以快速崛起,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他們有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靈活的機制和優越的環境。實踐證明,誰能搶先優化環境,誰就能吸引更多的資源,就能掌握髮展的主動權。我縣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表面上看是發展上的差距,但實質是環境上的差距,優化發展環境對於我縣比以往任何時間都顯得更為緊迫、更為重要。

(二)良好的環境是對外開放的生命線

市場經濟是開放型經濟,開放就能贏得發展商機,贏得發展空間,贏得發展要素,而環境的優劣是對外開放至關重要的因素,“良禽擇木而棲”的道理告訴我們,資源、資金、資本等發展要素總是加速向經濟環境好的方向流動,企業與企業家總是選擇綜合環境優越的地方發展。優化發展環境是擴大投資、吸引人才、聚集生產要素、培育市場主體和營造親商、安商、便商、富商良好氛圍的必由之路。禮縣地處區位劣勢,自然條件差、發展層次低、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發展能力弱,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加快禮縣科學發展,必須擴大對外開放,藉助外力,吸引外資,必須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擴大投資、加快發展的重要途徑,把優化招商引資環境作為基礎性工作,全力以赴抓緊抓好。

(三)良好的環境是專案建設的安全網

專案凝聚發展要素,是拉動投資和加快發展的重要載體。加快科學發展最需要突出抓好的就是加大專案建設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我們要牢牢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災後重建和扶持中西部貧困地區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緊盯市場變化、產業發展和國家投資導向,千方百計爭取落實了一大批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發展等重點投資專案,特別是禮武公路、十天高速及引線等一批拉動縣域經濟全域性的重大專案將陸續啟動實施。能不能把這些利民生、管長遠的大事辦實辦好,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能不能為專案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因此,全縣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統籌各種利益關係,既要關顧眼前,又要注重長遠,積極為專案建設提供優質的服務環境,努力把國家的投資變成加快地方發展的現實生產力。

(四)良好的環境是一流形象的展示臺

環境就是形象,良好的環境是一個地方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和諧建設的集中體現。發展環境不優,不僅有損發展大局,也有損黨和政府的形象。優化發展環境是整肅黨政機關的違規違紀現象、倡導文明和諧的社會風尚、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提高黨與政府公信力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我們堅持把加快城市建設、推進旅遊產業開發、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和整頓視窗機關作風作為優化發展環境的突破口,提升了發展環境,展示了禮縣加快發展的良好形象。但由於受地域環境影響,特別是由於長期的封閉落後和貧困,在一些地方、某些領域、少數群眾中存在眼界不遠、胸懷不寬、包容性不強等問題,嚴重損害了禮縣的對外形象。優化發展環境,不僅可以解決影響發展環境的具體問題,又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支撐、增添持久動力,也可以集中展示禮縣大開放、大建設、大發展的成果。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堅持高起點歸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不斷優化全縣的人居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市政公用設施管理水平,加快無障礙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方便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加強治髒、治亂、治差的力度,不斷提升淨化、綠化、美化、亮化水平。達到文明城市的要求。

在治安上,我們要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優化治安環境。深入落實《關於建設全國最安全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全國最安全城市實施方案》,努力建設全國最安全城市。

同時,還要進一步優化文化環境。制定文化發展的戰略規劃,積極穩妥地推進文化經濟體系改革,不斷增強文化事業發展活力。進一步拓展文化投入渠道,改善公益性文化設施,加強公共圖書館、影劇院、博物館、科技館、藝術(文化)館、青少年宮和社群文化陣地的建設與管理,發揮好文化陣地的作用。大力發展群眾文化,堅持開展"社群文化樂萬家"、"好歌大家唱"等吸引群眾踴躍參與的文化活動,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大力開展"掃黃打非"專項整治鬥爭,不斷淨化文化市場。

三、指出我們與文明城市及優良發展環境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明確我們的目標和努力方向

