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區科技局2020年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計劃

  區科技局2020年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計劃

一、2020年工作總結

(一)以戰略思維抓創新,全面構建科技創新服務新體系。

區科技局2020年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計劃

一是加快上合組織成員國技術轉移中心建設。積極響應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中國與各方共同建設上合組織成員國技術轉移中心”倡議,採用“政府主導,市場運營,多方參與”的方式,探索多邊機制下的國際技術轉移新機制與新模式。“中心”搭建九大功能區,投資2500萬元建設萬餘平米線下平臺,目前已基本建設完成;開發線上“一網一庫一平臺”,目前已進入內測階段,“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網”開發完成,科技成果庫已入庫電子資訊及海洋產業領域科技成果超500餘項,打造全國首個以技術轉移為核心的科技服務跨境平臺。積極籌建上合作組織成員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總規模5億元,首期2億元,主要用於創業專案及配套服務專案。

二是成功舉辦2020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暨第二屆上合組織成員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正式啟用,中挪未來創新科技平臺、北歐(青島)跨境產業創新合作中心等7個專案在啟動儀式簽約,吸引近300位來自國內外政、商、學等各界嘉賓,以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參與,建立起疫情常態化下,國際技術成果精準化對接新機制。中央電視臺《晚間新聞》《新華網》《科技日報》等中央媒體,《山東新聞聯播》《大眾日報》《青島日報》以及《鳳凰網》《今日頭條》等省市近百家重要媒體報紙進行報道650餘次,大會現場視訊累計播放量達20000多次,引起社會各界廣泛反響。

三是全力推進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建設。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是山東省內首個以“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孵化加速+高層次人才集聚”為特色的專業性、引導型創新平臺。硬體方面,“中心”位於徐州路88號,面積約6500平方米,目前,設計方案已確定,裝修改造穩步推進,預計12月底完成建設;軟體方面,建立山東海洋科技成果資訊服務平臺,已匯入2000多項常規成果和1000多項省部級以上獲獎成果,從中篩選70項重點可轉化成果開展精準對接。該專案受到省、市、區三級資金大力支援,累計達9000萬元。

(二)以平臺思維抓招商,持續開創“雙招雙引”新局面。

一是強化華夏基石(中國)總部基地建設。深化與華夏基石戰略合作,通過產業鏈招商、產業叢集構建與產業孵化加速,助力青島成為“北方的深圳”。2020年華夏基石(中國)企業總部基地已引進企業12家,其中上市公司和頭部企業5家、行業協會2家(包括上市公司唐人神集團、頭部企業上海國藥零售、中以生物科技、金豐農業等)。組織華夏基石峰會青島周、時尚產業峰會等峰會6場,《大眾日報》《青島日報》以及鳳凰網、中國日報網等眾多媒體對峰會進行了跟蹤報道,社會反響熱烈。開展培訓活動60場,組織市南區政府相關部門、企業走進頭部企業活動9場。

二是積極參與舉辦“2020青島創新節”。深化與青島市科技局合作,“2020青島創新節”11個版塊我區承擔和參與7個版塊,藉助市科技局資金、資源,重點舉辦雙招雙引政企對接會、金融科技專場論壇兩個分會場,協助舉辦2020年金融科技大會與區塊鏈大會、點亮青島活動、科創潮音嘉年華、“創·奕”造物者市集等,有力提升了市南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其中“點亮青島”活動採用燈光秀展現建築之美,吸引了大量遊客,社會反響熱烈,大眾網、青島新聞網、騰訊網等多家媒體對活動進行了深度報道,有效提升了西部老城區的形象。時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長壽科技兩個專案代表市南區參加開幕式十大專案簽約,積成電子進入2020青島上市潛力高企10強名單。

三是多措並舉助力“雙招雙引”。1-10月份引進落地專案共59個,實際引稅專案34個。積極推進長壽科技專案,建立長壽科技產業生態,打造長壽科技產業園,引進專案包括小i機器人、雲跡科技、漢森機器人等,打造成“中國長壽科技第一城”,該專案已在創新節開幕上籤約,區科技局正加快推進專案建設。積極推進認知智慧研究院專案,聚焦認知人工智慧基礎理論研究、工程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推進人工智慧、腦神經科學和心理學三個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開展交叉研究和技術應用,該專案擬納入“局區會商”範圍,爭取市科技局支援2000萬元,目前已達成基本合作意向,正在擬定合作協議。青島傑瑞工控趙奎進入2020年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類答辯,推薦鬆立控股、山東金東等19名人才申報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三)以融合思維抓轉型,積極構建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生態。

