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大學聯考地理教師年度工作總結

大學聯考地理教師年度工作總結
作為中學教學重要指揮棒--大學聯考,其功能已從過去的"選拔"模式(即遴選少數尖子學生),逐步轉變為"淘汰"模式(即將不能適應大學學習的人加以分離)。大學聯考命題的指導思想已由知識立意轉變為能力立意,近年來,越來越強調有助於素質教育,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新形勢,高三地理教學應從教學思想、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技術等方面入手,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科學的思維為重要目標。
  一、全面安排,重基礎
  高三地理教學實際上是對中學階段地理學習內容的全面複習,從2000年起廣東省省大學聯考採用的模式是3+綜合+X(綜合為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科綜合,X為六科中任選取一科,即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有所專。)。根據有關檔案精神,大學聯考綜合考試地理學科以《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為依據,考必修課的內容;綜合總分中地理學科佔綜合總分佔20%左右,測試既有學科內的綜合(約佔60-70%)也有跨學科的綜合內容(佔20%)。
  綜合科目,首先是學科內的綜合,其次才是跨學科的綜合 。跨學科的綜合試題佔一定比例,其比重將隨著普通中學教學改革的深入逐步加大。也就 是說,綜合能力測試主要是指學科內的綜合,哪怕是跨學科的綜合也是建立在各學科教學基礎上的綜合。因此,目前的中學地理教學應把精力放在結合本學科教學,努力培養學生地理 綜合能力。只有保證了雙基教學的傳統優勢,教給學生紮實的基本功,動用知識解 決綜合問題才會有堅定的基礎,切勿在跨學科綜合上猜題押寶。因此,高三地理複習應該重基礎,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必須以學科知識為載體。
  如何安排高三年級的教學工作呢?首先根據大學聯考的總體要求和學生的學情,制定了高三年級總體複習計劃,在思想上對大學聯考有一個較為正確的認識,並對高三的複習有一個全面的瞭解。高三年級的總體複習計劃大體上分為二個部分,即時間安排和內容安排。時間安排分為周課時安排和複習階段安排,具體情況為:每週2課時,第一輪複習時間為20XX年9月~20XX年2月,第二輪複習時間為3月1日~4月14日,第三輪複習時間為4月16日~5月24日,6月份為總複習。內容安排以高中地理教材為主,將國中地理內容有機地融合進去。具體地分為三塊,即自然地理基礎知識、人文地理、區域地理。
  自然地理基礎知識以高中地理上冊自然地理內容為主,將國中地理中的時區和區時、經緯線、地球和地球的運動等內容結合進來,補充地圖、地形、等值線等內容,用15個課時完成;人文地理以高一下冊教材為主,適當結合區域地理的有關內容,用15個課時完成;區域地理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世界和中國的主要區域,以及世界上的主要國家,用10個課時完成;這些知識的"梳理"均在第一輪複習中完成,按2課時/周計算,高三第一學期的總課時為40課時,考慮到節假日的因素,故將第一輪複習延至第二學期開學。
  第二輪複習側重學科內的綜合,形成知識網路,構成學科體系,強調訓練、點評。第三輪複習注重專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理論聯絡實際。總複習階段主要查漏補缺,適當進行跨學科綜合複習,並進行考前指導、心理訓練等。我們分別在2000年3月25日、5月12日參加佛山第一、二模擬考綜合測試卷,統一把握在全市中的複習情況和效果,並及時進行質量分析,向分管教學校長和分管主任通報情況,便於對高三的教學進行全面的監控和調控。
  把握系統,兼顧區域
  教育部規定:新大學聯考地理只考必修課內容(暫不考高三選修教材內容)。這無 疑給中學地理 教師增加了一個難題,因為高中地理必修內容為系統地理,而選修教材為區域地理(中國、 世界),不考選修課內容,是否意味著不用複習區域地理的相關內容。另一方面,國中地理 必修課內容也是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再加上系統地理是建立在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區域 性是地理學科的基本特徵之一,任何系統地理的知識只有落實到某一區域範圍內才能得以分 析和解決,丟開區域地理,系統地理只能是空中樓閣。
  但是如果在高三地理複習中花較大的 精力去複習區域地理,一方面課時不允許(注:高三地理課為每週2課時),另一 方面也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與大學聯考改革的初衷相違背。如何處理這兩者的關係,根 據大學聯考命題原則:以高中地理為主,兼顧國中地理和近幾年上海、廣東的大學聯考試題的題型, 以區域地理(圖表、資料)為材料,運用系統地理的原理分析、判斷、評析某一國家或地區的 地理特徵和現實存在的某種地理現象,認為目前的大學聯考地理複習應把握系統地理,兼顧區域 地理,即複習時把重點和精力放在高中系統地理上,當涉及到相關國中區域地理時,則適當 拓寬補充,特別是人文地理知識,更要注重與區域地理的聯絡,只有把各種人文地理的現象 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複習高中地理“氣候”內容時 ,應從氣候型別的分佈規律入手,運用世界和中國氣候分佈圖,補充複習各大洲和中國氣候 型別的分佈:複習中國四大工業基地時,則要補充複習遼中南、京津唐、滬寧杭、珠江三角 洲的區域圖,並從地理位置、資源、能源、農業、交通等區域要素入手,分析評價四大工業 基地的特點及發展方向等等。 在整個高三複習過程中,把全面打好基礎放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對這一屆高三學生,地理基礎比較薄弱,我覺得應該先在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厚實的基礎,就談不上更高層次能力的培養。
  二、培養能力,重方法
