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報告

社群工作考察報告

近日,筆者隨市政協調研組到××學習考察社群工作,所見所聞,讓人耳目一新,××省××市的社群建設做法就是一個典型。從20XX年9月成立社群以來,××市經過幾年的努力,打造出一個又一個寬鬆、和諧、潔美的社群環境,××也因此被評為全國社群建設的示範市。在此,筆者歸納了幾點××市的社群建設做法,或許能給我們正在開展的社群建立工作帶來一些啟示。

社群工作考察報告

一、設施投入多元化——破解“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難題

社群辦公場所缺乏、設施簡陋不僅××城區的社群有,在××我們也見到了類似現象。以××的江城街道為例,當初在劃定社群範圍時,總共有10個社群,其中只有兩個社群有自有房,剩下8個社群都是臨時借用的。而如今,通過政府給政策、鬆“緊箍”,這8個社群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已基本解決了自己的“自留地”。主要是五條途徑:一、提供。有的由所駐社群的單位無償援助辦公場所,有的由房地產開發商無償建築。在××,政府規定房地產開發商在城區社群內開發樓盤,必須為所在社群免費提供必要的辦公用房或者活動場所,否則就無法通過驗收和投入使用。在江城街道,我們就見到一個房地產公司為所在社群建的一幢近800平方米的辦公樓,很是氣派。二是合作。市城建部門在規劃公共設施時,都會主動徵求所在社群的意見,社群也會積極配合,以這種方式,江城街道解決了2個社群辦公樓房的建設與改善問題。三是購買。有2個社群是通過這種方式運作的,一個採取了分期付款並提供相應物業管理和衛生保潔等以勞代資的方式,一個在所駐社群的企業改制中,以議價購買了閒置用房。四是爭取。近3年,僅江城街道就爭取民政部門星光計劃建設資金50多萬元,帶動了所在社群辦公室和活動室的建設。五是籌集。幾年來,江城街道10個社群從駐區單位共籌集到建設資金近60萬元,建設公用設施,改善辦公設施,目前,這10個社群中每個社群都至少有4臺電腦,1臺數碼相機,並且全部加入××數字社群網站,實行網上辦公。

二、社群服務無縫隙——化解“無償服務不到位、有償服務不著邊”的矛盾

“服務是社群工作的生命所在”。這是我們在與××街道、社群幹部交談中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為此,他們開展社群工作是“一切圍繞服務轉,一切圍繞服務幹”。具體作法是:一、提供載體,搭好平臺。比如,在江城街道,每個社群都開通“81890”這個電話號碼,這是“好心人便民服務中心”的專線,只要撥這個電話要求幫助,你就能夠很快得到包括衛生清潔、病人護理、搬家、鐘點家政、管道維修、房屋中介等等便民利民的服務,據介紹,“好心人便民服務中心”平均每天服務10多本文來源: 次,全年服務群眾3000多人次。這也是對××人經常說的——“無償服務的長效機制必須依靠有償服務來支撐”的一個例證。二、建章立制,突出實效。比如,環境衛生是社群幹部每天都要碰到的問題,××通過環境衛生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經常化、全民化措施,如每日社群檢查一次,每星期街道組織部分社群互相檢查一次,每半月組織低保戶和志願者清理小區綠地、樓道等衛生環境,全市每月定1天集中整治日,等等,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僅要搞好服務,還要搞活服務,這是××社群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主要抓了兩個方面:一是抓好志願者服務隊伍建設。重點是抓了青少年扶老幫困、義務巡邏、文藝表演、社群法律、“夕陽紅”等五支志願者隊伍建設,其中,江城街道的文藝隊伍達600多人。二是構築居民學習、培訓、就業服務體系。舉辦法律知識、計生服務、就業培訓、健康教育等培訓課目,定期為社群居民提供知識培訓。通過這些舉措,使“我為社群服務,社群為我服務”的意識化作社群居民的自覺行為,讓“社群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口號變為社群單位和居民的實際行動。

