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基層黨員黨建工作示例材料

  基層黨員黨建工作示例材料

黨校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黨而立、為黨而辦,始終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重大戰略決策以及黨的建設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特別是當前,我們黨正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基層黨員黨建工作示例材料資料,歡迎參閱。

基層黨員黨建工作示例材料

材料一

黨校是培訓輪訓黨員幹部的主渠道,承擔著為黨員幹部補鈣壯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務。今年以來,濰坊市委黨校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黨校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探索改革黨校辦學模式,在市屬開發區、市委直屬黨(工)委和縣市區鎮(街道)、有關直屬部門成立基層黨校,延伸黨校設定架構,建立健全黨校教育全覆蓋體制機制,發揮黨校政治優勢,創新推進黨員教育培訓,構建形成了“全域覆蓋、全員輪訓、全面提升”的黨校教育新格局,為每名共產黨人修身養性找到了自己的“紅色殿堂”。

一、工作動因

黨校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黨而立、為黨而辦,始終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重大戰略決策以及黨的建設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特別是當前,我們黨正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黨校擔當著新的歷史使命,黨校的建設與發展亟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第一,加強基層黨校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黨校工作會議精神的需要。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對基層黨校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明確規定,“因地制宜推進縣(市)委黨校辦學體制改革”。2016年4月,山東省委、濰坊市委在全省和全市黨校工作會議上,分別對推進黨校辦學體制改革作了強調和部署。因此,濰坊市從實際出發創新辦學體制,採取“建黨校、設分校”的辦法,推進市、縣兩級黨校職能延伸,全面加強基層黨校建設,嘗試建立橫到邊、縱到底的黨校教育全覆蓋體制機制,探索市、縣黨校辦學體制改革的“濰坊方案”,以改革精神、創新思維推動全國、全省黨校工作會議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

第二,加強基層黨校建設是落實“黨委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要求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是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的主體,黨委書記是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的第一責任人”。在黨校改革發展中,各級黨委應加強巨集觀指導和溝通協調,督促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形成有利於黨校建設發展的正確導向和氛圍環境。從當前黨校辦學體制上看,上有中央黨校,中間有省委黨校和市委黨校,基層是縣級黨校。可以說,中央、省委、市委、縣市區委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的主體責任非常明確。但到了市屬開發區、市縣機關、鄉鎮(街道),目前尚未設立黨校,這些黨(工)委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的主體責任得不到發揮。建設基層黨校,從架構體系、人員配備、職責任務、執行管理等方面進行設計,完善黨校工作構架,有利於為各級黨委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搭建平臺和載體,推動形成“黨委辦黨校、部門大合唱、黨校有作為”的大格局。

第三,加強基層黨校建設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需要。全面從嚴治黨,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從嚴格黨員教育培訓開始,切實解決好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問題,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黨校承擔著強化理論武裝、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職責,肩負著加強黨性黨風教育、傳承黨的優良傳統的重要使命。目前,市、縣黨校培訓物件主要是機關、事業單位科級以上幹部和基層黨組織書記,對機關、企事業單位普通黨員、農村黨員以及“兩新”組織黨員尚未實現全覆蓋。特別是大多數農村黨員一輩子都沒進過黨校,接受過正規化的黨校教育。這種狀況,與黨校應承擔的工作任務極不相稱。加強基層黨校建設,有利於整合黨校教育資源,對全市各領域、各行業黨員幹部進行全員輪訓、正規培訓,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不斷提升基層黨員隊伍素質。這是一個大抓基層、固本強基的務實之策,也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形成常態的有效路徑。

二、主要做法

(一)規範機構設定,配齊配強工作力量。在機構設定上,各市屬開發區、市委直屬黨(工)委設立黨校,擇優加掛“濰坊市委黨校分校”的牌子;各縣(市、區) 本著“有利於關係理順、有利於執行管理、有利於作用發揮”的原則,立足各自實際和特點,在鎮(街道)、重要系統部門科學規劃和設定基層黨校,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大而全”,擇優加掛“縣(市、區)委黨校分校”的牌子。在人員配備上,基層黨校設校長、副校長和教務長3職領導幹部,校長一般由黨(工)委書記兼任,副校長由黨(工)委分管負責同志兼任,教務長由組織人事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兼任。在幹部任免上,市屬開發區黨校和市委直屬黨(工)委黨校的校長、副校長由市委組織部任命,教務長由所在黨(工)委任命;縣市區鎮(街道)黨校和有關直屬部門黨校的校長、副校長、教務長參照市一級做法任命公佈。