一是不斷健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立足市南區域發展特點和資源稟賦,重點打造“建築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時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等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成功舉辦建築工業網際網路閉門峰會和時尚工業網際網路峰會。重點支援“慧停車”平臺等10個企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加速應用場景落地轉化。鬆立控股、聚好聯入選2020年青島市5G、人工智慧“十佳場景示範”名單;醫合網科技的凱象平臺(供應鏈對接類)、道可雲科技的VR營銷平臺(數字化運營類)入選2020年首批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產品名錄。

二是持續加大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鐵塔公司、三大通訊運營商協同攻堅,持續完善5G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建成共建共享5G基站809處。大力推進5G行業應用,著力打造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多個示範場景,在香港中路周邊規劃建設5G應用示範街區、示範社群、示範景區,在軟體園和動漫產業園規劃建設5G示範園區,以示範促應用、以應用促整合、以整合促產業、以產業促生態,推動5G應用產業走在前列。組織區內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商及相關企業參加青島市“工業賦能”場景線下對接會2次、線上對接會1次,效果顯著。

三是不斷夯實軟體產業發展基礎。發揮市南區軟體資訊產業先行發展優勢,不斷增強軟體產業賦值、賦能、賦智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截至目前,全區擁有軟體資訊類企業4000多家,其中納統企業396家,納統限上軟體企業36家,均佔全市總量的20%以上。不斷培育壯大以軟體資訊企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企業,2020年全區新認定高企84家。新增軟體業務收入上規模企業9家,領軍、高成長性軟體企業7家,優秀軟體產品9項,建立軟體行業標準專案39項,行業系統解決方案能力建設專案1項。

(四)以系統思維抓科技,加快打造市南科技創新新高地。

一是積極培育科技企業孵化器。制定《市南區科技創新孵化載體管理辦法》,培育引進高階孵化載體,撤銷不合格孵化載體,建立起“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創新創業孵化鏈條。組織開展2020年孵化器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補助申報、科技創新孵化載體績效評價等工作。截止目前我區孵化載體共計12家(孵化器8家、眾創空間4家)。其中國家級孵化載體4家(軟體園、創聯工場、航天科工、創聯之星),市級孵化載體4家(動漫園、創聯、好奇、務崛),區級孵化載體4家(新壹百、新媒體、五四創客城、科創園)。

二是探索建立新型研發機構。突出產學研融合,引導高校、科研院所聯合企業組建新型研發機構,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青島智慧導航與控制研究所、青島航訊科技有限公司2家單位獲批山東省首批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引導建設技術創新中心,引導高新技術企業建設市級技術創新中心,2020年新增市級轉建類技術創新中心9個,新建市級新建類技術創新中心2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建成“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是我國規模最大的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強化措施、深入挖潛,預計全年完成技術合同登記額50億元。

三是不斷提升科技計劃專案支撐作用。聚焦戰略新興產業共性、核心技術,創新專案組織模式,積極修訂《科技計劃專案管理辦法實施細則》。2020年獲得市級以上扶持資金超過6500萬元,扶持專案超過570項。2020年度49個科技計劃專案通過驗收,撥付專案尾款890.5萬元。組織青島高校資訊等5家科技企業申報2020年度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組織先楚能源、海洋儀器儀表科技中心2家企業申報2021年度青島市重點研發專項;組織索迷爾、美迪康、曉健康三家企業申報2021年度青島市科技惠民專項;組織華夏基石申報青島市戰略研究計劃。

(五)以服務思維抓保障,全面夯實科技創新發展基礎。

一是積極推進科技金融融合發展。舉辦銀企對接,為60家企業和9家金融機構搭建政銀企交流合作平臺,解讀市區兩級科技金融相關政策,介紹科技金融產品和辦理程式,洽談融資意向,解決企業融資難題。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業共申請貸款約8100萬元。組織10家企業參加市南區商業貸款貼息工作,共有8家企業獲得扶持資金168萬元。推薦3家企業申報2021年青島市科技金融投(保)聯動貼息,申請貼息金額62萬元。推薦8家銀行、保險公司、科技型中小企業申報2020年青島市促進科技與金融融合補助資金,申請金額54萬元。

二是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科技服務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局深入社群參與疫情防控、宣傳、消殺工作,為3家企業提供口罩、額溫槍等抗疫物資。制定鼓勵企業疫情期間專案攻關政策,給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申報的青島市科技計劃科技惠民示範引導專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急防治”應急科技攻關專案“基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體系建設的臨床應用研究”扶持資金50萬元。深入落實聯絡服務企業制度,積極做好服務企業工作,一年來,累計走訪服務企業200餘次,著力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問題,促進企業復工復產、達產達效。

