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學的心得7篇 "探究教學之道:我從教學中獲得的心得"

教學是一項既重要又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教師們常常需要面對學生們的不同需求和情況,同時還需創造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法。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學的心得和經驗是寶貴的。本文將分享一些教學心得,幫助廣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開展自己的教學工作。

教學的心得7篇

第1篇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有人就認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那麼,我們應如何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呢?

自我反省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與小組“頭腦風暴”的方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並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如果我遇到偶發事件,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

學生的實踐反思,可以是對自身的認識進行反思,如,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課堂中的內容,都可引導學生多問一些為什麼?也可以是聯繫他人的實踐,引發對自己的行為的比較反省。

1、做題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題是學習數學的必經之路,學生做題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整理思維過程,確定解題關鍵,回顧解題思路,概括解題方法,使解題的過程清晰、思維條理化、精確化和概括化。

2、通過集體討論進行反思。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經驗為背景來建構對事物的理解,所以認識相對有限。學生通過集體討論和交流,可以瞭解同伴的理解,有利於豐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增強遷移能力。

3、複習知識中進行反思,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是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景來決定解題方法,這種方法受具體情景制約的,如果不對它進行提煉、概括,那麼它的適用範圍就有侷限,不易產生遷移。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獲取知識後反思學習過程,引導他們在思維策略上回顧總結,從中提煉出應用範圍廣泛的數學思想。

4、在尋找錯誤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視對結論的反思,滿足於一知半解,這是造成作業錯誤的重要原因。教師應當結合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角度來剖析作業錯誤的原因,指導學生自覺地檢驗結果,培養他們的反思能力。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這一重大轉變,對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視學生的學法,使其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如何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我想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建立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師生共同研究、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係。學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動和實踐中得到鍛鍊和發展的,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優秀的教師也無法代替。為此,教師應充分掌握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慧,啟發學生思維,給以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閲讀、查資料、動腦思考、動手操作、集體討論、自我展示、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調控,使師生、生生合作和諧、默契,以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

2、創設一個令人身心愉快的環境。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識的灌輸,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倉庫,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讓他們自動地去開發知識的寶庫,自我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改造社會的能力。為此,在教學設計中我深入鑽研教材,從教材、教學條件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過程,構建一個優良的、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情感的教學環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動”起來,創造一個愉快的、歡悦的氣氛,提供一切可能誘發興趣的條件,使學生提高興奮度,增強求知慾,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實驗研究、競賽、提問、討論、交流談話、網上查尋、問題答辯等,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審美的快感,從而興趣盎然的學,汲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其次,要不時地創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嚐到學習“甜頭”,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逐步養成自覺主動學習的習慣,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一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設置一個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我實驗探討,生生相互討論交流,分析形成結論,學生學習興趣濃,自主空間大,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廣開思路,大膽創新,把學習的壓力變為動力,使學生的學習完全成了自我鍛鍊,互助研究的過程。

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提高學生能力.。課堂教學的每個行為都應以學生學會什麼為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感知、理解、運用、深化,指導學生圍繞學習重點,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相互交換信息,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策略的指導下,教師安排一系列教學事項,提供學習目標,引起注意和興趣,呈現各種刺激、各種音頻、視頻,激勵回憶,討論總結、練習作業、反饋信息、遷移應用、實驗操作等,學生應積極主動地參與,配合協調,在長期的自我實踐和鍛鍊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應用,如此長期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會逐步提高,會逐步掌握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最終由“學會”變成“會學”。

教學的心得7篇

第2篇

記得有一本書上這樣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因為學生心理的發展很容易受周圍的人際關係的影響,其中不一樣的師生關係對學生的影響更為明顯。長期以來受〝師道尊嚴〞的影響,大多數老師都在有意無意中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應對自我的學生,造成了學生〝敢思不敢言〞〝有話不願説〞的局面,師生心靈間缺乏交流和理解,學生畏懼老師,有心裏話不敢或不願向老師傾訴,老師不瞭解學生的內心需要,不知學生內心的喜怒哀樂,老師與學生的這種心靈阻隔既影響了教育。教學效果,也影響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如果學生不願意把自我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願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麼談論任何教育都終歸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我覺得,師生之間心靈彩橋的建立,要求教師不僅僅應是知識的傳授者,智慧的啟迪者,更應如慈愛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而要成為這種多元主角,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就不應侷限於課堂上與學生隔着課桌的學習問題〝問答〞式的交流,而要走進學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們的年齡特點。思想狀況。興趣愛好及社會對他們的影響,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在工作中,我用看。聊的方法去了解學生。看就是看學生在學習。課外活動中的表現,瞭解學生的思想。興趣;聊就是透過與學生聊天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內心世界。愛好和語言。