  綜合能力考試題往往以“問題立意”,其試題必然源於教材,卻又高於教材,源於單科知 識,卻又融合各科(或各部分)知識,這就要求各學科的教學要加強聯絡和相互溝通,努力探 索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交叉、整合的途徑,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綜合運用不同 學科知識,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新的考試模式,強調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因此,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高三地理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不意味著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為發明家,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滲透於平時每節課的教學中。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應該有一個立足點,對於高三學生來說這個"點"可以定位在"理解"這個層次上。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教材中的基本內容,需要學生理解、掌握,這種"理解"的要求是什麼?學生怎樣將這種"理解"表現出來?這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的關鍵。
  在課堂教學中發現,相當一部分地理課的狀況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問題,學生帶著問題看書,回答問題基本上是念書。學生沒有對所學內容消化吸收,沒有把所學的內容變成自己的"東西"表述出來,這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解,教學效果亦大打折扣。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抓住所學知識的關鍵詞和中心思想,並且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這樣就真正理解了,也真正學會了。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內容分析、解決一些具體問題,理解聯絡實際,這個過程中潛在著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如果能很好地引導和挖掘,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大大提高。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材工。在每一部分知識學習前,教師應儘可能介紹針對性的學習方法,如區域地理的複習面廣量大,只有讓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如區域地理的複習首先要把握某一區域的地理位置(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再進一步研究該區域的自然條件(地形、氣候、河流、植被、自然資源等)、人文狀況(如人口、民族、宗教、工、農業生產部門、佈局、交通、城市等)。在評講試題時,也應講解題方法,如材料題的解題方法,解答跨學科的選擇題的思維步驟可以概括為:認真審題,接受資訊——資訊篩選——聯絡地理有關章節的知識點——運用地理知識進推理——遷移有關知識找出內在聯絡——進行推理解決問題。
  解答跨學科綜合問答題或論述題既要開啟思路有話可說,又不分展開,回答問題要開門見山地闡明觀點,確定答題的範圍、重點和層次,文字要簡潔、明確、通順,防止“有骨無肉”或“畫蛇添足。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從已定的材料(文字材料、影象材料)中,獲取有用資訊,有效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為,最終參加大學聯考的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所以,教師應該把方法教給學生,把思考留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
  為了讓教師更好地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我校組織教師做了有關這一方面的專門講座,還把有關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印發給每個高三的學生這些對學生,尤其是對像我校這樣檔次的學生大有裨益。
  綜合考試強調“遵循教學大綱,又不拘於教學大綱。”並不是說綜合考試是超綱考試,它 所反對的是對大綱知識點的死記硬背,提倡的是對大綱所規定知識的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 因此,目前的中學地理教學應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在此 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去聯絡實際,去與其它學科綜合、滲 透。 在基礎知識教學上,應重視基礎知識的及時梳理、歸納、使之系統化,引導學生建立合理的 知識結構。
  在培養能力上,應強化學科特點,地理學科的區域性、綜合性特徵,決定了運用 圖表、資料說明問題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地理試題的設計,要用各種形式的圖表 及文字、資料材料等來表現地理事實、概念或規律,要求合理運用已學的知識、掌握的研究 方法、形成的觀念去闡釋、分析、判斷、評析某一國家或地區的地理特徵和現實存在的某種 地理現
  三、聯絡實際,關注生活,重熱點
  大學聯考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讓學生從課本中走出來,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熱點,考試發展方向是趨向學以致用,(目前提出的如研究性學習其目的就是這樣)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理論聯絡實際,避免死讀書,讀死書。