優化環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必須經常抓、反覆抓,長抓不懈。特別是有些深層次的問題,解決起來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問題即使當時解決了,也很容易出現反覆。我們不得不經常反思:為什麼同樣的事情在發達地區能做,而我們做不成做不好?為什麼有些實踐證明完全行之有效的辦法措施,到我們這裡就難以推行?為什麼縣委、縣政府三令五申要求禁止的,有的單位和個人仍然我行我素?為什麼有些問題會議部署、領導批示多次,就是難以落實?這充分說明,我們的發展環境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與周邊和發達地區相比,與基層群眾、客商和企業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服務環境還不優。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服務發展的意識還沒有真正確立,服務環境與發展大局還不相協調。儘管我們成立了行政服務中心,但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有的單位雖進入中心,但由於對視窗人員的授權不到位,導致視窗成了“收發室”,“只掛號、不看病”,企業和群眾辦理手續依然要在各個部門之間來回奔波。一些部門執法不規範,存在以收代管,交叉執法、重複執法與以罰代管等違法違規問題,嚴重損害了群眾和客商的利益,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個人化等突出問題在個別部門依然存在。少數幹部為一己私利,不顧全大局,人為設障、弄權勒卡,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給全縣發展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

二是生產與建設環境不夠寬鬆。一些部門和群眾法律意識淡薄,對國家的政策和地方的規定置之不理,想方設法從企業發展和專案建設中牟取利好。特別是在專案徵地拆遷中,有些群眾漫天要價、阻礙施工,有些群眾把敲國家專案的竹槓視為致富門路,為蠅頭小利而損害全域性發展,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歪風邪氣屢剎不止,造成一些專案遲遲不能動工,嚴重干擾和影響了全縣發展的大局。

三是幹部思想作風不夠紮實。一些幹部思想觀念落後,“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是集中精力、想方設法抓發展自己“造血”,而是冥思苦想一心指望國家批專案、投資金,等待國家扶貧濟困和社會幫扶等別人“輸血”;
一些幹部在重點工作上畏首畏尾、墨守成規、力求穩定、怕擔風險,缺乏敢想敢幹、敢於創新、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工作中提不起膽子,邁不開步子,不能根據實際情況大膽創新推進工作。

四是部門工作責任性不強。有的部門對縣委、縣政府作出的決策和部署,願意的就執行,不願意的就不執行,遇到問題不積極溝通、主動配合,反而互相推諉扯皮,畏難事、怕爛事,致使有些重要工作因缺乏督辦,落實過程無人跟蹤,落實結果無人反饋,落實受阻無人協調,落實不了無人報告,落實不力無人問責,最終不了了之。個別部門幹部素質低下,對縣上出臺的各項制度和紀律,置若罔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些部門和幹部缺乏誠信意識,在招商引資中對客商作出不切實際地承諾,又因條件不具備、政策不符合難以兌現,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個別部門制度不健全或執行不到位,紀律鬆弛,管理混亂,少數領導幹部自己推天混日,得過且過,對工作人員的違紀行為不想管、不敢管,致使一些部門歪風邪氣盛行。有的工作人員上班時間在網上打遊戲、聊天、炒股票,有的甚至佔著機關事業單位的崗位,拿著國家的工資,幹著自己的生意,社會評價不好,人民群眾意見很大。五是地方基層組織依然薄弱。部分鄉村、社群和學校、醫院等基層服務單位領導班子軟弱渙散,矛盾糾紛不斷。有的鄉村幹部處事不公,優親厚友,在矛盾面前,不想辦法積極化解,漠然視之,上推下卸,使小矛盾演變成了大麻煩,小問題積累成了大問題。少數群眾維權意識強烈,但法制意識淡薄,不學法、不懂法、不守法,越級上訪、群體性上訪,甚至無理纏訪、鬧訪,極易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上述這些問題,雖然發生在極個別部門、極少數幹部和群眾身上,但是卻極大地挫傷了投資者的熱情,嚴重破壞了我縣發展環境和對外形象,制約了經濟發展,影響了黨群、幹群關係與社會和諧穩定。環境問題始終是影響全縣發展的最大瓶頸和障礙,我們必須痛下決心,切實增強整治和優化發展環境的責任感,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當前最緊迫的任務來抓,促進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優化發展環境涵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優化發展環境必須從徹底解決制約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入手,立足行業特點和工作實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強化措施,標本兼治,綜合治理,要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努力營造有利於科學發展的環境體系。