俗話説,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語言是心與心溝通的橋樑。透過這兩種方法,讓我對每個學生有了必須的瞭解,而我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也從不把自我當成老師,而是以一個大朋友。一個傾聽者的身份去真誠地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樣也拉近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到沒有距離感,願意跟你説真心話,願意讓你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然後我將這種瞭解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就有種得心應手的感覺,師生的配合也就十分地的默契,從而完成了教學目的比如跳繩活動,當學生看到老師也參與到他們之中,他們的積極性也就極大的被調動起來了,在自由活動的時候,學生們就自動地。創造性地活動起來,有的跳花樣。有的雙人跳。有的編成小組跳追人,而我這時候也下放到學生中間,與他們一齊活動,一齊探討其它的花樣,一節課的教學資料十分順利地就完成了,而且常常會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是由於我的這種真心相對,真誠地與學生交朋友,既縮小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讓我從容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到達了一舉兩得的目的 。

第3篇

本課圍繞“但願人長久”這一關鍵詞,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蘇軾創作《水調歌頭》這首詞的經過。文章以蘇軾的情感變化“心緒不寧——埋怨——寬慰”為點貫穿文章始終。這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難點,課上我們全班共同探究。先找出蘇軾情感變化的詞語“心緒不寧、埋怨、寬慰”等,再結合詞句體會情感變化的原因,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學生讀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內心思念親人的情感。我引導學生探究表達情感的詞句。從“皓月當空,月圓人不圓”“家家户户歡度中秋,觸景生情。”“手足情深,分別已久”三個方面,理解蘇軾“心緒不寧”的原因,從而體會蘇軾內心的惆悵和傷感。由此聯想到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也恰恰表達蘇軾當時的情感。在教學“形影不離”一詞時,首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解釋這個詞的語句,即“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隨後,又讓學生進行了聯想:“他們在一起還會幹些什麼呢?”學生浮想聯翩,有的説:“他們倆一起幫爸爸媽媽幹活,砍柴、挑水……”,有的'説:“他們倆一起唱歌,一起寫詩。”有的説:“他們還一起去登山遊玩。”等等。學生的聯想一方面加深了對詞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蘇軾和弟弟蘇轍的手足情深。

第四自然段教學時,蘇軾的情感由思念變為埋怨,教學時主要抓住了文中的反問句:“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麼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麼圓、這麼亮呢?”通過教師的範讀、學生讀等多種形式體驗他當時複雜的內心體驗。同時我也引導學生抓住後面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進行了討論,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對文本的體驗。

最後兩小節,主要引導學生體會蘇軾寬慰的內心體驗。通過反覆朗讀,學生感受到了他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第4篇

1、教師教育兒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兒童。為此,她將教師這一名詞改稱為“指導員”。但教師的作用並不能因此而降低。她説,指導員的作用比一般人理解的要深入、重要得多,因為她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她要為兒童準備學習的環境,成為兒童的觀察者和引路人,而不僅是教會兒童一些知識。

2、蒙台梭利認為教師的精神狀態比掌握技能更重要。教師的準備工作不能只靠學習,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更重要的是具備道德方面的品質,如機警、穩重、耐性、愛心和謙遜,其中最重要的是時刻考慮到兒童。她指責傳統的教育過多地考慮傳授知識,忽視兒童個性的內部發展。

蒙台梭利説,生命的成長必須有“愛”的感覺,兒童的自覺性和自我認識是通過愛得來的。兒童正是因為愛他的周圍環境才產生了一種壓制不住的衝動,在整個的敏感期,將自己和周圍事物連接起來。這種愛不是一般理解的情緒感覺,而是一種愛的智慧,通過愛來吸取外界事物並且建構自己。正是這種愛,使兒童對周圍環境有那樣的熱情和細緻的觀察態度,而成人則往往表現冷淡,視而不見。

蒙台梭利還反覆強調教師對兒童要有信心,相信兒童遲早會表現出真正的天性。對各種類型的不正常的兒童都不能動搖信心。應當看到一個表現不同的兒童的精神狀態,並相信當有興趣的“工作”吸引他的時候,他會達到正常化。她號召:“要體驗從兒童那裏得到更大的精神快樂”,這就是教師的最高報酬。

