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優秀時間簡史讀後感範文

讀一本好書,就等於交了一個好朋友,因此我們都要多閲讀一些課外書,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優秀時間簡史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精選優秀時間簡史讀後感範文
精選優秀時間簡史讀後感範文

這個春節花了半天時間看《時間簡史》,實話説雖然這本書已然經過編撰,評述已經更加通俗易懂,但是從小物理成績就差的我讀起來依然稀裏糊塗,貿貿然寫下一點讀後感表示一下對自我的嘲諷。

看過《時》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整個物理學是人類在歸納對宇宙和時間的一個漸進認識的過程,從哥白尼到伽利略,再到馬赫,牛頓,以及之後的愛因斯坦再到當代的霍金。都是後人在歸納前人的研究和思考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觀點然後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牛頓説他不是個偉人,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這個道理。伽利略透過研究哥白尼的地心説而提出日心説和地動説,牛頓在此基礎上研究出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再提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再到此刻霍金的時間簡史,他們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加上自我的思考,歸納提出了新的理論。可見沒有事物的發展是一觸而就的,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來源於人類對未知事物不斷地孜孜以求的思考,辯證和歸納。

雖然從小物理很差,但是我一向以來對天文和地理很感興趣,會考時候地理甚至還拿過滿分,只是對理論物理這樣的抽象的純理論基礎學科明白起來很困難,肯能是抽象思維潛質不足吧。因此看了《時間簡史》後對其中所闡述的理論還是有一些自我的看法。

《時間簡史》在我膚淺的認識看來是向讀者描述這樣一個世界:整個宇宙是一個服務器,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小行星,彗星,行星,恆星甚至星系都是跟這個服務器連接的一個節點,他們獨自運行又透過服務器相互關聯,依靠各種基本物理法則相互作用。服務器的運行是單向的不可逆的,不可存檔當然也不可能回檔。各個節點之間透過各種光波等來通訊,正因相互之間的距離以及各種光波在傳播路徑上受到的各種影響等原因產生網絡延遲,導致節點之間的通訊並不一樣步。節點由於自身運行速度的質量等等原因導致相對於其他節點的運行時間是不確定的,但是每個節點相對於整個服務器的運行時間確是固定的。因此在A節點觀察B節點和C節點的狀態和在D節點觀察B節點和C節點的狀態可能得出完全不一樣的結果,而在服務器觀察A,B,C,D節點狀態的結果是確定和一致的。這又讓我聯想到人類社會,人類社會也是一個服務器,每個人都是這個服務器的一個節點,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特點,各自生活的圈子。很多人看似遙不可及,卻在這個大的服務器下方相互影響,哪怕是十分細微的。有一個社會學研究的理論認為哪怕完全不可能認識的兩個人之間只要透過6箇中間人就能夠建立聯繫,這是透過超多統計學研究得出的結論。反過來看這個宇宙,我認為是不是也存在類似的節點能夠讓宇宙中遙不可及的兩個互不關聯的節點建立最短的聯繫路徑。這就像一些物理學家正在研究的蟲洞理論。

我堅信按照目前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用不了多少代人就能夠讓咱們人類走出太陽系,甚至走出銀河系,在宇宙這個服務器肆意漫遊。

精選優秀時間簡史讀後感範文

史蒂芬·霍金那本暢銷世界的《時間簡史》以成為科學着述的里程碑。這不僅歸因於作者迷人的表達方式,還歸因於他討論的令人敬畏的主題:空間和時間的本性,上帝在創生中的作用,宇宙的歷史和將來。但是,在它問世後的歲月裏,有些讀者一直不斷地向霍金教授訴説,在這本書中某些最重要的概念理解起來非常困難。

《時間簡史》裏試圖把宇宙描述成一個有限但無邊界的空間,它是完全自足的,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它就是存在。對時間則有如下描述,“無序度或熵隨着時間增加是一個所謂的時間箭頭的例子。時間箭頭將過去和未來區別開來,使時間有了方向。至少有三種時間箭頭:第一個,是熱力學時間箭頭,即是在這個時間方向上無序度或熵增加;然後是心理學時間箭頭,這就是我們感覺時間流逝的方向,在這個方向上我們可以記憶過去而不是未來;最後,是宇宙學時間箭頭,在這個方向上宇宙在膨脹,而不是在收縮。”

在我的理解範圍內,時間是一種過於複雜的概念。可以抽象地把它説成是伴隨在我們身邊的一種物質,儘管它無從捕捉,卻又確實存在。也可以實化成身邊的一切物質,也許你發現不了,但他們確實在被時間改變。明知肯定有東西在周圍影響我們的生活,卻終究看不清究竟是什麼。而時間是自身存在的,至少我現在這麼認為,雖然目前沒有時光機。

