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國小2020掛職學習總結

導語:學校開展掛職活動是為了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專業水平、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進一步開闊視野、更新觀念、開拓辦學思路、提高管理決策水平,推動素質教育有效實施。

國小2020掛職學習總結
  篇一:

20xx 年3月26-4月1日,我們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的17名教師和三位校領導在區教育局教研室朱主任的帶領下,來到杭州市西湖教育集團進行為期七天的掛職學習,學習時間雖短,卻收穫頗豐,下面我談談自己這幾天的感受。

一、領導、教師熱情友好

3月25日晚8:50一下火車,我們就受到了西湖教育集團章校長和黃校長的熱情接待。一路上,章校長為我們當起了導遊,他風趣幽默的語言和嫻熟的講解一下拉近了我們和他之間的距離,消除了我來到一個陌生城市的所有顧慮。在掛職學習期間,學校的老師見到我們總會露出微笑,讓人心裡感到溫暖。每當我有向他們請教的地方,雖然語言不是太通,但他們總是耐心地為我講解。即使是杭州市民、公交司機,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杭州人民的熱情好客。

3月26日,我帶著一份憧憬,一份喜悅,一份期待,來到西湖國小開始掛職學習。位於西子湖畔的西湖國小,校園乾淨整潔,文化氣息濃郁。在學習的這些日子裡,我始終用心去看、去想、去交流、去汲取。

二、學生:朝氣蓬勃

西湖國小教育集團的學生充滿朝氣,一進校園感受到的是孩子們無邪的笑容,天真的眼神,在孩子們身上看不到絲毫的疲憊與厭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點毫無疑問,那就是老師給孩子們的大多是充滿愛心的肯定。教師的激勵性評價在西湖國小教育集團儼然是一種常態化的教學理念,深入任何一位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之中,並不是做給我們看的。正像指導老師周老師所說的,孩子是需要不斷讚賞和激勵的!

三、環境:優美而又恬靜

學校作為學生主要的學習空間,它不是單純的教育場所,學校的環境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西湖國小優美的校園環境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從大廳到走廊,從辦公室的佈置到各個教室的環境佈置,到處體現人性化、藝術化,使得學生在優美而又恬靜的校園環境中逐漸成長。

1.教室佈置各有特色

要想改善學校的環境,就要從教室做起,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可以說是學生在校時間停留時間最多的地方。只有教室佈置富有美感,才能讓學校和班級的各類文化和活動載體富有情趣,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空間流連忘返。西湖國小的教室不多,教室裡的學生也不多,但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各個教室佈置的各有特色,有用盆景來美化教室,有養金魚的玻璃缸等等。有年級特點,有班級特色,各個班級還有具有班級特色的班旗,懸掛在教室門前。教室裡除一些必要的評價欄外,其他地方留給學生,有畫,有照片,有手工製作,形式多樣,處處顯示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育人理念。

2.走廊文化風景獨特

西湖國小的走廊佈置,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老師們把孩子們的個性照掛在了樓梯的兩邊,成為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還有學生的手工作品、美術作品以及學生的一些獎狀更為走廊增添了幾分色彩,使整個走廊瀰漫著濃厚的育人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和榮譽感。

三、課堂:輕鬆精緻且富有智慧

在西湖國小教育集團掛職的一週內,聽的最多的就是周老師的數學課。周老師在教學中重視的並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如何培養孩子們學習能力,開發孩子們的思維。不管是新授課還是練習課,周老師都儘可能多的留給孩子們討論交流的時間,讓孩子們去想,去做,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彙報時,周老師讓有不同意見的孩子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時的他只是一個聆聽者,直到孩子們確實遇到困難時,他才引領孩子們一同探討,幫助孩子解決難題,這時的他才是孩子們的老師。孩子們在課堂上表現的非常輕鬆,愉快,聰明,大膽,大部分時間是他們在說,在講,在交流,在幫老師解決“困難”,孩子與老師之間的關係非常和諧,不時傳出孩子們快樂的笑聲。

四、教研活動紮實有效

學習期間,我們參加了語、數教研組組織的教研活動。主題是教研組長根據區裡和學校的相關活動安排組織的說課比賽。由教研組長定說課課題,教師自願報名參加。每一位參賽教師都準備充分,每個人有自己的風格,每一個環節都說明自己的設計意圖,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強,聽完他們的說課,整個教學過程就好像我親自在課堂聽了這節課一樣清晰。我還參加了數學教研組組織的教師業務培訓《幾何畫板使用》,足可以看出學校對教師業務水平培訓的重視。

