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計劃

商務工作計劃範文


商務工作計劃範文

20xx年,是“十二五”規劃起始之年,也是商務經濟調整結構、加快發展、提升位置的重要一年。海安商務工作將緊緊圍繞全縣總體發展目標,充分發揮外向型經濟拉動經濟增長和商貿流通業支撐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大組織引導力度,準確定位,精心規劃,有效組織、全力推進,努力實現全縣商貿經濟業的新發展、新提升。

主要指標初步安排

1.新增工商註冊外資4億美元,增長0.25%

2.實際到帳註冊外資2.3億美元,增長0.45%,

3.實現進出口總額9.1億美元,增長7%,其中:出口7.5億美元,增長7%。

4.新籤合同額9000萬美元,增長5%,實現營業額8000萬美元,同比增長5%;

5.外派勞務人員580人,增長5%。

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2億元,增長18%;

7.實現市場成交額172億元,增長15%;

8.實現餐飲營業收入17.5億元,增長26%;

9.培育突破10億元的市場1家,新增5億元市場1家;

10.完成“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建立10家;

11.引入國內外大型知名連鎖商貿企業1-2家;

12. 完成生豬定點屠宰40萬頭,定點屠宰率99%以上;

13. 完成地方糧食儲備1.9萬噸、食用油儲備1500噸;

14、建立省、市商業示範社群各1家;

15、新增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30家,總數達到228家。

一、加強扶持引導,努力爭取三外工作新發展

(一)進一步提升利用外資水平。

1.突出共建,承接產業轉移。充分利用滬通鐵路、京滬高鐵等重點工程建設,引進符合我縣產業規劃的相關搬遷企業,進行錯位招商,引進一些重大生產性投資的專案。全力推進楊浦(海安)工業園的建設,加快搬遷企業引進力度,同時利用這一平臺,全面推進與上海、蘇南跨江聯動合作,變招商引資為招商引園,積極探索政府與政府、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共建工業園區的招商模式,實現雙方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為利用外資的可持續發展構造新平臺,進一步增強承接先進地區產業轉移的能力。

2.圍繞重點,促進結構調優。把握重點產業。圍繞我縣紡織、絲綢、機械、電子等傳統支柱產業和正在形成的新能源等新興主導產業,排出產業鏈前延後伸環節上的潛在專案,加大龍頭企業 、配套企業和上下游企業的引進力度,促進企業叢集和產業叢集。一是緊盯重點物件。繼續以世界500強、央企國企、業內領軍企業為主要工作目標,招引重特大專案;包裝優質專案招引跨國投資性公司和私募資金。二是鞏固重點區域。主要圍繞香港、臺灣、韓國等我縣招商的傳統優勢區域,結合自身實際,加強對上述區域的招商攻勢,全力形成吸引港資、臺資、韓資的集聚效應。三是拓展重點領域。高度重視一產、三產招商,繼續把建設蘇臺(海安)農業園作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效、生態、外向型現代農業;推動外資參與我縣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著力招引跨國公司在海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物流中心、採購中心和利潤核算中心等功能性機構;以軟體園為載體,推進資訊產業和服務外包吸引外資工作,努力在軟體服務外包產業招商上取得新的突破;大力引進國際大型零售、高檔娛樂、旅遊綜合開發等現代服務業專案;積極探索外資參與城市建設的途徑,著力引進外資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3.把握關鍵,強化專案服務。一是積極主動和全力做好外商投資專案特別是重大外資專案的跟蹤落實和外資到位工作。二是及時為已建專案增資、外商投資企業國內上市、國內企業境外上市做好協調和服務工作。三是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後期管理和服務,積極幫助和協調解決外商投資企業在審批和運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強對重點聯絡企業的政策指導和業務溝通,切實解決外商在生產及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以誠意爭取他們的增資擴股,並現身說法,以外引外。

(二)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

年內,國家將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商務部及省市也將配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干意見》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我們要及早動手,認真研究,加大對利用外資政策措施的引導和宣傳力度,在吸收外資方式、管理體制上先行先試,爭取更多的支援和優惠政策。

一是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規範審批流程、簡化審批內容、縮短審批時限。二是推進投資便利化,進一步完善網上審批制度。三是建立進一步完善和暢通外商投資企業對我縣投資環境提出建議和意見的渠道。四是充分發揮開發園區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提升園區對重大專案的承載能力。