(二)明確職責定位,聚焦主業主課教育。基層黨校在同級黨(工)委的領導和上一級黨校業務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校姓黨”的根本原則,堅持實事求是、質量立校、從嚴治校,突出主業主課,重點加強對所轄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教育。在班次設定及培訓物件上,基層黨校本著分類別、分層次的原則,研究確定培訓班次、調訓物件和教學計劃,確保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課在教學安排中不低於總課時的70%,確保每名黨員每年到同級黨校集中培訓不少於2天。其中,市屬開發區黨工委黨校,重點抓好轄區內科級以下幹部和黨員的培訓輪訓;根據各自實際和工作需要,視情況開設進修類、培訓類班次以及專題研討班。市委直屬黨(工)委黨校,重點抓好系統內科級以下幹部和黨員的培訓輪訓;根據工作需要,可開設專題研討班。鎮街黨(工)委黨校,重點抓好轄區內農村、社群以及“兩新”組織黨員的教育培訓。縣(市、區)重要系統部門黨校,重點抓好系統和部門內黨員幹部的教育培訓。

(三)堅持上下聯動,統籌推進工作落實。圍繞協調、聯動、統籌發展,進一步強化業務指導,督促基層黨校抓實、抓細黨員培訓。一是加強業務指導。市、縣(市、區)委黨校制定年度業務指導計劃、培訓清單以及辦學質量評估辦法,加大對下級黨校(分校)的業務指導力度,協調解決基層黨校執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建立黨員培訓協調會商辦法,市、縣(市、區)委黨校會同下級黨校(分校)研究確定需求調研、班次設計、教學計劃等事項,推進“黨校教學供給側改革”,不斷提升基層黨校辦學質量和水平。二是實行師資共享。在全市黨校系統建立開放、相容、共享的“師資庫”,將市、縣(市、區)直屬部門有關領導幹部、農村(社群、企業)先模人物以及黨校系統師資骨幹等納入“師資庫”,健全完善師資管理使用、考核評價、准入與退出制度,統籌使用和調配師資力量,為基層黨校辦班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三是開展全員培訓。把“實現黨員培訓全覆蓋”作為基層黨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因人而異、分類培訓,多形式、多渠道培訓基層黨員。特別是對外出流動黨員,指導基層黨校利用手機、計算機網際網路技術,建立“網上黨校”,開發“微課公眾號”、“微黨課”、“網路視訊”等,開展網上自主學習;對年老體弱農村黨員,選派師資力量,包靠到人,送教上門。

(四)健全管校機制,提升辦學辦校質量。堅持建章立制,健全科學有效的管校治校體制機制,為質量立校、從嚴治校提供製度保障。一是領導保障機制。突出各級黨(工)委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主體責任,把黨校工作納入黨(工)委中心工作部署,每年至少專題研究1次黨校工作。各級黨(工)委書記要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持時間、精力、工作、責任“四個到位”,及時研究解決辦學辦校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二是辦學保障機制。各級黨(工)委落實辦學經費、培訓場所、人員配備,抓好組織管理工作,確保基層黨校能夠正常執行、發揮作用。特別是對辦學經費,由各級財政、黨費結合各自實際,按實際參訓人頭比例給予適當補助;對培訓場所,基層黨校堅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合理確定場所,配套教學裝置。三是學風建設機制。制定基層黨校學員管理辦法,從嚴要求、從嚴管理,抓好學風校風建設,特別是要把黨員幹部參加黨校培訓情況納入述學述職的重要內容。各級組織部門堅持在培訓會考察幹部、識別幹部,把機關黨員幹部在黨校學習和表現情況作為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促進嚴以治學落到實處。四是責任考核機制。市委把各級黨(工)委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情況作為履行黨建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作為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重要依據,納入黨建工作考核,按比例折算計入各級年度科學發展綜合考核;把兼任黨校校長、副校長職務的領導同志、分管負責同志履職情況,納入本人工作責任年度考核。每年年底,市、縣(市、區)委黨校依據辦學質量評估辦法,對下級黨校建設發展及作用發揮情況進行量化考核,獎優罰劣。

三、初步成效

1、延伸了黨校組織架構,促進了各級黨(工)委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主體責任落實。以鎮街、黨委工作部門為依託建設基層黨校,拓展和延伸了黨校組織架構,建立起了市、縣、鎮三級黨校工作網路,在全市範圍內構建起了覆蓋廣泛、組織完備的黨校架構體系,為各級黨(工)委特別是基層黨委履行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責任搭建了載體,有力地促進了主體責任落實。今年,濰坊市共成立295個基層黨校,其中4個市屬開發區黨校、23個市委直屬黨(工)委黨校、xx9個鎮(街道)黨校、xx6個縣(市區)直部門黨校。