三、部門工作準入制——緩解“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緊張

在實際工作中,街道和政府職能部門如何為社群減負,社群居委會又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相互協調,從而有利於推動各個方面開展的各項工作呢?××在這方面也深有體會。過去,××市政府下達的指標和佈置的任務都由街道辦事處指揮居委會來落實,一些部門除了下任務、提要求,把工作推給社群之外,根本不考慮社群的負擔,有的甚至就是占房子、掛牌子,就算在社群建了機構,就算服務進了社群,後果卻是:一方面,政府包攬了社群的事務,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社群的負擔。一年下來,社群幹部是忙裡忙外,社群居民卻得不到實惠,政府對社群工作還不滿意,真是上下不討好,社群幹部自己也感到困惑,覺得是力不從心。而現在,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順了。”比如,社群有事也有錢了,職能部門在向社群轉移職能的同時,必須按“費隨事轉,權隨事轉,人隨事轉”的方式,保證社群工作的必要經費;社群有責也有權了,社群居委會對社群內中介組織、物業管理等等負有協調、管理、監督的職責,中介組織、物業管理機構要自覺接受社群居委會的指導、管理和監督。這些關係是如何理順的呢?又是如何得到落實的呢?在進一步瞭解後,我們才得知這要歸功於“部門工作進社群准入制”。原來,××市委、市政府為了為根本上除去“社群行政化”這一頑症,專門出臺了一項部門工作進社群的准入制度。這項制度規定:按照“政府依法行政、社群依法自治”的原則,凡涉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突發、緊急事件,以及社群居委會依法已明確的職責,社群居委會必須無條件協助政府及其相關部門開展工作,切實履行職能。除此之外,政府部門凡擬將其組織機構、工作任務、評比考核、社群掛牌、新設臺帳、開展一定規模的調查統計等事項進入社群的,均要嚴格履行准入程式,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政策,實行購買服務或“簽單式服務”;凡部門對社群不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政策,或不經過准入強行向社群攤派工作任務,社群居委會有權拒絕;社群居委會對外一律只掛社群黨組織和社群居委會兩塊牌子,其餘牌子不得和上述兩塊牌子掛在一起,其工作將在社群綜合服務平臺設立服務視窗,在視窗前實行掛牌服務;凡工作進社群的部門,必須接受社群居委會的評議,對作用不明顯,經費不落實,居民不滿意的,由准入機關責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後仍無明顯改變的,由准入機關將其工作強制性撤出社群;市直部門一律不得將其工作“一杆子”插進社群。這一準入制度的實行,真是解了社群的“大圍”。社群幹部對我們說,現在還是忙,但忙得心情舒暢,忙得有滋有味,因為“居民高興了,政府滿意了,工作有勁了,自己也有奔頭了”。

四、共創共建日常化——避免“無錢辦事、無人辦事”的尷尬

“社群是個筐,什麼都要裝”、“社群搭舞臺,人人可以演”,形象地說出了社群的地位和作用。整合社群資源,發展社群經濟是××社群建設的一大特色。拿社群醫療衛生服務站來說,在××,每個社群醫療衛生服務站的設立都是通過招標競爭來的,其實,招標內容非常細化,不僅包括硬體設施的投入,還包括所設立的醫療衛生服務站到底能給所在社群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又能提供什麼質量的服務,不僅要求接受職能部門的行業管理,還要接受社群的監督與考核,通過這樣一招標,一考核,不僅能使社群居民享受到便捷、實惠的醫療衛生服務,還能為所在社群增加一定的經濟收入。在探索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渠道上××也很有一套,比如,××把支援和參與社群建設作為駐社群單位黨組織工作的責任範疇,把單位黨員在社群工作中的表現納入對黨員的年終考評和黨員民主評議。在江城街道,就有4000名黨員到社群報到,參加義務護綠、值班巡邏、責任崗認領、“1+1結對幫困”工程等一系列共建活動。通過這麼一種在社群開展黨組織與所在社群結隊,在職黨員進社群共建為主要內容的“雙進共建”的形式,××已經初步建立了一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社群共創共建網路,並形成了一套日日、月月、年年共創共建的良性工作機制,正為××社群建設發揮著作用,正在給××人民帶來更大、更足的實惠。

標籤:考察報告 社群