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魯迅的故事讀後感4篇 “透過魯迅的故事,探索人性的深度”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巨匠,他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獨到的藝術手法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種種弊病和人們的苦難生活,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敬仰。他的故事不僅是文學之美,更是人生之經驗,讀後感深。

魯迅的故事讀後感4篇 “透過魯迅的故事,探索人性的深度”

第1篇

這幾天,我讀了《魯迅的故事》這篇文章,心中感慨良多。

説起一代文豪魯迅,在他小的時候原本是立志學醫的。父親的疾病,花去了家中大部積蓄,漸漸要靠典當家裏的衣物飾品來為父親買藥。因為當鋪去的多了,耳聞目睹了社會上還有許多的任何自己家的情況一樣,甚至更有因家境貧困根本就買不起藥的人。所以小小的魯迅就立志要做一個濟世扶貧的好醫生。為了實現理想,他勤奮學習,爭取到了去當時近代醫學較先進的日本留學的機會。但留學是由於一件事的.觸動,讓他意識到喚醒國人愚昧落後的思想,比單純拯救人的肉體更重要。他毅然決定棄醫從文。我覺得魯迅的這種行為是出於一種更深層次的愛國情懷所為。從此,他拿起筆作武器,與一切舊思想舊勢力鬥爭,成為了一位偉大的文化鬥士。

我被魯迅的愛國精神深深感動。“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正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充分體現了魯迅對反動階級的仇恨和對勞動人民深情厚愛。我們的祖國就是因為有了無數的和魯迅一樣愛國的仁人志士,經過流血犧牲才建立起了一個文明進步的新中國。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雖然不再需要像魯迅那樣對反動階級口誅筆伐了,但他的這種深層次的愛國精神卻值得我們繼承發揚。我現在還是個國小生,總有一天要長大成人。學習魯迅先生最好的行動就是鍛鍊好身體,學好功課,為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魯迅的故事讀後感4篇 “透過魯迅的故事,探索人性的深度” 第2張

第2篇

?雪》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詩,也算是一篇“絕好的眷念故鄉,回憶兒時的抒情小品文”,在故鄉的自然景色的描繪中流露了“魯迅心靈”裏一種“深刻的恬適的回味”,雪讀後感。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繪中,象徵和寄託了更為深遠的情感。

滋潤美豔的“南方的雪”,寄託了魯迅對美好理想的熾熱追求,這旋轉飛騰的“朔方的雪”。則藴含了魯迅反抗冷酷現實的鬥爭品格。在這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中,貫穿着魯迅一個共同的哲理:要用戰鬥來創造一個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這篇散文詩寫的是雪,卻是別出心裁地從描寫雨來開篇的。“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魯迅在這裏並沒有對“暖國的雨”流露出貶抑的感情。他是由北方落雪的自然現象引起感興,而想起來南國的温暖,曲折地對於使“暖國的'雨”變成“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的北方凜冽的嚴冬,表示了自己的不滿。開篇這一段抒情的設問,是與篇中這個抒情的主旨有機相連的。

在這些“江南的雪”的情景描寫中,魯迅傾注了自己多少嚮往、景慕的深情!美好的圖景,寄寓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境。

柔美的江南雪,壯美的朔方雪,不僅寄託了魯迅對美好理想的熾熱追求,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同凜冽的嚴冬一樣的社會勇猛奮戰的激情。

第3篇

上個星期天,我看了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寫的散文詩集《野草》。

我一看這本書就入了迷,愛不釋手,一口氣就將它讀完了,其中有一篇我印象最深的《雪》,這篇文章與眾不同,寫得十分優美。《雪》這篇文章我覺得很有特色,與我們寫得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寫雪的着重點一般都是它的形狀、顏色、飄落的樣子等等,而魯迅寫得這篇《雪》的着重點卻是孩子們怎樣塑雪羅漢。依我個人認為這是《雪》這篇文章的閃光之處。“第二天還有幾個孩子來訪問他,對了他拍手、點頭、嘻笑。但他終於獨立坐着了。晴天又來消釋他的皮膚,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樣,連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為不知道算什麼,而嘴上的胭脂也褪色了。”這一段話裏藴藏着一個道理:看似強大的事物卻經不住一點點、小小的考驗,就已經完全拜變了樣,認輸了,低頭了。

在我們身邊也存在着這樣的`事情,我們要去克服它,消滅它,不使它成為你生活的累贅。《雪》讓人讀了以後,眼前彷彿就出現了這個情景,如:“但我的眼前彷彿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着,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着。”這一句話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蜜蜂飛來飛去,寫作了忙碌。蜜蜂一邊飛一邊發出嗡嗡的聲音,這是很正常的事,而作者卻把它們寫成是在吵鬧,這更加突出作者之文采。只要你一閉眼,眼前就會出現書中所寫的這一幕。

第4篇

魯迅先生的作品每一篇、每一個章節都給我以深刻的人生啟迪,作者將自己對現實的不滿,都化作一隻只鋒利的匕首與投槍,但又把犀利的言辭變成了優美的文字,在憤怒之餘還有享受的機會,使我越來越想靠近這位影響了中國近代文學史的巨匠大師。他的文章優美且立意豐富,不是停留在表層,都像那冰山下的火種一樣要挖掘後才知道。

我讀魯迅先生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

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又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閲讀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為《奔月》的文章,作者塑造的后羿是一個毫無用處的人。我想或許這就是作者當時自身所處的境地吧。作者空有一身抱負,要救國於危難,但是報國無門。我想應該是這種悲哀與無奈吧,雖是英雄,也不得不為現實而折腰。當時正處在革命時期,生活雖拮据有悲憤孤寂之感,但也從中寓示着作者絕不甘於消極退縮。作品當時也一定反映了魯迅作為民族英雄不甘寂寞,渴望戰鬥的情懷。現實中的'不如意,可能只有在文學中才能得以慰籍吧,而後羿我想也是作者自己靈魂深處的一個縮影。只有在文章中發泄自己的情緒,才能撫平自己受傷失望的心;只有在文章中發泄自己,才能有新的戰鬥力量投入新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