2、創新了黨校辦學模式,開創了基層黨員幹部教育培訓新局面。通過建設基層黨校,進一步創新優化了黨校教育佈局和辦學模式,使黨校觸角延伸到了最基層,使黨校教育覆蓋到了每名黨員,實現了黨員教育的全面覆蓋和正規培訓。特別是通過黨校系統共享、聯動等機制建設,進一步整合了黨校系統的優質教育資源,向基層一線“傾斜”,向普遍黨員“開放”,使普通黨員能夠走進黨校殿堂“補鈣”、“充電”、“加油”,不斷提升了全市黨員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強化了主業主課教育,為培養和鍛造“四鐵”幹部隊伍貢獻了黨校力量。在黨校教育中,始終聚焦主業主課,突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教育,正心修身,養性育德,引導各級黨員幹部從思想觀念深處切實把從嚴治黨規矩和責任立起來、強起來。通過黨校集訓,黨員幹部政治理論水平和黨性修養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精準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進一步增強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全市黨員領導幹部進一步煥發了忠誠、乾淨、擔當的“精氣神”。

四、啟示經驗

基層黨校執行中,必須處理好四方面關係,創造良好的內外環境和體制機制,推動基層黨校持續、健康、科學發展。

1、要處理好基層黨委領導與上級黨校指導的關係。基層黨委是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的主體和主角,與同級黨校之間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而上級黨校與基層黨校之間,僅是業務指導關係,即使上級黨校與分校,也不存在領導關係。因此,在基層黨校辦學中,必須突出基層黨委的主體責任,壓實基層黨委書記的第一責任人職責,把黨委主體挺在最前面,不斷增強抓好黨校教育的自覺性和創造力。上級黨校作為業務主管,需要當好基層黨委的“配角”,加大業務指導力度,從課程設計、師資調配、教材編寫等方面提供支援和保障,做到指導不領導、到位不越位。

2、要處理好基層黨校培訓與其他黨內學習教育活動的關係。黨校是黨員幹部加強理論武裝的“主陣地”,是鍛鍊黨性、純潔黨風的“大熔爐”,不同於其他黨內學習教育。為此,各級黨委要充分認識基層黨校建設的重要政治意義,處理好基層黨校集訓與其他黨內教育活動的關係,既不能以其他黨內教育活動替代基層黨校教育,也不能以基層黨校教育代替黨內支部學習教育活動。

3、要處理好主業主課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的關係。“黨校姓黨”是黨校辦學辦校的根本原則,也是黨校教育的鮮明特色。工作中,必須把“黨校姓黨”的要求貫穿到辦校的全過程,體現在辦學的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學上必須突出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主課的主體地位;對其他專業知識,基層黨校可以根據培訓物件特點,適當開設,但不能影響主課地位,不能本末倒置。

4、要處理好工與學的關係。基層黨員規模龐大、情況複雜,工學矛盾顯得更突出。因此,基層黨校在辦學中,要發揮“短、平、快”的優勢和特點,利用農閒、休息日等業餘時間,集中時間辦班,有計劃、分類別抓好黨員培訓,集中精力學精髓、撈乾貨,不求多、只求精,妥善處理好工學關係,力求實現工與學的“同頻共振”、“互動雙贏”。

材料二

雲南省大理市大理鎮xx村委會南五里橋自然村黨支部無職黨員義務輪流值班制度把管好用好農村黨支部活動場所、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服務聯絡群眾有機結合起來,克服了管理不善、閒置浪費現象,去掉了行政化,貼近了民心,拓展了服務功能,使基層組織活動場所真正地成為了服務群眾、彙集人氣、凝聚民心的主陣地。

一、背景和起因

大理市於2011、2012年先後投入建設資金9000多萬元,在全州乃至全省率先實現了農村黨支部活動場所全覆蓋。陣地是建立起來了,如何管理好、使用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大理市委組織部在隨機調研中,發現建成以後部分農村黨支部活動場所存在無人值守、“鐵將軍”把門、老百姓辦事找不到人、群眾有意見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大理市確定在大理鎮南五里橋黨支部率先實行農村無職黨員義務輪流值班制度試點。