蒙台梭利認為教師不應當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兒童的智慧,應當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活動,不要做兒童的僕人,替他們盥洗、穿衣、餵飯。兒童需要發展自己的.獨立性,自己選擇志願,自己選擇工作,並且堅持下去,盡最大努力,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當他戰勝了力所能及的困難時,則將獲得最大的快樂。這時,教師就會發現兒童有一個要發展的個性。當然,對於兒童的有害的表現,應毫不猶疑地去制止。教師的責任不僅在於知道什麼時候對兒童的活動應該加以禁止,而且要盡力避免這種禁止,這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對於進步慢的兒童要有無止盡的耐心,對他的成功要表示熱情和歡迎。當發現兒童的動作緩慢時,成人如果不是去幫助他實現他最重要的心理需要,而是代替兒童所要完成的一切活動,這樣就將成為兒童主動發展的最強大障礙。她對教育者提出的格言是:“在觀察的同時要耐心等待”。

第5篇

這個學期我擔任了二年級的音樂教學,同他們在一起讓我也覺得自己變得年輕了許多。他們是一羣活潑好動的孩子,所以音樂課堂上歌曲的表現上便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表演,他們會用動作來表現自己對歌曲的不同看法。但對於欣賞課上他們的表現就沒有那麼的明顯了,他們更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的事物,歌曲中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最能表現他們歡樂的心情。因此,在音樂中,要更加努力融合音樂基本技能訓練,在唱,玩,敲,動中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果。

音樂學習中的基礎是:聽“的作用,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聲感,結構感,形象感……)。還有就是學譜,學譜的基礎也應該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學生就容易掌握簡譜,在識譜中再引導孩子們創造性的能力,探索節奏,旋律,情感的表現。

孩子們天性好動,利用這個特點,把表演融入教學,增加課堂情趣,無形中提高他們的表現力,在優美的旋律中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的唱,跳。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樂,又培養了他們即興創造的能力。還有一點就是,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中生動,形象的圖片,感受性強,學生一下子便會吸引過來,利用多媒體教學中聲,光,圖,色,俱佳的優點,完全的引導孩子們來學習,可以取得很不錯的效果。

總而言之,無論怎樣的教學,只要我們善於總結,經常回顧,結合實際情況以更好的方法實施教學任務,更好地開展好音樂教學。

第6篇

下午副餐時間到了,我請孩子們分別坐在各自的位置上,然後分別給他們分發點心。可是這時輝輝、小穎等幾人用力敲着茶杯,還大聲尖叫。我當時非常生氣,就走過去嚴厲地對他們説:“你們怎麼又搗蛋了,不要吵了,快去吃點心吧!”吃完點心後,當我上課時,輝輝、小穎又開始走來走去,我又一次嚴厲地批評了他們。在教學活動結束後,我請孩子們收拾好自己桌子上的廢紙,其他幼兒都整理乾淨,可是他們又把紙仍到地上……這使我感到很納悶:為什麼搗蛋的總是他們呢?

想來想去我還是覺得自己做的不好,我總是批評那些所謂的愛搗蛋的孩子,使他們受到心理暗示,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永遠也改不了,所以也就不會想到去改變自己的`行為。我想如果我不是一味地批評、指責他們,而是信任他們,告訴他們怎樣做是不對的,那麼孩子們的表現就會有很大的改觀。

一個孩子表現的好壞有時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他的評價,教師的定位能決定孩子的表現,更能改變孩子的表現,所以我們儘量不要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讓他朝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第7篇