按照西湖國小教育集團的安排,我們一行5人,每人得上一節公開課。經過一個晚上的精心準備,第二天,認認真真地上了一堂課,上完後,我馬上向指導教師請教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周老師首先肯定了我的課堂教學,認為我的教學能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解決問題。而後,他指出了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幾個問題,還徵對我的問題,提出了改正的方法,態度是那樣的中肯,完全是在和我探討交流,而不是批評指責,讓我既佩服又感動。丸丸玩具

一週的名校掛職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但我的思考遠遠沒有停止。學校的硬體設施是我無法改變的,但我有一樣可以改變,那就是改變自己的角色,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做一個讓孩子們真正喜歡的好老師。

篇二:

用了三個星期時間,但所有的學習還僅僅只能算是走馬觀花,用了一個星期時間,但所有的思考還是流於表面現象;用了兩天的時間寫了八千字的總結,但所有的表達還是這樣的輕描淡寫不盡人意,好在來日方長,所有的積澱都來得及慢慢回味,仔細品評,慢慢吸收,當一切的學習轉化為積極的能量,我可以說,學習是如此完美的過程。

感悟靜安: 靜安區一中心國小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又充滿現代氣息的學校,教學樓樓體以橙色為主色調,下方青磚配色,上方冠以白色,古樸雅緻,清新亮麗,拱形門窗,歐式風格,於無聲處靜靜訴說著學校近百年悠久歷史,創始人陳鶴琴先生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個人經歷,使這所學校雖歷經風雨,魅力不衰。走進校園,悅動廊隨處可以看到供孩子們閱讀的書籍;教室前是孩子們自己動手製作的手抄報;走廊裡,孩子們見到老師主動問候,主動給客人帶路,周到細緻;操場上,“繩彩飛揚”的花樣跳繩讓人眼前一亮……初到靜安,感受靜安,感佩之情油然而生,這裡的教育工作做得精緻!

校長印象:在校長座談會上見到了張敏校長。這是一位身材高挑,笑容親切,衣著得體的知性女子。初入視野其睿智大氣、鏗鏘優雅的作風就深深吸引了我,成為我眼中海派文化和上海精緻教育的形象。座談會上張校長就學校歷史,辦學理念傳承,課程開發,師資隊伍培養等方面做了具體介紹,並詳細回答了我們就學校教科研工作,校本課程開發提出的幾個問題。其工作的理性和人文性俯仰可見。

(一)學習善思考

虛心學習的重要性幾乎人人都懂,但真能付諸行動,並始終堅持的不是太多,在虛心學習中又能獨立思考,將學到的知識、經驗內化為自己的理解,外化為實踐行為的則更少,張敏校長恰恰是這樣一個人!從張敏校長的成長經歷裡可以看到,她當教師時是這樣,走上領導崗位後更是這樣。眾所周知,大凡虛心的人,渴望學習的人,一定有內在的驅動力,有著對人生和事業的摯愛和追求,張敏校長也不例外,對教育事業以及對自身人生價值的積極追求,是她幾十年如一日不斷堅持學習的內心源泉。

她注重學歷進修,厚實底蘊。她邊工作邊上大學,30歲讀本科,40歲再讀華師大的碩士研究生。攻讀華師大的研究生准入門檻比較高,這對於許多人來說是望而生畏的,而她卻迎難而上,憑自己的實力考進去了,認真讀了,還以優秀的成績畢業了。

她喜歡大量閱讀,廣泛汲取。書報、雜誌,她都有閱讀、瀏覽的興趣和習慣。讀書成了她生活的組成部分,成了她汲取生命營養,啟用工作熱情的源頭活水。

她參加各類培訓,拜師學藝。在靜安區骨幹教師培訓班,拜毛宗範老師為師;在上海市優青培養和靜安區名校長工作室培訓,拜張雪龍校長為師;在靜安區教育拔尖人才培訓,拜上師大教育學院夏惠賢院長為師;在上海市名校長基地培訓,拜卞鬆泉和蔡忠銘校長為師;在第一期長三角名校長培訓,拜眾多的教授專家為師......

她善於交流,廣納博收。無論是本區的、本市的,還是外省市的;無論是大校名校,還是普通學校,在各級各類的教育教學交流研討活動中,她都能謙虛有加,主動交流。她不僅走出去與全國各地的教育名家、校長、教師交流,還把校門開啟、把教室門開啟、把經驗寶庫之門開啟,歡迎來自各方的同行前來觀摩。她常說:“我總是要求自己,在讀懂別人的同時看清自己,在借鑑別人的同時充實自己,在實踐嘗試的同時突破自己。”