(一)營造重商興企的輿論環境。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大開放、大建設、大發展”戰略,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宣傳全縣在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和文化旅遊業發展上取得的成效,宣傳全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宣傳底蘊深厚的人文資源優勢,引導全縣廣大幹部群眾強化發展意識、機遇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正確處理區域性與全域性、眼前與長遠、管理與服務等關係,破除畏難情緒,在狀態上勝人一著;
破除陳舊方式,在水平上高人一籌;
破除緩慢節奏,在速度上快人一拍;
破除小成即滿思想,在定位上超人一步,以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更新,促進環境大優化,營造重商興企和投資興業的良好環境。

(二)營造成本低廉的服務環境。要認真清理收費專案,凡政策以外的收費專案要一律取消,重點解決重複收費、交叉收費等突出問題,嚴肅查處超標準收費、搭車收費等亂收費行為。要嚴格執行持證收費和收費罰沒公示制度,重點解決無證收費、不使用統一收費票據、無行政執法證件和擅自擴大收費範圍、提高收費標準等問題,切實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嚴禁亂檢查、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要著重規範黨政機關培訓收費,解決社會中介機構以贊助、集資、宣傳及其他任何形式的亂收費或亂攤派問題,著重解決借年審、年檢、達標、評比等名義收取和索要不合理費用,努力營造方便快捷的服務環境。

(三)營造公正文明的法制環境。要加強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制教育,增強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健全評議考核制、錯案責任追究制,保證行政機關廉潔高效執法。要規範執法主體,逐步實施相對集中的行政處罰,著力解決職責交叉、多頭執法、重複處罰等問題。要嚴格維護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依法公正處理各類案件,保護各種經濟成分和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加強司法監督,堅決克服司法領域的以權謀私等問題。公安機關要為企業發展和專案建設保駕護航,加大執法力度,堅決打擊干擾企業正常生產和專案實施的行為,為企業發展和專案建設提供堅強的法律保障。

(四)營造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堅持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切實把政府職能轉變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要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積極推行“一門受理、並聯審批、一口收費、限時辦結”的一站式服務方式,把行政服務中心真正建設成展示禮縣形象的金質名片。要深化政務公開,對政府決策、行政管理、公共事務等事項堅持向社會公佈,接受社會的監督。要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加大對行政審批事項的監督管理力度,要對各行政執法部門所有審批、稽核事項進行一次全面清理,該取消的堅決取消,該合併的堅決合併,該下放的堅決下放,提高行政效能。要進一步整頓幹部作風,對紀律渙散、作風漂浮、宗旨意識不強、服務態度差、不務正業的幹部,要進行嚴肅批評教育和必要的組織處理。對故意刁難、吃拿卡要、失職瀆職等行政不作為、亂作為行為,一經查實,要依法依紀嚴肅處理,切實營造寬鬆的政務環境。

(五)營造誠實守諾的信用環境。要認真研究和梳理各項扶持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把投資者和廣大群眾最為關心、最需要了解的政策規定,通過各種形式向群眾宣傳,讓群眾掌握,實現服務內容、辦事程式、承諾時間、收費標準、監督渠道、辦事結果“六公開”,營造公開透明的政策環境。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信用體系,制定地方性信用制度,出臺企業和個人信用管理辦法,建立企業信用獎懲機制,獎勵依法經營者,懲處失信者,完善規範信用評估和違信獎懲制度,切實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和企業、個人的信譽度,努力使每項決策、每項承諾都能如期兌現,營造言出必行的誠信環境,著重解決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效率不高等問題。

同志們,推進雙創活動,優化良好的發展環境,是加快我縣經濟社會大開放、大建設、大發展的重要保障。做好優化發展環境的各項工作,任務艱鉅、責任重大、影響深遠。全縣上下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迅速行動,自覺維護和營造有利於禮縣發展的良好環境,為加快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