雲南省大理市大理鎮南五里橋自然村位於大理古城南2.5公里,是一個回、漢、白多民族聚居的壩區村落,全村362戶1509人,其中回族佔80%以上,黨員52名。近年來,黨支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大理市調研時殷切囑託,“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在活動場所建管用上下功夫,強化了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凝聚了黨心民心,奏響了“小陣地大功能”的樂章。

二、主要做法

以聚集“五項功能”,推行“五三”工作法為抓手,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引領作用,組織自然村無職黨員義務輪流值班,充分利用活動場所各種資源,,積極搭建便民利民服務“平臺”,拓展為民服務功能,使“小陣地”彰顯“大功能”,黨員唱好服務群眾這出“戲”。

(一)凸顯政治屬性,築牢黨在基層的“橋頭堡”。注重發揮黨組織在基層的領導核心作用,整合資金,建起佔地400平方米的敞開式黨支部活動場所,樹起旗子、亮出牌子、規範組織生活、宣傳方針政策,把黨的工作延伸到“末梢”終端。商討村務的“議事廳”。發揮活動場所政治功能,定期召集黨員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和致富能力培訓,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堅持每月召開1次黨員大會,每週召開1次支委會,對村內重大事項、重要問題,通過黨支部提議、支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決議的程式進行商討、表決,鞏固了黨支部在村內各項事業中的領導地位。村務諮詢的“宣傳欄”。認真落實黨務村務公開,定期將黨費收繳、黨員發展、惠民補助資金、土地流轉、宅基地指標分配等進行事項在活動場所公示,接受村民監督,做到村內事務群眾知曉、村民參與、黨群共議。政策宣傳的“小喇叭”。在村莊四周安裝了6支大喇叭,在農戶家安裝262支小喇叭,與黨支部活動場所相接,由黨支部委員定期宣講黨的大政方針、惠民政策、法律法規和身邊好人好事,及時公佈黨支部所開展的各項工作及村民代表大會決議,讓村民第一時間聽到“黨的聲音”,知曉黨的政策,發揮了“小喇叭”大宣傳作用。

(二)整合服務資源,構建服務群眾的“大平臺”。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按照“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的思路,把服務資源整合在一起、服務專案“捆綁”在一起,盡力滿足村民多樣化需求,儘量做到村民辦事不出村,發揮出“小場所”大服務的功效。開辦便民“小超市”。把活動場所內閒置的120平方米集體房屋以每月300元整體出租給村民開辦惠民超市,低價出租、還利於民,超市同類日用品與大理古城其他超市相比,便宜5%左右。興建生活“小菜場”。在活動場所空置地規劃出60平方米的小菜場,黨支部免費提供攤位,代運垃圾,提供交易蔬菜、水果、糕點場所,讓村民“買菜”可以不出村。接通金融“小網路”。協調銀行、通訊、電力等部門,在活動場所專門設立繳費終端和惠農機,村民不出村就可辦理電費、通訊費繳納,小額取款和惠民補助領取等業務。建立就醫“小診所”。爭取衛生部門支援,設立行政村衛生室分診所,在日常專業醫護人員就診基礎上,邀請8名退休州市老專家每月到村輪流坐診1天,做到“小病不出村”,“小診所”執行以來,已先後接診群眾600多人次,其影響力已輻射到周邊村組。建設文體“小廣場”。投資15萬元,在活動場所建起籃球場,安裝健身器材,定期開展文藝表演、廣場舞、籃球比賽、健康義診等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增進民族交流融合。

(三)推行黨員值守,檢驗黨員踐諾的“試金石”。推行黨員到活動場所義務值班聯絡服務群眾,其主要做法是“五個三”。“三定”,按照“定人、定時、定點”原則,週一至週五,每天安排2名黨員值守黨支部活動場所,週六和週日由黨支部書記值守。值守時間為上午8:30至12:00,下午xx:00至17:00。“三有”,有黨員值班表和聯絡方式,方便群眾能及時與值班黨員溝通;有專用記錄簿,對群眾反映問題、處理結果認真進行登記,做到全程有跡可查;有桌椅茶水,為來訪群眾提供貼心服務,創造良好工作環境。“三責”,要求值守黨員履行處理村務、衛生保潔、場所管理,接待群眾、提供諮詢、代辦民事,處置並上報突發、應急事件等三項職責。如:值班黨員劉敦祿在接到村民馬世能反映停靠在南門蒼洱大道上的車輛經常出現燃油被盜的情況後,及時向黨支部彙報,村裡每天派出護村隊巡邏,解決了車輛燃油被盜的問題。“三聯辦”,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值守黨員能解決的問題現場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梳理彙總上報黨支部集體研究解決,並在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覆,黨支部無法答覆或解決的及時上報黨總支解決。“三評議”,採取“黨員自評、黨小組互評、黨支部考評”的方式,考評黨員值守情況,把評定結果作為年度民主評議黨員和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三、成 效

