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特色工業園區工作總結

201x年,我市特色工業園區以“園區建設形象年”為主題,在國家巨集觀調控的總體形勢下,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長、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園區的整體實力和形象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對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特色工業園區工作總結


一、201x年園區工作基本情況

(一)工作目標完成情況

201x年,園區入駐企業累計2200戶,比去年增加367戶;實現工業銷售產值810億元,增長52.8%,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5.2%;完成工業增加值230億元,增長60.8%,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7.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0億元,佔全市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的32.8%;實現稅收35億元,安置勞動力27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45.8%和28.6%。

經綜合評比,獲得201x年特色工業園區先進單位(十強園區)稱號的是:九龍、茶園、空港、建橋、江津、晏家、璧山、銅梁、花溪、西彭。

(二)園區建設的特點

1、對全市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201x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增量的近1/2來自於特色園區,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量的近1/4來自於特色園區,園區工業已經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

2、產業特色進一步顯現

經過幾年來的產業引導,大部分園區都逐漸明確了1至2個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緊緊圍繞龍頭企業吸引培育上下游產業鏈,產業特色初步顯現。如空港、九龍、雙橋、井口、同興、花溪等園區的汽車摩托車及零部件產業,西彭園區的鋁冶煉及加工產業,璧山、銅梁園區的製鞋產業,長壽化工園、萬州園區、涪陵園區的大化工產業等。

3、土地集約利用效果進一步提高

在國家嚴控土地的巨集觀環境下,各園區提高了專案入駐標準,加大了專案投產達產的扶持力度,同時挖掘潛力,盤活存量,提高容積率,增大基礎投入,土地利用效果得到較大提高。201x年,主城園區的平均產出強度達到了45億元/平方公里。

4、標準廠房建設進一步推廣

201x年,園區標準廠房開工150萬平方米,累計建成超過100萬平方米。如茶園的科技孵化樓二期,同興的盈田工谷專案等都已開工在建,建橋的樓宇工業園和璧山的企業港專案也已順利簽約。201x年標準廠房建設較好的園區是茶園、井口、花溪、同興、銅梁、大足、璧山、港城、晏家、空港。

5、園區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

目前全市園區中已有19個建立了擔保公司,10個建立了技術成果產業化服務中心,25個實行了全程代辦服務,部分園區還建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勞動力就業培訓中心和園區綜合配套服務社群等機構。園區不僅在企業的入駐、辦件、建設、生產等環節建立了較完善的服務體系,還從融資擔保、技術服務、就業培訓及職工生活等方面給予企業有力支援,綜合服務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擔保中心執行較好的園區是:茶園、空港、晏家、建橋、李渡、大足、同興、花溪、永川、璧山。

(三)園區管理工作

1、規範園區建設管理,完成開發區稽核工作

根據全國各類開發區稽核工作會議和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建設部的要求,聯合市國土、建設、規劃等部門,對我市不同區域的各類開發區進行了清理和初步稽核。我市經國家有關部委稽核公示開發區共計34個,其中特色工業園區30個。

2、整合土地存量資源,拓展園區發展空間

根據市領導在渝西地區考察調研工作時的講話精神,按照工業園區拓展的基本條件,積極指導和推進了永川、璧山、江津、兩路等園區拓展前期工作的開展;為盤活建峰化工廠土地存量與生產要素資源,促進大化工產業基地的形成,在國家政策允許範圍內,批准設立了重慶白濤化工園區。

3、扶持渝西及庫區經濟,打造產業發展平臺

為推動渝西及庫區部分割槽縣啟動工業園區建設,201x年初,批准了南川、綦江、石柱、忠縣、秀山、彭水、巫山等七個區縣開展工業園區設立的前期工作。一年來,綦江等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迅速展開,招商引資也進展順利。

4、組織園區企業招工,緩解庫區就業壓力

為貫徹市領導關於組織我市部分企業赴庫區招工,緩解移民就業壓力的指示,會同市勞動保障局、市移民局於201x年6月組織了銅梁、璧山、井口、西彭、晏家等園區的23戶大中型企業,準備了1891個工作崗位,分別與萬州區和雲陽縣等區縣共同舉辦了“庫區移民現場招聘會”。

5、貫徹土地新政策,加強用地監管和調控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與國土部門一道共同調查分析了園區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土地監管、完善用地制度、提高利用效益的具體措施,確保園區集約用地。

6、建立園區招商中心,加強園區學習交流

建立了“工業園區招商服務中心”,將園區的情況納入了中心招商資訊網路,積極為園區招商引資,效果明顯;建立和開展了工業房地產資訊服務,銜接工業房地產供需關係;成立了“重慶市園區經濟研究諮詢中心”,分別和重慶大學、工商大學共同開展了園區經濟的調研工作;創辦並出版了四期《重慶工業園區》內刊,為園區提供了學習、交流、宣傳的平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土地利用效果與先進地區比有較大差距

我市工業園區起步晚,總體規模較小,發展層次較低,土地利用效果與沿海地區比有較大差距。園區平均產出規模不到40億元/平方公里,而沿海發達地區開發區平均單位土地產出水平已達60億元/平方公里。

(二)基礎環境建設仍不能滿足企業入住要求

除少數先進園區外,大部分園區的水、電、氣、路等硬體基礎設施建設還較落後,為入住企業服務的軟環境還較差,部分割槽縣還沒有形成全面為園區建設服務的氛圍。

(三)產業特色不夠突出

部分園區雖然有較明確產業定位,但在招商引資中往往來者不拒,企業佈局又不合理,使園區內各種型別企業混合,產業特色無法體現。到目前,主導產業產出佔60%以上的園區不到10個,與國家提出的產業集聚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四)開發機構自我發展能力較弱

我市園區開發機構大多沒有主營收入,上級投入少,土地收益低,而園區土地徵用成本高,基礎設施投入大,因此園區開發機構大多負債較重,融資渠道單一,自身發展能力較弱。而沿海地區如崑山等將工業園區與城市發展相結合,城市發展的收益可以補償工業園區發展的投入。

(五)扶持政策需進一步落實完善

我市出臺的扶持政策極大的促進了園區的發展,由於國家巨集觀政策調整,園區現有政策需進一步完善。在政策落實中還存在著較多問題,如一些部門辦事效率低下、額外設定條件、兌現落實打折等,一些區縣也沒有把市府的返還優惠用於園區。

標籤:工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