  地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地理學是研究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係的一門科學。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和理解整個世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為適應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過去是,現在仍然是地理大學聯考內容的主旋律,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地理時政的新聞報道,把學習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全球發展戰略緊密地聯絡在一起。要求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掌握的研究方法、形成的理念來闡釋、分析、判斷、評價某一國家或地區的地理特徵和現實存在的某種地理現象;通過這些社會焦點和熱點問題的分析,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從中還可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此外,重視地理實踐活動,在高一、高二,教師應多創造條件,而校領導應多多支援,通過野外考察、社會調查、天文觀測、氣象測量、環境檢測、巖體鑑定等活動,增強感性活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探究性學習)
  在高三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提供了一些與現實生活有關的熱點問題和熱點地區,如環境問題、資源問題、能源問題、人口問題、洪澇災害問題、****偽科學問題、西部大開發問題、臺灣問題、中東問題、巴以地區、克什米爾地區、科索沃(北約轟炸我南使館)、哈瓦拉(南方首腦會議)、俄羅斯車臣問題、紐西蘭和澳大利亞(亞太經合組織第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朝鮮問題、2000年奧運、中國加入WTO、北京申奧、等等。政治、歷史、地理學科滲透的專題研究課還有:(1)中國季風氣候與歷代水利建設;(2)經濟結構戰略調整;(3)經濟一體化與中國加入WTO;(4)環太平洋經濟發展趨勢;(5)國際經濟新秩序;
  (6)石油提價對世界經濟的影響;(7)假日經濟;(8)城市化程序與小城鎮化;(9)多極化問題;(10)黃河流域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經濟發展;(11)長江流域經濟發展;(12)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13)維護祖國統一,反對外來勢力侵略等。(還有諸如這些問題是世界和中國正在或已經發生的重大事件,作為高中畢業生,應該對這些問題有一個基本的和正確的認識。大學聯考不迴避熱點問題。
  如何學習、研究這些專題呢?教師應引導學生緊扣教材內容,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理解這些問題,學生亦可以有獨特的見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有的專題不僅僅侷限於地理學科,還涉及到文科綜合,甚至更多學科的知識。如臺灣問題,可以從花蓮地震入手,複習有關地震和地震分佈知識,再聯絡到臺灣的氣候、地形、河流、自然資源以及經濟等知識,還可以從地理學科延伸出去,如海峽兩岸關係、歷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情況等。總之,設計這些專題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串起來、用起來,有利於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也加強了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四、提高效率,重媒體
  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課堂教學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機,使得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提高。地理學科比較側重於巨集觀地研究宇宙環境、大氣環境、海洋環境和陸地環境,以及人類與環境的相互關係,很多地理現象無法直接觀察到,因此,電教媒體的使用對於地理課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使用電教媒體提高高三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呢?關鍵在於依據地理學科的特點,處理好教材、學生、教師等教學過程諸要素之間的關係,使得電教媒體真正為地理教學服務。在高三地理複習中,電教媒體的作用和優勢應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緊扣教材內容,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儘可能多的提供大量資訊材料;幫助學生構建空間概念;有利於表現個別地理要素特徵及相互關係;為師生共同完成訓練題提供方便;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興趣等。
  在高三地理課堂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輔助地理教學,課堂教學時間大大節省,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如在複習自然地理部分"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帶"這部分內容時,用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二個課時就較好的完成了既定的教學任務。整個課堂教學思路清晰、重點突出、講練結合,從課堂的反饋情況來看,學生對主要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令人滿意。
  總之,文科綜合考試模式下的高三地理教學,應突出基礎、強調能力、注重聯絡生活實際,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