一是凸顯了黨組織的“磁場”效應。一方面通過黨組織活動場所功能的拓展,為黨組織和黨員廣泛聯絡群眾、傾心服務群眾搭建了平臺;另一方面以活動場所為中心,充分發揮各類服務陣地的聚合作用,將黨員群眾緊緊凝聚在黨支部的周圍,形成“支部號召有人應、黨員帶頭有人跟、群眾困難有人幫”的良好氛圍,做到“小事不出村”。在黨支部引領下,黨員群眾積極捐款,建立起“黨員關愛互助基金”,對生活困難、老弱病殘、意外受災的黨員群眾進行幫扶,共發放關愛基金15萬元,幫扶10戶30多人,黨群幹群關係進一步密切,黨組織的向心力和影響力明顯增強。

二是增強了黨員的宗旨意識。無職黨員義務值班制度,不僅解決了活動場所“空置化”問題,做到“支部門常開、黨員人常在、群眾常來往”。還為黨員設了崗,定了責,使黨員在聯絡服務群眾中既提高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增強了黨員的歸屬感、責任感和榮譽感。20xx年以來,值守黨員共接待來訪群眾518人次,受理群眾民情事項52件,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23個。預備黨員蔡錦江說:“值守黨支部是黨員應盡的義務,黨員的覺悟、行動就應該在這方面體現”。

三是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繁榮。南五里橋黨支部的經驗有效發揮了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互幫、困難共解在全村蔚然成風。在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帶動下,全村開辦餐館30多家、特色客棧20多戶,有2個物流運輸公司、3個旅遊公司、1個工程機械公司,擁有小轎車、中巴車300多輛,全村“家家有產業,戶戶有轎車”,村民人均年純收入達1.5萬元,形成了人居環境優美、村民生活富足、民族團結和諧的喜人局面。村民反映,近年來,南五里橋村的民族關係是最和諧的,雖然“回漢混居”,但民族關係其樂融融,漢族、白族同胞尊重回族同胞的習慣,回族同胞也非常包容漢族、白族同胞,大家就是一個“大家庭”的成員。

四、啟示

南五里橋村黨支部立足實際,把建好、用好、管好黨支部活動場所作為著力點,強化了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

啟示一:固本強基要讓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同頻共振。基層黨組織承擔著管理村內事務、促進農民增收、建設美麗鄉村、倡導文明新風等工作,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團結帶領群眾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落實黨的任務的戰鬥堡壘。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創新活動載體和抓手,規範黨內組織生活、嚴格黨員教育管理,為黨員搭建履職“平臺”,教育黨員強化宗旨意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將黨員和群眾凝聚在黨組織的周圍,發揮好黨組織引領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造福群眾的作用。

啟示二:村組活動場所“建是前提、管是關鍵、用是目的”。近年來,各級黨組織高度重視抓基層、打基礎工作,把更多人力、物力往基層傾斜,解決集體無錢、無場所等老大難問題。但在推進村組活動場所建設過程中,一些地方出現了村組活動場所“空置化”現象,大門緊鎖、高牆林立、“鐵將軍”把門,浪費了資源,損害了黨組織的形象。要讓村組活動場所“轉”起來,必須在三個方面著力。第一,科學規劃合理佈局。要按照有利於服務群眾的原則,統籌考慮功能佈局,切不可貪大求全,把活動場所“行政化”。第二,千方百計整合資源。發揮活動場所功能,關鍵要有實實在在的資源和專案,要從小處著眼,爭取各級支援,把商貿、金融、醫療、體育等專案資源下移,為群眾提供滿足多樣化需求的服務。第三,既要“樹形”更要“築魂”。在依靠外力的同時,要挖掘內力,依靠黨內活動涵養正氣,依靠服務專案吸聚人氣。

啟示三:選優配強帶頭人是強基礎增活力的關鍵。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一個好的黨組織書記,能帶出一支好隊伍、發展一方、造福一方。南五里橋自然村的黨員、群眾之所以信服黨支部,關鍵是有一個政治堅定、致富有方、處事公正、熱心公益的好書記。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要選準配強黨組織書記,把那些政治素質好、品德作風正、敢於創新、善於致富的能人選進班子,發揮好能人治村、能人強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