(三)進一步拓展外貿出口。

1、強化地方行政配套推動以求總量突破。

繼續認真貫徹落實全省外貿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正常縣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工作領導小組活動(每季度一次);在2009年7月份出臺的扶持外貿企業發展的若干地方配套政策及海政發〖2010〗8號縣政府關於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若干政策意見的基礎上加大行政引導力度,進一步細化扶持專案。積極採取有力、有為、有效的應對措施,全力扭轉我縣外貿總量老小的多年積澱勢頭。

2、跟蹤大專案服務大產業力促外貿轉型。

近年來,我縣把大上專案,上大專案作為全域性工作的抓手,先後引進了一批有別於傳統產業的科技型、文化型專案如卡姆丹克太陽能科技(江蘇)有限公司、亞太輕合金、海安軟體園、海安“523”文化產業園、中國東部傢俱城等特色專案。可以預見,隨著這些專案的投產、達產,我縣貿易結構和商品結構必將大大改善。我們將緊緊圍繞全縣裝備製造,紡織絲綢化纖,高新技術三大產業叢集和鍛壓機床等十大特色產業板快中的新上及原有大專案,進行一對一的跟蹤服務,努力提升總量、不斷優化商品結構。

二、不斷強化組織程度,全力構建商貿流通新格局

(一)加快升級農村流通網路,服務農村消費。

一是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強已建農家店規劃管理,進一步擴大農家店的覆蓋面;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為載體,在推動超市下鄉、工業品下鄉的同時,組織農副產品進城,實現雙向流通;大力推進“一網多用”,積極拓展農家店經營服務範圍,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郵政報刊、科技資訊、電信及代收代繳等新業務。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建立集購物、文化、技術和資訊服務於一體的村、鎮級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二是積極推廣“家電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繼續抓好家電下鄉有關政策的貫徹落實,推進農村家電銷售服務網路建設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搞好補貼資金兌付,加強市場監管,促進家電銷售。

三是深入實施“雙百市場工程”。在縣城、李堡、角斜等農產品重點產區新建和改造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培育一批農產品流通企業,加強冷藏保鮮、質量安全可追溯、檢驗檢測、物流配送等設施建設。

(二)全力打造城區商業中心,促進集聚發展。

一是集聚新興街區商業效應。在基本完成安達、中大街、恆天新世界以及新文峰廣場等商業街區硬體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著力指導、扶持企業抓專案招商,提高商家入駐率,儘快形成集聚效應。完善街區業態佈局,圍繞已經建成的安達步行街、中大街、恆天新世界幾個商貿集聚街區,指導業主做好功能定位、業態佈局,突出體現各個街區的不同特色和商業風格,杜絕出現同質化競爭的局面;加大招商力度,在新興街區招商中,積極引入知名度高、信譽好、檔次高的商貿連鎖企業入駐,提升城市商業品位,服務地方百姓;儘快形成規模效應,加大特色街區的宣傳,引導開發商制定招商激勵政策,化吸引各種品牌的經營戶入駐,大力提升各特色街區的人氣,儘快形成商業聚集效應。

二是增強專業市場幅射能力。立足海安區域性商品輻射中心的地位,加快專業培育建設,擴大市場規模和輻射能力。積極引導推進奧華國際裝飾城三期工程和大公山羊市場三期工程建設,培育品牌特色,形成規模效應和輻射效應;依託地方特色產業,探索發展新型專業市場,重點做好華中五金機電城、汽車汽配、二手汽車市場等專業市場建設的推進進度;調整整合現有專業市場批發王、沿海大市場,按照市場錯位發展的原則,加大招商力度,提高家入駐率,集聚商流人氣,縮短市場培育期。

三是打造區域物流集聚中心。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的需求,立足交通區位優勢。依託我縣製造業、紡織業、化纖、電子產業集聚發展的基礎,著力培育發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現代流通業與地方產業的互動,以城北物流中心為支點,打造物流龍頭企業,繼續推進醫藥、糧食、棉花、煤炭和鋼材等五大專業物流中心,提升現代物流水平。按照運輸型、倉儲型、技術服務型、綜合型等不同的物流企業型別,分門別類培育重點物流企業,全力推進物流專案建設,著力引進綜合配載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公鐵水聯運中心的投資專案。儘快形成具備全流程配載能力,擁有現代資訊網路平臺,服務功能全、配載能力強的綜合物流基地,逐步奠定我縣區域性物流中心地位。鼓勵、引導重點集鎮立足特色產業發展服務性綜合物流企業。積極向上爭取扶持政策,做大做強物流企業,力爭培育2家省級重點物流企業。