我們近幾年一直在研討並把兒基會的教育理論和方法運用到課堂教育教學中去。兒基會的理念我們是在學校的老師和自己自學中有一些模糊的思想理念,因為我們先前一直沒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正規的系統化的培訓。所以,我們主動申請參加了這次培訓,我們很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我們很幸運,這次能目睹英國的專家和學者及中國的專家的講座和示範課。雖然只有幾天的培訓,但是讓我們的思想觀和人生價值觀有很大的觸動,真是受益匪淺,大開眼界啊!外國的老師和中國的老師在教育風格和教育思想上是有所差別的。為什麼我們在聽英國茱麗老師的課幾個小時下來是一種享受,一種輕鬆?她為什麼那麼有魅力?為什麼學生覺得學習是一種樂趣呢?為什麼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慾望?連續聽下來,不覺得煩躁不安。我們對此次學習談一下幾點體會: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應該是一個有情感的人,情感在人類個體的生存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及信念,包括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及他們的自尊,更為重要的一面,則超越學生個體以關注他們與別人之間的關係效果,因此,人際關係和社交技能被認為是情感教育的核心。”茱老師在教學中利用發糖和賞識教育,這樣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她和孩子們樂在一起,暢所欲言。讚美聲在課堂中頻繁出現,有老師對學生的讚美,有同學間的讚美。“良言一句三冬暖”,衷心讚美別人,會使對方心情愉快,自己也會從中感到快樂幸福。教育學生學會欣賞自己,也學會欣賞他人。讚美他人是一種美德,讓學生學習發現他人的'閃光點,並大膽的表述出來,既是心靈的表白,也是自信心的提升,更是與他人友好交往的台階。

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學生的健康快樂的成長。一個人的成長,發展都是在人際交往中完成的。所以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既是素質教育的需要,又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人離不開人際交往就象離不開空氣和水一樣。“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人的成長和發展中,“人和”最重要。常言道:“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具備交際能力就會迅速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互幫互助,共度難關。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在交往中就會感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一個有價值的人,就會得到尊重和友誼,在集體中享受友情,使基本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

二、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對人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個人獲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個人採取自覺行動的心理動力源泉,是一個人成長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質,是成功的關鍵。教育學生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多鼓勵孩子的成長。鼓勵學生去想,去做,敢於表達自己心裏的真實想法。教師可以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獲得成功的體驗。

因此,自己的正確評價,學生相互間的讚美,老師的賞識教育,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對學生樹立自信心的一劑良藥。茱老師在教學《自信》這個課題中,為什麼能把喜怒哀樂用情景表演出來?為什麼活動結束後,都要讓每個同學談談學到了什麼?心情怎麼樣?原來,自信可以通過表情、眼神、動作、肢體語言、語調等表現出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與學校、家庭、社會通力合作,共同托起培養孩子自信的明天。

為什麼茱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會有圓圈遊戲這個環節?學生的情緒狀態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能力。圓圈遊戲為每個人提供了一個平等的發言的機會,使用圓圈遊戲來激勵學生,確保孩子們與不同的人們一起學習,使孩子們冷靜,讓不愛説話的孩子發言,收集孩子的想法。

培訓學習回來後,我也模仿茱老師在課前做不同的分組遊戲,孩子們心情愉快,對語文課越來越感興趣了,發言的孩子也越來越多了。遊戲是兒童喜愛的活動,它有助於兒童的身體發育和身心發展,也是兒童和同伴交際的手段。兒童可以憑藉遊戲來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鍛鍊他們的智力。當教育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時,可以更有效的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從而獲得較牢固的知識和技能。遊戲能讓孩子們覺得學習不是一種壓力和負擔,而是一種喜悦和探索知識的慾望及克服困難的動力。因此,我們要在課堂中一定要設計好遊戲活動,讓孩子們快樂地學習。

團隊精神的培養不僅是同學間需要這種精神,而且我們教師間也需要這種力量。俗話説,“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一隻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兩隻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三隻螞蟻來搬米,輕輕抬着進洞裏。”上面這兩種説法有截然不同的結果。“三個和尚”是一個團體,可是他們沒水喝是因為互相推諉、不講協作;“三隻螞蟻來搬米”之所以能“輕輕抬着進洞裏”,正是團結協作的結果。有首歌唱得好“團結就是力量”,而且團隊合作的力量是無窮盡的,一旦被開發這個團隊將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奇蹟。

為什麼兒基會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什麼我們每個班級和班級、學校和學校要開展評比活動?怎樣才能在小團體大團體中脱穎而出?在茱老師上《喜歡我自己》專題的《自信》的有個教學環節中,她給學生一個組發一張很大很大的白紙,讓組裏的每個成員共同完成,一個人發脾氣的時候有哪些徵兆?然後小組合作完成後展示作品,並評比評價。學生共同完成的作品簡直超過我們的想象,把生氣時的心跳,肌肉,面部表情等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想,團隊是相互依賴、相互關聯、共同合作,來解決錯綜複雜的問題,依靠團隊合作的力量創造奇蹟。正所謂“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我們老師也太需要這種團隊合作的力量和精神,才能讓我們的教育永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