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十四五規劃,遠景目標心得總結

  十四五規劃,遠景目標心得總結

黨從長期歷史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發展目標變遷的規律性認識。但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新發展階段通過民生建設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十四五規劃,遠景目標心得總結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十四五規劃,遠景目標心得總結

十四五規劃,遠景目標心得總結一

在“十四五”規劃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到2035年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在新發展階段通過民生建設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是一項必須完成的重大歷史任務。

從一定意義上看,實現共同富裕是古往今來人類的夢想。我國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說法,古代中國__世界和近代西方烏托邦社會都是人們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夢想。從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再到《禮記》描繪的“__”社會的狀態,都體現了人民對共同富裕的期盼。

共同富裕一直是我們黨帶領全體人民不懈奮鬥的初心使命。建國之初,毛澤東同志提出國家富強的發展目標,指出“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改革開放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多次強調共同富裕。進入新時代以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讓一部分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再到“共同富裕”,是我們黨從長期歷史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發展目標變遷的規律性認識。但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如何探索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道路,在“十四五”期間乃至更長一段時間裡應主要做好兩個統籌--區域統籌和城鄉統籌。站在決勝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更高起點上,緊密結合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長遠戰略目標,最終協調好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差距問題,為實現共同富裕夯實基礎。

共同富裕,說到底就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這是一項長期任務,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描繪的藍圖,更加積極有為地實現各專案標任務,一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奮進。

十四五規劃,遠景目標心得總結二

加力補短板 “十四五”再增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釋放了更多高含金量的民生紅利。

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了一攬子具體任務和舉措,包括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等。

專家表示,未來五年我國將加力補齊民生短板,在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民生領域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實現更高質量就業、更高水平收入、更完善社保體系,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三五”民生福祉穩步提高

甘肅渭源縣是有名的貧困縣,一些邊遠貧困地區群眾原來居住分散,孩子上學遠,看病不方便,喝水也困難。這兩年已經把668戶3006人搬遷到上灣鎮南谷新村,通過引進龍頭企業投資辦廠,建設扶貧車間,開發公益性崗位,組織勞務輸轉等形式,多渠道安排貧困群眾實現務工就業。建成了500畝的鮮切玫瑰種植基地和25座日光溫室。

“在每個搬遷戶的房子屋頂上安裝了光伏電板,去年這裡搬遷過來的群眾人均收入達到1萬元,遠遠超過了現行的脫貧標準。”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在11日的國新辦釋出會上介紹。

這只是一個縮影。回眸“十三五”, 我國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力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各項民生指標不斷改善,一系列積極變化切實可感。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十三五”時期,超過5000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貧困發生率從__年的4.5%下降至__年的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就業“基本盤”穩穩托住——__年至__年,中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378萬人,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保持1300萬人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__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733元,比__年增長39.9%,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__年,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降至28.2%,比__年下降2.4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水平顯著提升——__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比__年提高0.96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推進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藥品中選價格平均降幅52%以上。

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陳秋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五年來,我國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衛生等問題,持續加大投入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不過當前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未來要加力補短板,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十四五”將釋放更多惠民紅利

“‘十四五’規劃建議的最大亮點在於,首次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來,並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突出強調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作出了具體部署。”陳秋霖表示。在他看來,加強民生建設成為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主要抓手。

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規劃建議明確了一系列具體任務措施。

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方面,將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資制度,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此外,在就業方面,將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擴大就業容量,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援體系,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在教育方面,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促進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在養老方面,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在社保方面,將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十四五’規劃建議順應億萬群眾的期盼,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表示。

民生領域改革將持續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業內認為,在推進“十四五”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的過程中,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多項改革舉措也有望取得新突破。

陳秋霖表示,在增進民生福祉方面,規劃建議強調“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這就需要提升民生建設效率。“十四五”期間,民生領域除了加力補短板外,還要在制度建設和深化改革上下功夫。“比如,在醫療領域,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就是圍繞提高民生建設效率展開的。”

此外,圍繞社保改革,規劃建議提出,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落實異地就醫結算,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是我國社保制度改革與建設的重點任務和主攻方向。”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對記者表示,“十四五”時期是養老保險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改革攻關時期。應努力通過完善居民和個體從業人員參保政策、落實全國統籌、推進制度引數式調整改革和健全管理服務體系等具體改革措施,努力實現構建覆蓋全民、多元主體共擔、保障水平適度、效率改進和發展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改革目標。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我們需要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民生保障制度來鞏固這一成果。”鄭功成表示,未來要重點優化收入分配製度、優化教育制度、優化社會保障制度、優化醫療衛生制度,通過繼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在發展民生中贏得民心、在凝聚民心中求得更大發展。

十四五規劃,遠景目標心得總結三

為政之道,民生為本”,長期以來,改善和保障民生作為黨和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的重要內容。從“六五”規劃提到“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到“十五”規劃要求“堅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再到“十三五”規劃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二字的分量,始終舉足輕重。

經過前十三個五年規劃的不懈努力,我國民生狀況得到顯著改善,成績頗豐,但發展不平衡、供給不充足、質量不高等問題仍然存在。“十四五”時期,我國面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可謂任務艱鉅、責任重大。唯有始終堅守為民初心,不斷提高服務本領,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體意識,才能切實將“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與民生民意緊密結合,在新時代向人民交出更加優異的答卷。

一、堅守“人民至上”情懷,以真情換真心

“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國家發展的血脈,是民族進步的根基。國家每一個五年規劃的落地實施,少不了人民群眾的支援和擁護。“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是念茲在茲的執政信條和最鮮明的政治品格。“十四五”規劃關係國家未來五年在經濟發展、民生保障、科技成果等方方面面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成效,關係國計民生和人民幸福,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信念。將人民利益始終放在首位,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純潔性,堅守初心為民服務,將人民群眾生活中的瑣事難事,當作自己職責內的急事大事,將人民群眾始終裝在心中,才能將“十四五”規劃之路走穩走實。

二、錘鍊“為民服務”本領,以實幹促實績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黨和國家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要走好這一程,“十四五”規劃的科學制定與紮實實施至關重要。黨員幹部唯有不斷提升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為“十四五”規劃的實施提供力量保障。要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毅力增強本領,以“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氣魄啃硬骨頭,多到基層一線訪民生、查實情,瞭解基層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憂所盼。要以能幹事、幹成事的信心科學應對工作中的難題與“變數”,既能在急難險重的考驗面前“開準方子”“走對路子”,又能在苦幹實幹中“披荊斬棘”“劈波斬浪”,為繪就“十四五”規劃編制巨集偉藍圖砥礪前行。

三、貫穿“問計於民”理念,以新規開新局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結合是中國共產黨民主執政的優良傳統。強調:“要用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方法開展工作,提高群眾思想覺悟,讓他們心熱起來、行動起來。”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和任何歷史時期,人民群眾都是物質資料生產的主體,是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主力軍”。“十四五”規劃制定的意義說到底就是為了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為了人民群眾幸福生活。要在服務群眾中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通過多種途徑向全社會徵求意見和建議,讓群眾積極參與到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中來,傾聽民聲、瞭解民情、匯聚民智,眾人划槳開大船,群策群力促發展,充分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嚮往充分融入到“十四五”規劃編制中,不斷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和群眾的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