(三)增強社群服務功能,擴大居民消費。

一是推進“雙進工程”。大力推廣“便利消費進社群、便民服務進家庭”。積極開展省、市級商業示範社群建立活動,推進家政服務網路建設,鼓勵依託大型服務企業建設家政服務網路中心,整合資源,培育重點示範服務企業,提供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務。

二是實施“再生資源流通網路”。積極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備案工作,以重點回收企業為龍頭,建設再生資源回收網路體系。在城市社群建立舊貨收購點,在縣城及城鄉結合部建立舊貨交易市場,滿足低收入家庭和貧困群體消費需要。鼓勵生產和零售企業開展“收舊售新”、“以舊換新”業務,帶動新產品銷售和資源節約。

三是實施“放心早餐工程”。借鑑其它地區的經驗,進一步方便城區居民生活,支援承辦企業建設早餐網點和食品安全檢測、資訊管理、冷鏈與主食加工配送等系統建設。

四是積極促進汽車消費。積極推進國家汽車下鄉政策,促進汽車消費穩定增長。規劃建設全縣二手車交易市場,完善二手車資訊平臺,促進二手汽車交易。進一步規範汽車品牌經銷商開展新舊汽車置換業務。積極引入真正意義上的汽車的“4S”連鎖店,提高本地汽車的銷量和服務水平。

(四)發展新型流通業態,創新消費模式。

一是積極培育消費熱點。積極拓展電子資訊產品、通訊產品、教育培訓、家政服務、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閒旅遊等消費,引導個性化、時尚化、品牌化消費,培育和發展定製類消費。開展“名品進名店”、“品牌產品下鄉”等活動。大力發展連鎖經營,改善消費環境,提升消費規模和檔次,滿足多層次消費需求,建立和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

二是大力發展會展經濟。通過各種形式的節會機會,大力培育發展我市會展消費,重點做好河豚美食、青墩藝術節等重要節會的商業籌劃和推介,形成會展、旅遊、商貿、文化業有機互動,帶動相關的住宿、餐飲、交通、通訊等消費。根據節假日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等促銷活動,藉助地域優勢舉辦以農村鄉鎮廟會、集市等傳統民俗活動為載體的物資交流會,以節帶市、以會促銷,帶動消費市場。

三是推廣電子商務應用。積極鼓勵縣內有實力的企業,開發電子商務平臺,扶持面向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應用,支援利用電子商務開展社群便民服務企業的發展,通過電子商務促進傳統流通企業的轉型、升級,發展網上購物、網上會展,促進網上消費。

三、加強商務行業管理,著力創造商務發展新環境。

以機構改革為契機,進一步強化機關行政職能,認真梳理行政事項和職能權力,著力強化機關人員能力建設,努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為全縣商務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一是切實增強市場監測調控能力。加強市場執行監測水平,完善城鄉市場資訊服務體系,建立流通市場資訊監測平臺,加大對重點企業、重點商品、重點時段的市場監測,強化預測預警,引導供給需求,維護市場繁榮穩定。

二是狠抓流通企業食品安全。加快“放心肉”監管體系建設,在完成3家屠宰廠電子監控系統的基礎上,在全縣屠宰企業中全面推開;定期、不定期開展肉品市場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加強對屠宰企業無害化處理的監控,建立肉品質量資訊可追溯體系。用5年時間實施“放心肉”工程,支援大型肉類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向養殖環節延伸。推動中小型屠宰企業升級改造,嚴格對照省、市標準要求做好第二批換髮證工作,對不數不符合。

三是推進商業誠信體系建設。流通領域各行政執法部門要認真履行各自職責,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商業欺詐等行為。積極推動市場誠信體系建設,開展“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和“誠信經營”示範建立活動,引導企業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制度健全、誠懇規範服務、接受社會監督,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和交易環境,提振消費信心,促進安全消費。

四是健全生活必需品儲備機制。在建立糧食和豬肉儲備的基礎上,根據上級統一部署,探索建立重要物資代儲制度,引導和鼓勵企業保持適當庫存水平,建立食糖、重要藥品、食用油等重要商品的應急儲備,發揮大型商貿企業在保障市場供應中的主渠道作用。

五是建立商務綜合執法大隊。為進一步加強商務市場管理,規範商務經營行為。在原有商貿執法隊的基礎上,強化職能、充實力量,建立商務綜合執法隊,下設三個執法組,全面加強商務市場的監督檢查工作,淨化市場秩序。

標籤:範文 商務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