張敏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的謙虛好學,她總是能從身邊形形式式的人身上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她總是能在比較中發現自身的弱點和盲點,她總是能把別人的優秀經驗遷移到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中去。她給人最強烈的印象是她的勤奮思考,她的學習並不止步於對理論知識的生搬硬套,也不滿足於對前輩教師的觀察模仿,她在把各種隱性知識、顯性知識內化於自身知識系統中時,不斷思考著:這些知識的優勢是什麼,怎樣使這些知識為己所用。樂學是成長的動力,而善學則是成長的加速器,張敏校長正是具備了這兩個成長的根本因素,才能夠脫穎而出,成為上海教育領航者。

(二)教學重教研

上海市教科院於2020年曾出版過一本很有影響力的書——《有思想的行動者——研究型教師成長案例研究》。這部書選取的典型人物有:語文特級教師、上海楊浦中學名譽校長於漪老師;兒童教育家、特級教師、江蘇省中國小榮譽教授李吉林老師;上海市首批十大教育功臣、閘北八中的劉京海校長;上海市特級教師、全國勞動模範、上海市德育名師基地主持人黃靜華老師等19位研究型教師。年輕的張敏校長則是其中的一位,還是當時國小入選的僅有一位。

一切結果的產生都有它內在的、必然的邏輯聯絡。張敏校長早在1992年7月,即在專家的指導下,開始與教師們走上了一條科研興校之路。用18年的時間,先後實驗了三個課題,即:“學會參與研究”、“實踐、研究、反思——研究型教師群體建設的實踐研究”、“學會參與,主動發展——現代學校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通過邊實踐、邊研究、邊反思、邊改進自己的實踐行為,具有了研究的意識和能力,成為研究型教師,學習型領導研究讓他們終身受益。

張敏在課題研究中常常能總結自己的研究經驗和方法。她知道課題研究第一要抓住課題研究的魂,圍繞課題的目標,做到常思考,即用課題思想去指導每一節課;常對照,即對思想與行為,本階段與上階段要作比較;常修正,即豐富新的發現,去掉不切合實際的內容。第二要把住課題研究的脈,就是要理清並把握課題的脈絡,做到:理思路,即理清課題的基本框架和線索;選例項,即選擇最有價值的典型案例;尋問題,即追問為什麼,發現新問題;找對策,即找出並比較,更有效的方法。

更為可貴的是,實踐研究成了張敏工作的方式和習慣,而且她力圖將這樣的方式和習慣轉化為全體教師的工作方式和習慣。她要通過課題研究帶領教師走上實踐研究之路,駛上成長髮展的快車道。

(三)發展有規劃

學校要制定發展規劃,校長要有辦學思路,已是許多年來的要求了,但真能制訂一個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科學而又現實的規劃,不是容易做到的,真正把這件事自覺地、認真地去做,並作用於辦學實踐的校長目前還不是太多,而張敏校長做到了。

張敏校長到一中心國小不久,面對新的環境,新的起點,新的挑戰,她廣泛開展調研,多方聽取意見,同時,主動走訪退休教師和退休的校級領導,徵求他們對學校發展的建議。在深入調研,集思廣益以後,提出了“在傳承基礎上創新,在改革程序中發展”的學校發展的總體思路,確定了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即:價值引領,讓發展願景成為共同追求;內外開放,讓學校文化呈現多元精彩;弘揚正氣,讓專業發展成為自我需要;課程改革,讓減負增效成為教育現實;打造品牌,讓傳統特色成為新的亮點。

不難看出,張校長對學校發展的思考和設計具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結構比較完整,能注重分析與定位、理念與主題、方向與目標、框架與內容、策略與方法。二是把握比較準確,能力求處理好規劃與計劃的聯絡和區別、目標與指標的聯絡和區別、思路與思考的聯絡和區別、要點與重點的聯絡和區別、特色與特長的聯絡和區別。三是品質相對較高,能儘可能地讓理念與內容融合、現狀與發展結合、目標與行動切合、概念與概念縝合、特點與特色吻合。四是程式比較規範,能很好地發動全體教師包括家長參與討論、學校班子的反覆研討、聘請專家作論證引領。五是實施比較紮實,能關注規劃與每學期學校計劃和各部門工作計劃聯絡起來,將工作總結與計劃、規劃的實施結合起來,自我評估與第三方評估結合起來。

如今,教育部頒佈了校長專業的六項標準,第一條就是“規劃學校發展”。張敏無疑是一位具有這樣的專業水準和能力的校長。事實告訴我們,集思廣益的謀劃運籌,能讓校長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不斷地高明起來。

(四)管理抓關鍵

張敏作為校長,她儘可能地要讓理念落地,讓目標達成,讓願景實現,應該說這是校長辦學能力和管理藝術的集中體現。這與她能以課程為載體,以課堂為支點,以教研為關鍵,以教師為根本,以管理為保障的執行策略分不開的。她認為學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因此抓課程教學的改革;她認為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因此抓教學教研的有效;她認為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是教師,因此抓教師素養的提高;她認為,學校一切工作都要由管理來推進,因此抓學校管理的優化。總之,她能在系統中抓住關鍵,牽一髮而動全身,尤其是能將這樣的邏輯關係變為全體教師認識和行動。

