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赴銀北礦區參觀演講稿

文章標題:赴銀北礦區參觀演講稿


“比”出來的感受
樑雪峰
4月18日,我隨礦領導組織的“赴銀北礦區參觀考察團”在烏蘭礦實地體驗老礦區職工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在這次的參觀學習中,我不僅被老礦區職工那種苦中求樂的精神風貌所感染,同時也明白了礦領導組織開展這次赴銀北礦區實地參觀考察的良苦用心。在這裡,我不想用什麼華麗的語言渲染此次參觀的體會和感受,我只想用以下六個方面的對比來感受一下我們的工作生活環境和老礦區職工們的反差。

赴銀北礦區參觀演講稿

一、比礦區環境

大概8點多的時候我們的參觀車駛入內蒙境地,眼前掠過的風景是一座座的荒山野嶺,在我們大多數人的想象中,提起山,我們很自然地就想到了水,並且,山應該是青的,水應該是綠的,可這裡的山綿延幾百裡卻是光突突的沒有人煙,只有因乾旱而變得枯黃的野草在隨風飄搖。我們的參觀車就是在這樣的山裡行駛,車艙裡的溫度也驟然升溫,熱的人喘不過氣。然而,最令我吃驚的就是在這樣的大山深處卻是烏蘭礦區職工的工作和生活棲息地!礦區周圍和大山一樣,都是光突突的,這裡沒有柏油路、沒有計程車、沒有一個象樣的建築。當車輛進入礦區中心時,我眼前看到的景象彷彿又讓我回到了童年生活的地方——石碳井二礦,因為這一切的一切在我的印象中是那麼的熟悉,破舊的建築和破碎的路面,這些都是八幾年建造的,有的甚至更早。回頭看看羊場灣煤礦,嶄新的建築、寬敞的路面、大片的綠化植被、大螢幕電視、明亮的辦公、會議室,軟體、硬體設施一應俱全,所有這些,烏蘭礦不能和我們比,我們生活在“搖籃”裡。

   二、比工作條件

   在即將下井參觀時,烏蘭礦領導特別指派了幾名生產骨幹隨我們一同入井,並再三交代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開始,我們很多人並不在意,心想“有什麼啊,誰沒下過井一樣”。可當我進入綜放工作面時,我真正從內心體會到了烏蘭礦領導的囑託和這裡工作環境的艱苦程度。這裡屬於高瓦斯礦井,而綜放工作面傾角竟然達到27度,據該礦領導說,27度的工作面是由史以來條件最好的,最艱苦的時候曾達到過34度。我們能想象得出34度的工作面是什麼情景嗎?該礦領導給出了我們答案說“你腳下就是一個無底深淵”!我們就是在這樣的工作面邊扶著電纜槽和立柱邊緩慢地向下走,27度的工作面對於該礦職工來說不算困難,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可我們不一樣,在如此謹小慎微的行進過程中仍有同去的幾名工友滑倒在地上,當走到下面的皮帶機頭時,我們渾身都出了一身汗。而另一批去炮採工作面的工友們更悲慘,他們是貓著腰“鑽”到工作面的,用他們的話說“巷道不是巷道,純粹是‘貓耳洞’”,因為這裡的礦壓大,新開掘的巷道往往沒多長時間就變了樣,只有開掘時的一半大小,所以他們需要每天都要有專人維護,而維護一條巷道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於重新打三條巷道。想想我們羊場灣煤礦,低瓦斯礦井、良好的開採條件、省時省力的現代化採掘裝置,這一點,烏蘭礦不能和我們比,我們工作在“搖籃”裡。

三、比裝備水平

大家在羊場灣煤礦工作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下井不佩帶勞動防護用品不僅會被井口資訊員禁止入井、報送“三違”,還會被罰款。如果在烏蘭礦你就會很幸運,沒人管你問你,因為他們從不發放勞保用品。他們沒有統一的工作裝、沒有便裝、沒有會議裝、沒有班中餐、也沒有耗資3億多、進口5個國家、代表世界最尖端的採煤裝置。當我們問及礦領導為什麼不送班中餐時,該礦領導慚愧地對我們說“我們不具備這種條件”,不具備這種條件,是的,確實不具備,因為他們沒有錢!在今年的集團公司大會上,張文江董事長明確提出要讓集團公司所有礦井職工必須吃到熱的、可口的班中餐,可是他們沒有執行,是他們不執行嗎?不是,每個礦領導都是一個家長,誰不愛護自己的子女,誰不想讓自己的子女豐衣足食、富裕安康啊,僅僅是因為不敢亂花錢,僅僅是想把多出來的錢發放給職工,讓職工的生活過的好一些,就是這些理由,他們連集團公司董事長的命令都可以不去執行,都可以去違抗!回頭看看我們的裝備水平,該有的我們都有,一應俱全,這一點,烏蘭礦不能和我們比,我們裝備在“搖籃”裡。

