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計劃

農村喪葬消費調查與思考

近些年,**地區農村喪葬禮儀愈來愈複雜,不僅恢復了以前那一套,更有“好事者”受利益驅動還加進了許多“新內容”,花錢多、程式多、講究多,廣大農民深受其害,感嘆“死不起”,卻又很無奈。喪葬禮儀大操大辦浪費錢財,制約經濟社會的發展。

農村喪葬消費調查與思考

一、沉重的消費。

在農村,老人去世後,一般都要成立一個臨時組織操辦喪事。負責“外勤”的要到各親戚家去“報喪”。負責“內勤”的,發孝衣、發頭布,給死者買壽衣、置辦棺材,租用“水晶棺”,請“陰陽先生”為死者選墳址、挖墓等。隨後,死者家人接待三五成群的親戚來“弔喪”。僅發“孝衣”、“頭布”,招待“弔喪”的一般支出都在5000元以上;
買壽衣(裝棺重葬要兩套)、做棺材起碼要10000元。

農村人很少為死者做花圈,做紙活卻比城市多得多,做紙活的人花錢少、利潤高,在農村屬於富裕一族,地方上俗稱“紙紮匠”或“鬼木匠”。死者家人一般要為死者做活人世界的一應傢什和象徵富貴發財的東西,如彩電、冰箱、計算機、小轎車、搖錢樹、聚寶盆、樓房等。在老人去世後要設定靈堂供親友拜祭,從死者嚥氣到火化,短則3-4天,長則7-8天,日夜不停地獻祭品、燒紙錢,天天請人守夜,這些花費少說也有5000元。

在火化這一天,死者家人要請和尚(5-10人不等)唸經超度亡靈、要請樂隊吹奏烘托氣氛,這一支出需要5000多元。兒女們把弔唁的親友和村民請來吃“齋飯”(說是吃“齋飯”其實並不吃素,都是標準的酒席),包括煙、酒、茶在內,每桌在600元左右,一般人家開20-30桌,多的50-60桌,光“齋飯”支出就高達30000元。

老人火化安葬後,逢“七”(老人去世後的第7天、第14天……第49天)、百日、一週年和三週年,都要請和尚、都要辦酒席(規模大小不等),這樣一來又是10000元。到此,老人後事才算辦完,前前後後的消費,最少也在60000元。

這樣高的消費,一般農村家庭要花幾年的積蓄才能操辦得起,雖然弔唁的親友和鄰居都要“上人情”,但這無異於向別人借錢(以後人家有什麼事就得去“還人情”),農村喪葬程式多、花費多、講究多,不僅助長了畸形消費,也使封建迷信重新抬頭,嚴重地阻礙了農村兩個文明建設。

二、值得反思的原因。

農村喪葬消費如此沉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尊重傳統習慣“泛化”。一般農村人(特別是老人)覺悟不高,判別是非的能力不強,全盤接受舊時代的陋習。一些人打著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的幌子,不斷“創新”喪葬禮儀,使得喪葬複雜而麻煩。

二是相互攀比成風。有的老人辛苦一輩子,也攢下一點錢,在世時省吃儉用,盼望著來世過上好日子,叮囑子女把自己的喪事辦得體面一些;
有的則是兒女們“死要面子活受罪”,生怕喪事辦得簡單了被別人瞧不起,甚至不惜舉債為老人辦喪事。

三是少數人對老人“薄養厚葬”,平時對老人不孝敬,指望用大操大辦挽回名聲,彌補良心上的愧疚。

四是有關部門對喪葬祭品監管不力,致使封建迷信產品不斷“升級”,一些地方迷信用品應有盡有,“不怕買不到,就怕想不到”,為喪葬畸形消費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給農村喪葬改革支招。

面對不斷上漲的喪葬消費,筆者以為應採取以下對策。

第一,要廣泛深入地開展科學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道德修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要採取各種形式,認真宣傳在喪事中搞封建迷信活動的危害性和進行殯葬改革的重要性,增強廣大群眾節儉辦喪事、抵制封建迷信活動的自覺性。廣大黨員、幹部應以身作則,簡辦喪事,自覺抵制封建迷信活動。

第二,各村民委員會可建立紅白事務理事會,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村規民約,加強對喪葬的有效監督與指導,形成節儉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氛圍。

第三,要加強對農村喪葬用品的管理。對喪葬用品的廠店、攤點進行合法生產和銷售的教育,對生產、銷售封建迷信喪葬用品的予以嚴厲的經濟處罰。

最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大力推進文明殯葬,從法律和道德的兩個層面教育村民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鼓勵對老孝敬老人、厚養薄葬、喪事簡辦,使農村喪葬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引導村民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生產再發展中去。

標籤:喪葬 農村 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