在靜安一中心國小,張校長研究陳鶴琴先生“五指活動”理論,形成了“五指課程”的結構體系。將原先的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語文活動做了一定的修正和完善,形成了健康課程、社會課程、科學課程、藝術課程、閱讀課程。而且將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探究型課程進行了分類和統整。整個課程體現了“活教育”的思想,服務於“現代小公民”的培養。

“一個人的歷史是由自己的行動來書寫的;一個人的地位是由自己的作為來奠定的;一個人的事業是由自己的奉獻來鑄就的;一個人的口碑是由自己的素養來贏得的。”張敏校長的成長曆程不正是這句話的最好驗證嗎?

——-靜安一中心國小掛職鍛鍊一週工作梳理(學訪日記1)"> 教師印象:來到靜安一中心第二天,我們一行四人被安排在年級組隨年級組備課組長許青老師和學科組長鬍豔老師學習。剛到組裡,正巧趕上了六位語文老師的集體備課。我們認真聆聽並做了詳細記錄,從整個活動過程看,靜安一中心的教學工作重視整體成效,她的理念是,個別老師的好成績不代表學校成績好,而整個年級整個學校的最低成績在哪裡,哪裡才是學校工作的重心所在,基於此,其集體備課的人人蔘與,群策群力就顯示了團體共同發展,集體進步的導向性而不是流於形式。(集體備課工作框架:第一步一人主備,從學校資料庫提取資料借鑑,寫出書面教案做好課件;第二步,集體備課會,主備教師發言介紹思路,方法及具體內容,於會教師聆聽並隨時質疑,集體交流意見;第三步,形成最終教案。第四步,各班依教案上課,第五步,基於課堂實踐,再次完善教案,存學校資源庫,)在三週的共同生活中一中心三年級組的六位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們的敬業愛生、團結協作、認真鑽研、不斷創新的工作態度和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想起秋風裡範老師為我們攔計程車的熱情;想起利用課間十分鐘時間還在跟學生交流思想,顧不上喝一口水的許老師的敬業;想起區語文教師教研會上就作文教學研究課題侃侃而談,讓我們大受啟發的胡老師的善思;想起雖退休返聘,但依然踏實工作,談起自己的學校話語裡滿溢著上海人特有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的老教師的優雅;想起組織學生參觀“南京路上好八連”軍營時,與學生手拉手一起前行的年輕教師們的青春激情……我深深被這個充滿工作熱情,奮發向上的教師團隊所感動,是啊,愛事業要愛得純,愛學校要愛得深,愛學生要愛得真,愛同事要愛得誠。

“一個人的歷史是由自己的行動來書寫的;一個人的地位是由自己的作為來奠定的;一個人的事業是由自己的奉獻來鑄就的;一個人的口碑是由自己的素養來贏得的。”如今,靜安區一中心的老師們以自己的行動,自己的作為,自己的奉獻,自己的素養,贏得了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學習者的尊重。回味靜安一中心學校,老師們的形象,怎麼能不讓我敬佩和學習呢?

課堂印象:聽模範教師的課堂教學是一週學習的核心內容,走進三年級6班教室,孩子們已經做好了上課前的準備,書桌上放著課本、文具,靜待老師了,師生問好之後,徐老師開始講課,《威尼斯的小艇》在人教版教材裡出現在五年級,而滬版教材則出現在三年級第一學期的講讀課文中,作為一單元首課,三年級六位語文老師已集體備課,形成了最終教案。從徐老師這節課課堂模式看,老師的授課思路一直圍繞課文中心內容展開,由重點詞語中的重點字到重點詞語;由重點語句中的重點詞語到重點語句;由重點段落裡的重點語句到重點段落,指導學習,環環緊扣,銜接自然,體現了老師對中年級階段課標要求的準確把握;和學習內容的合理分隔,自然融合。尤其是重點段落的指導朗讀環節,老師的語言點撥,神態引領,都能看出作為一名模範語文教師紮實的語言表達功夫和循循善誘的職業素養。加之多媒體裝置的先進,教室環境佈置的溫馨細緻,以及學生作業本上工整得得書寫……處處體現出上海教育的精緻。

三週的學習中,胡豔老師的作文教學研究一直令我敬佩,她的《在多樣化語文實踐中促進個性表達》的研究課題頗能引起我的興趣。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得明確兩個基本規律:一、讀寫結合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2積累與表達結合時寫作教學的基本規律。從胡豔老師的語文教學中我看到了她對教學規律的正確把握。

標籤:掛職 國小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