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打贏脫貧攻堅總結材料

  打贏脫貧攻堅總結材料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扶貧號”戰艦以志在必得的信心和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決心擂響重錘、踏浪遠征,必將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駛向全面小康的幸福港灣。以下是本站分享相關的打贏脫貧攻堅總結材料資料,歡迎你的閱讀及關注。

打贏脫貧攻堅總結材料

打贏脫貧攻堅總結材料一

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在管理學上叫做“木桶定律”,也稱“短板理論”。一個組織,在面臨一個問題時,構成組織的各個單位往往是良莠不齊的,組織的整體效應發揮也取決於最短的那個單位水平。

當前我們國家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奮鬥,我國已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貧困問題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到2020年全面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略目標,但從全域性來看,短板問題仍很突出:

一是認定貧困標準的持續提高。20年認定貧困人口標準為:居民每人每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2020年認定貧困人口標準為:居民每人每年收入在4000元以下。國民經濟在逐年增長,物價在持續上漲,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相對來說,收入也需持續提高。80年代的萬元戶很稀少,到2020年的萬元戶有可能就成了貧困人口。

二是貧困人群的分佈問題。在目前的農村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分別佔40.7%、20.2%,65歲以上貧困老人佔18.5%。有的家庭辛苦積累的財富,因一場大病而化為烏有。有的百姓因一場意外,而導致家庭債臺高築。家庭一旦貧困,小孩子的輟學、教育跟著出問題。

三是貧困問題的區域分佈。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區域發展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慢。在西部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基礎設施相當薄弱,工業基礎落後。在廣大農村,很多農民除了外出務工,沒有其他收入來源。部分礦區,資源開採完後,生態被破壞,當地百姓失去收入來源。地區與地區不平衡問題仍很突出。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的帶動後富的,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但如果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不解決,甚至差距越拉越大,會影響我們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奮鬥目標。

四是貧困人口的致富能力問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幾年我們在扶貧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解決了很多群眾的兜底生活保障,也壯大了部分集體經濟,但要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只有提高貧困人口的致富能力。思想上貧困,甚於經濟上貧困。沒有脫貧的頭腦,沒有致富的意願與能力,靠人民政府的補助是行不通的。因為貧困,小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之後找不到好的工作,導致貧困問題代際傳遞。

綜上所述,脫貧攻堅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也已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但脫貧的木桶,短板仍很突出。我們只有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抵勵前行,不斷地補齊脫貧的短板,壯大集體經濟的水桶,才能保證:在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打贏脫貧攻堅總結材料二

xx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中央紀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工作統籌,堅持疫情防控監督和中央紀委四次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兩手抓”。

一、落實經濟惠民政策,促進經濟平穩執行。

統籌疫情防控監督和脫貧攻堅工作的監督檢查,圍繞當前市場供應、復工復產、重大專案開工建設、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等,圍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任務和做好“六穩”工作等,加強監督執紀問責,促進經濟平穩執行和社會和諧穩定。

二、堅持正風肅紀反腐,推動紀檢高質發展。

統籌處理“工防關係”,在科學精準穩慎有效做好疫情防控監督工作的同時,根據疫情防控實際,統籌安排好全年紀檢監察工作,持之以恆地抓正風肅紀反腐重點工作,確保各項工作不斷線、有序銜接推進,推動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三、確保立足職能職責,做好疫情防控監督。

圍繞疫情防控重點工作、重點環節,毫不放鬆、繼續加強監督檢查,督促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落實黨中央部署要求,督促相關職能部門紮實做好工作,通過下發通知、深入一線督導、嚴肅執紀問責、公開通報曝光等方式,做好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四、嚴防糾治四風問題,激發黨員擔當作為。

在疫情防控監督中,要嚴厲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嚴肅查處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現象。把加強監督和正向激勵結合起來,深入細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支援引導防控一線黨員幹部敢於擔當、全力作為。對履職不力黨員幹部,甄別區分無意過失行為,通過嚴管厚愛、懲前毖後,推動整改、激發擔當作為。

全力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集中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是落實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結合當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勢,將疫情防控監督和脫貧攻堅工作的監督檢查相統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中國,提供堅強保障。

打贏脫貧攻堅總結材料三

xx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扶貧號”一路劈波斬浪,滿載著人民期盼和豐碩成果,所向披靡。如今這艘戰艦面向最終勝利的衝刺關頭,更當慎始如終,鉚足一馬當先的闖勁、一篙不鬆的韌勁和一鼓作氣的幹勁,正“心態”之船帆、穩“人才”之船身、實“產業”之船艙,以只爭朝夕的靶向心態、雄姿英發的領路姿態和全力以赴的奮進狀態,行穩脫貧攻堅的“後半程”,駛向人民幸福、國家富強的輝煌彼岸。

一、扶正“心態”船帆,堅定不跑偏的“攻堅心態”。脫貧攻堅的收官階段,就如烹飪菜餚的收汁勾芡,關乎成色和質量,切不可掉以輕心。要獲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扶貧工作務必保質保量,力不足者,不足以至矣。對於廣大扶貧幹部而言,越是在接近勝利的時候,越是要穩住心神,越是要求真務實,不能有“塗鴉式”的漫不經心,不能有“打卡式”的淺嘗輒止,不能有“突擊式”的火急火燎,這些心態都是扶貧快進道上的“攔路虎”,必然影響扶貧政策的落實和扶貧成效的鞏固擴大。當前,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扶貧幹部要分秒必爭,警惕跑偏心態的出現,排出“時間表”和“路線圖”,以最中正的標準和最嚴格的要求踢好正步,集中火力啃下“硬骨頭”,身姿端正地站好最後一班崗,擺正“扶貧號”船帆,為衝破前浪蓄足力量。

二、扶穩“人才”船身,培養本土化的“人才隊伍”。“扶貧號”的船身要行得穩,離不開人才力量的支撐。人才既是“脫貧”的關鍵,也是“發展”的動力。在人才引流上,可以通過定向招錄、降分錄用、學費全免、研修培養、兜底安置等柔性引才制度,確保人才引得進來又扎得下根,促進人才隊伍的本土化;在人才培養上,要注重實用教學,力求專業、精細、高效、系統,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教學資源進行現場教學,通過產教融合,強優勢、補短板,填補人才在農業技能和本土產業發展實情上的盲區和空白點,培養技能遷移能力,提升人才的綜合能力;在人才體量的壯大上,可以通過“人才培養人才”“人才帶動人才”的幫扶傳遞形式,搭建人才“橋樑”,形成以點帶面的“人才培育鏈”,不斷開拓本土的人才資源,釋放人才活力。

三、扶實“產業”船艙,培育利長遠的“特色產業”。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奏鳴曲中的“主旋律”,要結合區位優勢和地域資源,堅持綠色發展思路,堅持市場導向,因地制宜找對具有獨特且顯著優勢的產業。在產業發展上,一方面,要以政策激勵、基地建設和示範帶動促進產業的集約化和規模化,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提升整體效益,形成農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格局,走向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廣闊前景;另一方面,要以“一體化”思維推動特色產業向縱深發展,如將特色產業與旅遊資源、文化資源相結合,融入多樣元素,豐富特色中的特色,從而擴大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此外,可以通過做精加工、品牌打造、啟用民間資本和搭建合作平臺等方式來提升特色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結合市場需求動態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的融合、升級,打造穩定長效的產業鏈條。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扶貧號”戰艦以志在必得的信心和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決心擂響重錘、踏浪遠征,必將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駛向全面小康的幸福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