四、比奉獻精神

   傾角27度的綜放工作面,如果在綜採、綜放隊工作過的工友們都會知道這其中的艱苦程度。首先是支架倒架、咬架的安全管理問題,再者是由於頂板壓力大,煤層和頂板大面積跨落時會將刮板溜子壓死,該礦領導對我們說“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是一點轍都沒有”。就是為了預防這樣的事故,完成集團公司下達的原煤生產指標,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強職工的規範操作水平和責任認識。這也就意味著這些操作員工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勞作。該礦生產礦長坦然對我們說“我們這裡的工人隨便拉出來幾個到你們銀南礦區,絕對個個都是好樣的,但你們那裡的來我們這裡不要說工作,就是生活一段時間也待不下去”,我想是的,雖然他的話不免有些“託大”,但句句敲擊著我的心靈,聲聲迴盪在耳畔。回頭想想我們的工作環境、我們的工作條件,只因為有時拖班延點、苦了一點、累了一點就怨聲載道,相比之下,烏蘭礦人付出的是我們兩倍乃至三倍的努力,我們還有什麼不知足的?我們又有什麼資格不知足?這一點,我們不能和烏蘭人相比,他們從“小我”做到了“大我”的境界。

五、比精神風貌

   在參觀的過程中,無論是烏蘭礦的地面女工還是井下操作員工,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們的熱情和精神風貌。在井下,我們下去參觀碰到他們的職工時,他們總是很熱情地說“下來檢查啦,歡迎你們”;
當我們不知道出去的路口詢問他們時,他們很熱情地在前面帶路,一直帶到我們能找到出去的路為止;
在工作面參觀過程中,他們不斷提醒我們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通過和他們的接觸,我們深受感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只因為一句關心的話,突然之間就可以拉近很多,這是人性的坦然與率真。請問,我們有過這樣的關心嗎?我想沒有,至少我參加工作六年多來從來沒聽說過。他們的言行舉止、舉手投足間折射出的是烏蘭人一種團結向上、勇於拼搏、頑強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品質,這種品質必會產生凝聚的力量,由此也可以看出做為一個30多年曆史的老礦積澱的精神風貌和企業文化。這一點,我們不能和烏蘭人相比,他們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很多很多,而我們值得他們去學習的卻很少很少。

六、比工資收入

   在綜放工作面我詢問了三個職工一個月大概能收入多少錢,他們的回答讓我的沉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一千多塊錢,創高產時才能拿到兩千多一點。這是什麼概念,我們輔助二線的職工都能超過他們,而他們付出的汗水和辛苦程度卻遠遠超過了我們。同樣在一個集團公司,同樣是井下一線工人,你們認為公平嗎?或許有人會說,因為我們是現代化礦井、是高產高效隊伍,我們拿的多是應該的,如果誰的回答是這樣的,我可以大聲告訴這些人,你說的都是泯滅了良心的話、是屁話!集團公司自提出“南部發展,北部挖潛”以來,就決定了寧東大發展的格局,也就註定銀北老礦不再發展建設的命運。是的,現代化礦井是我們一手建成的,但這個“軍功章”裡有我們的一半也有他們的一半,他們不想自己的老礦區也實現現代化、數字化、特大型一流礦井嗎?事實上他們比我們更期盼、更迫切,僅僅是因為集團公司領導的一個重大決策讓他們心中的夢永遠落空了,讓他們為之奮鬥了幾代的“煤黑子”們失望了,為了集團公司的大發展,他們捨棄了自己的小夢想,卻成就了大夢想,然而這個大夢想直接受益的卻是我們不是他們,他們才是最美最可愛的人。這一點,我們不能和烏蘭人比,相比之下,我們顯得太渺小、太可悲。

   以上六點就是我參觀回來的體會和感受,通過這六個方面的比較,我衷心希望能使在座的每一名工友切身感受到在羊場灣煤礦工作生活的優越性,這裡,才是我們工作的搖籃、生活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