這讓我想到了愛因斯坦的理論,當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的時候就能穿越時空。如果這是真的,有一天有人證實時間是由某種物質發出的話,我們就可以有時光機穿梭將來和過去。一切的一切都聯繫着時間,當沒有了時間,物質是否就失去了它的本質意義呢?也許物質存在於時間之中只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一種方式,或別的什麼為我們制定的。沒有時間的世界是一個沒有連續性的平衡世界,因為時間與空間是一個整體,是座標軸上的弦,失去了其中一根,假設是X 軸,那麼Y 軸也就沒有意義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由特定的時間所控制的世界。一切都由永遠不停止的卻又有着嚴格規律運作的時間主宰。也許它突然在一瞬間停止,調皮地玩弄我們,而我們卻也一無所知,當時間開啟之後,繼續自己的生活。它也許是不朽的,至少在我們這些生命短暫的物質看來,與璀璨的宇宙發展史相比,那確實是不朽的。它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產生一個點,就這樣無數個點連接在一起,變成線,變成面,就無限制地編織下去,直到宇宙的結束,如果那宇宙沒有結束,也就繼續不朽地編織下去,那就是人類所無法涉及的永恆。

在宇宙大爆炸的理論,文中提到宇宙大爆炸發生1 秒種後温度降為100 億度,那麼爆炸前的温度是多少呢?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相結合後知道宇宙大爆炸前的温度為10 的32 次方絕對温度。這是經近代高能物理學家所證明的温度。雖然這龐大的數字,特殊的單位我都無法理解,但我感受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

其實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發現是一位普通的醫生。有一晚,他在家中看星空,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根據萬有引力定律,那麼天空的星星應該互相吸引而越來越近,可是為什麼人們卻沒發現星星都聚在一起的現象呢? 於是他提出,一定有一種作用力在抵消星球間的引力,於是,這就是宇宙在膨脹擴散理論的第一位提出者。

當大爆炸前,宇宙是一個高度均勻恆温的原始火球,那麼這就是一個無序的狀態,這和熱力學第二定律又是反的了。根據研究發現,宇宙在大爆炸後在10 的負23 次方每秒,這一瞬間的時間,宇宙就膨脹了10 倍,那麼這個宇宙膨脹的速度有多快呢? 大概是10 的31 次方米/ 秒,這是什麼概念?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光速是不可超的,除非是在靜止的狀態,質量為0 的光子,才可能達到光速,光速是多少?1 秒種30 萬公里,那麼就是3 乘10 的8 次方米每秒,這是光速,而宇宙膨脹的速度遠遠的億萬倍地超過光速。在大爆炸開始10 的35 次方米每秒以內的事情根本沒辦法知道。

再來説宇宙大爆炸的速度,這個速度既不能快,也不能慢,如果慢的話,所有星球就會被萬有引力拉回來,整個宇宙大爆炸要精調到10 的55 次方分之一才可能達到爆炸所需要的速度。

只有真正懂行的天文學家才知道對神的敬畏,所以很多的天文學家告訴我們,神有兩本書啟示我們,一本是聖經,一本是大自然。兩者之間絕不會相互矛盾。天文學家是很驕傲的,因為他們是研究天文的,所以要讓他們相信上帝是很難的,可是現在隨着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研究,使越來越多的天文學家的信仰發生了變化,有的科學家你明顯地看到是從無神論變成有神論。

讀完《時間簡史》,獲益匪淺。雖然霍金先生深入簡出地表達其對時空以及宇宙的看法,但許多抽象的概念我還是沒有弄懂,更不敢不懂裝懂歪曲原意,所以在這裏就談談我看完該書後對時間的認識吧。

我們這個世界,或者説宇宙,是在某條時間弦的,而其他的X Y Z 軸等我們都不知道,因為人類只有看見三維的能力,最多隻能感覺到四維,而宇宙起碼在四維以上。

精選優秀時間簡史讀後感範文

20xx年5月23日07:35,美國,佛羅里達州梅里特島,肯尼迪航天中心。

寬闊的大廳現在處於一片混亂中,技術人員們雙眼死死盯着電腦屏幕,手指在鍵盤上敲得噼裏啪啦,緊張的做着發射前的最後調試。三名宇航員即將乘坐這艘名叫進擊號的飛船前往火星。這是人類第一次嘗試登陸火星!

在這個時候,坐在控制中心首位的愛德華上校卻與周圍嘈雜的環境顯得格格不入,他目光平靜,心緒就像窗外的天空般波瀾不驚,即使他的兒子現在就坐在進擊號上。窗外陽光明媚,連續三天的雨把天沖刷的格外澄澈。半個小時後,一切調試全部順利完成,飛船進入倒計時發射階段。大廳裏安靜下來,只有倒計時的單調數字有規律的響着,“...3,2,1,發射!”遠在發射場地的那個龐然大物噴吐出巨大的火舌,白色濃煙滾動着四散開,3600噸的推力將進擊號推離地面,拉着長長的白煙直入雲霄,邁出了人類踏向火星的第一步。自從前蘇聯在1960年發射了火星一號開始,人類探索火星的熱度從來只增不減,大量探測器和火星車被送往那顆荒涼的星球,去研究火星的地質演變和可能的生命存在。在時隔75年的今天,人類終於要正式踏上那片土地!