二、2021年工作目標、思路和具體舉措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深入推進市南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之年。我們將堅持“一二三四”工作總思路,即堅定推動市南區成為青島市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發展目標,積極推進“科技引領城建設”“高階製造業+人工智慧”兩大攻勢,全力做好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服務新體系、打造“工業網際網路+”新生態、開創“雙招雙引”新局面三大重點任務,加快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華夏基石(中國)企業總部基地”“重點行業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平臺”等四大平臺體系,主辦或參與辦好“2021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暨上合青年雙創大賽”“2021青島創新節”“2021華夏基石產業服務峰會”等重大活動,全面開創市南科技發展新局面。

(一)加快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服務新體系。一是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正式運營。中國-上合組織成員國技術轉移中心通過試運營階段正式運營模式,逐步建立高效創新服務協作機制。聚焦不少於3個上合組織成員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關注的產業,深度服務國內外各類企業、院校及機構,積極推進海外產品對接、海外專案路演、海外技術成果轉化等工作。2021年實現國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不少於20項,上合組織孵化器入駐率達到80%以上,建立海外協同中心建設體系標準,建成1處海外協同中心。辦好“2021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暨上合青年雙創大賽”,推進國際技術轉移交流、合作的常態化開展。二是加快建設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建設“政產學研金服用”七要素融合創新健康生態體系,打造山東省內首個以“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孵化加速+高層次人才集聚”為特色的專業性、引導型創新平臺,為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發展新模式。加快建設以“一個高階智庫、兩個‘研發、孵化’基地、三個公共服務平臺”為核心的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2021年底,積極爭取列入“局區會商”專案,海洋科技孵化器基本建成運營。

(二)全力打造“工業網際網路+”新生態。一是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聚集行業資源。重點建設“建築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時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等行業網際網路平臺,在醫療、教育、交通、物流領域繼續扶持發展慧停車、道可雲等10個以上企業網際網路平臺。二是持續夯實工業網際網路基礎。搶抓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機遇,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相關產業發展,助力青島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加大5G基礎設施建設,推進5G網路在重點企業、科研機構、特色園區、大型場館、商務樓宇等重點場所部署,積極打造5G全覆蓋應用園區。三是加快推進軟體、資訊產業提檔升級。推動企業重點突破關鍵基礎軟體,聚力做強高階工業軟體,協同發展行業應用軟體,不斷增強軟體產業賦值、賦能、賦智效應。加速佈局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推動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工業製造、醫療健康、智慧交通等領域選樹一批典型應用案例和場景。

(三)積極開創“雙招雙引”新局面。一是充分發揮華夏基石青島企業總部基地作用。充分發揮華夏基石資源優勢,圍繞“時尚+新零售、醫療健康管理”兩大產業,積極引進上市公司、頭部企業入駐。2021年華夏基石(中國)企業總部基地力爭引進1家國內上市公司、1家國內準上市公司在市南設立區域總部,全年實現全口徑稅收不少於7000萬元。組織產業峰會不少於1場,開展培訓活動不少於24場。二是積極辦好“2021青島創新節”。加強與青島市科技局合作,總結提煉“2020青島創新節”成功經驗,積極承辦“2021青島創新節”,爭取更多板塊、更多資源、更多專案落戶市南,不斷提升市南知名度和美譽度。三是加快重點招商專案建設。堅持“專案為王”理念,積極推進重點在建專案建設。強化對青島智慧導航與控制研究所扶持力度,提升“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水下通訊裝備”先進成果產業化水平,加快推進青島智慧導航與控制實驗室平臺建設,力爭2021年底將實驗室建設成省級重點實驗室,促進獨角獸或瞪羚企業孵化。加快推進長壽科技專案落地,爭取將專案納入“局區會商”範圍,強化措施保障源嘉控股和海銀資本合作,在市南區建設長壽科技產業園打造長壽科技產業高地,推動產業發展集聚發展。加快建立青島市認知人工智慧研究院,建設認知人工智慧領域新型研發機構,促進認知人工智慧基礎理論研究、工程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力爭2021年完成認知研究院的成立工作。

(四)不斷完善精準高效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一是持續健全創新創業孵化鏈條。強化《市南區科技創新孵化載體管理辦法》執行,完善“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創新創業孵化鏈條。積極從孵化器和眾創空間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嚴格落實《市南區促進科技創新創業發展政策實施細則》要求,對符合要求的企業全面落實獎勵政策。2021年,力爭新增孵化載體5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二是持續發力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加快完善“政產學研金服用”體系,引導高校、科研院所聯合企業組建新型研發機構,推動在“卡脖子”領域重點科研課題突破。2021年,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0家,完成技術合同登記額30億元。三是積極爭取科技計劃專案落地。努力提升科技計劃專案管理水平,爭取更多科技計劃專案落市南,促進新一代資訊科技、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標籤:科技局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