進擊號內的空間對於三個人來説並不算寬敞,此刻他們幾個人都被5g的加速超重緊緊壓在座椅裏,由於飛船與大氣層的摩擦,艙內有些震動,耳邊是轟隆隆的聲響。距離起飛已有三十分鐘,進擊號已越過對流層,從推進火箭的監視尾鏡畫面上看,已找不到肯尼迪島的位置,在這宏偉的藍圖面前,那座小島簡直就像一粒沙子。威廉是老愛德華的兒子,如果這個時候可以説話,他一定會發出長長的讚歎:你瞧,這顆藍色的星球多美啊!金色的陽光勾勒出東方藍寶石色的弧線,雲層疊在蔚藍色的大海上打着旋。東半球現在還是黑夜,但可以看見那巨大的板塊發出片片金光。可以看見許多閃着光的金屬塊圍繞在地球周圍,那是近地空間站,對於這個時代,空間站已經擴大到前所未有的規模。

現在距地面已超過1000公里,整個地球的輪廓漸漸清晰起來,大氣層在這裏已經極度稀薄,飛船趨於平穩,一切漸漸安靜下來,只有面前的監視器還發出滴滴的狀態指示聲。“她很美不是嗎?”儘管超重仍作用在三人身上,瑪森?威爾遜還是想説幾句話讓氣氛緩和一下,他不喜歡緊張的味道。瑪森之前參與過三次登月計劃,所以他覺得自己非常有義務擔當旁邊兩位太空新人的心理醫生。“那當然了,位置,温度,物質構成等等這些元素精確的配比,才能造就這樣的宇宙奇蹟!”坐在威廉旁邊這位突然激動起來,他忘掉了超重的不適感,兩隻手在空中舞動起來,臉上是滿滿的得意,好像是在談論他的一件什麼珍寶。這位堅持要跟隨前來的是劍橋大學研究行星地質學的Water教授,他在類地行星探索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在20xx年前後發表的多篇有關係外類地行星尋找新方法的文章受到航天界的廣泛重視,現在就算説他是行星地質學方面的元老也一點都不過分。他認為宜居的類地行星需要嚴格的構成條件,可以説要分毫不差,因此它們在偌大的宇宙中是極其稀少的,而能被人類發現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越向外探索,他越是珍視現在的地球。

教授已經52歲,NASA曾一再要求他慎重考慮身體問題,但教授一直堅持,更何況他還通過了宇航員近乎苛刻的測試!“教授,你現在覺得怎麼樣?沒有什麼不適吧?”瑪森一笑,他總是覺得教授誇張的動作都特別好笑。“不能再好啦!”教授回道,還特意扭動了一下身體。現在已經可以透過窗子直接看到那顆赤紅的星球了,只不過還很小,看不清星球表面細節。“自轉週期24.6時,公轉週期687天,豐富的礦藏,還有水!這麼好的條件絕對可以孕育生命!可惜啊,被一顆該死的小行星毀了。”説到這兒,教授頓了頓,沒管旁邊兩人的反應,繼續説,語氣漸漸沉重起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在星球表面,留下的隕石坑都可以放下整座珠穆朗瑪峯!然後地磁場消失了,大氣層被太陽風剝離,海洋蒸發,如果有生命的話也一塊蒸發了。”威廉聽罷不禁感歎道,“火星已經死了。”教授不以為然,那樣子好像是説這算什麼,“你們想過沒有,火星的現在其實就是地球的未來。”教授説完這話,三人都沉默了。其實這種事不僅僅發生在火星,曾經的金星也有過海洋的,但看看現在,一樣光禿禿的,這難道不是一種趨勢嘛?在一邊的瑪森抬起頭來,望着遙遠的火星意味深長得説:“曾經的恐龍因為沒有發展出能夠逃離的科技水平,所以走向了滅亡。”火箭逃離地球引力束縛,加速度減為1G,繼續向着目標行星前進。三人立刻輕鬆了不少,解開安全帶,從座椅上站了起身來,四周是繁雜的儀器設備,空間相對擁擠,但來到B區空間就寬敞多了。

進擊號整體分為三部分,A區即控制室,B區是生活區,內部包含宇航員生活需要的一切設備,可以保證長期的生活質量,C區相當於倉庫,塞滿了登陸後用於科研的設備和三台睡眠膠囊,值得注意的是還搭載了一輛目前最先進的火星偵查車。

威廉三人順着通道來到C區,準備進入睡眠膠囊進行為期半年的休眠,這個機器可將他們生理代謝降到最低,減少能量消耗,就像動物冬眠一樣。而當他們再次醒來時,“進擊號”預計將被火星引力場捕獲。整個飛行過程交由飛船A.I.控制。現在,他們已身處地外100萬公里,而地球已經縮小成一個點,就像宇宙背景上的一粒沙。

有趣的是,就在進擊號發射後的第二天清晨,一件怪事傳遍了美國的大街小巷,人們的視線很快從火星拉回到眼前的這個事實,那就是,世界已無安全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